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之前三首_第1页
词五首之前三首_第2页
词五首之前三首_第3页
词五首之前三首_第4页
词五首之前三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词五首之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设计 主发言人:孙文静 发言时间:9月15日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 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而不应考察对 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望江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 诗词。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 情,激发自己的诗兴。教学重点: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词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2、导入 当王菲用轻灵的歌声唱起 但愿人长久,当周杰伦动情的演绎东风破的离别情绪;当岳飞满江红的豪壮之词被雄浑豪迈的声音唱响,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 畔。今天就让我们步入诗词的精美殿堂,欣赏温庭筠的作品望江南。二、作者简介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著名诗人,他生而貌丑,但才思敏捷,诗词俱佳,与李商隐齐名,并称 温李”温庭筠是中国第一位大量写词的 文人,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 成为 花间派”的创始者,婉约派的先驱。三、朗读感知1、请听录音范读,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和节奏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以下词语: 倚(y(凭靠)斜晖(夕阳的

3、斜光)脉脉(mb)白蘋(P n) 洲 3、齐读,其他同学想想: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讲出:(一个女子盼望丈夫归来) 写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四、赏析全词 1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明确:一位女子盼望心爱的人回来,对心爱的人愁肠寸断的相思之情。2.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情感的?明确:(独倚望江楼)师:这个 独”字表明什么?(女子孤独寂寞)师:这个女子一早起来就梳洗打扮,凭栏眺望,体现女子怎样的心情?(激动、满怀希望,正所谓 女为悦己者容”(生齐读这这句)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女子在 盼望”(过尽千帆皆不是,) 师:一个 皆”字体现了什么?表现女子怎样的心理?(没

4、有等到自己想等的人。从 希望是”到发现 不是”写出了女子 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师: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一天)哪里看出来?(斜晖脉脉水悠悠斜晖”师:从清晨到黄昏,等到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 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失落)指名读这句,(读后请学生评价) 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多么凄美的画面啊,如果要 你用画面表现出来,你会怎样来表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可 以加上自己的创造。师:同学们的画面描述得很美,斜晖脉脉,江水 悠悠,然而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失望之余,女子的情绪也更加强 烈。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最后一句 肠断白蘋洲”A :你认为白蘋洲会是

5、个什么地方?(师补充:白蘋洲 ”原是长着白 蘋的水边小洲,后人往往把白蘋洲作为送别地点的代词。 这里的白蘋 洲,也暗指过去与心上人离别的地方,)B:理解肠断”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 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 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后世用肠断比喻心中极度悲伤。师:(现在白蘋花又开了,丈夫却仍远在天涯?怎能不伤心欲绝呢?) 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3、多么凄美的一首相思曲啊,让我们配着这首望江南的曲子, 再次齐读全词,背诵 五:拓展延伸 这首词非常简短,词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悠悠无尽。你还能说出用 肠断”表现悲伤诗句

6、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六、课文小结这是一首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 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 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到最后的“肠断”七、作业:背诵、默写这首词望江南板书设计:温庭筠独倚希望过尽一一失望切盼夫归(相思之情)肠断肠断渔家傲秋思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 诗词。2、能力目标:理解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会赏析关键 语句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

7、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 情,激发自己的诗兴。教学重点: 1、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 赏析重点句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准备:一课时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2、讨论一一质疑一一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 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 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例如:王之涣: 出塞“黄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

8、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出塞“秦 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一一边塞, 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 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 边塞诗渔家傲秋思 二、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 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 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

9、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 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 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 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 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三、作者介绍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 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曾学过他的名作岳阳楼记 四、朗读渔家傲1.个人读2.学生齐读 五、赏析渔家傲(一)

10、赏析上阕: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上阕的画面并说说词的上阕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写边塞秋景。“雁去”间接点明季节) 2.围绕哪个字展开对秋景的描述?(异)塞下风景“异”在哪?明确:天气极其寒冷;塞下奇特的声音;战事吃紧,戒备森严。3. “异”有怎样的作用?明确:“异”一一统领全诗的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4.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描绘出一幅什么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的什么诗句?明确:群山连绵,暮霭升起,夕阳西下,一座孤城早早关了城门。描 绘出一幅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相照应。(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你认为精彩 的用

11、字。明确:“闭”字写出了孤城紧闭大门的景象,充满肃杀之气,隐隐地 透露出战事的吃紧。5. 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瑟、寒冷)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 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二)赏析下阕: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下阕的意思并说说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抒发作者忧国思乡、壮志未酬之情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用典一一勒石燕然)这里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 他们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但又因为没有建立军功、不甘

12、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腐朽、软弱,不思 进取,不修武备,不中边功的愤懑不平。3、课文小结:整首词,上片以“异”字统领全局,借助“雁、边声、千嶂、长 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塞秋景图,同时,揭示了边地环境恶劣、战事的紧张氛围,由景入情,下片抒发 了词人思家忧国、壮志难酬的情感。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 诗词。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赏析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 感。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

13、他们当时的思想感 情,激发自己的诗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赏析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 教学流程:、导入一首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天下多少离人的美好祝愿。今天,苏轼的笔锋 一转,风格变化,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 三苏”,散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 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三、背景介绍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

14、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证件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在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四、诗词解析(一)初读感知 1个人读,读准字音 2齐读,读出节奏3. 自己读,读出腔调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有理解障碍的词句。小组合作,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小组推选代表概述词意,可以合作完善。在了解词意的基础上初步判定风格豪放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4. 再次齐读(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二)感知内容 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片描绘打猎时的场面下片:抒发作者情感 2.品析上片(1)打猎的场面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依据。明确:壮观

15、。“干骑卷乎冈”太守率领中多个随从纵马飞奔,像疾风一样席卷山冈。“卷”字极言行走之快,人数众多,出列场面壮观,形象地表现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为报倾城随太守”(壮观) 补充:苏轼是一位受百姓衷心爱戴的太守。苏轼一生勤政爱民每到一处,皆为百姓拥护爱戴。在任杭州通判时,疏浚运河,就给我 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一一苏堤。所以百姓倾城随太守。过渡;这么多人追随太守,作者是如何回报的?明确:“亲射虎,报孙郎”用典,突出表现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是 仍有少年的狂气。(2)文中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的体现了作者当时的豪放之情?(狂)(3) 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明确:出列时英姿潇洒(装

16、束配备气派);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3. 品析下片过渡:作者双鬓已白,可是毫不在乎。引用典故,抒发作者的情 感。(1)哪些句子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何日遣冯唐”用典,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 像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西北望,射天狼”用典,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御外敌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2)三读吟诵再现豪放以 狂”字统摄全词,豪放在其出猎场景的壮阔,在其报国之心的 浓烈。以高亢的音调、充沛的激情 ,再现词人不可抑制的豪情!自 己读。五、拓展提升这是他的第一首豪放风格的词,在豪放派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义,苏轼也成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一生多次遭贬,但每一次 被贬他都表现得很是从容于乐观。 被贬杭州时他写道“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贬惠州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 作岭南人”;被贬黄州他又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听一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