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1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2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3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4页
利教促学,创设“好”情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教促学 , 创设“好”情境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 韦方平 利用情境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认同, 让学生 尽可能地进入现实的环境或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有效地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初衷, 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 的。然而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学情境, 怎样创设恰当而有效的教 学情境,使教学情境的创设起到利教促学的作用, 却是当前一些教师 在现实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教学问题, 教学情境创设不当, 走入误区的 现象还较为普遍地存在。 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案例, 试分析教学中 的一些现象,力求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以启迪。现象一:生搬硬套 教学片段回眸三年级数学 “

2、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设境导入 故事导入:大家都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小猴看到树上有这么 多桃十分眼馋。于是它就去摘桃,第一跳没摘到,第二跳没摘到,第 三跳没摘到,第四跳也没摘到。你说说,它摘了多少个? 生:这只猴子一个也没有摘到。师:怎样列式? 生 1:用加法算 0+0+0+0=0 生2:用乘法算0X4 生3:用乘法算4X 0 师:为什么0X4和4X 0都等于0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 4 个 0 相加。 点评:不难看出教师对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真可谓煞费苦心,这位 教师已具有了较强的情境资源的整合意识。 但是此教学情境中连续出 现几个“一个也没有摘到,用 0 来表示”,学生能很轻易地得出“

3、结 果一个桃也没有摘到” 。教师为了列乘法算式的需要,主观地生硬地 要求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无视学生的学习心向, 为组织教学生搬硬套。 现象二:浅尝辄止 教学片段回眸四年级数学“加减的简便计算”的导入 师: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学好数学能帮助我们有序地思考,理 性地生活, 现在有一位妈妈在商场购物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你能帮她 解决吗?“妈妈买了一台排风扇要花 98 元,她给了营业员一张 100 元面值的人民币,营业员要找给妈妈多少钱?” 生:(异口同声) 2 元。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购物时多收了多少,就要找回多少。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简便运算,计算时就要用到这一原理。

4、 师:出示例题“ 236+197” 点评:由购物的情境引入 “化整百, 找零头”,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 试图去追寻数学模型的生活的源头, 加上一个接近整百的数, 依托在 购物中找钱方法的生活经验, 便于学生理解加减计算中相关的简便方 法。而这位教师在教学起始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刚刚触摸到简便计算的 生活原形, 就随即导入了例题的分析与解答, 没有充分利用情境中所 提供的思维模型,使例题的探索与生活经验比较融洽的结合起来。 现象三:流连忘返教学片段回眸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请你猜猜看。 ”生(七嘴八舌):25、28、32、40、36、45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5、?生 1:因为你很年轻,所以 25 岁。生 2:你和我爸爸差不多,所以是 36 岁。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老师的年龄是 4 的倍数,想一想老师可能是多少岁?生:( 24、 36、 40 岁)师:“你能确定老师的岁数吗?” 生:不能。 师:如果老师的年龄还是 6 的倍数呢?生(齐答): 36 岁师:那你是怎样想的?生:因为 36既是 4的倍数又是 6的倍数。既是 4的倍数又是 6的倍数的数除了 36,还有哪些?”板书:12、24、36、48师:“老师的岁数就一定是 36岁吗?生:继续争论 点评:猜年龄引出了两个数的公倍数,但学生找到了 4 和 6 的公倍 数后,就应顺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公倍数的意

6、义,不能纠缠于“你怎 么知道老师的年龄的” 这一话题, 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 叫做好情境, 不能为教学服务就是多余的。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 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数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 现象四:越俎代庖 场景回放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尺”一课的起始教学 师:我们的教室占地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师:对,我们教室地面长方形的长是 9米,宽是 6米,请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按一定的比例将实际的长、 宽缩小,将教室占地图画在纸上, 设计出你的教室平面图。出示设计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 3、 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之间的比,化简。 4、完成后讨

7、论, 你是怎样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的。生:开始动手设计 点评:利用学生现实处在的空间教室占地作为探究的对象,学 生倍感亲切,探究的欲望强烈, 本情境所指向的数学活动的实质是要 求学生将实际距离按恰当的比例缩小后,画在纸上,乍一看,学生的 操作活动很具有挑战性。 但是,此时学生并不具备比例尺的数学原理, 且学生的活动过程完全是在教师的操作要求的牵制下展开的, 教学情 境的创设有越俎代庖之嫌, 超越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局限了学生的自 主思维。分析与构想 :建构主义认知观认为: 知识总是要适应于它应用的环境、 目的和 任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保持和使用其所学的知识,应尽量让 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或

8、在适当的情境中组织学习活动, 促进知与行的结 合。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1、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 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 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 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 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不为教学服务的 情境,要来做什么呢?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生搬 硬套”,把情境的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同时,情境的创设应 该是适时适当的,在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同时要尽量做到简洁。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

9、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 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 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 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 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另外,我们创 设的情境要赋予一种时代气息,这样才能真正地吸引学生。3、创设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 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 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

10、课堂教学 的趣味性, 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全身心 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4、创设情境要回归生活激活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就象空气一样存在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有 许多可作为研究数学的材料、 题材,要利用生活经验使学生构建新的 知识,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 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 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情境中的数学 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利于使 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5、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