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2-3-吸收速率方程式(PPT34页)_第1页
化工原理下2-3-吸收速率方程式(PPT34页)_第2页
化工原理下2-3-吸收速率方程式(PPT34页)_第3页
化工原理下2-3-吸收速率方程式(PPT34页)_第4页
化工原理下2-3-吸收速率方程式(PPT3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吸收过程吸收过程 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一组分,是该组分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一组分,是该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它包括三个过程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它包括三个过程骤:骤: 1)该组分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两相的界面;)该组分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两相的界面; 2)在相界面上溶解而进入液相;)在相界面上溶解而进入液相; 3)再从液相一侧界面向液相主体传递;)再从液相一侧界面向液相主体传递;2.2.6 吸收过程机理吸收过程机理一一 、双膜理论、双膜理论 1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有效膜,溶质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式各有一层有效

2、膜,溶质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式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3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浓度均匀。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浓度均匀。 二、溶质渗透理论二、溶质渗透理论 三、表面更新理论三、表面更新理论2.2.7 吸收速率方程吸收速率方程1.气膜气膜分吸收速率方程分吸收速率方程 令令 BmGGpPRTzDk)(iAAGAppkN)(AiAyAyykN)(AiAYAYYkN一、膜吸收速率方程式一、膜吸收速率方程式气膜分传质(吸收)系数气膜分传质(吸收)系数, kmol/(m2 s kPa)。仿效上式,仿效上式,得得 则则

3、4AGAA()iNkppAAAyiNkyyAAAG1/ippNkAAAy1/iyyNkG1/ k气膜阻力yk/1比较得Gykpk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AAppyAAiippyAAGAGAGAAA()()()iiiNkppkpypyk p yy1.液膜液膜分吸收速率方程分吸收速率方程 令令 仿效上式,仿效上式,得得 则则 SmLLCCzDk液膜分传质(吸收)系数,液膜分传质(吸收)系数, kmol/(m2 s kmol/m3)。)(AAiLACCkN)(AAixAxxkN)(AAiXAXXkN6LAAA()iNk ccAAAxiNk xxAAAL1/iccNkAAA1/ixxxNkL1/ kxk/1

4、液膜阻力比较得LxkckLLLAAAAAAA()()()iiiNk cck cxcxk c xx由AAiiccxAAccx73.界面组成的确定 稳态下,气、液两膜中的传质速率相等,即AGAAiLAiANkppkccLAAiAAiG()kppcck 直线通过定点A (c,p)斜率kL / kG8界面组成的确定LAAiAAiG()kppcck 9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以(p- p*)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KG与kG、kL关系) 设吸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AAcpH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 AAiicpH10AGAA()iNkpp*ALA

5、ALAAiiNkcck H pp*AAALiNppk H由此得整理得由相加得*AAALG11NppHkkAAAG()iNppk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11令则*AGAANKpp式中:KGGLG111KHkk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kPa)。总阻力液膜阻力气膜阻力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式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12对于易溶气体,H值很大 LG11Hkk=液膜阻力=气膜阻力控制整个吸收过程的速率气膜控制示例:水吸收氨GG11Kk气膜阻力气膜控制示意图*AAAAipppp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GLG111KHkk132. 以(c*- c)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KL与kG、kL关系) 设吸

6、收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过程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为直线,则 *AAcpH根据双膜模型,相界面上两相互成平衡,则 AAiicpH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14LAAA()iNkcc*AAAGAAG/iiNkppkH cc*AAAGiN Hcck由此得整理得由相加得*AAALG1HNcckkAAAL()iNcck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15令则*ALAANKcc式中:KLLGL11HKkk液相总吸收系数,m/s。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式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16对于难溶气体,H值很小 GL1Hkk气膜阻力示例:水吸收氧LL11Kk液膜阻力液膜控制示意图*AAAAicccc液膜阻力控

7、制整个吸收过程的速率液膜控制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LGL11HKkkGLG111KHkk173. 以(y 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AAyNKyy同理,可导出式中:KyGyKK p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式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184. 以(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AAxNKxx同理,可导出式中:KxLxcKK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式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195. 以(Y- Y* )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AAYNKYY同理,可导出式中:KYGYyKKK p对于低浓度吸收气相总吸

8、收系数,kmol/(m2s) 。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式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206. 以( X*- X)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AAXNKXX同理,可导出式中:KXLXxcKKK对于低浓度吸收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 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式二、总吸收速率方程式 以以气相总吸收系数表示气相总吸收系数表示 以液相总吸收系数表示以液相总吸收系数表示)(*AALAccKN)(*AAxAxxKN)(*AAXAXXKNXxLKKK,)(*AAGAppKN)(*AAyAyyKNYyGKKK,)(*AAYAYYKN三、吸收速率方程式小结传质系数的符号说明传质系数的符号说明 小写小写k表示单

9、侧的膜系数表示单侧的膜系数 大写大写K表示总传质系数表示总传质系数 下标下标L对应以液相浓度对应以液相浓度c表示的推动力表示的推动力 下标下标G对应以气相分压对应以气相分压p表示的推动力表示的推动力 下标下标x,y,X,Y分别对应相对的推动力分别对应相对的推动力各传质系数之间的联系各传质系数之间的联系LGGHkkK111GLLkHkK11GyPkk yYKK 对于低浓度吸收LxCkk xXKK对于低浓度吸收LGHKKmKKxyGkKG对于气膜控制LLkK 对于液膜控制24使用吸收速率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上述的各种吸收速率方程式是等效的。采用任何吸收速率方程式,均可计算吸收过程速率。 任何吸

10、收系数的单位都是kmol/(m2s单位推动力)。 必须注意各吸收速率方程式中的吸收系数与吸收推动力的正确搭配及其单位的一致性。25 上述各吸收速率方程式都是以气液组成保持不变为前提的,因此只适合于描述稳态操作的吸收塔内任一横截面上的速率关系,而不能直接用来描述全塔的吸收速率。在塔内不同横截面上的气液组成各不相同,其吸收速率也不相同。 在使用与总吸收系数相对应的吸收速率方程式时,在整个过程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平衡关系须为直线。2.3 吸收塔的计算吸收塔的计算 在工业中,吸收操作多采用塔式设备,既可采用气液两相在塔内逐级接触的板式塔,也可采用气液两相在塔内连续接触的填料塔。工业中以采用填料塔为主,

11、故本节对于吸收过程计算的讨论结合填料塔进行。2.3.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 低浓度的等温吸收,采用逆流流程低浓度的等温吸收,采用逆流流程; ;组分组分B完全不溶于吸收剂,即完全不溶于吸收剂,即V为定值为定值吸收剂吸收剂S完全不挥发,即完全不挥发,即L为定值为定值28原料气:AB吸收剂:S尾气:B(含微量A)溶液:S+AV (kmolB/s)Y1 (kmolA/kmolB)L (kmolS/s)X2 (kmolA/kmolS)L(kmolS/s)X1(kmolA/kmolS)YXV (kmolB/s)Y2 (kmolA/kmolB)填填料料塔塔(1) 全塔物

12、料衡算全塔物料衡算全塔物料衡算:全塔物料衡算:1221LXVYLXVY2,YV1,XL2,XL1,YV 逆流吸收塔物料衡算逆流吸收塔物料衡算)()(2121XXLYYV12121YYYVYVYVY溶质吸收率(或回收率):溶质吸收率(或回收率):%100*11XX吸收液的饱和度饱和度:饱和度:)()(22XXLYYV从塔顶到任意塔截面对溶质衡算有:从塔顶到任意塔截面对溶质衡算有:)(22XVLYXVLY操作线方程操作线方程(2)操作线方程)操作线方程2,YV1,XL2,XL1,YVYV,XL,LXVYLXVY22从塔底到任意塔截面对溶质衡算有:从塔底到任意塔截面对溶质衡算有:)(11XVLYXVLYX2X1Y1Y2Y*=mX 逆流吸收的操作线逆流吸收的操作线可见,在可见,在低浓度低浓度条件下条件下 操作线操作线 为一直线,为一直线,)(22XVLYXVLY)(11XVLYXVLY斜率B (X1,Y1)T (X2,Y2)VL过点塔底塔顶思考:操作线推导的过程中,用到的前提是什么?思考:操作线推导的过程中,用到的前提是什么? 稳态操作。稳态操作。 逆流操作。逆流操作。 组分组分B完全不溶于吸收剂,即完全不溶于吸收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