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概况:二、测量仪器的配备及使用情况三、测量组人员安排情况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测量方法五、施工测量管理制度1112六、施工测量质量标准七、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八、安全注意事项、工程概况:、测量仪器的配备使用情况本工程的定位测量,根据甲方提供平面图,用经纬仪、水准仪、 钢尺测得各轴线控制桩及标高尺寸,楼层内轴线测量采用经纬仪投 点,钢尺量距, 标高测量采用水准仪配合铝合金塔尺测得,所有的测 量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测后方可投入工程使用, 并按规定进行定期 检测。、测量组人员安排情况组长:组员: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测量方法一)现场施工控制网的布设a、基础定位采用在建筑物四周,置四个外控定位点,定位
2、点采 用60X 80方木桩和C20混凝土浇筑的600*300*300的桩深埋于土中,在埋桩部位的土体必须坚实离开边坡距离不得小于 1.5 米防止边坡 土体滑坡,在施工时不得扰动桩位附近的土体, 木桩在埋设时木桩的 四周应用 3:7 灰土填实,并应做好桩位四周的排水工作。b、内控点的布置:楼内控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最少不得少于3 点,内控点采用 150*150*10 厚的钢板制作预埋,在基础完成后根据 外控点的尺寸投测于预埋板上, 用合金针划出十字线并在十字交叉点 处用冲锥冲出小凹圆点,便于架设垂准仪向上传点投测。二)建筑物定位及基础施工测量1、建筑物定位1)、用经纬仪把甲方指定的坐标引坑下, 再
3、用钢卷尺丈量尺寸。进行复核无误后,再放出该楼的轴线。2)建筑物的定位桩确定后, 测量员经自检合格, 画出定位单,报公司技术发展部验线。 验线合格后填好测量定位报验单、 方可进行 下道工序。3)根据四个定位桩引测控制桩点并确定四条控制主轴线以形成控制网,桩点要按要求进行留置并保护好。2、基础施工测量1) 0.000 以下平面采用外控法进行控制,即将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外, 然后用经纬仪投测至基坑内, 各主轴线在基 坑两侧均做成半永久性桩点。 投测至基坑内的轴线, 完成后以量距的 方法进行校核交点距离。2) 0.000 以下的高程控制:先将标高引测至基坑边,然后用钢尺向下垂直拉到坑底,用水
4、准仪进行校核,误差不得大于2mm, 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三) 0.000 以上施工测量放线1、首层 0.000 米处平面、标高控制和校核1)在地下结构施工至 0.000 米时,根据平面控制网校核建筑物楼角四角坐标, 校核方法可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 并以方位角及 已知边长进行校核。 同时依据施工图各轴线的间距, 校核所布置轴线 间距,其误差小于3毫米。(2)采用钢尺量距时,温度超过标准温度5度时,进行三差改正,量边误差小于3毫米。3)测角采用经纬仪一测回,采用正倒镜取中数即可,测角误差小于 12 秒。4)量边、测角时应考虑外墙与轴线尺寸,以免造成较大的粗差。2、 0.000 以上主轴线控制用经纬
5、仪把垫层上主轴线投测到各施工楼层外墙面。3、 0.000 以上标高控制0.000 以上的标高引测,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向上测量。每层控制点4处,分别由下层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 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是:1)用水准仪根据基本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建筑物内部,每个施工段设一个控制点, 各点均要进行闭合取中误差, 并保证精度合 格,最后以此作为起始标高线。2)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用钢尺沿铅直方向逐层向上引测标高,并在各层设+ 500mm勺水平控制线。3)施工时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毫米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 校核。4)观测时尽量做到前
6、后视线等长, 所用的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四)各部位放线控制要点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大角竖向控制线、 外窗竖向线、门窗边线等。1、大角竖向控制:从首层开始,于四个大角部位设竖向控制线进行大角的竖向控 制,保证大角的竖向垂直。 每个大角两边各设一条控制线,均距大角 为20cm每层外墙拆完模板后,将竖向线用线坠引至上层,并由质 检员和测量员检查该层大角的偏差情况, 对于出现较大偏差时, 要进 行上报,由项目部技术股根据现场情况分析, 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和 整改方法。2、外窗竖向控制:从首层开始, 每个外窗部位均要设控制线以控制其竖向位置, 般可设窗的中线或边线。 每层均要将控制线引至上
7、层 (用线坠引测), 并要与下层窗位置进行校核,出现偏差的要及时调整。3、门窗位置线:每个门窗线均要弹出边线,并划交叉线标识。4、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位置控制:根据施工需要, 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也需放出位置线, 以保证其位置准确,保证施工的质量。五、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一)交接桩制度 :1、项目部技术员收到设计图纸、具备交接桩条件后,报告建设 单位和公司技术部,确定时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员组织,在现 场由勘测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
8、要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 点交。4、各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5、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要完整、稳固。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量单位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6、交接单位在附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解决。二)测量复测制度: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符 合。施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 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应随 时进行检测。(三)标桩保护:1、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永久和半永久性标桩要设置 牢固,并应设置
9、明显标志,设“测量标桩,注意保护”标识,以防损 坏。2、测量人员应经常定期巡视标桩保护情况。所有测量标桩,未 经项目部主任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拆毁。3、在施测范围内,需搭设临时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时,必须事先 与各级测量人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实施,以免损坏测量标桩或影 响测量视线。七、施工测量质量标准(一)施工控制测量1、场区平面控制: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n级1003008 1/20000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I级 1/300007V nn级 1/1500015V n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建筑物的控制测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网轴线
10、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cm。(2)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下表确定:测角中误差2.5 ”3.5 ”4.0 ”5”10”测回数DJi432-DJ265431 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4) 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 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边长丈量 较差相对误差作业尺数丈量 总次 数定线最大 偏差(mm)尺段高差 较差(mm)读定 次数估读 值(mm)温度读 数值至(C)同尺各次或 同段各尺的较差(mm)1/300002450 530.50.5
11、21/2000012250 1030.50.5 21/1000012270 1020.50.5 3(5) 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 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6) 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的检测。3、高程控制:等级每千米高 差全中误 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 的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闭合或 环线平地(mm三等6 50AL200/300双面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 次12V L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引测到稳固的建筑物 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二)施工放样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
12、求,应符合下表要求:建筑物结 构特征测距相对 中误差测角中 误差(”)在测站上测定 咼差中误差(mm)根据起始水平面在 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高度:60 1001/1000010253(1)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误差长度(L)、宽度(B)的尺寸允许误差(mmL (B)w 30m 530mL(B) 60m 1060mL(B) 90m以上 20(2)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H 30m530 mH 60 m1060 mH 90m以上20(3)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 3HW 30m 530 mH 60 m 1060 mH 90m
13、以上 20H总高(3) 沉降观测基准点及工作基点测量时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97) 中一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点测量时按该规程二级水准测量要求进 行。具体限差如下表:表一:(单位:mm等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一级 30mw 0.7mw 1.0m二级w 50mw 2.0mw 3.0m表二:等级基辅分划 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 差之差读数之差往返校差 及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一级0.30.5w 0.3 Vnw 0.45 Vn二级0.50.7w 1.0 Vnw 1.5 V n在各等级测量时,首次测量均采用往返观测,以后的观测中可 按单程观测。对于观测点的支站测量应采用往返
14、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象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作业中要经常对水准仪的i角及标尺的水准器进行检查,发现 问题要及时校正。八、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测量仪器的使用:1)测量人员应负责和检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情况。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专业规程。3)凡新仪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验校正,并根据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后方可使用。4)精密测量仪器,必须由测量主管技术人员或在其具体指导下才能使用。5)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振、倾倒和碰撞,雨天或烈日下测量应打伞。2、测量仪器的维护: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定期维护
15、。 要按计量管理规定及时送验。 单位内部每季度要检 查校验一次仪器的精度。2)测量人员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以防止丢失。3)测量仪器或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及时擦拭,定期上油。4)测量仪器使用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送公司技术部处理,不得擅自拆修。3、测量仪器的保管:1)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保管,使用中要注意防晒、防淋、防尘和防潮。2)领用和归还仪器时,使用和保管人员应互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3)测量仪器主管人员必须掌握、检查、了解测量仪器使用、保管情况,要求每年登记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建立测量仪器档案卡片制度,并随同仪器同时调动。5)测量仪器必须经公司主管业务部门组织鉴定后方可报废。6)增补购置测量仪器必须由公司技术部提出申请,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 行操作,认真踏实,不弄虚做假,不敷衍了事,测量数据及时精确, 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九、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方案
- 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心理教育策略-洞察及研究
- 物联网安全中的身份认证协议安全性评估方法-洞察及研究
- 巴中悬浮地坪施工方案
- 热镀锌板凳施工方案
- 污水池氧化塘防渗施工方案
- 弹簧补偿器施工方案
- 桥梁端横梁中横梁施工方案
- 碳布梁加固施工方案
- 墩台分节段施工方案
- 比亚迪E5 课件 项目5 高压故障
- 《走进汽车》 课件 项目1 走进汽车故事
- 《BOM表管理简介》课件
-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协议
- 精神科病人冲动应急演练
- 快递公司安全检查与事故隐患排查制度模版(2篇)
- 基督山伯爵课件
- 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美术人美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 浙江省工贸企业电气隐患排查技术服务规范
- 医美培训课件
- 空压机操作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