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
3、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
4、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
5、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
6、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
7、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8、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9、,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
10、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
11、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
12、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
13、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14、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
15、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
16、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
17、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
18、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
19、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
20、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
21、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
22、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
23、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
24、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
25、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26、,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
27、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
28、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
29、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
30、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4一、-思路“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 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 意问题情境的创设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 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 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 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 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 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 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
32、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 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资源f=10cm和f=5cm凸透镜各一支、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玻璃 片、水、烧杯、滴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
33、教学资源安排视频激趣引入新课(3min)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播放完毕,师: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手上拿了什么?师: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用手触摸一下它的厚度,它一样厚吗? 是什么光学器件?师:原来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请大家利用手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学案上 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师:箭头被放大了,是正立放大的像,所以人们称之为放大镜。那么凸 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吗?大家再用同一支凸透镜观看远处大屏幕上 的图片和文字,看到什么?师:将两次看到的现象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 像规律学生观看视频;学生:放大镜。学生: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学生:正立放大的箭头。学生观看后答:倒立缩小的像。学生:同一支凸透镜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课件播放视频金装四大才子第一集中片段: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资及福利待遇聘用合同
- 2025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劳务分包及运维服务合同
- 贵州省从江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固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存款质押式信用证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能源勘探设备采购安装与勘探开发合同
- 2025年度水电项目承包经营与技术支持合同
- 河北省丰润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
- 2025-2026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曲臂高空作业车施工方案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通 用设计(330~750kV输电线路绝缘子金具串通 用设计分册)2024版
- 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 口腔预防医学第九章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 盂兰盆供简易仪轨
- 一汽商用车企业级BOM技术方案V1.7
- JJF 1117-2010计量比对
- FZ/T 01093-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