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习题_第1页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_第2页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_第3页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_第4页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弟一早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填入括号内)1 . 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A.自由电子B.空穴C.电荷2 .当PN结正偏时,空间电荷区中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和漂流运动相比()。A.前者强于后者 B.后者强于前者C.二者平衡3 .二极管正向导通的条件是外加电压()。A. 0 B. 死区电压C. 击穿电压 D. 死区电压4 .把一个二极管直接同一个电动势为1.5V,内阻为零的电池正向连接,该管()。A.击穿 B. 电流为零 C. 电流正常 D.电流过大使管子烧坏5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N型半导体,加入 元素可形成P型半导体。A.五

2、价B.四价C.三价D.二价6 .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A.增大B.不变C.减小D.置零7 .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 Ib从12 A增大到22dA时,Ic从1mA变为2mA那么它的3值 约为A.83B.91C.100 D. 1108 .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d从2mA变为4mA寸,它的低频跨导 gm将A.增大B. 不变 C. 减小 D.置零9 .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和集电结的电压应为()。A.前者反偏,后者反偏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前者正偏,后者正偏10 .V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A.结型管B.增强型MOS管C. 耗尽型MOS

3、f二、简答题:1 .在温度20c时,某晶体管的Icbo 2 A,试问温度在60c时Icbo约为多少?2 .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受那些极限参数的限制?使用时,如果超过某项极限参数,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3 .在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电阻时,常发现用不同欧姆档测出的电阻值不相同,用x 10挡测出的阻值小,用用 x 100挡测出的阻值大,这是什么道理?4 .能否将1.5V的干电池以正向接法接到二极管两端?为什么?5 .有两只晶体管,一只的3= 200, Iceo=200 wA;另一只的B =100, Iceo=10A,其它参数大致相同。 你认为应选用哪只管子?为什么?三、综合题1.在图1.16所示的电

4、路中,ui是波形不整齐的输入电压,设 D为理想二极管;画出输出电压的波形。2.二极管双向限幅电路如图1.17(a)所示。若输入Ui为图1.17 (b)所示的三角波,试画出U0的波形。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0.7V。图 1.173.稳压二极管电路如图1.18所示,已知稳压管的 UZ 6V ,限流电阻R 100 (1)当RL 200 时,稳压管的IZ ? Uo?(2)当Rl 50时,稳压管IZ ? U。?R匚匚1Q十- E口工其工工 RlH u0iovT图 1.184 .如图1.19所示,设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7V,巳=5V,当E1分别为2V、5V、10V时,求A点的电压Ua各等于多少?如果E1的电

5、压继续增加,A点电压的最大值 UAmax=?1k6k图 1.195 .分别测得两个三极管的各极电位如图1.20所示,试识别它们的管脚,并判断这两个管子是 NPN还是PNP型,硅管还是错管。图 1.206 .某放大电路中晶体管 (BJT)三个电极 A、B、C的电流如图1.21所示。用万用表直流电流档测得I a 2mA, I b 0.04mA,Ic 2.04mA。试分析A B、C中哪个是基极b、发射极e、集电极c,并说明 此管是NPN管还是PNP管,它的一 ?图 1.217 .晶体管电路如图1.22所示。管子的门限电压UBE 0.7V,50。当输出电压Ui从0随时间线性增大到10V时,试画出U0对

6、应Ui变化的波形。产Rc H1KEfi IQ60S口Ui1163Q图 1.228.电路如图1.23(a)所示,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如图1.23(b)所示。分析当Ui 4V、8V、12V三种情况下场效应管分别工作在什么区域。1.3.2答案一、1(B)(A)2(A)3 (B)4 (D)5(A)(C)6 (A)7 (C)8(A)、1.解 温度每升高10C, Icbo增加约一倍。由此,30c时,Icbo 4 A , 40c时,Icbo 8 A ,故60c时 Icbo 32 Ao2 .解:三极管的极限参数是最大功率损耗值Pcm、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和击穿电压U CEO等,使用时均不能超过它们。如超过Pc

7、m ,管子将烧坏;如超过击穿电压Uceo ,管子将失去放大作用;如加了限流电阻,管子不一定损坏。当超过Icm时,电流放大系数3会下降太多,将产生管子的非线性失真。3 .解 由于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所以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关系(见图1.24)。当不同的电流流过管子时,管子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即所测出的电阻值也不同。用X10挡测量时,通过管子的电流大,如图1.24中的I1,电表的读数等于 U1/I1 ;用 X 100挡测量时,通过管子的电流较小,如图 1.24中的I2 ,电表的读数为 U2/I2 ,由图可见,U1/I1U JLUi大于U的那部分电压。在二极管 D的作用下对u进行了检幅

8、,路。输出波形如图1.25所示。图 1.252 .解:电路为双向限幅器,其上门限为3.7V,下门限位-3.7V。对应输入的U0波形如图1.26所示。3 .解:(1)由图可知, E U210 ( 6)I r 40mAR 0.1UZ 6IL Z30mARL0.2IZ IR IL 40 30 10mAU0UZ6V(2)当RL 50时,稳压二极管不能击穿,因而R10U0 RL 503. 3VR Q 10050IZ 0U a=5.7V ;当A点电4 .解:根据二极管的特性,当 A点电压Ua大于E2+0.7V=5.7时,二极管起限幅作用,压Ua小于5.7V时,U a均决定于E1。R9uaR1R2R2E10

9、.6E1当 Ei 等于 2V 时,Ua=0.6 X2=1.2V;当 Ei 等于 5V 时,Ua=0.6X5=3V;当Ei等于10V时,如不计二极管支路的作用Ua =0.6 X 10=6V 5.7V ,所以,二极管起限幅作用,Ua =5.7V ;如果Ei的电压继续增加,A点电压的最大值 Uamax =5.7V。5 .解:因为三极管在放大状态时硅管 Ube在0.7V左右,错管在0.3V左右,根据电位差就能找出发射结, 从而 确定集电极;并区分是硅管还是错管;对于NPN型管在放大状态时,UCUb Ue, PNP型管在放大状态时,LK UbV Leo最后根据发射结两电极电位的高低区别发射极与基极。(1

10、)由于1、3两极的电压U3i=U3-Ui=0.3V,则可判定该管是错管,2极是集电极,又 L2UU,所以该管是NPN管,3是基极,1是发射极。(2)由于2、3两极间的电压是 0.7V,则可判定该管是硅管,1极是集电极,又由于 UL3L2,所以该管 是PNM管,3是基极,2是发射极。6 .解:由Ia、Ib、Ic可导出A B、C的位置,但注意Ia、I b的参考方向和真实方向。根据三极管的工作 原理,基极b和集电极c电流流向发射极 e为NPN;反之,则为 PNP型。由IA、IB的参考方向可知,底、I B是流入BJT, Ic是流出BJT,且|IB| |IAl”cl。IcIb|Ib|0.04故C为e极,

11、且是NPN; A是集电极c, B为基极bo7 .解:当ui 0.7V时,管子截止,Uo=6V,当Ui0. 7V时,管子导通并工作于放大状态。这时Uo随Ui的增大近似线性减小。由于管子临界I&和时所需的基极驱动电流iB(sat)为I B(sat)因而当Ui增大到使Ib I B(sat)I c(sat) 16 0.70.106mA 501时,管子将进入饱和。这个临界的输入电压L i(CR) I B(sat) RB当Ui 4V时,Ugs小于开启电压,故 T截止。Ui。0.7 0.106 60 0.7 7.1V o因此,当Ui 7.1V时,管子进入饱和状态。这时1.27解所示。当Ui=8V时,设T工作

12、在恒流区,根据输出特性可知C0.6mA,管压降Uds Vdd iDRd 10V因此,Ugd Ucs Uds2V,小于开启电压,说明假设成立,即T工作在恒流区。当Ui 12V时,由于Vdd 12V ,必然使T工作在可变电阻区。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填入空格之中)1 .下列说法哪个正确()。A.基本放大电路,是将信号源的功率加以放大;B.在基本放大电路中,三极管受信号的控制,将直流电源的功率转换为输出的信号功率;C.基本放大电路中,输出功率是由三极管提供的。2 .放大电路的饱和失真是由于放大电路的工作点达到三极管的特性曲线的()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A.饱和区B.放大区

13、C.截止区3 .基本共射电路如图 2.31所示,在集电极的电阻 Rc中()。Rc+ C2心VccRbC1+4.改变RlYuo图只有直流 B.只有交流 C.既有直流,2.31又有交流Rc和Vcc对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的影响,下面说法哪种是正确的(A.B.C.5.6.7.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可以计算晶体管放大电路的(A.输出功率B.交流参数 C.静态工作点对于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其错误的结论是(A.输入电阻高,且与负载有关C.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且接近等于1 D在下面关于放大器的四种说法中,只有()D.交流和直流参数)8. 输出电阻小,且与信号源内阻有关电流放大倍数小于 1)肯定是正确的。A.放大器

14、有功率放大功能B.放大器有电压放大能力改变直流负载线的斜率;改变直流负载线与两坐标的交点,但不改变直流负载线的斜率;8.C.放大器有电流放大能力D.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为常数图2.32中示出了放大电路及其输入、输出波形,若要使Uo波形不失真,则(A. Rc增大B. Rb增大C . Vcc减小D. Ui增大改变直流负载线与两坐标的交点并且改变直流负载线的斜率。9 .放大电路的下限截止频率fL在频率特性中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为()。A. 0.707AumB . Aumc. 1D. 1/4210 .三极管的三种基本连接方式中,(1)输入电阻最高输出电阻最低的是();(2)只有电流放大作用的电路是();

15、(3)只有电压放大作用的是();A.共射B.共集 C.共基11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输入中频信号时,输出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移为()。A. 180B. 90 C. +180 D, 36012 .射极输出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位差()。A . 90 B. 45C. 0 D, -9013 .晶体管3种基本放大电路中,()组态兼有电压和电流放大作用。A .共射B.共集C.共基 D.共漏14 .如图2.33所示电路出线故障,且经测量得知 Ue 0, Uc V”,故障的原因是下列四种之一,请判明A. Rc开路B. Rc短路 C.Re开路D. Rb1开路+VCCC1 +CtC211UoRlUiReCe图 2

16、.3315 .通常希望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A.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小一些好;B.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大一些好;C.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一些好;D.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大一些好。16 .某放大电路在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4V ,接入3K 负载电阻后,输出电压的有效值降为3V ,则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为()。A. 1K B. 1.5KC. 2K D. 4K17 .两个共射放大电路 A和B,它们有相同的电压放大倍数,但有不同的输入、输出电阻,若对同一个内阻 不为零的信号源电压进行放大,测得放大倍数A的输出电压比放大器 B小,这说明放大器 A的()。A.输入电阻

17、大B.输入电阻小 C.输出电阻大 D.输出电阻小。0 5f218 .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A ff厂,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um等于();(1 j -)(1 j)(1 j,)2100105A. 100 B. 200 C. - 100D. 20019 .在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当中,高频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主要是因为()。A.隔直电容和旁路电容B.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C.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D.三极管的值大小1000j -20 .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频率特性的表达式为Au 10 f ,其上限截止频率等于()。(1可耳A. 10Hz B. 1HzC. 1000Hz D. 1MHz二、填空题1、放大电

18、路在高频输入信号作用下电压增益下降的原因是 ,在低频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电压增益下 降的原因是。2、当输入信号频率与放大电路下限截止频率或者上限截止频率相等时,电压增益的值下降到中频电压增益的,即增益下降 dBo3、某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当 f fL时,在波特图的相频特性曲线上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相位差为 ;当f 山时,相位差为。4、采用 耦合放大电路能改善电路低频响应特性, 基本放大电路能有效地改善电路高频响应。5、增益带宽积是 和 的乘积,通常情况下选定晶体管和信号源后,增益带宽积就大体确定,如果需要提高电压增益并拓宽通频带,需要选用 的晶体管。三、综合题1、分别判断图2.34中所示各电路是否具

19、有放大作用,并说明原因。(b)(a)(d)(g)(h)图 2.34(i)2、画出图2.35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a)(b)(b)V,ncc(c)(d)图 2.353、电路如图 2.36(a)所示,已知 Vcc 12V , U beq 0.7V ,100 , Rb 282K, Rc2K ,凡 2K输出特性曲线如图2.36 (b)所示。(1)试用作图法在图2.36 (b)中确定静态工作点Uceq和Icq ;(2)在图2.36 (b)中画出交流负载线,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om;(3)当输入信号不断增大时,输出电压首先出现何种失真?(4)分别说明R减小、R增大、Rl增大的三种情况

20、下 Q点在图2.36 (b)中的变化和U m的变化?50, Rb 280K , RC 3K4、电路如图2.36 (a)所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已知,Vcc 12V ,Rl 3K 。(1)试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2)计算 Au、Ri、Ro o(3)如果C2短路,放大电路哪些参数会发生变化?如何变?100 , Rl 10K , %e 2.8K 。测得静态 Uceq 5V ,5、如图2.36 (a)所示放大电路,已知Vcc15V,Icq 1mA。(1)求解Rb和RC ;?估算A ;(3)若测得输出电压有效值等于(4)若电路的信号源有内阻,且300mV,则输入电压有效值 UiRs2K ,则 A

21、uszoUs6、如图2.37所示单管共射放大电路,100, Rb 490K , Rc 3K , RL 3K , rbb200U beq 0.2V。(1)试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2)计算 Au、Ri、Ro O(3)若输入正弦电压,输出波形出现底部失真,试问晶体管是发生了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应调整 电路中哪个参数?00图 2.377、放大电路如图2.38所示,Vcc Vee ,要求交、直流负载线如图2.38(b)所示,1)求电源电压 Vcc,电阻Re、Q和Rl的值;2)如果输入信号幅值增加,首先会出现什么失真?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为多少?如何调节电路的参数 可以增大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

22、值?VCC(b)交、直流负载线(a)电路 图 2.388、如图2.39所示射极输出电路,已知Vcc12V,Ubeq 0.7V , Rb 510K, Re 2,7K,Rl 3K50 , Rs 50K ,试求:(1)画直流通路并估算 Q点;(2)画微变等效电路;?(3)计算不带负载、带负载时的 Au、Ri、Ro。VccccCirRs +Us。uiT02ReRLuo图 2.399、如图2.40所示的放大电路,已知 Vcc 12V ,50, %b100, Ubeq 0.7V ,200KRc 2K , RL 2K , Re1 500 , Re2 1.1K ,设 C都足够大。(1)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3、Q;?(2)计算 Au、Ri、Ro oReiRl UouiOi-.TRe2J+ICe图 2.4010、电路如图2.41 (a)所示,场效应管转移特性曲线如图2.41 (b)所示,试:1)求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求该电路的& R、Ro oL Vdd( 12V)UoURLUi 1M U Rg2(b)转移特性曲线图(a)电路图图 2.412.13如图2.42所示的场效管放大电路,已知Vdd20V ,Vgg2V , Rd5.1K10MU GS(th) 1V, Ido 2 mA。试估算 Q 点、Au、R、R。11、如图2.43所示场效管放大电路,已知VDD 20V , Rd 10K, Rs 10K,

24、0 150KRg2 50 K , Rg 1M,gm 0,312mA/V , RL 1MI DSS 1 mA , U Gs(off)5V,试求:(1)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2)分别求 Au、Ri、Ro o12、已知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图 2.43Ausm200, fL 10HZ , fH1MHZ 。(1)画出放大电路的波特图;(2)分别说明当ffL和ffH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模和相角分别为多少?13、单管放大电路如图2.44所示,已Ic 2.5mA,50 , C 4pF , fT 50MHZ , rbb 50Rb220K , Rc 500 , Rs 50 , C11 F ,

25、求放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fH和下限截止频率fL。图 2.4414、某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波特图如图2.45所示,1)中频电压增益201g Aum 2)电压增益表达式感 3)电路下限截止频率h,上限截止频率山一 一 54)当f 10 HZ时,附加相移为 图 2.452.3.2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0 (BBC ;19 (C);1(B);2 (A) ;3 (C) ;4 (C) ; 5(B); 6(D) ; 7 (A) ; 8 (B) ; 9 (A)11 (A) ;12 (C); 13 (A); 14 (D) ; 15(C); 16 (A) ; 17 (B) ; 18 (C)20 (D)二、填空题中频

26、电压增益,1结电容,耦合电容;2 0.707, 3; 3135 , 225 ; 4直接,共基或共集;5通频带,高、C小的高频管三、综合题1、解:(a)不能,因为发射结没有偏置电压,T1不能工作在放大区。(b)不能,因为集电结正偏,T2工作在饱和区,非放大区。(c)不能,因为电容 C的存在,发射结没有偏置电压,T3不能工作在放大区.(d)不能,因为输出信号被C2短路。(e)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C2短路。(f)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Vbb短路。(g)可能。(h)可能。(i)不能,因为T截止。2、解:直流通路:电容开路,变化量的输入信号Ui 0 ,各图的直流通路见图 2.46图2.46直流通路交流通路

27、: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2.47所示(a)(b)RiVCCU beq3、解:(1)由图可知:Ibq(12 0.7)V-40 A 282K由输出回路列出回路方程:uCEVCCicRc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做出代表该方程的直线,即直流负载线。如图2.48所示。直流负载线图 2.48由图2.48,可知道:Uceq4V , & 4mA(2)交流负载线方程:uCEVCC iCRL(等效电阻 RlRcRL)其中VccU CEQI CQ RL ,直线如图2.48所不最大不失真电压峰值:Uom 3.7V ,有效值Uom3.7 2.62V ,2(3)当输入信号不断增大时,首先出现饱和失真,因为Q点偏向饱和区;(

28、4)只有Rb减小时,Q点沿直流负载线上移,U om减小;Rc:只有Rc增大时,Q点沿iB 40 A这条输出特性曲线左移,Uom减小;Rl:只有Rl增大,Q点不变化,但交流负载变得更平滑,Uom增大4、解:(1) IbqVCC Ubeq (12 0.7)V A- 40.4 ARb280KICQI BQ 50 40.4 A 2.02mAUceq VCCICQRC12 2.02 3 5.94V % %b(1)26mV0.84KI EQ(RC /Rl)则:Au-C-89.3rbeRi Rb / /rbe 0.84KRoRc3K(3)如果C2短路,静态参数:因直流通路中的输入回路不变,所以IBQ、I C

29、Q不变,但输出回路发生变化,则电压 U CEQ发生变化,U CEQRlVcc Icq(Rc / / Rl) 2.97V 减小Rc Rl动态参数:交流通路没有变化,参数也没有变化,所以Au、R、Ro都不变。5、解:(1)由 U CEQVCCI CQRc,可得:RVCCU CEQI CQ3V 10K1mAVCCQ 0型1430KI BQ1mA/100(2)(Rc/Rl)rbe178.6(3)UiUo0.17mV所以:Aus其中:RRb / /rbe2.8K6、解:(1) I BQ2.8( 178.6)2.8 2104.2U beq (RbVCC) 0.2 ( 10)V A20 A490KICQ I

30、BQ 100 20 A 2mA精品文档UceqVcc IcqRc10 2(mA) 3(K ) 4V(2)%在(1)26mV 1.5KI EQ则:A(RC/RL)100rbeRiRb/%e 1.5KRo Rc 3K(3)输入正弦电压信号,输出波形出现底部失真,晶体管发生了截至失真,可以调整Rb ,减小Rb ,增大IBQ ,使工作点偏移截止区。7、解:1)根据直流通路得直流负载线方程:Uceq Vcc (Vee) Icq(Rc Re)由图知:VCC VEE 9VVCC VEER Re -CCEE 3K 所以:Re 1K I CQ又由图知 Icq 2mA 则:Uceq Vcc ( Vee) Icq(

31、Rc Re)12V而:U EQ VCC I CQ Rc U CEQ 7VR .Rb1 又:U EQ ( VEE ) U BEQRb1 Rb2所以:.RbL 3Rb27取 Rb1 27KRb2 63K由交流负载线知:Icq(Rc/Rl) 14 Uceq 2V所以:Rl 2K2)由图可知,静态工作点Q偏低,靠近截止区,所以当输入信号增大时,首先出现截止失真。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为:14 12 2V若要增大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可上移Q点,即可增大Rb2或减小Rb1。8、解:(1)将图中电容开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精品文档BQVCCU BEQR (1)Re17.4 AIeq (1 )Ibq0.87

32、mAUceq Vcc IeqR 9.65V(2 )微变等效电路:rbebe rbb (1)26mV 1.69KI EQ不带负载时:A(1)R- 0.988be (1)ReR R/%e (1)Re 109.5KRo Re/rbe (Rs/Rb) 691带负载:A(1)R-be (1 )Rl其中:RL Re/RL则:Au(1)Rlbe (1)RL0.979R R/be (1)RL 68.9Krbe (Rs/Rb)Ro Re/; 699、解:(1) IBQVCCU BEQRb (1)(Re1Re2)40.1 AI cq I bq 2 mAUceq Vcc Icq(Rc Rei Q)4.8V(2)rb

33、erbb(1)26mV 0.86KI EQA&(RC/RL)1.9rbe (1)Re1RRb/rbe (1)Re1 23.3KRo Rc 2K10、解:1)静态分析:R2UgsqVdd6VRg1 Rg2Ugs 6V所对应的漏极电流IDQ 2.75mA在转移特性曲线上,根据栅源之间电压得到则:U dsq VddI DQ Rd6.5V2)有转移特性曲线得 Ido 1mA11、贝u: gmUGj(th)IDOIDQ1.658ms则:Agm(RDRL)1.66R Rg1/Rg2 500KRo Rd 2K解:(1)静态工作点:U gsq Vgg 2V由转移特性方程:IDQ IDO (-UGS 1)2,求

34、得 U GS(th)Idq 2 mAUdsq VddIdqR 9.8V一2-:一(2)gmJ I DQ I DO 4mA / VU GS(th)Uo gmUgsRd ?UiUgsgmRd20.4RoRd5.1K. . % 、,12、解:(1) UGQ-VDD15VRgi Rg2U GSQ U GQI DQ RsU DSQ VDDI DQ ( RdRs )I DQI DSS(1U gsqU GS(off)2三个方程式联立求解及可得工作点:IDQ 0.61mA, Ugsq 8.9V , U dsq 7.8V A gm(R/R)3.12R Rg (Rg1/Rg2) 1037.5KRo Rd 10K1

35、3、解:(1)图略;(2) ffL : Aus141.4,相角为 135ffH : Aus141.4,相角为 22514、解:1)下限截止频率:fL2 (R R)Ci其中:R Rb/rbbrbe“、26mVrbe (1)I EQ520则:RRb / / rbbrbe 0.57K所以:fL2 (R Rs)G256.8HZ2)上限截止频率:12 (Rs/Rbrbb)/beC其中:C C (1 K)CI EQUT0.098A/V所以:2 (Rs/Rb rbb)/%eC1 3.6MHZ2 RCogm beKgmRc49C-gm- 321 pF2 fT则:C C (1 K)C 521pFR(Rs/Rb)

36、 rbb/rbe 83.915、解:1) 40, 1002)100(点(1 点(1 jj(1 jf43) 10, 104) 1355)两级第三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选择题)耦合方式;因此(1、由于大容量电容不易制造,在集成运放电路中各级放大电路之间采用A.直接 B .变压器 C .阻容 D .光电E.低频性能好,但存在温漂 2、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A.只能放大直流信号BF .无温漂但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只能放大交流信号C.不能放大信号D.既能放大直流信号,又能放大交流信号3、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通常采用()电路。A.差分电路B .互补推挽C .基本共射放大D .电流源4、使用差分放大电路

37、的目的是为了()。A.稳定增益B .克服温漂C.提高输入电阻D.增大电流放大系数5、差分放大电路的作用是()信号。A.放大差模B .放大共模C .抑制共模 D .抑制共模又放大差模6、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主要是(A.通过增加一级放大B)来抑制零点漂移的。.利用两个输入端C.利用参数对称的对管子D .利用电路的对称性7、在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中,适当的增大射极公共电阻RE将会提高电路的()。A.输入电阻B .差模电压增益 C .共模抑制比 D .共模电压增益8、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由双端输出变为单端输出,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变大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9、差分放大电路由双端输入变为

38、单端输入,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增加一倍B .减小一半C .不变 D .按指数规律变化10、差分电路的A越大,表示()。A.温漂越大BC.抑制温漂的能力越强11、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有用信号的增益越大D .温漂越小Kcmr越大,表明电路()。A.放大倍数越稳定B .交流放大倍数越大C.直流放大倍数越大D.抑制零漂的能力越强12、差分放大电路用恒流源代替射极公共电阻RE的目的是提高()。A.共模抑制比B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C.差模电压放大倍数D .输出电阻13、某差分放大电路的两输入端的电压分别是10mV和30mV ,单端输出的电压为1V ,若KCMR,则此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39、A. 30 B . 40 C . 50 D . 6014、图3.22所示电路是()。图 3.22A.差分放大电路B .镜像电流源C .微电流源D .复合管电路15、集成运放的输入失调电流是(A.两个输入端信号电流之差BC.两个电流为零时的输出电流D16、集成运放的失调电压越大,表明运放(两个输入端电流的平均值 两个输入端静态电流之差 )A .放大倍数越大B.输入差放级的不对称程度越严重C.输入差放级的UBE的失配越严重D .输出电阻越高17、某差分放大电路,输入电压 ui1 60mV , ui2 40mV ,则其差模输入信号为(),共模输入信号为()。A. 20mV B . 40mV C .

40、50mV D . 100mV二、填空题1、多级放大电路常见的耦合方式有 、和。2、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后级的输入电阻是前级的 ,而前级的输出地电阻可视为后级的 3、集成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是 。其中 输入端的极性与输出端相反,输入端的极性与输出端相同。4、电流源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电流 、直流等效电阻 和交流等效电阻 。5、为了提高Ri ,减小温漂,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大多采用 电路,输出级大多采用 电路。6、理想集成运放的放大倍数 Ad =,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 =7、差分放大电路能放大两输入端的 信号,而抑制 信号。8、如果差分放大电路完全对称,那么双端输出时,共模输出电压为 ,共模抑

41、制比为 9、相同条件下,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比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这是由于 。10、在长尾式差动电路中,Re的主要作用是 。三、综合题1、如图3.23所示二级放大电路,已知 12 50 , rbe1 1.6K , rbe2 1.3K 。求:ee4(1)电压放大倍数 A/(2)输入电阻r和输出电阻r。10Vcc500300 Q5.112 kQ2kQ?工(20V)图 3.232、如图3.24所示电路,其中三极管的均为100,且rbe15.3K , rbe2 6K 。求:(1)当Rl和Rl3.6K 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2)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ro。1.5M Q20KRs一+u o图 3.243

42、、如图3.25所示差分放大电路,已知Vcc Vee 15V , Rc Re R 10K , Rb 2K ,三极管的 均为 100, % 3.8K 。求:(1)T2 管的 ICQ2和 U CEQ2(2)共模抑制比 Kcmr。(3) Rd 和 Ro4、如图3.26所示电路,设 13100, rbe1rbe25K , %3 1.5K 。求:(1)静态时,若要求U00,试估算I的值;7.5kQVee一4 15 V)RcP10k1ok|Rc图 3.26(2)电压放大倍数 Au。f0VCCRe(15V)2.1 kQ5、如图3.27所示微电流源电路。(1)试根据二极管电流方程,导出三极管Ti和T2的工作电流

43、Ici、Ic2的关系式;(2)若测得 Id 073mA, Ic2 28A,试估算电阻Re和R的值。RTiRTVcc(15V)图 3.276、如图3.28所示是一个对镜像电流源加以改进的电路,若Ti、T2参数相同,试证明当3时,1 C21 2/( 332)图 3.287、假设如图3.29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电压放大倍数 Au、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的表达式Ro。(a)(b)图 3.29(c)8、如图3.30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12,rbe1rbe2rbe。写出:(D Rw的滑动端在中点时 A的表达式;ReVee(2) Rw的滑动端在最右端时 Ad的表

44、达式,并比较两种结果有什么不同。图 3.309、已知几个集成运放的参数如表所示,试分别说明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运放。特性指标AodRdU IOIIOI IB3dB带宽KCMRSR单位增益带宽单位dBMmVnAnAHzdBV / sMHzA1100252006007860.5A213020.0124071200.5A3100100050.020.03860.55A41002220150966512.510、如图3.31所示电路是某集成运放电路的一部分,单电源供电,T1、T2、T3为放大管,试分析:(1) 100 A电流源的作用;(2) 50 A电流源的作用;(3) 丁4工作在截止、放大、饱和中的哪

45、个区域;(4) 丁5与R的作用。6 1 100 AV T3ReQ升*_7 uM五bUi、T1 e150 a .图 3.3111、如图3.32所示电路为简化的高精度运放原理图,试分析:(1)两个输入端中哪个是同向输入端,哪个是反向输入端;(2) T3与T4的作用(3)电流源I3的作用;(4) D2与D3的作用。OVCC1CC图 3.3212、如图3.33所示电路是运放的保护电路,试分析图中的各二级管是如何起到保护作用的。图 3.3313、如图3.34所示电路是型号为 F007的通用型集成运放的电流源部分。其中T0与T1为纵向NPNf; 丁2与丁3为横向PNP型管它们的值均为5, b-e间的电压均

46、约为0.7V o试求各管的集电极电流。图 3.343.3.2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AE ; 2、D; 3、A; 4、B; 5、D; 6、D; 7、C; 8、A; 9、C;10、B; 11、D; 12、A; 13、C; 14、B; 15、D; 16、C; 17、A二、填空题1、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2、负载,信号源内阻;3、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反相,同相;4、恒定,小,大;5、差分电路,互补推挽;6、,0; 7、差模信号,共模信号;8、0,; 9、小,耦合电容的隔直作用;10、抑制零点漂移;三、综合题1、解:1)第一级放大电路: &1(Rc1/Rl1)%e1 (11)Re1其中:

47、RL1 R2 Rb2/rbe2 (12)(R2 /Rl) 105.65K所以:品1(Rc/Rl1)rbe1(11) Re150 (10/105.65)1.6 51 0.327第二级放大电路:0.99(12)(R2Rl)%e2(12)(Q2R)电路放大倍数:Au 感1於2 ( 27) 0.9926.72)输入电阻:RRi1%1/Rb12 / 4 rbe1 (11)Re1 6.36K输出电阻:Ro Ro2Re2/rbe2 (Rc1/Rb2)217122、解:1)丸 J J:/*)其中:RL1R2Rb2l/Rb22rbe2 4.7K2(12)(R1/RL1)所以:AU1一 2e1口 0.98rbe1

48、(12)(Re1/RL1)A2RLAu2 rbe2其中Rl计算如下:当 Rl时:RlRc212K19645.8AL-RL200AuA&1gA&2rbe2当 Rl3.6K 时:RLRC2/RL 2.8K瓯用 46.7 AAUMrbe22) RiRi1Rb1/ / rbe1(1)(Re1/Rl1)所以:R %/% (1)(Re1/R_1) 248.7KRoR02Rc2 12K3、解:1) Icq1 VEE U be15 0.72 Re100.72mA,RL 、, ,,一,心、_,U CQ2 -VCC Icq(Rc/Rl) 3.9VRc RlUCEQ2 Ucq2 Ueq2 3.9 ( 0.7)4.6V2)Kcmr-d1172.5Ac2 RD rbe3) Rd2(Rb rbe) 11.6KRodRc 10K4、解:(1)当 UO0时,有E3I C3VEE瓦157.52 mAUIE3Re 0.72 2.1 +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