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相关炎症标志物_第1页
冠心病相关炎症标志物_第2页
冠心病相关炎症标志物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冠心病相关炎症标志物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参与病变 的形成过程,而且引发血栓、斑块破裂等并发症。炎症驱动的发生, 伴随着大量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6,激活的炎症渗透物质(特别是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 ( 11 )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蛋白裂解酶的释放,以及血管的新生。当各种原因(机械性、高胆固醇血症、吸烟、毒素、病毒等)引 起内皮细胞损伤时,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细胞 聚集病进入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经内弹力膜窗孔迁

2、入内膜,及细 胞外基质合成、沉淀而导致内皮功能紊乱。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能 通过血管内皮原性因素使之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炎症因素可破坏其稳态水平,促进动脉斑块形成,诱发的发生,已成为冠心病的独立 危险因子。1 (白介素-1 )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和多肽调节因子。1因子由1a、1 B、1组成。1 B为主要由单核和巨噬细胞产生的24前炎症免疫反应诱导剂,1B前体无活性,经1、蛋白酶-3、弹性 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颗粒酶A等激活后可增强巨噬细胞和 血小板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参与脂蛋白 代谢,增加血管通透性。1 a的表达则更广泛,1 a前体即有活性, 能迅速

3、引起一系列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级联反应,在炎症早期发挥作用。1为内源性拮抗剂,可抑制 1B、1a因子的促炎性作用。 生理状态下,两种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但在病理状态下其平衡被破 坏,是促内皮损伤占优势,1还可通过延迟中性粒细胞凋亡促进内 皮细胞损伤。1 a和1 B是与形成有关的的强力促炎细胞因子。29 2(白介素-2)2又名T细胞生长因子,主要有活化的4+细胞和8细胞产生的具有 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是所有 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并可促 进活化B细胞增殖,故为调控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 30。 2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节中处重要地位,故鉴定 2系统的活性与 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对进一步解释炎

4、症性心脏病的发生机理,及指 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意义。6 (白介素-6)6主要是有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 白。且它的产生可被1、Y、a和感染所调节。6促进冠状动脉粥 样化形成的机制大致如下:6介导的白细胞黏附增加促进斑块的不稳定性,削弱内皮细胞产生内源性一氧化氮的能力,肖U弱斑块处的 纤维帽,加速斑块裂隙,最终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另外 6诱导 血管紧张素H产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6 还能增加肝脏纤 维蛋白原的释放,发挥促凝的作用。诱导肝脏合成增加。这些生物特性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曾有研究20证实,对经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其血6,发现6为冠心病

5、危险因 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6表达越高21。国内有关临床研 究22也显示,6水平与积分呈正相关,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 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检测 6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病 情的变化和预后。10 (白介素10)10是抗炎细胞因子,具有抗形成的作用。由2细胞,0细胞,1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等产生。10可通过多种途径抗形成。 机制如下: 抑制炎症介质,10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下调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把细胞的炎性激活,从而抑 制单核/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表达a, 1, 6, 18等炎症介质。 10可下调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附壁,使泡沫细胞生成减

6、少而发挥抗作用。10可抑制组织因子()的表达,防止血栓形成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1)的生成。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使斑块的纤维帽变薄、促进斑块不稳定的作用。10抑制合成,促进1的生成,从而调节1的平 衡,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影响细胞凋亡和增殖。斑块中存在凋 亡,其中氧化,和一些促炎细胞因子是凋亡诱导剂。10通过影响氧 化的血管壁沉积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并下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 酶(),减少形成而抑制细胞凋亡。10可抑制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和a诱导的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血清胆固醇代谢。除了上述免疫和抗炎作用外,10还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发挥 抗作

7、用。10作为一种抗炎细胞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10与促炎因子一定水平上的平衡,有助于斑块的 稳定。那么外源性补充10,保持10与促炎因子之间适当的平衡, 可为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18(白介素-18)18是一种具有多向性效应的促炎因子。人的18主要由巨噬细胞系统,内皮细胞系统产生。以往研究中人类血管动脉粥样斑块中存在18及其受体的表达,而正常血管则无相应表达。18可强烈诱 导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细胞生成丫 19。通过丫介导致。丫有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促进12的活性,合成更多的丫; 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进一步激活炎症系统,形成“瀑布”效应;合成和分泌基质金

8、属蛋白酶; 诱导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和细胞间黏附分子,促进血管和细胞、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黏附。Y还能够增加T细胞通过内皮细胞迁移至内皮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8还可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促进分泌金属蛋白酶 (,), 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18能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表达趋化因子 受体16,从而使中膜平滑肌细胞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有研究证明敲除小鼠的18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5。等17 研究发现血浆18水平与 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因此检测18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和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称),是由多种肿瘤细胞,伤口中角质 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产生的。早期

9、也称作血管通透因子(,简称),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可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是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二条分子量各位24的单链以二硫键组成二聚体。分解的单体无活性,去除N2糖基对生物效应无影响,但可能在细胞分泌中起作用。由于不同的剪切方式,产 生出分别121 145 165 185 206 等至少5种蛋白质,其中121 145 165是分泌性可溶性蛋白,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 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受体, 通过自身二聚化而被激活, 今儿激活3K是其磷酸化,13K可进一步 使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化。磷酸化的可激活,促进精氨酸生物转

10、变为瓜氨酸,促进的生物合成。而除作为血管扩张因子外,在调节内皮细胞的生长、凋亡以及迁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血 管新生所必需的调节因子。 研究表明当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缺氧环境 是,细胞内明显增加,炎症因子也可一定程度地促进在内皮细胞中 的表达。在a损伤状态下,表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速 度增加,加快斑块形成,使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可诱导单核细胞的 活化、迁移及多种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内膜损伤。 受体尽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存在,能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血管 的形成,对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1。因此检测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和预后。主要

11、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炎性细胞因子,是炎症、免疫反应的重要递质,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a通过加强 血纤维蛋白酶原抑制物-1的作用及抑制抗凝血蛋白 来促进血栓 前期形成27。高表达的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素()及血栓素的表达,促进血管收 缩,同时可通过促进和原癌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使增值,血 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损伤状态下,代偿性表达增加,促使血管内 皮细胞的分裂增值,加快斑块形成。可诱导6、8 10、2、12、CRP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反过来这些炎性因子又参与冠心病的产生 和发展过程。有研究示 患者血清 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随病

12、情的加重而升高,尤其在患者中升高最为显著,说明a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因此检测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 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和预后,更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项蛋白,与炎性 反应有密切关系。健康人血清中的水平较低,但在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时, 就会表现出异常升高的趋势,炎症消失后即迅速下降。 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可促进的形成和发展,其 机制大致如下。可直接参与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造成血管内皮 细胞的损伤9。炎症因子之间会产生协同作用如,1, 6,a,糖皮质激素,补体激活产物等可协同促进的基因表达的上调10。可通过下调在内皮细胞的转录水平,使的合成减少;使粘附分子(1和1)在内皮细胞表达增加,诱导巨噬细胞吸收胆固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