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美版_第1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美版_第2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美版_第3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美版_第4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完美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给我三天视力海伦凯勒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2、赏析其丰富的想象3、品味其朴素、真挚的语言(深刻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启迪)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领会思想感情(体悟其中深刻的哲理)2、难点是赏析想象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质朴的语言、洋溢的诚挚美好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议、讲、练结合教学课时: 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 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 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佩不已, 读了美文 我与 地坛 之后, 为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

2、人生并成了有一定名气的作家而拍案赞叹。 你们是否知 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眼睛是心灵的门窗。 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 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 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 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 将会懂得 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关于作者(见后文资料)课文鉴赏说明一、阅读提示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篇幅长(课文有四千多字),但写得生动、流畅,寓意明显,没

3、有费琢磨的字词句和难以明了的意象、意境,因此,学生在自读时,可以默读为主。在通 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又着重朗读、品味精警句段,重点是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领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人的强烈的爱 和殷切的希望。二、通读全文 第一天写到“我心里一定会充满了对白天的丰富的回忆”。 第二天写到“戏剧文学的伟人形象将从我的眼里挤走全部的睡意。” 第三天写到结尾三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 课文虽然较长, 但线索分明,条理井然。 开篇设问总领全文, 接下来依次写三天看的内 容第一天历程: 沙莉文一一 朋友一一婴儿一一狗一一家里的东西(地毯、画、

4、书籍)一一树林、田野一一落日灯光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夜晚:回忆这一天。第二天 历程:黎明的景色自然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 (雕像、 绘画) 戏或电影 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夜晚:看戏第三天 历程:沿途景色(森林山、钢架桥梁、船舶) 纽纽(高楼大厦、帝国大厦、闹市 的行人、妇女的服装、橱窗的展品,公园大街、贫民窟、工厂、公园、外国人的居住地) 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喜剧。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作者 对亲情的重视; 第二天的活动是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的关注;

5、 第三 天活动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关心。 三天的活动, 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对人类 生活的全面考察。 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 并以自己 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四、整体感知1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对世人的规劝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一一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 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 如作者带着善意批 评的:“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 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啊! 那

6、些灿烂夺目的尖塔,那些用钢铁和石块筑起的巨大堤岸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对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的。”因此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 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2)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 困难, 但以微笑面对厄运, 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 值。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 的厚爱, 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 从一个残疾人身上, 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 心灵、最善良的天性。或:提问设计:(见

7、教参第 124 页)1、自由谈:读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引导启发: 海伦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她所说的一切怎么知道的? 海伦又盲又聋又哑,为什么没有丝毫的悲观情绪? 海伦的爱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伦对健康人提出什么希望? 读了海伦的文章,你有哪些感想? 小结要点:人们生在幸福之中往往是不知福的, 海伦又盲又聋又哑, 她的文章对于我们健康人却有 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一个盲人, 被笼罩在永久的黑夜之中,只能凭触觉凸字书感知认识这个世界。 给我三 天视力是想像的世界,她的想象依据的是她的知识。她的想象如此丰富、细腻,可见她的 知识多广博,令我们健康人都自愧弗如。海伦不屈于厄运,

8、文章没有丝毫悲观气息,她顽强,她乐观, 这位残疾人的心灵比健康 人更加健康,更加充实,更加美好。她是那么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世人,热爱艺术,她爱乡村,她爱都市。 她是那么善良,那么真挚,她爱她的老师,她爱她的朋友,她爱一切人。她又那样富有 同情心,怜悯人间的疾苦。深切地感受着自身的不幸, 她羡慕健康人的幸福。 但是, 许多健康人不知道珍惜自己的 幸福,麻木不仁,使她时时流露遗憾之情。她真诚地希望健康人珍惜光明,珍惜幸福,生活 更加充实,更加美好。2丰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 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

9、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作 者先提出问题, 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所谓活动, 纯属虚构, 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 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 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 却多次写了。 从丰富的 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3、朴素、真挚的语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许多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与热切、坦诚、 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 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虽然全篇都是 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无须用太多 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

10、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 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活动是虚构的。全凭触觉感知世界的作者,对活生生的感性世 界了解很少,但作者偏是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 没有丰富的想象是做不到的, 没有内 心世界的美好善良,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 和那些崇高伟大的精神, 更是难以做到的。从想象 中,我们更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采用白描写法, 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全篇都是家常话, 既与坦诚、 真挚的内 心活动相适应,又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这是独特的朴素美。二、 欣赏精彩片断第一个片断(我问我自己这毕竟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

11、 要求:1、作者依次说了森林中哪些东西?画出主题词。2、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触觉非常细腻?哪些词形容作者的感受与情感?默读后回答1、作者依次说了树叶、树皮、枝条、芽蕾、花朵、小鸟的讴歌、小树的颤动、小溪、地面 的松针或草叶。2、作者仅凭触觉,知道树叶的图形是对称的精巧的,银桦树皮光润,很细,松树皮粗糙, 凹凸不平,挺硬,花瓣的质地是丝绒般的,排列呈螺旋形,连小鸟在枝头讴歌时小树的 颤动都察觉到了。作者形容自己感受的词有“有趣” “深情” “怀有希望” “美妙” “惊人” “奇妙” “幸运” “欢乐”“欣慰”“可爱”“快乐”。朗读欣赏要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体会作者触觉的细

12、腻, 想像的丰富, 感情的真挚。1、 说说你阅读这个片段的感受。2、 你觉得这个片段好在哪里。欣赏要点:1、 这个片段凭自己触觉的经验描写森林,细腻地描写种种物象,满怀激情地赞美大自然的 美妙。作者写了树、花、鸟、溪、地,树又分别写树叶、树皮、树枝、树条、芽雷,而 且每一种景物都到了细微之处, 美妙之处, 丰富而美妙的物象不断出现, 像万花筒一般, 美不胜收。好些描写使健康人都感到惊异,例如,小鸟在枝头讴歌,作者竟能觉察小树 的颤动,从那一丝颤动中又感受到鸟儿的欢乐。2、 注意句子的变化:“我能摸出” “我的手带着深情抚摸”“我怀着希望抚摸”“我感觉到”“在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如此等等,绝不蕾同

13、,语言多姿多彩。3、作者诉说自己观察世界的渴望,诉说自己对于有眼睛的人视而不见的遗憾,在强烈的抒 情中又包含深刻的理智,格外振聋发聩。第二个片断(“在第一天我是通过触摸他们的面部认识我的朋友的”)要求:1、从海伦对老师的深情体会她的良心。2、注意步步深入的语流。欣赏要点:1、海伦首先想到的是“以他们的慈爱、温情和友谊使我的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人”,首先想 到的是亲爱的老师,她对老师赞美有加,话语之中充满感激,感激之中充满良知。这种 良知使人深切感动。2、作者将“长久地打量”加以展开,从面部到眼睛,用“不但”“而且”“要”“还要”,一步一步深入地展开想象。 在想像的深入异型中, 一步一步深入地赞颂老

14、师的伟大。 “温 和与耐性”指态度,态度来源于性格,“坚强地面对困难”指性格,“对人类的同情” 指思想。对沙莉文老师,海伦不但满怀感激之情,而且深刻地认识她崇高的心灵。海伦 的想像沿着逻辑展开,她“长久地打量”,“细看”,“研究”,将师生相拥相视的种 种神态写的真挚动人,活跃在纸上,成为非常动人的一幕。第三个片断照亮的混沌” )(“下一站我要到大都会美术博物馆去艺术的世界却是一片没有被探索、 指导海伦用比较多的篇幅想像她到美术博物馆去的参观活动,展现了这个丰富的艺术宝库, 默读时注意海伦怎样引出她的想象,怎样展开她的想象,怎样抒发参观的感想。 读后回答海伦先说自己凭触摸获得印象, 先说雕塑艺术

15、这一方面, 由此引出观看的想像, 再说绘 画这一方面,然后发表关于艺术欣赏的见解。欣赏指导1、 要从海伦列举的艺术作品看她的知识,看她的感受力和想像力。2、 要从海伦对世人的遗憾与希望,看她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美的追求。欣赏要点:1、 海伦虽然又盲又聋又哑, 但是她热爱艺术, 她有渊博的知识、 精细的感受、 丰富的想像, 仅凭触觉,她能把握艺术作品的特征、美感、意蕴,而且她对艺术和艺术欣赏有深刻的 见解。例如:她触摸荷马的雕像,感知荷马的面庞是“疙里疙瘩的有胡须的”,感知荷 马也是瞎眼,由此她感受到荷马内心的痛苦,同病相怜,她又感到分外亲切。我们可以 从一系列词语看出她对作品特征的感知,如“冲

16、锋陷阵”“单纯”“绚丽”“夺目的光 彩”。我们可以从一系列词语看出她对作品的感受,如“有节奏的美” “生动” “动人” “气魂”“虔诚”“绝妙”“平静”“狂热的想像”“温暖的色调”“神奇”“新颖”。 海伦对艺术有深刻的见解,认为艺术“反映了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展示出这些民 族的精神世界”,通过观看艺术作品可以“探索人类的灵魂”,欣赏艺术,可以发现生 活的美。2、语言的灵活多变在这个片断也有出色的表现。例如:同是说摸,一会儿说“指头流 连”,一会儿说“抚摸”,一会儿说“触摸”,一会儿说“摸触”;同是说观看,一会 儿说“饱览”,一会儿说“研究”,一会儿说“把握”。第四个片断(“我离开五号大街也

17、就是闭上心灵和思想”)启发思考1、海伦想观光全城,要到公园大街去,到孩子的游玩的公园去,也要到贫民窟去,到工厂 去,不但要看快乐的形象,而且要看痛苦的形象。请想一想海伦有一颗怎样的心。2、海伦说,“对它(痛苦的场面)闭上眼睛,也就是闭上了心灵和思想”,这句话你怎样理解?欣赏要点1、海伦深知人间有快乐也有痛苦,她有一颗博爱的心,她愿人类欢乐幸福,她又特别同情苦难者。2、海伦认为只有正视人类间的痛苦,思考痛苦的根源,才能消灭痛苦的根源,使人类都获得幸福。3、海伦的语言从她博大而仁爱的心中流泻出来,情真意切。海伦强调她要关注的范围无所 不包,用了“一切”“种种”“任何”“都”;她强调关注的眼光,用了

18、“睁大我的双 眼”“我的眼睛决不会把任何东西视作无足轻重而轻易放过”“绝不会闭上眼睛”;她 强调观察后的思索, 用了“深入探索” “紧紧地把握”,所有这些使语言显得极有力度, 鲜明地表达了对一切人的爱心。第三课时一、整体欣赏1、 海伦的想象有哪些特点?2、 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欣赏要点:1、 丰富、准确、细腻、鲜明、生动的想像 海伦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眼前是“无尽的黑夜”,但是她心头充满光明,她凭借 知识,凭借触觉,凭借想象,几乎写出了天地间的一切。她仿佛不是一个盲人,比有眼睛的 人观察得更加细致入微。 许多东西我们不知道,看得不到家, 感受不到,反而让她这么一个 盲人来指点我们,我们不能不

19、惊奇,不能不赞叹,不能不敬佩。海伦的想像非常丰富,几乎无所不包,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生活与艺术,乡村与 城市。海伦的想像非常准确,非常细腻,非常鲜明,非常生动。例如:她想像自己从田野旁 的小径走过, “可以看到那些紧靠泥土生活的人们怡然自得的神情”。 她想像黎明的景色是 “宏伟浩翰的、光华灿烂的”,落日是“绚丽多彩”的。她能想象到“河里船舶往来如织, 轧轧地响着,有飞速的快艇,也有喷着鼻息的没精打采的拖驳”,她能想像到纽约“千奇百 怪的高楼大厦”, “闪光的塔楼、巍然耸立的钢铁和石头的壁垒”。她是什么也看不见,什 么也听不见的, 而她想象中的世界与世界的本来面目毫无二致, 我们不能不惊叹她想

20、像的准 确、细腻、鲜明、生动。2、 品味朴素,真挚的语言品味本言语语言,可以感受到一种朴素美。 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作者直白地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具有感染人、鼓 舞人的神奇力量。如:在第一天, 我将看看那些以他们的慈爱、 温情和友谊使我的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人。首先我一定要长久打量我亲爱的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太太。这句话朴素而充满挚爱, 这些人给了作者生命的价值、 智慧及友爱, 作者把这些人看得比什 么都宝贵这些人中最使作者感激的又是老师, 是老师使她的心灵充满光明, 使她的生命获得 了价值。又如:我暂时获得的视力到半夜就要结束了,我又将陷入无尽的黑夜之中不过,我的心里仍然充满光明的

21、回忆, 因此没有时间感到遗憾。 此后我每摸触到一样东西, 都会想起它的样子,从而唤起一段美好的回忆。作者没有感到恐惧或失落,内心是光明的,意志是坚强的,她的生活很充实,很幸福。二、感悟与启示(参看教参第 131 页)1、(悟读)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 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 那将 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海伦 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 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 88 个春秋, 却熬过了 87 年的无光、无声、 无 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的人类的 “精神楷模 ”。那 么,海伦

22、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 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使我们找到了答案,了解了海伦 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 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类的友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我们都熟悉贝多芬的 第五交响曲 ,也就是命运交响曲 ,几乎绝聋的贝多芬扼着命 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我们也都熟悉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失去光明的阿炳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而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并没有向我们展示多少命运”的多舛,却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热切、 坦诚和真挚。 在与残疾的斗争中, 她表现出了坚强不屈和

23、积极乐 观的精神, 在朴素甚至接近于家常的话语中, 她流露出了对世人强烈的爱和热切的希望。 可 以这样说, 尽管作者受尽了 “命运”的折磨,但她给我们的仍然是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关爱世 界的心。海伦凯勒的经历如果说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震撼和敬畏,那么本文所袒露的心迹,却给了我们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们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如果不是一个盲人的 “假如 ”,对于常人来说作者在三天里所做的事情可以说都是再平常 不过的了。 但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去体会一下, 一个盲人, 一旦见到光明,周围平常的世界又 是多么的新鲜和神奇。海伦凯勒利用这假想的三天时间,要看自己的老师、朋友,要看历史和艺术博物馆,要看看纽约城,

24、看看日常世界, 甚至要去看一下喜剧。正是这些一般人熟 视无睹的去处,作者又感到无比的 “神奇”,才让所有视力正常者能够重新审视我们的世界, 感到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诱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也不仅是感染,更主要的是让我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感激,因为海 伦凯勒给了我们一个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提醒!她告诉我们,也许最应该珍惜的就是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凡的世界和平常的生活 2 精警句举要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充满哲理意味)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 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 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 明的灯塔, 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

25、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充满诗意和哲理意味, 具有劝诫 作用)分析中应强调的是:( 1)作者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希望能看到表现 他们内心美的外部特征,这说明她是何等善良;(2)她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她积极进取的精神;(3)她关心日常世界,希望看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 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 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 烈愿望。(1)“打量”麦西夫人。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轮廓、面孔、眼和对人类的同情心,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 耐性和性格的力量。 这充分表现了她对麦西夫人的感激和 尊敬,

26、 她视麦西夫人为“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 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 们”中最卓越的代表。(2)“看”书(凸字书和印刷书都包括在内)。 “用虔敬的目光”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三个比喻所构成的一幅令人惊叹的想象画面来表述的。这幅画面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如果作者不是瞎子, 或者虽是瞎子而没有她那样的经历, 就不可 能想象出来。这段文字具有讽谕意义,但首先要看到这是作者内心深处感情的流露。(3)“看”美术作品。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惊喜的感情。连用“细细观察”“让眼睛享受”“捕捉”等语写她着迷的程度; 甚至说“如果 我的眼睛管用的话, 我将会多么愉快地

27、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 表现了她 对美术的特殊爱好。(4)“观剧”。文中极其细致地写出了希望看到舞台艺术的心理。之后,又穿插了两段回 忆,其中关于巴甫洛瓦的那一段,将盲人如何感受运动中的美写得尤其逼真、生动。(5)“看”日常世界(纽约观光)。这一部分,要先让学生注意作者在“观光”过程中的 一些重要细节,例如过东河桥时对人类心灵的力量和聪明的赞叹,对纽约城的赞美, 看行人时要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他们生活的某些侧面, 要看那沸腾的、 五彩缤纷的场 面等。然后集中力量分析好“对于欢乐和悲哀禁锢思想”这一段,这显示了作者的博爱胸襟和了解现实生活的愿望,也可以视为作者对她所有读者的真诚劝告。3、

28、同学们,会联想,想象出海伦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一颗炽热、求索的心。一颗坦诚、趋势的心。一颗朴素、博爱的心。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 一颗追寻人类美和崇高精神的心。4、小结: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体悟课文的结构美、语言美、感情美和哲理美上。文章思路清晰, 板块分明。 课文以设问开篇总领全文, 接下来按时间先后写了假如能有三天 视力该看的东西和看后的感受, 层次井然。 即使是其中的一天, 也以时间为序排得有条不紊。 正是这选材精当井然有序的描述, 才使丰富多彩的内容, 叫人读来非但不感驳杂, 反而觉得 意犹未尽。 文章结构

29、之妙的另一方面是作者真挚的情感洋溢于全篇字里行间,如同粘合剂把文章各板块牢固地整合为统一的有机体,全文浑然天成。文章篇幅较长, 读来却令人兴味盎然, 除了其结构的特色之外, 语言的朴实美也是其重要因 素。文章语言字字出自肺腑,句句娓娓动听,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感人至深。其最成功 之处表现在对世人无端地浪费生命、 无意间虚掷天赋的规劝上。 语重情长的热忱谏言中, 没 有一丝教导的口吻, 没有一点训诫的语气。作者从一个独特的盲人角度,怀着满腔热情,运 用委婉的妙语,做出真诚的规劝,做到了药良而不苦口,言忠而不逆耳。有关资料一、关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

30、岁时,安妮莎 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 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 ,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 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 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 50 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 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 从黑暗中出来 我的信仰中流一一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 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 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

31、革家, 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 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 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1964 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一一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著名的传记 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选自世界文学家大辞典) 请看海伦凯勒生平:1880 年 6.27 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1882 年 1 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02 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1 904年6月以优等

32、成绩大学毕业。1908 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16 年遭受婚姻不幸。1919 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1924 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30 年旅游英国。1931 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1942 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

33、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1964 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1968 年 6 月 1 日与世长辞。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赏析 (张东明)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 勒。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也曾断言,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对于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海伦和作为 一个出色作家的海伦都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修辞立其诚”,这是写好文章的要诀。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胜的,想象是那样丰富, 文笔是那样流畅; 但它所以能深深 地打动我们, 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34、 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 在这 篇用第一人称写的、 富于激情的作品里, 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 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 正由于文章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虽然整篇文章都是虚拟的,所记叙的事情多是非现实的, 但使我们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在文章中,作者处处用视听健全的人来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 的。作者在对比中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 人对生活要有强烈的紧迫感。 缺乏这种态度, 我们 虽然视听健全, 却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见; 具备了这一生活态度, 你将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 界在你面前敞开。这样的道理,我们也许不止一次听到过,但现在由作者这一个五官三残的、用手

35、来感知世界的人道来,不能不给我们以更强烈的震撼和更深的启迪: 三天,在作者那里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对于我们每个人不是平平常常的吗? 遭遇到作者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作者,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作者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爱恋。作者在她虚构的“三天”里所集中 表现的,乃是对人类生活的高度礼赞,它赞美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的大自然, 称颂了人类往昔的历程与现代的文明、 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 作家对自 然、对历史的刻画与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 作家在阐释自然、 历史时也阐释了自 己的心灵。在海伦对自然、历史、人的礼赞中,也体现了她对这

36、一切 的深刻理解。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一坚韧不拔的精神,自我超脱的精神,追寻美和崇 高的精神,这也正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精神。而只要这种精神还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 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 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记所说: “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 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 ”(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三、海伦凯勒第一次见到安妮莎莉文老师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 回想这之前和这之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惊叹万分。这是1887年 3月 3日,那时我才 6岁零 9 个月。这

37、天下午,我站在阳台上,默不作声地期待着。从母亲的手势以及人们匆匆忙忙跑进 跑出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走到门口去,站在台阶上等着。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 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我的手指有意无意地抚弄着我熟 悉的那些花草的叶子,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的春天而绽开的花朵。那时,我 还不知道生活的大门即将向我敞开。在这以前的几个星期,暴怒和伤心 一直纠缠着我,使我心烦意乱,苦不堪言。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对面不见人的大雾中你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 大船,不时用各种仪器探测着方位和距离,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的事。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

38、这大雾中的航船。我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 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 着:“光明 ! 光明!快给我光明 !”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我觉得有脚步走过来。是母亲来了吧,我伸出手去。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接着把我 紧紧地抱在怀里。 她是来对我启示世间的事理, 她是为了爱我才来的。 她就是我的老师一一 安妮莎莉文。第二天早晨,她带我到她屋子里去,给我一个洋娃娃。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洋娃娃是柏金斯盲童学校的学生送给我的,洋娃娃的衣裳是劳拉 布里奇曼亲手做的。 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 莎莉文小姐在我手上慢慢地拼写“洋娃娃”这个词,我立即对这种用手指写字发 生了兴趣, 并且摹

39、仿着在她手上画。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 我感到十分自豪,高 兴得脸都涨红了。我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把这个词拼写给她看。我并不知道这是在写字, 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我不过是用手指模仿而已。 在随后的几天里, 通过这 种不求甚解的方法,我学会了拼写针、帽、杯这些名词,还有坐、站、行这些动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那是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知道 的。一天,我正在玩我的新洋娃娃的时候,莎莉文小姐把我原来那个布娃娃也拿来放在我 的膝上,同时在我手上拼写“洋娃娃”这个词,让我懂得这个词对这两个东西都适用。这天 上午, 我们已经为杯和水这两个字纠缠了很久。她要我懂得杯是杯,

40、水是水,而我总把两者 混为一谈, 杯就是水, 水就是杯。 她没办法, 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 而现在她又旧话重提。 我实在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 把它摔碎了,我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发这种脾 气,我既不惭愧,也无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 本就不会有温柔的感情。 莎莉文小姐把碎片扫到炉子边上, 这使我感到一种满足。 她把我的 帽子取来递给我,我知道她要带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这个思想如果一种无需借助言语的交流而单独存在的感觉也可以称作思想的话 使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们从一条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香味扑鼻。有人正在提水。老师把 我的一只

41、手放到水管口上, 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这时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 “水” 字,开头写得很慢,后来就写快。我一动也不动地站着,全神注意她手指的动作。忽然间, 我恍然大悟,好像记起了一件早已忘却的事,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的神秘,知道了“水”这 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 并给予我光明、 希望、 快乐和自由。当然,在今后的征途上仍然会有阻碍,但是阻碍是会被克服的。这井房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而每个名称都启发了我新的思想。 当我一回到屋里, 我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 这是因为我在用刚刚获得的 这种新奇的观点观察这些东西。

42、一进门, 我想起了被我摔碎的洋娃娃。 我摸索着来到炉子跟 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我两眼浸着泪水,因 为我认识到了我干了什么样的坏事。我深感惭愧和后悔,这是生平第一次。这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虽不能确记其全部,但还记得有父亲、母亲、妹妹、老师 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当晚,我躺在床上回味这 一天的巨大收获,心中充满喜悦。啊 !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天晚上,我有生 第一次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选自海伦凯勒我生活的故事盲人看 毕 淑 敏每逢下学的时候, 附近的那所小学, 就有稠厚的人群, 糊在铁门前, 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那是家长

43、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 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 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 断续续地抽噎, 听了只想快快远离。 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 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 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 汽车,黑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 破星天。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 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 发这种不义之财啊! 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 烫了我的手。烛捻一 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