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道理启示.doc_第1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doc_第2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doc_第3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doc_第4页
文言文——道理启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适用学科适用区域文言文道理启示语文教学内容适用年级学生姓名年级、专题知识梳理考纲要求:(6)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7)能概括文章的中心。常考题型:一般处在第13题,分值占到3分左右,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 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易错点分析:第一,一般是读懂文章,但缺乏概括能力,力不从心;第二,会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够或偏差,分析不清楚文本情节的主要内容所 反映的中心。解决建议:所以我们首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 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的训练。解题步骤:1、先抓住标题:一般讲,如果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 示作用。2、

2、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看看哪一部分比较特殊,就尽量抓住展开,特别 是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 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如下文中这个 故事的起因就很重要,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道理、启示。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 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 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 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

3、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 之人皆不愧于羿矣。”【注释】::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翻译】:夏王让后羿把箭射在一平方尺的兽皮、直径为一寸的靶心上,于是告诉后羿说:“你 射这个,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后羿听后脸色不 定,呼吸紧张局促。于是后羿拉开弓射靶,没中;再次射靶,又不中。夏王对大臣傅弥仁 说:“这是后羿,射箭是百发百中的;但对他赏罚,就不中靶心了呢? ”傅弥仁说:“就 像后羿,高兴和恐惧成为了他的灾难,万两黄金成为了他的祸患。人们若能抛弃他 们的高兴和恐惧,舍去他们的万两黄金,那么普天之下的人们都不会比后羿的本领差了。 ”4、本文是_

4、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学习或做事时如果顾念得太多,就不会发挥出应有 的水平。朝自己的话回答)(3分) 注:1、特别指出的是,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2、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女h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 价值収向;侧重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 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附常见道理启示的概括: 处事待人1、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严加防范。(2)奉承拍马是小人的伎俩,我们要时刻

5、提防。4、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5、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6、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或: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7、不懂装懂,盲目模仿;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 物的本质。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或答:我们要有宽容之心。9、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1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11、取其之长,弃其所短。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 们也会裹足不前)(点

6、到“环境”与“人”的关系即可)讽刺批判1、讽刺那些一味教条,不知变通的人。2、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3、讽刺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4、通过讽刺汉世老人的吝啬,告诫人们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5、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6、讽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或: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冃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 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1、实践真知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2、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3、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序渐进。4、做事要懂

7、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5、观察事物要细心(或细小的错误也会影响真实性;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等)。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或: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或: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11、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 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12.凡事要专心,不能三心

8、二意。二、专题精讲例题1:普陀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浴肆避鬼杭八字桥,相传多邪秽0 一人宵行,无灯而微雨,闻后有屐声,顾.见一大头,身 长二尺许。伫立观之,头亦随立。及行,头亦行,及趋,头亦趋。其人大恐,亟驰至浴肆, 排谢直入;未及掩门,头亦随入。此人几落胆矣。引.烛观之,乃一小儿也。盖以大斗障 雨,亦惧鬼,故紧随之耳。是亦为错者也。向使此二人各散去不白,则以为真鬼矣。今之见鬼者,可卒 惧也哉?【注释】:邪秽:指鬼怪。宵:夜。亟驰:快跑。排阔:用力推门。卒:同“猝” 0仓促,急速。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D) (3分)A做事要小心谨慎B不要害怕有鬼C 凡事要细

9、心观察D不能轻信传言【翻译】:杭州的八字桥,相传有鬼,迷惑行客。有一人半夜行走,但是没有灯而且下着小雨,(他)听到身后面有木屐的响声,回头一看,是一个大头,身高二尺多,他立定想仔细观 察,看到“大头”又随即立定不走,他开步走“大头”又跟着走,他走快点“大头”又走 快点。他恐慌起来,怀疑是自己遇到了 “鬼”,急忙跑进澡堂,未及掩门,“大头”也跟 着闯进来,把他吓得胆都快破了。他在灯光下一看,原来“大头”是一个小孩。小孩戴着 一顶大斗笠挡雨,也怕“鬼”,故紧紧跟着大人的身后面,(寻求大人的保护,所以他停 小孩也停,他走小孩也走。)这也是一场误会。假如让以前那两个人都散去,不见面,那 么他们都会以为

10、碰到了真鬼。现在(那些以为)看见鬼的人,还值得惊慌失措吗? 例题2: 阅读下文,完成11T4题(12分)说虎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别人之食于虎也, 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 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14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 善于借物用智(不懂得运用智蕭,不会伟借外界力量,只伟白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3分)【翻译】: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力气 比人大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然而老

11、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 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子、牙齿,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 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子、牙齿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 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例题3:(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 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町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时思 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1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兔力谕儿辈(3分)牢记勤俭:(2分)不要奢侈浪费,居安思

12、危 (写出任意一点得1分)(3分)【翻译】:由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饮食衣服,如果思考得到 鉉些东 西的)艰难,瞇)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 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足够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 好呢?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 好东西吃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评析】: 在我们这个高消费的时代,重温一下先贤有关俭朴的教诲,很有现实意义。节俭不仅是 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一种保护。例题4:(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3、梁上君子(陈)龛在乡闾,平 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罪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克阴乃起自整拂O1,命呼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 性成,遂至于此。粱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颖02归罪。龛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争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 盗窃.【注释】: 整拂:整理拂拂拭衣服。稽颖:叩头。14陈臺教育帮助粱上君子的故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 教人要教心,让人从心底里接受教 育,受到启迪。(3分)【翻译】:陈龛在乡间,

14、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蹙判决公正,告诉百姓 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龛 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蹙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宴 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 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 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 地,诚恳认罪。陈臺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 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

15、全县没有 再发生盗窃。三、专题过关检测题1:骂鸭O邑1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日:O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 2鸭毛,触之则 “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疇谿未謙舲恶人,卒骂之亦可警将来。某诡告翁曰:“鸭磴瞬/腮鬣翁乃骂,其病良已O异史氏40:“甚矣,攘5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注释】: 邑:县城。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良已:果真痊愈了。异史氏:作者自称。攘:偷窃。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蒲松龄(人名),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

16、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愈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这则故事:一个人如果 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会知道,企图掩饰,蒙混过关,最终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的道理。(4分)【翻译】:县城的西面白家庄里有某个居民,偷了邻居的鸭煮着吃。到了夜晩,觉得皮肤刺痒 难耐。天亮一看身上,生长出了毛茸茸的鸭毛,触碰鸭毛就疼。他十分害怕,可是没有 方法可以医治。晚上梦见了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老天给你的惩罚,需要得到 失主的一顿痛骂,鸭毛才可以脱落。”可是邻居老人向来宽宏大量,平常损失东西,从 不表现在声音和脸色上。于是,这个偷鸭的人就欺骗老人说:“鸭子是被一个人偷走, 因为那人最怕人骂,您骂他一顿,也可警告他

17、以后不可再偷老人笑着说:“谁有闲 工夫骂那些恶人呢? ”终究没有骂,这个人感到更加难堪,只好把实情告诉邻居老人。 老人于是痛骂了他一顿,这个人的病很快好了。写怪异故事的人(就是作者蒲松龄)说:“太厉害啦,偷盗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 盗居然浑身长出鸭毛!太厉害啦,骂人的人应该小心啊:一声骂竟然会把盗贼的罪孽减 轻!但是,行善的人是有办法的呀,那邻居老人,是用骂的方法行善事的啊。”检测题2:(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鹦鹉噪虎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 ”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 吾巢,故噪

18、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 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施自刘伯温郁离子)【注释】: 朴簌:小树。木末:树梢。(3分)14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 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翻译】:女几山是喜鹊筑巢的地方。有老虎岀没在树丛之中,喜鹊群聚向它大叫,鹦鹉听到 后,也跟着聚集起来向老虎大叫,寒鸦见了问喜鹊:“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跟你们 有什么瓜葛,而对它大叫? ”喜鹊答道:“它咆哮会产生风,我们怕风会把我们的窝从树 上掲下来,所以才大叫赶跑它。"然后问到鹦鹉,鹦鹉无言以对。寒鸦笑道:“喜 鹊的

19、巢在树梢上怕风,所以畏惧老虎;你们是住在树洞里,怎么也跟着乱叫呢? 检测题3:人有负盐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树阴下。少时,目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 己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顾州纲纪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 ”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 “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注释】:藉:垫衬;背是披背之用。 下:部下,属员。州纲纪,州府的主簿。纲纪:随从人员。15.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3分) 1天卞事都有一宗的拥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诱过现象看到本质。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

20、待, 不能令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翻译】: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吵了)很久没有结果,(他们)就去告官。雍州刺史李惠,问他的下属们说:“拷打这张羊皮能够知道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 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 到实情了 !”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课后作业作业1:(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 才学显着,贵重朝廷,常

21、车骑填巷,宾客 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 遐空状程小,-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注释】: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倒屣 (qi):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翻译】: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 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到他家的人很 多,车和马都把路给堵住了。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 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后代,有非 凡的才学,

22、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宾客盈坐(满)(2)尽当与之(应该,应当12、对文章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A、这是王孙子弟,有特别的才能,我比不上他。B、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别的才能,我没见过他。这是王孙子弟,才能出众,我没见过他。这是王公的孙子,才能出众,我比不上他。13、文中“_坐尽惊”的原因是 蔡邕迎接王粲时心悄急切得把鞋子都穿倒了。(2分)王粲年轻而且其貌不扬。(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从蔡邕对待王粲的态度可以看出,蔡邕是一个 爱惜人才的人(2分)检测2、(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子游为武城宰。郭门之S,有鹳迁其巢于墓门之表。墓门之老以告,曰: “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迁其巢,邑其大水乎? ”子游曰:“诺”。命邑人悉具舟以 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