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厂金陵书局:官局最名,文虎尤精上_第1页
书厂金陵书局:官局最名,文虎尤精上_第2页
书厂金陵书局:官局最名,文虎尤精上_第3页
书厂金陵书局:官局最名,文虎尤精上_第4页
书厂金陵书局:官局最名,文虎尤精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书厂】金陵书局:官局最名,文虎尤精(上)韦力芷蘭齋“德配天地”四字本是孔庙的标准用语在官书局历史上,以名气论,金陵书局必然排在第一位。在实 地探访之前,我先跟南京的文史专家薛冰先生去请教。我跟 薛老师讲,自己从查得的史料上得知, 金陵书局有两处遗址, 第一处在铁匠坊的慕王府,第二处则是在冶山的飞霞阁。薛 老师告诉我,慕王府已经拆得没有了痕迹,飞霞阁还在,并 且告诉我,飞霞阁位于南京市博物馆内的冶山最高处。气势 非凡棂星门是孔庙的标配今日的南京寻访,是杜强先生开 车,第一站送我到灵谷寺。在前往灵谷寺的路上,竟然路过 了南京博物院。走到此院门口时,杜强先生指给我看,他说 此院的正面因为在路的左手

2、,因此我们的第一站是先去灵谷 寺,回程再到此处,这样就不用来回地找掉头口。在路上, 杜强说,南京博物院他去过多次,里面一马平川,连个小土 包都没有,怎么可能有一座山?此院我未曾来过,当然不了 解院内的情形,我猜想,冶山是不是个地名,而实际上并没 有一座山在那里。这样大的院落有好几个从灵谷寺下山,车 停到了南京博物院门口,杜强跑上前,问保安车停在哪里,会儿他跑过来跟我说, 他已经问过了,院内确实没有冶山。我不死心,拿着行程单给保安看。保安也明确地告诉我,院里也没有飞霞阁。这是怎么回事呢?薛老师的其中个研究方向,就是金陵的历史变迁,他不可能搞错。想到这里,我 马上想到了他给我发的短信,于是拿出手机

3、。那则短信果真 健在, 细细观之, 原来薛老师所说的冶山, 在南京市博物馆 无论是我还是本地人杜强,都不觉得这两个名称有什么区 别,然而保安却说, 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是两个单位, 两地相距至少有 10 公里的路。我再看薛老师的短信,果真面写着博物馆的地址在市中心的朝天宫。杜强马上说,原 来在朝天宫,他小时候就住在那一带,但并不知道那里叫南 京市博物馆, 但他同时说, 里面也没有冶山。 我当然不死心, 还是请他开车带我前往一探。为什么在同一个市,又是同 个性质的两个单位,会起这样相似度如此之高的名称?真不 明白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如果按商标法来说,这已基本上构 成了侵权,只是谁侵谁的权,我就

4、完全不了解了。正殿三伏 天里的南京,又赶上艳阳高照,确实不愧四大火炉之一的英 名。这使我的寻访多了一项活动,那就是蒸桑拿,但我向来 不觉得到澡堂里蒸桑拿是什么享受,更别说在这热闹非凡的 城市里了, 所以每当出一身汗, 我都会躲在车内让其冰下来, 然后再鼓起勇气投身于蒸笼之中,这样的干干湿湿,已经让 我历练出抗热抗湿的本领,在这种氛围的江湖里,活着都不 怕,难道还怕这点儿潮热?!坐在车里跟杜强聊天,也是 种享受,他的乐天精神很有感染力,我特别欣赏他那种笑看 人生变化的处世姿态,以至于对南京严重的堵车,也变得不那么令人烦心。因为对道路的熟悉,使得他能够在市中心的 单行道内左转右绕,很快来到了朝天宫

5、的门前。他停下车, 立即跑到了院门口寺上悬挂的那一幅巨大的景区园门前,我 想他应当是试图从中找到童年时玩耍的记忆,等我走到近前 时,杜强指给我看,果真飞霞阁处在景区图内的最深处。大 乘殿里的展览,要再掏 40 元才让参观花 20 元买门票进入院 内,院内的面积超乎想象的阔大,我的感觉,这处院落是建 在一片坡地上, 每走进一进院落, 都能感到提高了一个台地, 而每一个台地上都建有很正规的大殿。这等宏大的格局,竟 然处在南京的市中心。杜强告诉我,此地距我所住的酒店不 足 2 公里,我却未曾注意到有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绝妙之处。崇圣殿勾心斗角圣人不惧烈日沿着一进一进的院落向上走, 因为院落的宽敞,使得

6、前行之路完全没有遮荫之处,在太阳 的烤灼下,顿时让我对这些高大的殿堂产生了敬畏之心,说 不定这正是古代建造者匠心独运的地方,我真盼望着能够走 进大殿偷得一点荫凉,然而几乎每座大殿都搞着另外的商业 展览,原来这 20 元门票只包含了烈日的照晒。但我不想付 这些荫凉费,因为我要寻找的飞霞阁肯定不在里面。冶山的 最高处一路向前地走到了院底,院的最深处是一座十几米的 小山,站在下面上望,小山顶上仅有一小亭翼然。金陵书局 会在这个不到三、五平米的小亭内设立,我当然不相信,但 这里已经是院内的最高处,我还是决定登上去看个究竟。围 着那个小亭转了一圈,在另一侧,终于看到了亭名。我在看 到亭名之前,心中在激烈

7、地纠结着,既希望它是“飞霞阁” 三个字,又盼望着它不是。终于看清之时,这种感觉又如赵 老爷拿着棒子追打阿 Q ,阿 Q 也是边跑边纠结着, 一边希望 能够逃得掉,一边又希望棒子落在头上,以此算做了结,终 于感觉到了头皮的疼痛时, 阿 Q 心中的纠结得到了释然。云阁这种释然当然是以疼痛为代价,而我的释然则是在烈日的焦烤,这让我想到了骆驼祥子在烈日下拉洋车的感受, 这个感受让我有些心不甘。我注意到,从亭子的右侧又走上 了一对年轻人,这让我心下一喜,顿时有了疑无路时的柳暗 花明,原来这边还有一条路是我所未曾走过的,我也不必为 自己的辛苦恣睢而感叹,于是问这二人旁边有没有飞霞阁? 那位女士说,是不是飞

8、霞阁她不了解,但的确有一个古代的小院。莫友芝的手笔按其所指,果真前行不足20 米就进入 了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的正中有一个碑亭。在碑亭内和整 个院落里,有几十位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写生。本 想看看亭内的古碑是否写有“飞霞阁”的字样,然这些学生 们专心致志地做画,却没有一位给我让出下脚之处。就凭这点,我觉得他们必有所成。无意间,我瞥见院中左侧一个 房间门楣上挂着匾额,那个匾额的字体很是眼熟,我冲着那 个匾额走了过去。 刚走了一半, 就看清楚上面不是 “飞霞阁”, 同时也看清了落款儿,这正是我所熟悉的藏书家莫友芝的手笔,而莫氏正是曾国藩的文化助手,当年曾国藩所刻第一种书,就是莫友芝所得的号称

9、唐本的说文解字木部。在这里见到了莫友芝的题匾,直觉告诉我,来对了地方。这次 我变得直率了许多,粗声大气地请坐在此房廊前的学生们给 我让让地方,以便我将此拍摄下来。终于看到了这三个字然 而,那三字之下又看到了这几个字我的吆喝声招来了一位工 作人员,她手里拿着扫把,正在清理院中的落叶,于是我问 她,这里是不是飞霞阁?此人很是和气地告诉我,整个院落 都是飞霞阁所属,但具体到某间房,则在御碑亭的右侧。她 说话的严谨与和气有如一位隐者,但古代的隐者中,是否有 女士?这一点我倒没有留意过。我谢过了她的指引,果真看 到了我要寻找的飞霞阁。飞霞阁外观,我觉得有些小飞霞阁 的屋檐飞霞阁院景眼前的飞霞阁,是一栋三

10、开间的古式殿 堂,总体感觉整阁的面积占地并不大,此阁上着锁,我难以 看清里面的情形。当年金陵书局最红火的时候,仅刻工就有60 余名, 这个阁加这个院落, 似乎不够这些工匠们挥洒的场 地。后院里的情形这个盆景的基坐,似乎更有文物价值满目 青翠无意间,我注意到房的右侧还有一条小的甬道,沿此进 入,就来到了飞霞阁的后院。此院的面积也很紧凑,同样也 有一排正房,跟前一排的面积相当,然而这个院落里却长着棵或者叫一丛巨大的芭蕉树,我不知道它有多大年纪,也 不懂得芭蕉树会不会“岁老根弥壮” ,但在烈日的照耀下,确实使得芭蕉树的叶片翠绿欲滴。御碑亭苦肉计的结果这位 同学有些不情愿御碑上乾隆皇帝的落款儿在芭蕉树

11、的后侧, 还有一条曲折的长廊,沿此长廊前行,从另一侧又回到了飞 霞阁前面的庭院。因为这两排房子都上了锁,我只能从院正 中的碑亭中去找些资料,于是我站在太阳底下,选了一个合 适的角度,站在那里等待学生们能够腾出一些空隙。两分钟 后,我的苦肉计起了作用:一位老师看到这种情形,请学生 们让一让,给我腾出了一个拍摄的空间。御碑亭的右侧即是 飞霞阁从飞霞阁出来,站在门口下望,我方注意到飞霞阁所 处的位置不在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而是在此之外的另一侧 小山顶上,如果沿着中轴线参观和上下,因为有高大院墙的 阻挡,再加上土地全部做了整平和铺砖,从院中完全看不出 整个院落是建造在一片山坡之上,这让我明白了:杜强为

12、什么不知道院内还有一座冶山。憨态可掬飞霞阁所处的冶山, 米,即看到了一对颇具憨态的石雕像,而石雕像的身后也是整个山体上种满了树木,走在小山的小径上,前行不到20处古建,如此想来,这当年恐怕也是飞霞阁的组成部分, 或者更准确地说,有可能是金陵书局的用房之一。铁炮在此 房的前方,还支着一架铁炮,将铁炮立在这个位置,居高临地可以监视很大一片区域,而铁炮的下方,仍然有蜿蜒小 道向下蜿蜒着,我很想知道,由这里下山是否能够出得去? 于是向几位路人请教,竟然没有一位能够说得清者。竟然沿此下行出不去我不想冒这个险,于是原道退回到大墙之内, 沿着墙内侧的长廊,边下行边拍照。回到了出口,我的第 件事就是告诉杜强先

13、生,他的记忆没错,院内没有冶山,而 这冶山却跟整个的院落仅隔着一堵院墙。冶心亭金陵书局是 不是近代中国第一家官书局?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很难找到标准答案。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 “咸丰赭寇之乱,市肆荡然无存。迨乎中兴,曾文正首先于江宁设金陵书局。”品味叶德辉的这句话,他用了“首先”二字,我的理解也认为,金陵书局应当是官书局中的第一家。但这里有 个问题,那就是金陵书局在开办之前,他首先是在安庆就已 刊刻书籍。关于这一点,有太多的历史记载,况周颐在蕙年八月,曾文正克复安庆,部署粗定,命莫子惚大令采访遗书,商之九弟沅 圃方伯,刻王船山遗书 。既复江宁,开书局于冶城山, 延博雅之儒,校雠经史,政暇则

14、肩舆经过,谈论移时而去。住冶城者, 有南汇张文虎, 海宁李善兰、 唐仁寿, 德清戴望, 可知,湘军打下南京之前,曾氏兄弟就已开始刻书,并请莫 友芝想办法购买底本。 那么,这个阶段当然跟金陵书局无关。仪征刘寿曾,宝应刘恭冕,此江南官书局之俶落也。”即此邓文锋的晚清官书局述论稿是关于官书局的专门著作, 此书中论及到金陵书局时,有如下的评价: “在近代中国图 书出版史上, 曾国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治三年(1864),他于南京设金陵书局,广延学人,校刊经史,开晚清官书局之滥觞。”邓先生在这里用了“滥觞”二字,我觉得这段话说得太过含糊,于是继续在这部大作中翻捡,最终在此大书中找到了这样的断语:第一所严格意义上的晚清官书局,当推曾国藩于同治三年在金陵创办的金陵书局,其前身则为曾氏兄弟于同治二年在安庆所设的书局。”其实邓先生对于哪一个官书局为第一,也并没有那么肯定,他在此书中还引 用了梅宪华的观点: “就督抚设局刻书而言,胡氏为晚清之 首创者。”梅宪华所说的胡氏乃是胡林翼。关于这一点,李 志茗先生在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