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指导老师:李国良【实验目的】 学习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活化能的测定方法; 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熟悉电导仪的使用。【实验原理】(1)速率常数的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时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CH3COOC2H5+ NaOH = CH 3OONa + C2H5OHt=0Cot=tCtt= 80速率方程式Co00CtCo - CtCo -Ct0CoCodCkc?,积分并整理得速率常数k的表达式为:dtk 1 2 tCoCt假定此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CH3COONa全部电离。则参加导电离子有
2、Na*、OH、CH3COO ,而Na*反应前后不变,OH的迁移率远远大于 CH3COO,随着反应的进行, OH一不断减小,CH3COO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且体系电导率(k) 的下降和产物CH3COO的浓度成正比。令o、 t和 分别为o、t和8时刻的电导率,则:t=t时,Co -Ct=K ( o- t ) K为比例常数 t T8时,Co= K ( o -)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1tkco可见,即已知起始浓度Co,在恒温条件下,测得o和t,并以-作图,t可得一直线,则直线斜率mkco,从而求得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2)活化能的测定原理:Ink2ki因此只要测出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速
3、率常数,就可以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仪器与试剂】电导率仪1台 铂黑电极 1支 大试管 5支恒温槽 1台移液管 3支氢氧化钠溶液(1.985x 10-2mol/L )乙酸乙酯溶液(1.985X 10-2mol/L )【实验步骤】 调节恒温槽的温度在 26.00 C; 在1-3号大试管中,依次倒入约20mL蒸馏水、35mL 1.985 x 10-2mol/L的氢氧化钠溶 液和25mL1.985 x 10-2mol/L乙酸乙酯溶液,塞紧试管口,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 安装调节好电导率仪; 0的测定:从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准确移取10mL蒸馏水和10mL氢氧化钠溶液注入 4号试管中摇匀,至于恒温槽中
4、恒温,插入电导池,测定其电导率0 ; t的测定:从2号试管中准确移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注入 5号试管中至于恒温槽中恒温,再从3号试管中准确移取10mL乙酸乙酯溶液也注入 5号试管中,当注入 5mL时启动秒表,用此 时刻作为反应的起始时间,加完全部酯后,迅速充分摇匀,并插入电导池,从计时起2mi n时开始读 t值,以后每隔2min读一次,至30min时可停止测量。 反应活化能的测定:在35 C恒温条件下,用上述步骤测定t值。【数据处理】求26 C的反应速率常数k1,将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表:V乙酸乙酯=10.00mLUao=10.00mLNaOH=1.9850x 10-2mol/L恒温温度
5、=28.00°C0=2.29ms cm12乙酸乙酯=1.9850 x 10- mol/L-2C0=0.5 x 1.9850 x 10 mol/L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 1:t/min-1t /ms cmz-1(0 - t ) / ms cm0t-1-1/ ms cm mint21.8470.4430.22241.7480.5420.13661.6430.6470.10881.5620.7280.091101.4970.7930.079121.4420.8480.071141.3920.8980.064161.3480.9420.059181.3090.9810.055201.2731.
6、0170.051221.2411.0490.048241.2131.0770.045261.1871.1030.042281.1641.1260.040301.1421.1480.0380tt -图1:1.91.81.71.61.5t=1.08-4.15t)/t1.41.31.21.10.000.050.10R=0.923630.150.200.25)/t /ms/cmt -11数据处理:t对一0-作图,求出斜率m,并由m求出速率常数tkcom=4.15, k1=1/(mco)=1/(4.15*1.985O*O.5*1O -2)mol L-1 min=24.3L/(mol min) 文献参考值
7、:k (298.2K ) = ( 6± 1) L/(mol min)米用同样的方法求 35 C的反应速率常数 k2,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a、35 C的反应速率常数 k2恒温温度=35.00C0=2.63ms cm'V乙酸乙酯=10.00mL乙酸乙酯=1.9850 x 10-2mol/LUa°=10.00mLNaOH=1.9850x 10-2mol/L-2Co=0.5 x 1.9850 x 10 mol/Lmt1.81.61.41.21.0t=0.96+2.34R=0.94544t"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
8、00.45t)/t /ms/cm 1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2 :t/min-1t /ms cm/ -1(0 - t) / ms cm0t-1-1/ ms cm min t21.790.840.42041.650.980.24561.511.120.18781.411.220.153101.331.30.130121.271.360.113141.221.410.101161.171.460.091181.141.490.083201.111.520.076221.081.550.070241.061.570.065261.041.590.061281.021.610.058301.011.620
9、.054图2:0tt -tim=2.34, k1=1/(mc0)=1/(2.34*1.9850*0.5*10 -2)mol L-1 min=43.1L/(mol min)文献参考值:k (308.2K) = (10± 2) L/(mol min)b.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t k1/k2=m2/m1In(k2/k1)=Ea/R (1/T1-1/T2) In(m 1/m2)=Ea/R (1/T1-1/T2) Ea=Rln(m 伽2) T 订2/(T2-T1)=8.314 X In (4.15-2.34)x 308 X 299十(308 299)J/mol =48.7kJ/mol文献值:E
10、a=46.1kJ/mol相对误差:(48.7-46.1)- 46.1 X 100%=5.64%【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本实验中测定的数据作t-图,图形为抛物线并非直线:乙酸乙酯皂t-'图线性提高了。以t化反应为吸热反应,混合后体系温度降低,所以在混合后的几分钟所测溶液的电导率偏低。如果从6min开始测定,即去掉前两个数据,重新作图,则26.0C数据为例作图对比: 去点前:1.9mt1.81.71.61.51.4t=1.08-4.15(R=0.92363t)/t1.31.21.10.000.050.100.150.200.25t) /t /ms/cm -1去点后:mt1.61.51.41.
11、3t =0.88+7.50(R=0.98949t)/t1.21.1-4!IJJJt0.030.040.050.060.070.080.090.10.11J /t /ms/cm -1作图得斜率m,根据m求出k值约为文献值的4 倍:26.0 C:m=4.15, ki=1/(mco)=1/(4.15*1.985O*O.5*1O -2)mol L-1 min=24.3L/(mol min)文献参考值:k (298.2K ) = ( 6± 1) L/(mol min)35.0 C:m=2.34, k1=1/(mc0)=1/(2.34*1.9850*0.5*10 -2)mol L-1 min=4
12、3.1L/(mol min) 文献参考值:k (308.2K ) = (10± 2) L/(mol min)分析原因:实验过程中加入乙酸乙酯后没有充分混合就开始测定,由于电导率仪处于主要是乙酸乙酯的环境氛围内,所以测定的Kt偏小,而-值偏大,则作图所得斜率t偏小。由于实验过程中,加入乙酸乙酯的操作及插放电导率仪的操作都由我完成的,所以在不同温度下所测定的数据都出现的相同程度的负偏差。【提问与思考】 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进行,而CH 3C00C 2H 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答:因为反应速率 k受温度的影响大,(kT+10)/kT=24,若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 大,则
13、测定的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大;反应物在混合前就预先恒温是为了保证两者进行反应的时候是相同温度的,防止两者温差带来温度的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为什么CH3COOC2H5和NaOH起始浓度必须相同, 如果不同,试问怎样计算k值? 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反应为二级反应?答:因为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为了简化计算,采用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如果不同,则 k=1/t(a-b) lnb(a-x)/a(b-x)。选择不同浓度的 CH3COOC2H5和NaOH溶液, 测定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有人提出采用pH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此法可行吗?为什么?答 :可以。CH3C
14、OOC2H5 + OH 一 =CH3COO 一 + C2H5OH ,反应速率方程为: v=dx/dt=k(a-x)(b-x),当起始浓度相同(a=b),对该式积分简化得: k=x/ta(a-x)。设t时刻溶 液的 pH 值为& (t),则此时溶液 OH-的浓度为 ct(oh-) =10(pH-14),即 a-x=10 (pH-14), ka=a-10 (pH-14) /t 10(pH-14),用 a-10(pH-14)对t 10(pH-14)作图,可得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 m=ka , 即 k=m/a。 为什么要将电导率仪的温度旋钮选为“25”?答:测量值就是待测液在实际温度下未经补
15、偿的原始电导率值。2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来确 定。试问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为二级反应?答:保证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浓度的CH3COOC2H5NaOHS行 实验,比较实验的反应速率常数来证明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3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试问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处置这一影响而使实 验得到较好的结果?答:实验采用稀溶液在超级恒温水浴中进行,并反应前水浴槽恒温10分钟才进行实验,NaOH和CH3COOC2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10分钟,以保证整个 实验过程都在相对稳定的温度下进行。4 如果乙酸乙酯和 NaOH 溶液均为浓溶液,
16、试问能否用此方法求得 k 值? 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反应过程中浓溶液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对实验温度有影响。而 且只有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6.为什么要使两溶液尽快混合完毕?开始一段时间的测定时隔期为什么要短? 答: (1)实验过程中,要记录不同反应时间时体系的电导率,因此两溶液要尽快混合,且在 混合时开始按下秒表计时。(2)反应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体系的电导率下降较快,因此这段时间测定的时间间隔期要短。7.为什么由O.OIOOmol -dm-3的NaOH溶液和O.OIOOmol -dm-3的CHsCOONa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K、 K ?答:k是反应:CH3COOC2H5 + NaOH CHsCOONa +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合同协议
- 职业培训师劳动合同
- 芯片买卖合同(晶圆)
- 统一装修合同范本
- 网上(招生)报名系统应用托管合同
- 生产线AGV小车集成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远程健康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检漏仪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老年法律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紫外线B光疗机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2024年物业管理综合能力模拟考试实战试卷
- 《走在人生边上》课件
- 锁骨动脉狭窄护理查房
- 彩钢瓦屋顶施工方案
- 高毅投资冯柳文章(全集)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 焦化厂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单(超全版)
-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
- 研学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