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四)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时跟踪检测(四)大学节选+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 ( (四) ) 大学节选一、基础巩固1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A A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躲避B.B. 物格而后知至格:探究C C 其机如此 机:机遇D D 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讨厌解析: A A 项,“辟”应为“偏向”, C C 项,“机”应为“作 用”之意, D D 项,“厌然”应为“掩盖、掩藏的样子”。答案: B B2 2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是 ( ( ) )A A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B B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其所 令反其所好C.C.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

2、D D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解析:A A 项,句中表停顿,助词/ /的人,代词 B B 项,所 字短语,助词; C C 项,这,代词 / /则,就,副词; D D 项,兼词,“之于” / / 形容词,众多。答案: B B3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A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B.B.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C.C.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D D 孝者,所以事君也 解析: A A 项中“大学”意为古代天子所设学校,与小学相对 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与今义“实施高等教 育的机构”有所差别。 B B 项

3、中“好色”意为美好的女子,与今义 常用的“喜好美色”的贬义用法不同。 D D 项中的“所以”意为“用来的方式、途径”,与现在的因果关系连词意义用法也 不同。答案: C C4 4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 A 未之有也 毋自欺也B B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孝者,所以事君也C C.此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尧、舜帅天下以仁D D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解析: A A 项,宾语前置; B B 项,判断句; C C 项,判断句 / / 状语 后置句; D D 项,无特殊句式译文答案: C C5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1)_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_,

4、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2)(2)_ ,_ ,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3)(3)_ 孝者 ,所以事君 也; 弟者 , _;慈 者,(4)(4) 所 谓 平 天 下 在 治 其 国 者 : 上 老 老 而 民 兴 孝 ,答案: (1)(1)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2)(2)心不在焉 视而不见 (3)(3)所以事长也 所以使众也 (4)(4)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6 6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2)(2)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3)(3)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译文答案:(1)(1)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

5、于使天下人 去旧更新,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2)(2)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 丝不苟。(3)(3)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 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阅读提升( (一) )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 7 71010 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6、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 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 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 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7、其味。此谓修身在正 其心。7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 项是 ( (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掩其不A A .B B.C C.D D .解析:不是直接阐释,是“小人”的做法,是从反面 说明。善,而著其善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答案: B B8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 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B.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 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C.C. 上自国家元首

8、, 下至平民百姓, 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 本。 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 D .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 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解析:D D 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答案: D D9 9选段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例分析其妙处。答案:对比手法在文中多处运用。如: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通过对比,强调应注意轻重缓急,不能本末 倒置。再如:恶恶臭,好好色。通过对比表现出人的“爱美厌丑” 的天性。巧用对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1010“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 知”?参

9、考答案:“格物致知”是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 理性知识。也指对真理的道德修养过程。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的复杂的变化世界,要想揭开大自然 的奥秘,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完成。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 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也只有通过对外 界事物的观察分析、不断探究,才能真正做到“格物致知”。(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1111414 题。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

10、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 其如舜 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 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 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 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 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 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 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 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 足矣。”不亦待于人者,

11、轻 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 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 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 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 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12、又尝 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r.war rmw i m1 -s fr ILF R1呼! 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11.11.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A A .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就:发扬.B.B. 不亦待于人者,轻 以约乎 轻:宽容C.C.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廉:廉洁D D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称:赞美解析:“廉”应当解释为“低、少”。答案:C C1

13、2.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 .不若是强者/ /必说于言/ /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 / 德高而毁来B B.不若是/ /强者必说于言/ /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 / 德高而毁来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C.C.不若是强者/ /必说于言/ /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 /而谤兴 德高而毁来D.D. 不若是/ /强者必说于言/ /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 /而谤 兴德高而毁来解析:“强者” “懦者”句式一致,“强者”后不 能断开,排除 A A、C C;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句式一致,“修”后不能断

14、开,排除 D D。答案: B B13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A .文章第一段讲述了“古之君子”在“责人”和“待己”方 面的态度,赞扬了“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 约”。B.B. 文章第二段讲述了“今之君子”在“责人”和“待己”方 面的态度,批评了“今之君子”是“不以众人待其身, 而以圣人 望于人”。C.C. 文章第三段分析、揭示了“今之君子”“责人也详”“待 己也廉”等行为产生的根源在于“怠”和“忌”。D D .文章运用比较对照的论述方法和并列以行的结构方式,行文严谨态度恳切,深刻阐释了毁谤的由来和实质, 提出了解决 问题的办法,显示了

15、作者文章讲求章法、精于组织的特色。解析: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答案: D D14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译文(2)(2)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文答案: (1)(1)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且全面,他们对 待别人宽容而且简约。(2)(2)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希望名声显扬、德行推广, 太难了。参考译文: 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且全面,他们对待别人宽容而且简约。严格而且全面,所以努力不懈怠;宽容而且简约, 所以人家乐于做好事。听说古代有个叫舜的人,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推究舜成为舜的原因,要求

16、自己说:“他是一个人, 我也是一个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从早到晚都在思 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和舜相似的地方。听说古 代有个叫周公的人,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推究周公成 为周公的原因,要求自己说:“他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他 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从早到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 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和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一位大圣人, 后世没有谁比得上;周公,是一位大圣人,后世没有谁比得上。 这些人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 求自己严格而且全面吗?他们对待别人,说:“那个人能有这一点,这就够得上是好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以算是一个有技

17、 能的人了。”他们只肯定别人的一种长处,而不苛求其他的方面, 只赞许别人现在的进步而不追究他的过去的毛病。小心谨慎地只担心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好处。一种美德容易培养,一种技 艺容易掌握;他们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足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了。”这不就是对待别人宽容而 简约吗?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对别人要求繁多,对自己要 求简少。对别人要求繁多,所以别人难于去做好事。对自己要求简少,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能够这样, 这也就足够了。”对外这样欺骗别人,对内这样欺骗自己,没有 多少收获就停止进取

18、了。这不就是对待自己要求简少吗?他们对 待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 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而 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过去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 吊胆地只担心别人有好的名声。 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 这就叫做不以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 人,我看不出这种人是尊重自己啊!虽然这样,造成这种情况,是有根源的,那就是懈怠与妒忌。懈怠的人不能自我修养,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提高修养。 我曾经 试验过这一点。我曾试探地对大家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 个好人。”那些应声附和的,一定是我称赞的人的朋友;要不, 就是同他

19、关系疏远、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惧怕他的人。 如果不是这几种人,强硬的人一定会愤然表示反对,怯懦的人一 定会在脸色上表现出很不高兴了。 我还曾试探地对大家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应声附和的,一定是我说 的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 不,就是惧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几种人,强硬的人一定高兴地 发言赞同,懦怯的人一定高兴地露出笑容。因此,一个人事业有 了成就,诽谤就随之产生了,一个人品德高尚了,诋毁就随之而 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而希望名声显扬、德行 推广,太难了。啊!居于上位而将要有所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这些意见并牢 记在心,那么,国

20、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三、语言表达 15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15 个字。 _ ?因为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想到民族, 想到人类, 想到更远的事情; 他才可以有爱, 有温暖,有批判,也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如此,当一个作家 有了博大的胸怀时,他才能 “ _ ”)()(,诗他句才能有大视野,知道自己的分量, 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当代文坛几乎没有包前孕 后的文学大师?就是精神世界的严重不足,这里有作家的责任, 也有时代、社会的责任,即文化的不繁荣。须知,文化的冲撞才 能诞生文化的繁荣, 而近代。上海、江苏、浙江为什

21、么出了那么多的文化大师,就是因为那里 文化本来发达, 而近代更是先得西方文化的进入, 这种中西文化 的剧烈冲撞,开掘出他们巨大的文化创造潜力。 于是有了章太炎、 蔡元培、鲁迅、茅盾、吴昌硕、刘海粟等等。解析:本题讨论的话题是“文化修养”,第空白处后主要介绍了要有文化修养的原因, 根据语句的前后连贯可知, 第空 白处可填写的内容和“文化修养”“作家”有关, 由此可推知此 处可填写:为什么要看重作家的文化修养呢 。第空白处前强 调的是“胸怀博大”,空白处要求填写诗句,所以此处可填写“一览众山小”;第空白处前介绍了“文化的冲撞才能诞生文 化的繁荣”,空白处后又写了“文化大师”,可知此处可填写: 只有在文化冲撞中才可以产生大师。参考答案:为什么要看重作家的文化修养呢一览众山小只有在文化冲撞中才可以产生大师16.16.下面是人民教育20162016 年第 1919 期封面关于中国学生“核 心素养”的体系内部结构图,请用文字把它描述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85 个字。参考答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 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