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气压力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
2、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 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
3、果。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
4、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 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 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
5、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一一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 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提问:这个实验
6、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 4、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7、。 巩固、应用 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
8、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 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
9、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
10、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 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
11、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一一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
12、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 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 4、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
13、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 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
14、、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 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
15、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
16、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 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
17、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
18、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 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 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3)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
19、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 4、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 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
20、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 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
21、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 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
22、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
23、明什么?(10)学生汇报。(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 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
24、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以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 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
25、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4 、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
26、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
27、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 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
28、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
29、(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 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
30、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以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
31、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 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
32、。4 、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
33、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
34、 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
35、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
36、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是由下 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
37、中空白。以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 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
38、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4 、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
39、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0、(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1)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
41、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
42、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
43、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以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 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
44、拴上绳,套上马,向两 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3)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5)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4 、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
45、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
46、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3、演示:(1)将塑料有什么感觉?(9)讨论:-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 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4、谈话:为什么这个塑料挂钩掉
47、不下来呢?为什么你们把塑料“碗”按在课桌上要用一定的力才能把这个“碗”拔下来呢?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3 )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 (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 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
48、说出是由下往上压)(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10)学生汇报。(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 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 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 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
49、大气的压力。2 、指导学生认识来自四面八方。(1)讲述:刚才,用杯子、纸板做实验时,有的是由下往上的;用注射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说是由上往下的。到底是向着哪个方向呢?为了弄清这个总是们再来做个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照实验1的方法,把装满水的杯子盖上一纸板倒过来。使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纸板会掉下来吗?(3)讨论:这说明什么?(4 )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以上实验说明:来自四面八方。3、指导学生认识之大。出示投影片一一马德堡半球实验。(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
50、的实验,发生在 1654年,德国 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 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6)同学来考虑这样个问题:既然很大,为什么我们还感觉不到,不会被压扁呢?(7)学生汇报。(8)教师小结
51、: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 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4 、指导学生认识的应用。(1)提问:现在,谁能解释按在玻璃上的这个塑料挂钩为什么掉不下来呢?臬才能使这个塑料挂钩吸得更紧一些,挂的东西更重?为什么?(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做事的例子吗?(3)出示的应用投影。(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的?(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的应用。2 、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把两块玻璃片在水中压在一起,从水中拿出来,不许把玻璃片向前、后、左、右拉动,能把两块玻璃片 拉开吗?这是怎么回事?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课前准备:教师:衣钩、挂图或投影、能挂在衣钩上的物体、投影仪、马德堡半球实验情景、大气压的应用投影片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原理的塑料衣钩。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行政诉讼法行业应用考核试卷
- 区域贸易协定中的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务考核试卷
- 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项目总结考核试卷
- 2025年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方向)行业准入(产教融合模式)考核试卷
- 2025年农村物流体系能力考核试卷-农村农产品品牌与物流品牌协同需求
- 2025年多元化幼儿教师游戏设计与形式创新能力考核试卷
- 2025年能源安全保障标准规范岗前考核试卷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专题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题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5.5显微镜和望远镜定向攻克试题(含详解)
- 行政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湖南邵阳武冈市城乡供水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GB/T 31971.3-2025船舶与海上技术海上环境保护:撇油器性能试验第3部分:高黏度油
- 《土木工程智能施工》课件 第3章 土方作业辅助工程-土壁支护2
- 艺人独家经纪合同(标准版)
- 福建省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商业银行统一报表平台:设计理念、技术实现与实践成效
- 《守望成长法治护航》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 (正式版)DB1501∕T 0021-2021 《园林绿地分级养护技术规程》
- 乌鲁木齐市既有建筑改造消防设计与审查指南
- 2025小红书S+级项目《宝藏目的地》招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