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理论模拟题_第1页
弹塑性理论模拟题_第2页
弹塑性理论模拟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有应力。图2.12-2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为(6,j)= 00 -1-10 ,求三个不变量和三个0 1主应力的大小。2-3有两个坐标系,试证明;乙二八二z=xy=不变量。2-4 M 点的主应力为 F =75N/cm2, j =50N/cm2f 3 二-50N/cm2。一斜截面的法线v与三个主轴成等角,求PV、二v及.v0 T T2-5已知某点的应力状态为(W)= t 0 i,求该点主应力的大小和主芒T 0轴方向。2-6已知某点的应力状态为(5j)= 0crb ,求该主应力的大小和主轴方CT J向。xy2-7已知某点的应力状态为(fj)=xyCyEyz过该点斜截面法线V的习题2受拉的平板,

2、一边上有一凸出的尖齿,如图2.1。试证明齿尖上完全没Pyzxz方向余弦为(l,m, n),试求斜截面上切应力v的表达式广00叮2- 8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为 5门)=00 TyZ求该点主应力的大小Jxz 0Z 0 J和主轴方向。2- 9已知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为匚j ,斜截面法线的方向余 弦为_、1_、1二,试求斜截面上切应力的大小。、3、32- 10半径为a的球,以常速度v在粘性流体中沿x轴方向运动。球面上点一x 3 v- v- zA( x, y,Z)受到的表面力为PxP0,PvP0,PzP0,式中P0a 2 aaa为流体的静水压力。试求球所受的总力量。2- 11已知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为二

3、ij,斜截面法线的方向余弦为,试证明斜截面上的正应力1入及剪应力8分别为訐、习题33- 1若位移u、v、w是坐标的一次函数,则在整个物体中各点的应变都是 一样的,这种变形叫均匀变形。设有以0为中心的曲面,在均匀变形后成为球面,2 2 2 2x +y +z = r问原来的曲面f(x, y,z)=O是怎样的一种曲面?3-2 证明 x 二 k(x y ),;y = k(y z ), xy = kxyz,上二yz = zx = 0 (其中k和k是微小的常数),不是一个可能的应变状态。3- 3将一个实体非均匀加热到温度 T,而T是x、y、z的函数。如果假设 每一单元体的热膨胀都不受约束,那么各应变分量为

4、;x - ;y- ;z =T, xy = yz = zx = 0,其中用是热膨胀系数,是常数。试证明,这种情况只有当T是x、y、z的线性函数时才会发生。3-4参照下图,2设 A0B0 =dS0,AE=dS,而AB AC AD ,试证:dS -dS)2=2E11d22E22d 222 E33d324E12d24E23d2d 34E31d: 3d:二 2Ejd i - j3- 5已知欧拉应变ej的6个分量,证明小变形的线应变和剪应变为AB AoBoAB-A0B0 A0C02i2xy-A0B0 A0C0 1 -2eii- 2223-6 已知:u=0.01-::2 ,=0,=0,求:Eij .223-

5、 7 试证:dS - dS。=2ejdxdXj . Ji003- 8设某点的拉格朗日应变为(Ej)= 01.64-0.4830.481.36试求:(a)主应变;(b)最大主应变对应的主轴方向;(c)最大剪应变分量En3- 9刚性位移与刚体位移有什么区别?3-10试用应力分量写出轴对称极坐标平面应变状态条件下的协调方程。3-11如图3-11所示,试用正方体(ax ax a)证明不可压缩物体的泊松比1。23-12将橡皮方块放在与它同样体积的铁盒内,在上面用铁盖封闭,使铁盖 上面承受均匀压力p的作用,如图3-12所示。假设铁盒与铁盖可以看作为刚体,在橡皮与铁之间没有摩擦力,试求铁盒内侧面所受到的压力

6、以及橡皮块的体积应其体积应变将有什么变化?P铁盖橡皮铁盒117. /4 / 143-13设s,s,S3为主应力偏量,试证明用主应力偏量表示米泽斯屈服条件,其形式为3-14已知两端封闭的薄壁圆筒,半径为r,厚度为t,承受内压及轴向拉应 力的作用,试求此时圆管的屈服条件,并画出屈服条件的图。3-15已知半径为r,厚度为t的薄壁圆筒,承受轴向拉伸和扭转的联合作 用,设在加载过程中,保持r:z=1,试求此圆管在按米泽斯屈服条件屈服时, 轴向拉伸力P和扭矩M的表达式。3-16在如下两种情况下,试给出塑性应变增量的比值。(a)单向受力状态,二匚s,(b)纯剪受力状态,匚S13-17已知薄壁圆筒承受拉应力

7、c;飞及扭矩的作用,若使用米泽斯屈服条件,试求薄壁圆筒屈服时扭转应力应为多大?并给出此时塑性应变增量的比 值。3-18若有两向应力状态二 S应变分量的值习题44- 1设已知对各向同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fej 2G ;j,试证其应力主轴与应变主轴是一致的。4- 2设体积力为常量,试证明、2e=0, S -0。式中 e = ;x . ;y ;Z,二-z4- 3设体积力为常量,试证明:、4比=0,冷=0,=0。4- 4试推导,用应力法把有体积力问题化成无体积力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边 界条件。4- 5用应力法解释弹性力学问题,基本方程为什么也是9个而不6个?4- 6推导密切尔贝尔特拉米方程的过程中,曾用

8、过平衡方程,为什么 解题时,用应力法,基本方程中还有平衡方程?习题55- 1已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受弯杆件,设计截面为:(a)正方形,(b)圆形,(c)内外径比为a的圆环,(d)正方形沿对角线受弯,(e)工字型;其b尺寸如图5-17所示。试求塑性极限弯矩与弹性极限弯矩之比(a)(b)(c)二M各为多少?(e)图 5-175- 2设有理想弹塑性材料的矩形截面杆件的高度为2h,宽度为b受外力作用,当弹性核he =时,试求此时弯矩值为多少?25- 3已知矩形截面的简支梁,其高为2h,宽为b,在梁上2d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的作用如图5-18所示。试求此梁中间截面开始进入塑型时的外载荷qo以及极限载荷q*的

9、值,分别求出x d和x : d两种情况时的弹塑性分界线的表达 式。5- 4若已知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剪切屈服极限为 k,如用此材料支撑半径为 R的受扭圆轴,试求当L二R和債二R s时,扭矩M值的大小。rs为弹塑性分解半32s径。(a)x(b)图 5-185- 5试求外半径为b,内半径为a的圆管(如图5-19所示)。在扭矩的作用 下,塑性极限扭矩和弹性极限扭矩之比为多大?如为薄壁管, 则扭矩之比又为多 大?5- 6已知理想弹塑性材料制成的空心圆轴(如图 5-20所示),内半径为a, 外半径为b,若内外半径之比为,即,试求使截面最外层屈服时的Me和使截面达到完全屈服时的扭矩 M p的值各为多少?并写出

10、使塑性区扩展到r二rs时所需图 5-205-7在题5-6中,当M二Mep时,试给出卸载后,在弹性区和塑性区应力的 表达式。5-8已知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的自由旋转环盘(如图5-21所示),材料 的屈服极限为,试用特雷斯卡屈服条件求出此旋转环盘在极限状态时的表达式, 并求出的最大值。给出a趋近于零或趋近于b (薄环情况)的的最大值。b图 5-215-9如已知材料的屈服极限按如下规律变化二二-s(r-),试求此等厚度b自由旋转圆盘在极限状态下的转速 .。以及径向和环向的应力表达式。5-10已知理想均质弹塑性材料制成的圆盘,此材料服从特雷斯卡屈服条 件,如p为极限状态时的转速,而 池为盘中某一点进

11、入塑性时的转速,试分别pe求出带中心圆孔圆盘和不带中心圆孔圆盘的./.值各为多少?p e5-11已知半径为b的等厚度的实心旋转圆盘,由不可压缩材料制成,材料 服从特雷斯卡屈服条件,如盘中所有点都同时进入塑性状态,则屈服条件的表达 式应取何形式?此时极限转速 叫应为多大?5-12设有理想弹塑性材料制成的厚壁圆筒,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承受内压pi的作用,试求此后圆筒开始进入塑性状态时和完全进入塑性状态时的 压力比值为多少?5-13已知理想弹塑性材料制成的厚壁圆筒,内半径为 a,外半径为b,承 受内压pi的作用,若rs为厚壁圆筒中弹塑性分界半径,试求 rs和内压pi之间的 关系,已知k为材料的剪

12、切屈服极限。5-14已知理想弹塑性材料制成的厚壁圆筒,内半径为a,外半径为b,材料的屈服极限为黑,试求筒内壁进入塑性状态时内压的值pi为多大?(a)两端为封闭;(b)两端为自由,即二=0 ; (c)两端受刚性约束,即上=0。习题66-1在薄中心0,加一对反向力Q,测得板两端A、B二点的伸长为l ,习题88-1 轴线水平的圆柱,由于自重产生的应力为 - -qys. - qy, x 0. 圆柱的两端被限制在两个光滑的固定刚性平面之间, 以维持平面应变状态。试用 草图表明作用于它表面(包括两端)的力。见图 8-9。X图8-98-2悬臂梁(0Wx 1, c y c),左端固定,沿下边界受均匀分布剪力,

13、广 123 i 2 i 3而上边界和右端不受载荷时,可用应力函数=S丄F4c 4c2 4c 4c2得出解答。这个解答在哪些方面是不完善的?将应力表达式与由拉伸和弯曲的初等公式得到的表达式作一比较,见图8-10。8-3图 8-10悬臂梁受均布荷重q的作用,梁长I,高2c,求应力分布。见图8-11。提示:边界条件中出现x2项时,应设门-x2f11 / 14YTY图 8-11图 8-128-4有简支梁长21,高2c ,受均布荷重q的作用,求应力分布,见图8-12。8-5简支梁长21,高2c,试证由于自重g所产生的应力分布为呼Fy乎钗討,=匚空3八內3c3中cy,xyc2 -y2 x,式中2c3 。提

14、示:=0,二y二询c-y ,xy =0是方程组的一组特解,然后把有 体积力的问题变为无体积力的问题求解。8-6悬臂梁长I,高2c,求由于自重-g所产生的应力。8-7试从密切尔一贝尔特拉米方程推导平面应变问题的协调方程。习题99-1尖劈顶角2,受轴向力P的作用,求应力分布,见图9-2209-2尖劈顶角2,受水平横向力P的作用,求应力分布,见图9-239-3尖劈顶角2,受力偶矩M的作用,求应力分布,见图9-24。9-4半无限平面,边界上某切点受切力 P的作用,求应力分布,见图9-259-5很大的矩形板,中央有一半径为的小圆孔,左右边界受均匀法向压力p.上下边界受均匀法向拉力p,见图9-26,求小圆孔引起的应力集中9-6有曲杆,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 端固定,另一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