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课程实习报告郭岑_第1页
森林经理学课程实习报告郭岑_第2页
森林经理学课程实习报告郭岑_第3页
森林经理学课程实习报告郭岑_第4页
森林经理学课程实习报告郭岑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设计地区的基本情况1.1 自然概况1.1.1 地理位置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处于北纬2956-3023;东经118° 51' 419° 52'。市境东连余杭区,南接富阳、桐庐、淳安县,西毗安徽省的歙县,北邻安吉县和安徽省的绩溪、宁国县。市域东西长约100 公里,南北宽 50 公里,土地总面积3134.78 平方公里。1.1.2 地形地貌临安市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位于西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 米;最低点处于东部的青山街道石泉村,海拔仅9 米,相对高差达1778 米。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四类。中山分散分布在昌北西部

2、、昌化西南部及临目北缘,海拔高1000 米以上,面积约占5.4%;低山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及中山边缘地带,海拔高1000 米以下,面积约占26.8%。丘陵广布全市,相对高度在100 米以下,面积约占57.4%;河谷平原分布在东部青山一带及昌化、於潜、临安城区周围,面积约占10.4%。1.1.3 地质土壤境内的地层由入侵岩和火山岩组成,基岩主要有花岗岩、流纹岩、凝灰岩、石灰岩、白云岩、千纹岩、砂岩、页岩等。土壤有红壤、黄壤、岩性土、山地草甸土、潮土和水稻土6 个土类,15 个亚类,34 个土属,64 个土种。红壤土壤土层较厚,土壤肥力中等,适生各种乔木、竹子等用材树种和茶、桑、果等各种经济树种。

3、黄壤土壤土层厚,腐殖质积累较多,是自然肥力较好的林业土壤,适生耐寒抗风的乔木、灌木、竹子等树种。岩性土土壤质地较粘重,保肥性较好,矿物质含量较丰富,土壤肥力尚好,但蓄水能力较差,适生山核桃、柏木、枫香、桑等耐碱的用材、经济树种。山地草甸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密生禾本科,莎草科植物。潮土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轻,养份含量偏低,造林宜选枫杨、杨、柳、水杉、池杉、樟、楝、桑等树种。水稻土是各种土壤经过长期水耕熟化而形成的一种农业耕作土壤。1.1.4 水系临安市境内有长江和钱塘江二大水系分布,主要溪流有:中苕溪、南苕溪、昌化溪、天目溪。中苕溪位于市境东北部,境内段长31.5 公里,流域面积185.6

4、 平方公里。南苕溪位于市境东部,境内段长55 公里,流域面积 620.6 平方公里。昌化溪位于市境西北部,境内段长93公里,流域面积1376.7 平方公里。天目溪纵贯市境中部,境内段长58 公里,流域面积788.3 平方公里。山塘水库本市现有山塘水库5067 个,总蓄水量40009 万立方米。1.1.5 气候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全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20小时,年平均气温16,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9 毫米,降水日158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2%。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春播期低温阴雨、倒春寒和晚霜冻;初夏梅汛期暴雨洪涝;盛夏干旱、台风和暴雨;秋季低温

5、冷害;冬季寒潮、冰冻和大雪等。1.1.6 森林植被1.1.6.1 植被类型临安市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亚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皖山地青冈、苦槠林栽培植被区,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全市植被类型和植物区系复杂,可分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沼泽等6 个类型和40 个植被群系。1.1.6.2 植被分布临安市植被具明显垂直分布的层次性。海拔250 米以下低丘坡地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分布有茶、桑、果、竹、杉、马尾松等树种组成的经济林或纯林和混交林;海拔250 800 米的低山丘陵地为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并重,主要分布有青冈、苦槠、木荷、麻栎、紫楠、栲类、杉木、马尾松、毛

6、竹等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针叶、针阔混交林。1.2 社会经济临安市隶属杭州市管辖,距杭州市中心50 公里。现设15 个镇, 7 个乡, 4 个街道办事处,290 个村民委员会。交通以公路为主,通车公路里程居全省首位。全市劳动力425500 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占全市劳动力的69.0%。生产总值135.27 亿元,列全国“百强县”第 75 位。1.3 森林资源1.3.1 森林覆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78.6%。1.3.2 林业用地面积根据临安市2004 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915702 亩。其中:有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2.09%;疏林地占0.26%;灌木林地占3.64%

7、;未成林造林地占2.16%;苗圃地占0.04%;无立木林地占1.25%;宜林地占0.54%;辅助生产林地占0.03%。1.3.3 林木蓄积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8300101 立方米,其中:乔木林林分蓄积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16%;疏林蓄积占0.09%;四旁树蓄积占0.13%;散生木蓄积占0.62%。1.3.4 乔木林全市乔木林面积2761154 亩、蓄积8230576 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76.57%;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16%。按优势树种(组)分:优势树种(组)面积(亩)面积比例(%)蓄积(立方米)蓄积比例(%)松木59964421.72256854931.21杉木65852023.852

8、70189532.83柳杉18210.07135420.17柏木152280.55661210.80阔叶树104251737.76179366721.79按龄组分:龄组面积(亩)面积比例(%)蓄积(立方米)蓄积比例(%)幼龄林161420758.46263886832.06中龄林65063423.56274493633.35近熟林31617911.45171343820.82成熟林1650995.98101756712.36过熟林150350.551157671.411.3.5 竹林844684 亩。其中:毛竹林面积毛竹林面积亩,占竹林面积的561777 百株,亩全市竹林面积32454738.

9、42%,立竹量均立竹量173 株。杂竹面积520137 亩,占竹林面积的61.58%1.3.6 经济林全市经济林面积509002 亩。其中乔木经济林443424 亩,占 87.1%;灌木经济林占12.9%。按树种分:山核桃占经济林总面积的79.72%;板栗占4.13%;其它乔经树种占1.84%;茶叶占10.77%;油茶占0.56%;其它灌经树种7892 亩,占1.55%。1.3.7 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7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6 种、省级保护动物有47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有3000 余种,其中:种子植物2500 余种。有重要价值或列为国家保护的种子植物1

10、21 科 641 种,列为国家保护的植物有35 种。1.3.8 森林景观资源临安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8.6%。境内有天目山和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十五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小区等名胜景点。主要森林景观:垂直地带性森林景观森林季相景观珍稀特有物种生境景观湿地景观。复合景观。1.4 林业经营状况1.4.1 森林经营管理机构临安市林业局成立于1977 年 7 月,局下属单位有森林警察大队、林业技术服务总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等 11 个单位。全市从事林业人员有2.88 万人。1.4.2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了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工程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全市区划界定实施重点公益林

11、面积95.0 万亩,建立生物多样性各类自然保护区15 个和森林公园1 个。荣获“亚太地区森林经营杰出范例”和“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一等奖”等荣誉。1.4.3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第一产业:已建成乔木用材林基地面积142.1 万亩,立木蓄积量446.65 万立方米;建成材用毛竹基地32.5万亩,立竹量5617.77 万株;竹笋基地45.9 万亩;各类经济林基地50.9 万亩。第二产业:形成了“东竹西木(果) ”的加工格局,竹加工有竹笋、竹地板等,木材加工有家具、细木工板,果品加工以山核桃为主。 1996年和 1999 年被国家林业局(部)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1.4.4 森林经

12、营形式临安市 80 年代初实行山林承包责任制,开展山林定权发证;1994 年推行林业股份合作制;1998 年建立和完善山林流转机制;2001 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延长山林承包期、核发林权证工作。目前集体所有的森林(含疏林)主要有集体、合作、个人三种经营形式。1.4.5 森林保护1.4.5.1 森林防火设施临安市是浙江省9 个重点林区县(市) 之一,全市范围均属一类森林火险等级区域。已建林火隔离网络总长 2336 公里,林火监测嘹望台11 座,远程视频监控点17 个。1.4.5.2 森林病虫害防控临安市设有市级日本松干蚧、松毛虫、竹卵圆椿、经济林病虫害等市级测报点6 个,乡镇测报点13 个,村级

13、测报点83 个,松材线虫病常年疫情监测点7 个,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监测预报体系。1989 2005 年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83.4%,防治效果达95%。1.4.6 林业信息化建设已建立市、片、乡镇三级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市联网。2004 年应用 3S 技术,完成了全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满足林业现代化建设对森林资源地理空间数据的网络化需求。目前,生态公益林体系管理、森林资源档案日常管理、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林政管理档案、林业工程项目、森林病虫害档案等多种信息资源,初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2 森林资源特点2.1 检查调查材料2.1.1 调查簿的数据更正将小班调查卡片整理成册,即调查簿。

14、调查簿是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最基本的成果之一,也是设计的原始资料之一。调查簿包括调查簿封面(附录1 )和小班调查因子一览表。根据调查簿进行森林资源的统计和分析,并设计经营措施。如果调查簿有错误,将影响后续统计、分析和一系列的设计成果。因此,在使用调查簿数据之前,必须对调查簿进行仔细检查与整理。检查、整理调查簿时应注意以下各项:( 1)调查簿中各栏的填写是否正确,有无缺项及错误不清之处;( 2)小班(细班)株数和蓄积量计算是否正确;( 3)小班(细班)林分蓄积量不应包括疏林地与散生木的蓄积量;( 4)郁闭度用十分法表示。有林地(包括毛竹林)小班取一位小数,疏林地小班取二位小数。灌木林、杂竹林

15、覆盖度用百分数表示,取整数;(5)各小班地类确定是否正确;(6)复层林的小班蓄积量应分别林层计算;(7)汇总各小班的材料,之后对调查簿封面(附录2)进行统计、填写。2.1.2 龄组的划分按上述16点要求检查小班调查因子一览表,并按主要树种不同对有林地小班(细班)的龄级进行龄组(幼、中、近、成、过)划分。2.2 森林资源统计与分析2.2.1 各类森林资源统计表为了掌握调查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需要编制各类森林资源统计表,包括: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林种统计表、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经济林统计表、竹林统计表、灌木林统计表、乔木树种面积蓄积

16、统计表(附录2:附表1附表9)。其中,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林木绿化率=有林地、灌木 林和四旁树占地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2.2.2 各优势树种平均调查因子计算在商品林或公益林中,各优势树种的统计数据是分析鉴定森林资源、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确定主伐量的 重要材料。因此,需要分别商品林和公益林,对各优势树种,按龄级、地位级、郁闭度、自然度等调查因子 统计汇总,计算平均调查因子。2.2.2.1 平均年龄的计算1、杉木平均年龄的计算表1-1杉木各龄级平均年龄表2-1年数龄龄级期限5年(杉木)杉木的平 均年龄=(平 均年龄X面级年龄范围平均年龄I

17、1-52.5积)+总面积n6-107.5=10215+666=1m11-1512.55.3475(年)IV16-2017.5OV21-2522.52、马尾松平 均年龄的计算VI26-3027.5vn31-3532.5表 1-2杉木各龄级面积龄级平均年龄面积平均年龄X面积I2.5615n7.51381035m12.52523150IV17.51091907.5V22.51002250VI27.525687.5vn32.5361170合计66610215产数龄级龄级期限10年年龄范围平均年龄I1-105n11-2015m21-3025IV31-4035V41-5045VI51-6055马尾松各龄级

18、平均年龄表2-2马尾松各龄级面积马尾松的平均年龄 =E (平均年龄x面积) =1715+65=26.28 26 年)。3、栋类平均年龄的计算龄级平均年龄面积平均年龄X面积I5315n15345+总面积m25451125IV3512420V4500VI552110表合计651715年数龄级龄级期限20年年龄范围平均年龄I1-2010n21-4030m41-6050表1-3栋类各龄级平均年龄2-3栋类各龄级面积栋类的平均年龄=E (平均年龄x面积+总面积龄级平均年龄面积平均年龄X面积I106586580n30139241760m5047623800合计252672140=72140+2526=28

19、.56 阁9(年)等数龄级龄级期限2年年龄范围平均年龄I11n2-32.5m4-54.5IV6-76.5V8-98.54、毛竹平均年龄的计算表1-4毛竹各龄级平均年龄毛竹的平均年龄=E (平均年龄X面积)+总面积 =13095+3010=4.35 乂(年)。龄级平均年龄面积平均年龄X面积I100n2.5237592.5m4.5276212429IV6.51065V8.518.5合计301013095表2-4毛竹各龄级面积地位级Inm合计代表数字123面积0474154628代表数字X面积094846214102.2.2.2 平均地位级的计算首先,统计出优势树种各地位级的面积。然后,以加权平均法

20、求得平均地位级。1、杉木平均地位级的计算地位级Inm合计代表数字123面积038038代表数字X面积076076杉木平均地位级 =2.2,即为n. 2地位级。2、马尾松平均地位级的计算地位级Inm合计代表数字123面积020734182491马尾松平均地位级 =2.0,即为n. 0地位级。3、栋类平均地位级的计算代表数字X面积0414612545400栋类平均地位级 =2.2,即为n. 2地位级。4、毛竹平均地位级的计算地位级Inm合计代表数字123面积9526831912969代表数字X面积9553665736034毛竹平均地位级 =2.0,即为n. 0地位级。2.2.2.3 平均郁闭度的计

21、算以面积加权平均法求优势树种的平均郁闭度(次林层郁闭度加入主林层郁闭度中计算) 1、杉木平均郁闭度的计算郁闭度0.20.30.40.50.60.70.80.9合计面积4130014153170252660郁闭度X面积8.20.90084.637.1136226.8493.6杉木平均郁闭度=0.75 (保留2位小数)2、马尾松平均郁闭度的计算郁闭度0.70.8合计面积26365郁闭度X面积1.450.451.8马尾松平均郁闭度=0.80 (保留2位小数)3、栋类平均郁闭度的计算郁闭度0.60.70.80.9合计面积19784812871902522郁闭度X面积118.2593.61029.617

22、11912.4栋类平均郁闭度=0.76 (保留2位小数)4、毛竹平均郁闭度的计算郁闭度0.60.70.8合计面积141425953010郁闭度X面积0.6289.820762366.4毛竹平均郁闭度=0.79 (保留2位小数)2.2.2.4 平均自然度的计算1、杉木平均自然度的计算自然度In合计代表数字12面积0628628代表数字X面积012561256杉木平均自然度=2.0,即n. 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2、马尾松平均自然度的计算自然度I合计代表数字1面积3838代表数字X面积3838马尾松平均自然度 =1.0,即I . 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 3、栋类平均自然度的计算自然度In合

23、计代表数字12面积52319522530代表数字X面积52339042531栋类平均自然度=1.0,即I .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4、毛竹平均自然度的计算自然度Inm合计代表数字123面积013128112942代表数字X面积026284338695毛竹平均自然度=3.0,即m.0级自然度(保留1位小数)。2.2.2.5 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平均生长量和平均每公顷生长量的计算以优势树种各龄级的有林地面积除其蓄积量即得该优势树种及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各龄级的总蓄积被平 均年龄除即得平均生长量,然后各龄级的平均生长量相加即得优势树种的总平均生长量。优势树种及各龄级 的平均生长量被优势树种及各龄级的

24、面积除即为平均每公顷生长量。表3-1杉木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龄级InmIVVVIvn合计蓄积02761533389514932983103面积61382521091002536666平均每公顷蓄积量026454829平均年龄38131823283315.34平均生长量0.036.8122.622.20.03.49.227.7平均每公顷生长量0.00.30.50.20.00.10.30.2表3-2马尾松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龄级InmIVVVI合计蓄积61116255012246面积3345120265平均每公顷蓄积量2.003.673.604.580.006.003.78

25、平均年龄6111625501226.38平均生长量1.001.001.001.000.001.009.33平均每公顷生长量0.30.30.00.10.00.50.1表3-3栋类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龄级Inm合计蓄积1326638515869297面积66213924762530平均每公顷蓄积量2.004.593.333.67平均年龄10305028.56平均生长量132.60212.8331.72325.53平均每公顷生长量0.20.20.10.12.2.3设计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设计地区各类土地面积与各类蓄积量的分配特点根据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附表 1)和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

26、表(附表2),可以看出设计地区的土地总面积为8194.35亩,其中林业用地 696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1%;非林业用地面积 1125.3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7%;森林覆盖率为84.4%;林木绿化率为84.8% o其中,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占97.6%,灌木林地占1.54%,四旁林地占0.23%,未成林地占0.2%。森林立木总蓄积量为10666立方米,有林地蓄积量为10613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9.5%,灌木林地蓄积量 53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0.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调查地区的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非常高,但是该镇的林业用地占地面 积过多,单位面积的蓄积产量还不够均衡,

27、而且经营结构较为单一,都以用材林为主,经济林和防护林比重 偏低。2.2.3.2 林种结构特点根据林种统计表(附表 3),可以得出设计地区林种类型有防护林、用材林和经济林三种,其中用材 林为主要林种类型,其蓄积占总蓄积量的95.75%,防护林蓄积占总蓄积量的4.25% o在乔木林中,幼龄林和中龄林占了大部分,其中,幼龄林蓄积量占乔木林总蓄积量的63.67%,中龄林占28.6%,近熟林占4.5%,成熟林比例最小,占 3.2% o 2.2.3.3 乔木林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的面积、蓄积按龄级分配特点从表4和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附表 4)可以统计分析得出,杉木龄级n的面积和蓄积在各 龄级中占了最大

28、的比例,其中面积占杉木总面积的51.4%,蓄积占杉木总蓄积的 61.3%;其余的I龄级面积占22.8%,蓄积占9%田龄级面积占 16.1%,蓄积占16.8%; IV龄级面积占 9.8%,蓄积占12.8%。马尾松龄级田 的面积和蓄积在各龄级中占了最大的比例,其中面积占马尾松总面积的42.3%,蓄积占马尾松总蓄积的45.3%;其余的I龄级面积占23.1%,蓄积占16%; n龄级面积占 26.9%,蓄积占27.4%; IV龄级面积占 7.7%,蓄积占11.3%。栋类龄级I的面积和蓄积在各龄级中占了最大的比例,其中面积占栋类总面积的76.5%,蓄积占栋类总蓄积的 78%;其余的n龄级面积占18.1%,

29、蓄积占16.5%;该调查地区没有处于第m龄级的栋类;IV龄级面积占5.4%,蓄积占5.5%o 表4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量按龄级分配表优势树种合计龄级I龄级n龄级m龄级IV面积(mu)蓄积 (mi)面积(mu)蓄积 (m3)面积(mu)蓄积(ml)面积(m。蓄积 (m3)面积(mu)蓄积 (日)杉木6233050142276320186910051461391马尾松261066177291148212栋类23466512179450814251076001273552.2.3.4 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分配特点根据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附表5),可知用材林总面积为5955亩,总蓄积为1002

30、5,其中集体用材林占大部分,95.7%,个人仅占4.3% o蓄积按龄级分配蓄积最多的是龄级n,占用材林总蓄积的45.2%;其次是龄级田,占 29.6%;第三是龄级I,占 11.7%。面积按龄级分配情况是,龄级田的面积最大, 占用材林总面积的 56.4%;其次是龄级I,占 9.9%;第三是龄级IV,占 4.4%o 2.2.3.5 经济林生产期分配特点根据经济林统at表(附表 6),得出涉及地区经济林的树种有板栗、梨树、桃树、杨梅四种,总面积 为26.1亩。其中杨梅的占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80.5% o乔木经济林处于产前期的树种为梨树,处于初产期的树种为板栗和桃树,处于盛产期的是杨梅。灌木经济林

31、只有处于盛产期的林分。2.2.3.6 竹林特点根据竹林统计表(附表7),可知设计地区竹林的总面积为3101亩,其占林业总用地面积的43.5%,毛竹林总株数为 45.9195万株,其中壮龄竹占毛竹总株数的98.5%,老龄竹占毛竹总株数的1.5%。2.2.3.7 灌木林特点根据灌木林统计表(附表8),得出该设计地区灌木林面积共107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5%,灌木林优势树种为人工茶叶。2.2.3.8 乔木树种面积蓄积分配特点根据乔木树种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9),可以得出,杉木总面积666亩,总蓄积3013立方米,其中幼龄林蓄积占杉木总蓄积的9.2%;中龄林占60.2%;近熟林占16.6%;成熟林

32、占12.6%。马尾松总面积65亩,总蓄积246立方米,其中幼龄林蓄积占马尾松总蓄积的7%;中龄林占65.9%;近熟林占19.5%;成熟林占4.9%。栋类总面积2527亩,总蓄积7317立方米,其中幼龄林蓄积占栋类总蓄积的73.5%;中龄林占19.2%;成熟林占4.9% o 2.2.3.9 有林地中各优势树种的平均调查因子根据各优势树种平均调查因子计算结果,编制了设计地区各优势树种的平均调查因子表(如表5),从表可以看出,杉木的每公顷蓄积是各优势树种中最高的,而栋类的平均生长量最高,说明目前各优势树种中, 杉木具有最高的生产力,而栋类具有极好的经营前景。表5各优势树种平均调查因子表优势树种年龄地

33、位级郁闭度自然度每公顷蓄积(m3)平均生长量总每公顷杉木15.34n .2地位级0.75n .0级自然度2927.70.2马尾松26.38n .0地位级0.8I .0级自然度3.789.330.1栋类28.56n .2地位级0.76I .0级自然度3.67325.530.1毛竹4.35n .0地位级0.79m .0级自然度/2.2.3.10森林更新、生长发育状况根据调查簿材料可以分析得出,设计地区各优势树种的更新情况(天然、人工)、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发展前途还是很好的,杉木、马尾松和栋类等乔木优势树种都经营良好,毛竹林也生长发育良好,多处于壮龄 期,具有很好地发展前途。2.2.3.11 林副产品

34、及其他资源设计地区的林副产品及其他资源种类还是不够多,只有零星的灌木林茶叶和板栗、桃树、杨梅等经济林 树种,建议该地区可以在栋类、马尾松、杉木林等林区实行林下经济,比如林经模式,林粮模式,林草模 式,林禽模式等林下经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同时也可以增收额外的效益。3确定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3.1 森林经营方针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设计地区的森林资源及其保护利用现状、经营特点、技术与基础条件等,我们确定了针对该地区的森林经营方针。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产业发展为重点,科学技术为依托,多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2)实行分类经营,定向培育,集约管理的经营管理策略;

35、(3)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经营效益,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 系。(4)发展林下经济,合理利用森林空间资源,为农民增收致富。3.2 经营目标本经理期的经营目标是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状况、林地生产潜力、森林经营能力和当地经济社会情况等综 合确定的。具体包括:(1)森林覆盖率:对疏林地和未成林区进行改造,将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84.4%提高至88%;(2)有林地面积:保持现有有林地面积的基础上,对未成林地进行改造,使其变成有林地;(3)林木年采伐量:合理确定各优势树种的年伐面积和蓄积,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4)森林资源结构优化调整:优化现有的林种结构、用材林树种结构

36、和用材林龄组结构,加强抚育措施,使占有面积大部分的幼龄林尽快成长成可用的近熟林和成熟林;(5)长远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对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保护,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 护林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使森林健康与活力得以维持,对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3.3 森林功能区划与分类经营根据临安市各区域自然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生态区位、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性,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原则,划分森林功能区,例如:森林集水区、生态景观游憩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人文遗产保护区、森林灾害防控区、木质林产品经营区、非木质林产品经营区等。在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小班为单元,按照

37、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划分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4 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经营规划是根据公益林和商品林主导利用功能的不同,按照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则,组织森林经营类型,制定经营措施,对森林进行科学经营管理。4.1 森林经营类型组织根据二类调查资料和森林资源状况,按林种、树种、起源、立地条件及经营目的不同,以小班(细班)为单元组织森林经营类型。考虑生态重要性、林权、经营目标一致性等因素

38、,将经营目的、经营周期、经营管理水平、立地质量和技术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小班组织成经营类型。经营类型是基本经营单元和规划设计单元。4.2 公益林经营规划设计原则根据公益林经营目标的不同,分别确定经营技术与培育、管护措施,包括造林、抚育和更新改造等,维持和提高公益林的保护价值和生态功能。公益林的更新造林,应充分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修复。人工林应采取保护天然幼树、幼苗等措施,增强自然属性。公益林可以限量规划抚育间伐、低效林改造和更新采伐,引进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公益林的经济产出潜力。4.3 商品林经营规划设计原则商品林经营规划应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充分利用林

39、地资源,实行定向培育、集约经营。4.3.1 用材林用材林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考虑森林资源可持持续利用的结构调整。按林种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类型进行组织,各项经营措施落实到每个森林经营类型,这些经营措施包括:更新造林、抚育间伐等。4.3.2 经济林经济林规划应根据种植传统,因地制宜地选择果树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或其他经济林。根据市场需求、土地资源、产品质量、经营加工能力、储存能力及运输条件、名牌效应等因素确定经济林发展规模。按照名、特、优、新的原则,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4.3.3 生物质能源林生物质能源林经营可分为木质能源林和油料能源林两种类型。木质能源林经营应重点考虑当地

40、居民的生活能源需求和当地生物质电能源生产的原料需求,选择高燃烧值的树种,规划经营规模。油料能源林经营应充分考虑就近加工的条件和能力,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树种,规划培育基地规模。4.4 经营措施设计4.4.1 造林更新造林更新是森林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快速恢复森林植被的主要措施。造林更新是提高林分质量、调整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的重要措施。4.4.1.1 造林更新对象经理期内进行造林更新的对象包括旧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他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达不到预期效益的低产林及经理期内实施皆伐作业的新采伐迹地等。4.4.1.2 造林更新面积本经理期,需要规划的人工造林更新面积,其中:宜林地造林规

41、划面积及占更新规划面积比例;旧采伐迹地面积及占更新规划面积比例;其他无立木林地面积及占更新规划面积比例;低产林改造需造林面积及占更新规划面积比例;在经理期内实施皆伐作业的新采伐迹地面积为及占更新规划面积比例,要求在经理期内实现更新。4.4.1.3 造林更新措施造林更新规划应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更新条件、交通条件、原植被等情况,按照森林经营布局、森林经营类型和适地适树等原则,对更新方式、造林更新树种、密度、造林季节、整地方式等作出科学的选择。选择生长快、材质好、经济效益高的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良种壮苗上山,保证造林成效。造林更新顺序应该先安排新采伐迹地,后有防护作用于的宜林地,再交通便利、能集

42、约经营的宜林地。根据造林更新规划,列出人工造林按地类树种的规划表(表6);按小班(细班)编制造林更新一览表 (表7);之后统计汇总,规划各树种按年度人工造林规划表(表 8、表9)。表6经理期人工造林按地类树种规划表单位:亩地类总计杉木合计343343低产林改造8383新木伐迹地260260表7 造林更新一览表小班号细班号土地种类目的树种面积(亩)造林季节整地方式651红壤杉木25春季块状整地151红壤杉木34春季块状整地683红壤杉木1春季块状整地421红壤杉木77春季块状整地422红壤杉木7春季块状整地41红壤杉木11春季块状整地42红壤杉木3春季块状整地22黄壤杉木3春季块状整地891红壤

43、杉木21春季块状整地391红壤杉木41春季块状整地341红壤杉木6春季块状整地83红壤杉木1春季块状整地931红壤杉木10春季块状整地293红壤杉木4春季块状整地871红壤杉木16春季块状整地合计260表8杉木按年度人工造林规划表单位:亩年度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2011-2015 年合计167140113127127665低产林改造101010101044新木伐迹地1571301031171176214.4.2 抚育间伐抚育间伐是在未成熟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抚育 间伐伐除劣质林木、枯死木、病虫害木等,目的是

44、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促进 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抚育间伐必须遵循“以抚育为主,抚育和采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抚育间伐包 括:抚育间伐对象、方法、强度和面积等技术要素。4.4.2.1 抚育间伐对象(1)用材林抚育间伐1)幼林龄:郁闭度 0.9以上,或郁闭度0.8以上分布不均的人工幼龄林;郁闭度0.8以上或郁闭度 0.7以上分布不均的天然幼龄林;2)中龄林:郁闭度 0.8以上;(2)防护林抚育间伐1)对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开始出现营养空间竞争时进行定株抚育伐;2)对坡度小于25。、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下层木或植被受光困难的中龄林

45、,采用生态疏伐;3)对密度大,竞争激烈,林木出现挤压现象,结构不符合防护要求的林带进行株间间伐。4.4.2.2 抚育间伐类型与方法(1)透光伐在幼龄林中进行。对混交林,伐去非目的树种和压制幼树生长的灌木。对纯林,则间密留稀,去劣留优。透光伐方法有全面、团状、带状抚育伐三种,可根据目的树种和伴生树种的分布规律及生长情况正确选择。(2)疏伐在中龄或近熟林中进行,又称生长伐。主要是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之间的矛盾,伐除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调整林分密度,使保留木良好生长,提高木材质量和经济、防护效益,并促进林木结实和天然更新。疏伐方法有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和机械疏伐法四种。必须依据树种特

46、性、林分结构的特点和经营目的不同进行选择。一般,人工林主要采取下层疏伐法,辅助采取透光伐和卫生伐。天然林则主要采取透光伐和卫生伐,补充采取下层疏伐法。(3)定株抚育伐与调整树种结构相结合,根据防护林功能分12次进行,伐除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4)生态疏伐应先将彼此有密切联系的林木划分成若干植生组(树群),然后按有利于树冠形成梯度郁闭,主林层与次林层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与藤蔓,林分郁闭度保留在0.6以上,不能降低其生态效益。4.4.2.3 抚育间伐时间与强度间伐起始期要综合考虑林分的生长发育特性,立地

47、条件、造林密度、生长状况等,一般情况下,凡林分密度偏大,林分生长受抑制,生长量下降,尤其是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就应进行首次间伐。在选择砍伐木时,应坚持“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的原则。间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林分郁闭度增长的快慢。抚育采伐的强度直接影响着间隔期,大强度的抚育采伐后,林木需要较长间隔期才能恢复郁闭;相反,小强度的抚育采伐,间隔期短。森林生长速度和树种特性也影响间隔期,速生树种容易恢复郁闭,间隔期短;慢生树种不易恢复郁闭,间隔期应长。另外,林龄小的林分间隔期短。抚育间伐强度可用间伐的材积与林分总材积的百分比表示,可分3级,杉木:弱度( 10%),中度(1020%),强度(20

48、-30%);松:弱度( 15%),中度(1525%),强度(25-35%)。抚育间伐蓄积强度 一般要求低于20%。人工林首次间伐期,杉木为第6 9年,松、阔为710年。间伐强度杉木为 2030%,松木为1525%。间隔期杉木为57年,松、阔为79年。天然林首次间伐期为810年,间伐强度为 25%左右,间隔期为 810年。4.424抚育间伐面积和蓄积根据小班调查因子一览表,考虑各种抚育间伐技术要求,确定要进行抚育间伐的小班(细班)。以经营类型为单位,分别抚育间伐类型,编制“森林抚育采伐一览表”(表9)。在一个经理期内,同一小班(细班)的同一种抚育间伐重复数次时,则应重复数次编入表9。各类抚育间伐分别合计。各种抚育间伐的面积与蓄积除以其间隔期即得各种抚育间伐的年伐面积和年伐蓄积。表9-1杉木经营类型森林抚育采伐一览表抚育间伐类型小班号细班号面积(亩)蓄积(m3)采伐强度(%)米伐量(m3)疏伐1041240148820297.693110612012.2293423204.6341628205.6891231462029.28315201合计2841751350.2年伐量28.46.1735.02表9-2马尾松用材林经营类型森林抚育采伐一览表抚育间伐类型小班号细班号面积(亩)一3蓄积(m )采伐强度(%)一 一3米伐量(m )疏伐2842720%1.437138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