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9《那个星期天》人教部编版【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9《那个星期天》人教部编版【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9《那个星期天》人教部编版【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9《那个星期天》人教部编版【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那个星期天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媚、蚁”等生字,正确读写“蚁穴、翻箱倒柜、念叨”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 .初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4 .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学重难点:1 .体会“我”的心情变化。2 .体会文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课前准备:搜集作者及作品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导入新课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给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2

2、 .简介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曾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 350万字, 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 12卷。3 .提出问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取这样一个题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文章。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 .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2 .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时间顺序)3.按作者叙

3、述的顺序,给文章分出层次,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第二部分(27):写“我”的心情变化。三、再读课文,初步体会人物的情感。自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圈划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1. “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预设一: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预设二: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2.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跑出去,站在街

4、门口” “藏在大门后”。(通过对天气,动作的描写,写出了 “我”愉快的心情。)3. “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 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 子很大,空落落”(写出我一个人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都在母亲脚底下, 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冒着被绊倒的危险,想要等母亲停下来,形象地写出“我”急切的心情。)四、课堂总结。以上是课文中的“我”在整个上午的等待过程,同时体现出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

5、化:期盼愉快耐心等待一一急切下午,“我”期盼实现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还记得那个第一次盼望吧,由“期盼”到“愉快”,到“耐心等待”再到“急切”,这是一个 多么漫长的过程。那作者的期盼实现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二、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1 .读课文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要求:用“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 化?用“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 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

6、飘渺。 1- - - - - - ill- - - -I- - - - - - - - - - - - i- - - - -一.-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二(1) “我看着我一声不吭”。这句话写出我的心理是怎样的?(我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里渐渐失落、失望,但仍心存期盼。)(2)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属于什么描写?(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 破灭的失落。)(3)思考:“我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明白了什么?(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2 .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读课文傍晚我

7、的心情变化的片段要求:用“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 ”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 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我现在还能感受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体现了什么?(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 伤。)(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是“漫长而急遽”的?(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2)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闭上

8、眼睛丕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 “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 “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3 .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从早上到傍晚,“我”的心情是怎样地变化的?期盼一一兴奋一一焦急一一懊悔一一失望一一绝望相对应的光线也产生了变化,哪些变化呢?你发现了吗?(阳光明媚一一光线渐渐暗下去 一一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一派荒凉。)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 物的心路历程。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1 .思考:在那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那么她还是不是一位好母亲?结合 课文内

9、容,说说你的看法。预设:“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一边亲吻我一边对 不起”(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 出她对我的怜爱。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2 .可能有些同学会产生疑问:“我”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拉着母亲出门呢? 一定要等母亲停下来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3 .启发学生思考:虽然母亲没有兑现承诺,但是“我”并没有抱怨她。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 我们在日

10、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母亲是想带“我”出去玩的,她很早就允诺过,可能迫于现实条件,一直没有办法做到。所以 她始终沉浸于繁忙的劳作中,彻底忘记了承诺。“我”无声地哭泣惊醒了母亲,她于是惊惶地抱着自己疼爱的孩子道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理解妈妈的苦衷,先帮她干家务活,再出去玩。)4 .拓展阅读,扩宽视野。将本文与曹文轩草房子的相关章节进行比较阅读。读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说这两位作 家的作品各有哪些打动你的地方。四、领会主旨,学习方法。1 .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父母要能够兑现给孩子的承诺,不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难以忘怀的伤害。孩子也要能够正确地 表达自己的需求。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11、地方?(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 写来表现人物心理。(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3)本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 “我”盼望出门的心路历程。(4)提示我们正确地与家长沟通。五、课堂小结。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的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小节。文章写 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 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委婉地 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

12、鸿沟。六、布置作业。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 同。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分别描写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下所见的景物,体会“融 情于景”写法的好处。走在小港中;奔跑在田野上;漫步在公园里。提示:写作中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板书设计:那个星期天满怀期待焦急兴奋心理无聊孤独动作人物描写语言环境描写焦急无奈1(烘托)伤心失落教学反思:1 .要根据教材内容思考。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也是漫无目的的,思维碰撞并非信口开河,回 答要从文本中找依据。2 .学生自身有解读文本的能力。在品读文章语句,体验“我”在那个星期天的情感变化后,学 生能理解母亲在那个星期天的行为给“我”的心灵带来深重的伤害。在读到母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