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药品GMP问答一_第1页
2019年药品GMP问答一_第2页
2019年药品GMP问答一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品 GMP 问答(一)针对新修订药品 GMP 贯彻实施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所提出的共性问题,国 家局组织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以及部分 GMP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了专题研究,提 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 药品GMP问答”形式发布在国家局网站。 药 品GMP问答”属于指导性意见,不属于国家局的法规性文件。在符合法律法规的 前提下,企业可以采用 药品GMP问答”以外的其它方法和措施。药品GMP问答”将分期公布。第一期 药品GMP问答”针对的是无菌药品, 但一些基本理念也可供其他药品类别参考。一、2010年修订药品GMP第四十六条第(一)款提出,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 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 确定厂

2、房、 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 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无菌药品需共线生产时,可行性评估应考虑哪些方面 因素?答:共线生产系指,在药品生产中,有多个产品使用共用的厂房、设施、设 备等情况。对某些特殊类别的产品,2010年修订药品GMP第四十六条已作出明 确规定,即:(二)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 如高致敏性药品 (如青霉素类) 或生物制品(如 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 ,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 生 产设施和设备。 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 排至室外 的废气应当经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 口;(三)生产&内酰

3、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 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四)生产某些激素类、 细胞毒性类、 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 (如 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 和设备;特殊情况下, 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 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五)用于上述第(二)、(三)、(四)项的空气净化系统,其排风应当 经净化处理。 ”对其他类别的药品, 如需要共线生产, 应根据产品的具体特性、 工艺和预定 用途等因素做具体分析。可行性评估可考虑以下因素:(1)拟共线生产品种的特性,如: 产品类别(如:化学药品、中药制剂、生

4、物制品、药用辅料) 毒性(如: LD 50 、是否具有细胞毒性、治疗窗窄)活性 致敏性 溶解度 是否为活性微生物 性状(如:颜色、气味) 其他(2)共线生产品种的工艺 最终灭菌或非最终灭菌 采用生物过程进行生产(生物安全性风险)生产过程中所用物料的特性(如溶媒、小牛血清) 其他(3)共线生产品种的预定用途 给药途径(如口服、外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鞘膜内注射等) 临床适应症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联合用药用药对象(如老年人、孕妇、儿童)用药剂量慢性病用药或长期用药(药品在体内是否蓄积并产生毒性) 其他经可行性评估确定可以共线生产的, 企业应列出共线生产涉及的厂房、 设施、 设备和品种的清单,并明

5、确所米取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米用阶段性生产方式、 设备的清洁及其验证、生产计划的合理安排、部分风险高的工序采用专用设备或 容器具等等。二、附录1 “无菌药品”第十三条的“非最终灭菌产品的无菌生产操作示 例”注(2)中的A级送风环境应如何理解?对该区域如何进行环境监测?答:A级送风环境应符合如下确认要求(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和环境 监测要求。1、确认要求:确认仅是静态要求。静态是指送风打开,设备处于运行状态,且无操作人员干预的状态;应检测悬浮粒子,并符合 A级要求。探头应位于过滤空气的供应点上; 应进行烟雾试验,不要求有单向流,但应证明对瓶子的有效保护,并证

6、明没有房间的空气卷入/混入需有效保护的空间;应有气流速度的限度标准并说明理由。请注意,由于轧盖的风险与产品 暴露灌装所受污染的风险有所不同,不强求“ A级送风”的风速与A级 区相同。2、环境监测要求:企业应通过风险评估,规定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监测要求(企业自定, 无法定要求)。不需要对该区域的悬浮粒子进行连续监测 以上答案参考了 PIC/S发布的GMP ANNEX 1 REVISION 2008,INTERPRETATION OF MOST IMPORTANT CHANG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S(PI032-2-2

7、010 )相关内容。三、 如何确保非最终灭菌产品密封系统的完整性?如何进行容器-密封件完 整性验证?答:非最终灭菌产品轧盖前应视为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小瓶压塞后应尽快完成轧盖。如轧盖前离开无菌操作区/间,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产品受到污染。以西林瓶灌装的产品为例,产品的密封性是由西林瓶和胶塞的匹配度来决定的。 为了确保产品容器-密封件的完整性,企业应:(1)选择合适的西林瓶、胶塞及铝盖,组成产品的密封系统。应该认识到, 铝盖只是起到固定胶塞的作用,真正产品的密封性是由西林瓶和胶塞决定的。 在 产品的密封系统确定以后,应进行定位器-密封件的完整性验证(具体验证方法 参见其他技术资料)。西林瓶、胶塞、

8、铝盖的材质、规格或供应商变更时,应进 行风险评估,应重新进行容器-密封系统的验证。(2)企业对购入的西林瓶和胶塞应按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尤其要对西林瓶和胶塞的尺寸偏差以及胶塞与容器间的密合性进行检查,保证西林瓶和胶塞的规格尺寸具有良好的匹配度,确保产品的密封性。(3)企业还有必要在日常生产中,对产品进行抽检,检查铝盖是否存在松 动现象,避免出现影响密圭寸完整性的不利因素。四、无菌灌装小瓶离开无菌操作区至轧盖前,处理小瓶的环境条件有哪些要 求?答:在已压塞小瓶的铝盖完成轧盖之前, 无菌灌装小瓶的密封系统尚没最终 完成。小瓶的轧盖可以采用经灭菌的铝盖以无菌操作形式完成(俗称 B+A ), 也可在无菌

9、区之外以洁净的方式完成 (俗称C+A及D+A ) o对于冻干产品而言, 从灌装机到冻干机之间的产品转移,应当在B级背景的A级保护下(例如,层流车)完成,并在A级送风下,转移至轧盖机。对于液体产品和粉末而言,从 无菌加工区域转移到轧盖机应有 A级送风。所有产品的轧盖,都应当在 A级送 风下完成。当轧盖在无菌区内进行时,铝盖必须经过灭菌,这是附录1无菌药品”第五十九条的要求。如果采用 洁净工艺”来轧盖,即在C+A及D+A环境中操作,液体产品和粉 针剂的连接无菌加工区域和轧盖机的传输带、全压塞冻干瓶从冻干机至轧盖机的运输,以及轧盖机本身,都需要 A级送风。附录1无菌药品”规定轧盖机所处洁净室的最低要

10、求是 D级。企业应说明选 择适当轧盖区域洁净度级别的理由。如果企业采用“洁净工艺”进行轧盖,建议 生产线设置经过验证的瓶塞错位或缺塞探测系统。须特别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产品在这个阶段被污染,有好几个因素(不只是 一个)都很重要,如瓶塞的组合设计、限定操作人员的进入、对操作人员良好的 培训、手动干预及跟踪措施的完整程序,以及适当的环境条件等以上答案参考了 PIC/S发布的GMP ANNEX 1 REVISION 2008,INTERPRETATION OF MOST IMPORTANT CHANG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TERILE MEDICINAL PRODUCT

11、S(PI032-2-2010 )相关内容。o五、注射剂(最终灭菌或非最终灭菌)生产厂房设计或改造中,是否允许一 头多尾”或多头多尾”或多头一尾”的厂房设计?答:原则上不推荐此种设计和操作方式,但可以遵循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产品的均一性(如何划分批次或亚批) 产品的可追溯性(产品是否可追溯到具体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异常情况处理(如设备发生故障) 生产工艺验证(包括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设计 无菌操作时各条生产线之间的相互干扰(如人员的干扰,需以无菌操作 房间的气流流型试验作为证据之一)六、从高级别洁净区往低级别区域传输产品的传送带是否禁止跨级运行?如

12、采用传递孔方式将已灌封的无菌产品从灌装间直接传至非洁净生产操作区, 有哪 些可能的风险?应如何加以控制?答:有些企业或洁净厂房设计人员担心, 从高级别洁净区经传递孔通过传送 带传输产品到低级别区域, 因传递孔两侧区域的压差较大, 在低级别区域是否会 产生空气涡流并对高级别洁净区造成污染?实际测试表明, 涡流是随着气流向低 级别区的方向流动,不可能倒灌入高级别洁净区。对最终灭菌产品而言,从 C 级区对非洁净生产操作区约有 20 帕的压差,已 轧盖产品经传递孔通过传送带送往位于非洁净生产操作区的灭菌区, 上述压差已 经足够防止来自非洁净生产操作区的污染,不需要在C 级区和非洁净生产操作区之间设单独

13、的送风夹道,形成实际无人操作的“D级缓冲”带。对非最终灭菌产品而言, 如是需要经流通蒸汽热处理的安瓿产品, 从传递孔 传输到非洁净生产操作区时,由于产品已经在 A 级区完成融封,可直接从 B 级 区的灌封间传出。如是完全采用无菌工艺生产的西林瓶装产品,轧盖在 A 级区 或“A级送风”环境中完成,已轧盖的西林瓶经传递孔可通过传送带从 B级区传输 到C级区,或从C级区传输到非洁净生产操作区的外包区,也可直接从 B级或 C 级的轧盖间传出。通过传递孔从高级别洁净区往低级别区域传输产品的风险主要有: 1)一旦压差失控,空气会从低级别区域倒灌到高级别洁净区; 2)传送带如果穿越不同 洁净度级别的区域,就

14、会将污染引入高级别洁净区。对空气倒灌的风险, 企业应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例如:对传递孔 两侧区域之间的压差确定合理的控制范围, 并测试传递孔附近的气流流型, 通过 数据和证据证明: 在预定的压差控制范围内, 传递孔处在动态生产过程中的气流 方向始终是从高级别洁净区往低级别区域。 有些企业在传递孔的低级别区一侧还 加装 A 级送风装置,以加强对 B 级区的空气保护。对传送带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 通常可采用将传送带分区循环的方式予以防 范,即传送带不穿越不同的洁净度级别区域。 如有法规要求的, 还应符合相应的 规定。例如,附录 1“无菌药品 ”第三十六条规定, “除传送带本身能连续灭菌

15、(如 隧道式灭菌设备)外,传送带不得在 A/B 级洁净区与低级别洁净区之间穿越。 ”图2传送带和传递孔照片综上所述,对无菌产品而言,企业可以从高级别洁净区往低级别区域通过跨 级运行的传送带经传递孔传输产品, 不需要设置类似“送风夹道”的缓冲带, 企 业应采取足够有效的措施防止空气经传递孔倒灌入高级别洁净区,且合理设置传送带,以防止可能的污染风险。七、无菌检查用实验室的环境应符合什么洁净度级别?答:中国药典(2010年版)无菌检查附录中,对无菌检查用实验室的 环境要求是1万级背景下的100级。企业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无菌检查用实验室进行合理设计, 其环境 要求不宜低于产品生产环境的要求,至

16、少应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八、对最终灭菌的产品如何抽取无菌检查用样品?是否必须从每个灭菌柜抽 取20个样品并单独进行无菌检查?答:附录1无菌药品”第三条指出,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 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因此,企业应通过对 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来保证产品的无菌特性,而不是只依赖于无菌检查。附录1无菌药品”第八十条规定,无菌检查的取样计划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 果制定,样品应当包括微生物污染风险最大的产品。 无菌检查样品的取样至少符 合以下要求:(三)同一批产品经多个灭菌设备或同一灭菌设备分次灭菌的, 样品应当从各个/次灭菌设备中抽取。”因此,同一批产品经

17、多个灭菌设备或同一灭菌设备分次灭菌的, 企业可根据 风险评估(如灭菌工艺、灭菌方式等)的结果,确定从各个 /次灭菌设备中抽样 的数量(可以少于 20 个样品),但每批产品用于无菌检查的样品数量不得少于 中国药典 无菌检查附录中规定的数量, 无菌检查按批进行即可, 不必按每个 灭菌柜次单独进行。九、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热原检验项目或内毒素检验项目 不合格?答:2012年 7月 15日以来,山东、重庆、黑龙江、江西等地多家药品生产 企业生产的无菌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多起寒战、 发热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经 药品检验所检验, 发现上述产品热原检验项目或内毒素检验项目不合格。 无菌药 品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产品热原检验项目或内毒素检验项目不合格。2010年新修订药品 GMP 中涉及此方面的一些具体条款包括: 第一百八十九 条:在生产的每一阶段, 应当保护产品和物料免受微生物和其他污染; 第一百九 十七条:(十)液体制剂的配制、过滤、灌封、灭菌等工序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第一百九十八条: 应当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 性和有效性。附录 1:无菌药品 第四十七条: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当包括培养基模拟 灌装试验;第五十条: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