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柱的体积敎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
2、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
3、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
4、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
5、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6、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白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
7、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
8、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
9、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
10、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
11、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己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
12、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
13、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
14、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学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
15、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
16、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
17、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
18、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
19、喜悦。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
20、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
21、、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
22、(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
23、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学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
24、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25、,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
26、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27、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
28、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
29、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
30、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
31、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学握和运用圆
32、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
33、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 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
34、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
3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柱 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 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渗透
36、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 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学握和运用圆柱体 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 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 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 了些什么?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设计意 图: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 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 法。)
37、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1)、 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 (2)、提问: 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 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 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 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 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让学生 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38、力。)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1)、再次设疑: 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 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过程。(3)、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 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 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 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 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 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 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4、确定 方法,探究实验,推导公式。(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 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结果基本相同。(6)、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 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 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7)、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 需要知道什么条件?(8)、学生自学第17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32019-08-08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1431:2025 EN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sealants - Determination of adhesion and cohesion properties of sealants after exposure to heat,water and artificial light
- 迪士尼考试题及答案
- 公关考试题及答案
- 中外教育史(楚雄师范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药品发货、出库复核、运输培训试题(附答案)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指南试题及答案
- 急诊医学中心危急值报告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版水稻种植与农业大数据合作收购合同
- 2025版特种设备租赁及操作培训合同
- 2025年度商业秘密与行业竞限合作协议
-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 祥康百年养生堂王晗老师讲座定稿版
-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 GB/T 457-2008纸和纸板耐折度的测定
- GB/T 40565.4-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4部分:72 MPa螺纹连接型
- GB/T 18608-2012原油和渣油中镍、钒、铁、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核电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培训课件
- DB61-T 1587-2022家政服务员沟通服务规范
- 满堂脚手架方案
- DB32T 4353-2022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程
- T∕CGSS 004-2019 适老营养配方食品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