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炎症标志物IL_第1页
2019年炎症标志物IL_第2页
2019年炎症标志物IL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炎症标志物IL-6、IL-8和INF -a与冠心病的关系 关键词 冠心病;白细胞介素 -6 ;白细胞介素 -8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541 , 4 文献标识码 A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 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 后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1】。冠心病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已经 证明低程度的慢性炎症贯穿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 其发生是环 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循环中细胞对动脉内层的浸润 到斑块纤维帽的脆性增加, 以及最终导致斑块的破裂出现急性冠脉综 合征(ACS),炎症在冠状动脉性疾病(CAD)的发生发展中

2、起了关键性的 作用。【 2】各种促炎和抗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所形成的炎性因子调节网络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免疫调节作用。【3】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病理过程的基础,炎症反应贯穿了 AS的整个过程,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而导致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而反映局部和全身炎症的主要是体内炎症 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有研究表明病原体的感染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病 因。感染可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诱发细胞因子IL-6的升高,从而造 成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促进凝血

3、,加速动脉硬化。 4 冠心病病人缺 血事件的发生常与炎症标志物的变化相一致, 揭示炎症标志物与冠心 病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发生、 发展和 预后的关系是冠心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目前认为血管内 (内皮功 能受损、氧化应激等 ) 和血管外 ( 感染等 ) 因素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 炎症反应又引起细胞因子的产生, 进一步诱导急性时相反应物及一些 炎症应答相关的效应分子的表达, 这些物质进入循环参与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发展,通路中各个指标测定均与冠状动脉意外发生的危险 性相关。 本文对几种常见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 -6(IL-6) 、白细胞介 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4、)- a,主要是白细胞介素-6(IL-6)与冠心病 的关系作一综述。l 、 IL-61 1、IL-6 的结构及特性IL-6的cDNA克隆是1985年从人T细胞中首先获得。其后发现在体 内如单核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等多种细 胞均可产生 IL-6 ,且它的产生可被 IL-1 、干扰素、 TNF-a 和感染所 调节。 IL-6 又称前炎症细胞因子,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它 可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炎症、 宿主防御和组织损伤, 并在急 性期反应和肝细胞合成 C反应蛋白中起重要作用。【5】IL-6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2. 12. 6万,是由1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糖蛋白

5、, 人 IL-6 基因位于第 6 号染色体。 IL-6 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 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也可分泌 II -6。IL -6受体(IL-6R)由两条多肽链组成:a链即IL-6Ra特异性配体 结合链,相对分子质量为 8. 0万;b链即信号传导链,为相对分子 质量 13. 0万的糖蛋白 GP130。 II -6 首先与 IL -6Ra 结成 IL-6-IL-6Ra 复合物,再与GP130结合,形成有信号传导功能的高亲和力复合物,才能完整发挥其功能1 2 、IL-6 与冠心病IL-6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有: 趋化、活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

6、附分子和其他炎症递质, 增强局部的炎症 反应;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第皿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诱 导肝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CRP等急性期蛋白,是肝脏释放急性期蛋 白的最强刺激因子;干扰脂质代谢和介导细胞凋亡;直接促进骨髓造血,增加血小板数目和活性;IL-6可刺激基质降解酶的合 成,侵蚀斑块内的基质,从而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学者提出, IL-6 为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基础病变及严重并发症的指标, II -6血清浓度越高,其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硬化及再发心绞痛的风险越 高 。吴玉兰、黄书明等测定冠心病患者 92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 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 27例,正

7、常对照组 33 例,研究发现,冠心病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型 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也逐渐升高。【6】齐峰、杨丽霞等测定70例CHD男4(例,女3O例,其中 ACSS: 32例,男19例,女13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8例,男21 例,女17例。对照组:3O例,男17例,女13例,结果表明CH患者的血 清中1L- 一6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AC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SAP 组, 回归分析表明冠脉狭窄程度 Gensini 评分与血清 IL-6 水平呈正相 关。以上均提示 IL-6 参与了粥样硬化的形成, 而且同斑块的稳定性有

8、关。【5】。 刘 明,庞永诚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冠心病患者血清 IL-6、IL-8、TNF-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冠心病是一种炎症反应过程,其发生与发展与免疫因素有关。 【7】高璀乡、 王育林【8】通过P C R R F L P法分析了 1 2 6例冠心病患者和1 0 8名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多态性,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IL-6基因-572 位点多态性分布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携带G等位基因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 73倍,提示G等位基因可 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韦叶生等9对IL-6基因-572位点、-643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也进

9、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相似.RIDKER等【10】测定14 91 6名健康中年男子基础血清IL-6,随 访发现发生心肌梗死者 202例,另取年龄及抽烟匹配的 202名未发生心 血管疾病者为对照, 研究发现, 在表面健康但具有远期心肌梗死风险 的人群中基础 IiL-6 水平显著升高,而且水平和风险度之间的关系并不 因校正了两组对象基础总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 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等因素而发生改变, 这种关系在低风险 的人群中亦存在。CHOUSSA111】对63例UA、18例非Q波心肌 梗死病人分别测定其入院和2 d后血浆IL-6水平入院时IL 一6高于正常 参考值3倍,这说明I

10、L一6可能在不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过程中起关键作 用。而2 d后仅有36的病人II 一6水平持续升高,且无统计学意义,这 种结果可能是由IL一6的半衰期短(T <61)这一特点所决定,表明IL 6 在早期参与急性时相反应,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也有一 定的帮助。KANDA等【12】以ELISA技术测量外周血II 一6,发现 UA病人血中IL-6水平明显比稳定型心绞痛高;而二者可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IL一6水平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LUIGI等【13】 也报道入院时基础 IL 6浓度高且治疗后更高的 UA 病人,住院期间心血 管事件发生率高,说明础II 一6水平以及治疗后变化趋

11、势可估测uA病 人预后。CHD的抗细胞因子治疗目前还在摸索阶段,相关研究不多。 0N0等【14】发现静脉输注抗MCP 1抗体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的心肌 梗死范围, 说明细胞因子治疗有可能缩小梗死面积, 为改善心肌梗死 病人预后提供了新思路。2. IL-82.1、IL-8 的结构和特性IL-8 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趋化因子, 主要吸引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T细胞。【15】IL-8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 调节因子, IL-8 的细胞来源包括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细 胞亚型如内皮细胞等。组织中高浓度的 IL-8 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黏 附、移行,而循环中的 IL-8 阻止中性

12、粒细胞的游走并黏附于内皮细胞【16】【O】 IL 一8可通过一种不同的方式调节血管生成【 17】。它们 的一种二级结构域具有血管生成活性。其 NH末端含有的一种三联体 氨基酸基序-ELR基序可有效地促进血管生成【18】。最近,有大量证 据表明,在无炎症的情况下, IL-8 在体内可直接诱导血管生成 【19】。 有研究发现,IL-8 mRNA水平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转染有IL-8 基因的肿瘤细胞可迅速生长并形成新生血管【 20】。2.2 、 IL-8 与冠心病的关系IL-8是炎症性疾病的重要介质,对WB在血管内贴壁黏附、定向迁移、机体的免疫调节、 炎症或毒性物质刺激反应及机体的防御机能起重要

13、 作用,激活WBC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促进 WBC勺游走,出现WB总数 的变化。韩根良对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结果显示,AM组、UAP 组及SAf组患者血清IL-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IL-8很可能与 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有关。另外,AM组和UAPA的血清IL-8明显高于 SAPS,提示II -8有促进As的作用。反复发生的内皮弥漫性急性炎症 活化,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刺激因子, 同时激活粥样斑块中巨噬细胞分 泌蛋白自溶酶, 破坏斑块的纤维帽, 分解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为多肽 和氨基酸所致。 IL-8 调控巨噬细胞和金属蛋白酶, 这可能提供了免疫 系统的激活和血栓的形成。同时发现,血清IL-

14、8与WB总数与老年人 冠心病的病情严重性呈显著正相关。 【21】有研究通过测定冠状动脉 造影病人血清IL 一8水平显示,IL-8在冠心病特别是ACSS明显升高, 提示IL 一8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不 稳定性【22】。Rothenbacher等【23】对比了慢性冠心病患者与正常 对照患者血清IL- , 8的水平,发现IL-8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高于 正常对照组;王彬【 24】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结果显示 AMI 组、UA组及SAPS患者血清IL 一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表明IL-8 很可能与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有关。王钢,赵荣诚,韩佳等 【25】 研 究认

15、为在凝血因子激活和细胞活素级联之间, IL-8 是二者相互作用的 一个关键因素。 IL-8 的释放可能是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炎性 激活和凝血异常反应的标志,也是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的信号 。牛瑞超,谢晓云, 杨天伦研究 9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发现冠 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与血清 IL-8 浓度的增高有关, 因此推测, 在严 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脏病病人, 其体内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炎症反 应,体内炎症介质 IL-8 的浓度升高, IL-8 的浓度升高又可通过调节作 用使MMP-的浓度增高,体内增高的IL-8通过其促血管生成作用促进 了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26】何文一,覃数,

16、张冬颖等【 27】 研究结果表明在 IL-8 水平增高,尤其是合并冠心病其他易患因素时,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加严重。 IL-8 水平增高仅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的伴随现象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3TNF- a3.1、TNF- a的结构和特性TNF是 一种介导多向性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重要致炎细胞因子,主 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可影响脂类代谢,降低脂蛋白酶活性, 加速肝脏脂肪酸的合成;同时,还可直接影响血管功能,参与血管重 建,刺激生长因子、趋化蛋白等的产生,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生发展;另外TNF可加强促凝活性,加速血栓形成,抑制内皮细胞抗 血栓蛋白c通路,与CHD勺发病

17、风险相关。【3】现在认为,TNF不仅 仅作用于肿瘤细胞,还参与体内炎症反应、细胞生存、生长、分化和 细胞凋亡等许多重要的病理生理反应。TNF基因为一段长7 kb的DNA序列,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人白细胞相关抗原 (HLA)III 类基因区内, TNF-a基因长4 kb, TNF-p基因全长约3 kb,均含4个外显子及3个内 含子。TNF- a是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致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关键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 胞,并可以促进原癌基因转录,产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促进凝血过程。TNF-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表达E-选择素、P- 选择

18、素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 ,加剧心肌的炎症反应。 其机制 与TNF- a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核NF KB有关。心肌缺血后再灌注的 早期C5a和氧自由基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的TNF- a仅可作为 其他一些炎症因子的上游激活物,诱导单核细胞产生 IL-6和IL-1,分 别参与各自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因此,有人认为TNF基因为心血管 疾病的候选基因之一。3.2、TNF- a与冠心病的关系炎症和遗传是CH发病学中的两种重要机制,TNF作为重要的前炎性因 子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 -a (TNF-a )可引起局部炎 症反应和介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 【28】。目前观点认为,

19、冠心病的 进一步发展是内皮功能失调和炎症反应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种动态过 程。炎症递质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29】。TNF-a主要是 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炎性细胞因子, 它可通过损伤内皮细胞,促进凝血,抑制纤溶,促进单核细胞对内皮 细胞黏附以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增殖等作用,参与动 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0】近年来研究表明,成熟的心肌细胞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也有 TNF-a的mRN表达及其蛋白 质合成,产生的 TNF-a 可能与多种心脏病的发生有关。【31】 CUSACK等【32】 检测94例SAP和 91例UA病人TNF- a水平

20、,结果显示,UAP 病人TNF-a水平升高较SAPS著,且在后来的严重心血管事件中,TNFa水平越高,越易发生严重心脏意外,提示 TNF a可作为冠心病发 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指标。TNF-a多种心血管疾病的 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慢性心 功能不全、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等都与 TNF有关。TNF 对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直接细胞毒作用, 破坏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 完整性,致内皮细胞大片脱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内皮细 胞分泌活性物质平衡失调,ET合成和释放增多。肖创清、肖翠娥、 蒋立、黄志红【33】研究108例疑诊为CH啲患者,CH患者

21、血清TNF- 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且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是CH的基本病变,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发现, 人类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 TNF 的阳性率为 88 ,在较轻病变 时其阳性率为 45,正常组织中为 0。离体实验证实,来自粥样斑块 的单核细胞其TNF产生量明显多于血单核细胞。TNF-a引起动脉粥样 硬化的可能机制是:TNF-a能通过细胞毒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使其通透性增高, 血中胆固醇易于穿透内膜而在管壁内沉积形成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TNF-a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纤溶酶原 激活剂抑制物(PSI)生成增多,增多的PSI与组织

22、纤溶酶原激活剂结合 使其失活, 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凝血与抗凝血之间平衡失调, 最终导 致纤溶酶活性低下,血栓易于形成。TNF-a能下凋血诠调节素的表 达,抑制具有凝血作用的蛋白c的激活。TNF-a能刺激血管内皮细 胞合成并释放IL-1 , IL-1具有组织因子样促凝血作用,并与TNF-a产 生协同作用,故认为TNF-a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内膜增厚、内皮功能紊乱的病因学之一。综上所述,炎症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及进一步发展过程, IL-6 、IL-8、IL-10、TNF-a等细胞因子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临床通过检测和监控这些炎 性指标,可对冠心病

23、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并为预后判断提供一 定参考。如果临床医师在冠心病疾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控制这些炎 症因子水平和炎症发展,将有利于抑制病情进展。【 1】张桂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7月第34卷第7期2 曹瑞娟;白细胞介素一 6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年第19卷第4期【 3】梁皓、赵文增;重要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第21卷第5期【4】贾兴旺,田亚平,郭广宏;血清12项细胞因子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830833【5】齐峰,杨丽霞,郭瑞威,

24、郭传明,王先梅;冠心病患者血清IL-1 B和IL-6 含量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8年10月第17卷第5期【6】 吴玉兰 黄书明 丛辉;冠心病患者血清IL-6、IL-8、TNF- a测定的临床 价值;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7年10月 第8卷第5期【7】刘 明,庞永诚,杨汝文,龚瑞芸,魏丹霞,陈斌;5 项炎性因子在冠心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云南医药 2008年第 29卷第 5期【8】高璀乡,王育林;老年性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 -6 基因的多态性;第四军 医大学学报 2008,29(23)【9】韦叶生,蓝艳,刘运广,等白细胞介素 -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研究及其对血脂

25、的影响J 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6,18:233 236.【10】RIDKERP M RIFAI N, STAMPFEMJ。et al.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interleukin 一6 and the risk of futur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ong apparently healthy menJ . Circulation 。 2000,101: 1767.【11】 CHOUSSAT.RATTALI P. Use of heparin in unstable angina and non Qwave infarctionJ.

26、 Arch Mal Coeur Vaiss ,2001,94(1) : 62.【12】KANDAT ,HIRAOY,OSHIMAS ,et a1. Interleukin 一8 as asensitive marker of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Am JCardiol ,1996,77: 304.【13】 LUIGI M. BIASUCCI GIOVANNA I ,et al 。 Increasing levels ofin terleuk in (IL) 1Ra and ILr6 duri ng the first 2 days of hos

27、pitalizati onin unstable angina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in hospitalcoronary eventsJCirculation ,1999,99: 2079【 14】ONOK, MATSUMOARI Prevention of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by an antibody against monocyte chemo tactic and activating factor monocyte chemo attractant protein一 1

28、J Lab Invest ,1999,79:195【 15】 唐任光 黄庆 李荣颜 凌彩霞 农珺 梁华清 滕建昆 韦叶生;老年冠心病 患者血清 IL-8 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 11月第28卷【16】 王金明,张芙蓉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中IL-8和TNF a的变化J.心脑 血管病防治,2001; 1(2) : 1718【17】郭敏.IL8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 12(5) : 409411【 18】 Belpefio JA , Keane MP, Arenberg DA , et a1 CXC chemokines in a

29、ngiogenesisJ J Leukoc Biol , 2000, 68: 1 8【19】 Keane MR, Arenberg DA, Lynch JP, et al The CXCchemokines , IL-8and IL -10 , regulate angiogenic activity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 J Immunol , 1997, 159(3): 14371443【20】 Ido S , Kitadai Y , Hattori N , el al Interleukin 8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gnostic factors in human gastriccarcinomas【J】 .Eur J Cancer , 2001, 37(12): 14821487【21】韩根良;血清IL一8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检测的临床意义;国际检验医学 杂志; 2010年6月第 31 卷第 6期【22】 陈善,于路,傅国胜.IL-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