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回归课本中的实验_第1页
高中化学回归课本中的实验_第2页
高中化学回归课本中的实验_第3页
高中化学回归课本中的实验_第4页
高中化学回归课本中的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归课本中的实验必修1第一章1图1图20图3衲稱灯牛角管、常用的物质分离、提纯的物理方法#(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注意事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 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物质注意事项: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

2、部过热而飞溅;当接近不能直接蒸干。问题思考】1. 可否利用KCI和NaN03两种物质来制备 KNO3和NaCI ?若可行其简要的操作步骤是什么?答案 可行,其简要操作步骤为:溶解一蒸发一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可得NaCI,然后对所得滤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KNO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适用范围: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 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分液:两种液体互不 相溶且易分层。注意事项:萃取剂选择的原则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3、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注意事项: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理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下进上出)。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误差分析:根据c=n/V =m/MV来判断,看 m、V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 c的变化。练习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的溶液的浓度无影响的是(填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 (填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填序号)。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B、实验前,用蒸馏水洗净容量瓶后,没有将容量瓶烘干C、将所配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D、在烧杯中将浓硫酸稀释后,马上将溶液沿玻璃棒注

4、入容量瓶中必修1第四章三、氯气的制法及其性质的检验1.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 反应原理:利用氧化剂把-1价Cl氧化。MnO 2+4HCI(浓) MnCI 2+CI2 f +2HO。(2) 发生装置类型:适用固体+液体气体”类型。(3) 气体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4) 尾气吸收:NaOH溶液(5) 验满:湿润的淀粉 -KI试纸 湿润蓝色石蕊试纸2. 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入 入2NaCI+2H 2O = Cl 2 f +Hf +2NaOH四、二氧化硫性质的检验【练习5】下图是实验室制取 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1) 在中发生的化学反

5、应方程式为14込(2) 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试液 此实验证明SO2是气体。(3) 中的品红溶液 ,证明SO2有 。(4) 中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SO2有性。(5) 中的实验现象是,证明SO2有性。(6) 的作用是 ,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NazSO+HSQnNebSQ+SQ f +HO;变成红色;酸性;褪色;漂白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有淡黄色沉 淀生成;氧化;酸性 KMnO溶液褪色;还原;除去剩余的 SO,防止污染空气;SO+2NaOH=NSO+HQ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的检验反应原理:2NH 4CI+Ca(OH) 2二CaCb+2NH 3 f +2HO反应装置:固体+固体 丄 气体净化装

6、置:用碱石灰 干燥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尾气装置: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棉花球,可减少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其他方法: 加热浓氨水法 NH 3 H2ONH 3 f+ H2O. 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碱石灰等物质吸水、溶解时放热,促进氨水的分解。工业合成氨:六、铝热反应(应用: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难熔的 金属)镁条的作用:作引燃剂; 氯酸钾的作用:作助燃剂。七、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环形玻璃搅拌棒八、酸碱中和滴定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筈环老锁璃榛温度计

7、碎泡沫塑料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2、原理: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aOH =H2O一兀酸和一兀碱反应:C(酸)V(酸)C(碱)V(碱)C标准v标准CC待测v待测V标准和V待测;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 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 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3、酸碱中和滴定所用的仪器及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溶液为例)(1)仪器和试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白纸等; 标准溶液、未知(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蒸馏水。1*走襄n5(2)实验操作 滴定前的准备A、滴定管:

8、查漏 一一洗涤一一润洗一一装液一一调液面一一记录;B、锥形瓶:注碱液 一一记读数一一加指示剂。 滴定: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滴定至终点时,记录 标准液的体积。 终点判断:等到滴入最后一滴反应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3)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二至三次, 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V(NaOH)= c(HCI) V(HCI)计算。(4)误差分析CHHoOH浓坷豹170TCHT' 1I1 2H>O” CafOHJz 1 UH 三 CH T-1£!CsJ收集样水渠r法八、乙烯

9、、乙炔的实验室制法F面是用标准酸滴定待测碱而引起的结果变化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对c碱的影响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滴定结束气泡消失读数开始时仰视,终止时俯视到滴定终点尚有一滴酸挂在滴定管尖嘴外而未滴入锥瓶洗净的酸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洗净的锥瓶用待测碱润洗不小心将标准液滴至锥瓶外不小心将待测碱液溅至锥瓶外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 10 mL蒸馏水,其余操作正常答案:偏高;偏低;偏高;偏高;偏高;偏高;偏低;不影响。fix型 姒F 比法酸入砾 線濫r 曲淞內歯inj升 器r噩 »酬潮册®6®fi易#的代用制 石启缓冰可觀 ®H未叔缈沆銅睚石测去十、乙醛的银镜反应

10、取一洁净试管,加入 2ml2%的AgN0 3溶液,再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震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做银镜反应要注意哪些事项? 试管内壁应洁净,可用NaOH洗去油污。 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加热。 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此生成易爆炸的物质)(只能加到沉淀刚好消失孤 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久置会生成易爆炸的物质。I 实验后,银镜用 HNO 3浸泡,再用水洗。曹CH3CHO + 2Ag(NH 3)2OH CH 3COONH 4+ 2Ag J + 3NH + H2O工咗E 聲?工西厲亡勺屋应 十

11、一、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向试管里加入3mL5%的NaOH溶液,滴入3 4滴2%的CUSO4溶液,震荡后加入 0.5mL乙醛溶液,将试 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实验现象。十二、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加入碎瓷片,如图连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加热,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反应后 饱和Na2CO3溶液上层有什么现象?1.试管倾斜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2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3得到的反应产物是否纯净?主要杂质有哪些?4. 饱和Na2CO 3溶液有什么作用?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使酯分层析出。5. 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 Na2CO3溶液中?有无其它防倒吸的方法? 防止受热不匀发生倒吸十三、蔗糖、淀粉的水解反应,以及对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的检验【练习12】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 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将混合液煮沸几 分钟,冷却 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 原因是:。A.蔗糖尚未水解B .加热时间不够 C .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上述实验的正确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