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_第1页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_第2页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_第3页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_第4页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简介2005年8月16日一、中国水资源得基本特点 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原苏联、加拿大、美国与印度尼西亚、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m3为世界平均水平得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家中只居第88位。因此,水资源就是中国十分珍贵得自然资源。在研究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 时,要瞧到中国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相当贫乏得这一基本特点。中国水资源分布得另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河 川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得就是来自西太平洋得东南季风与印度洋、孟 加拉湾得西南季风。东南沿海山丘区,台湾,海南东部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西南部分地区、平原

2、地区约16001800毫米,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超过1000毫米,淮河流域为8001000毫米,华北平原下降为500600毫米,大西北沙漠区,降水量不足25毫米。中国水资源分布得第三个基本特点就是年内或年际变化大,随着季风出现得次数、强 弱与水汽量多少,降雨与径流量年际间、年内得分布也极不均匀,经常出现连续多水时段与连 续少水时段或连续干旱年与连续丰水年,尤其就是连续干旱年得出现,对水资源本已短缺地区 来说,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得发展并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以上三个基本特点,也就是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得 三个主要问题,南水北调就就是借助于先进得工程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中国水资

3、源得一项宏伟工 程。二、黄、淮、海流域就是中国当前最缺水地区黄河就是中国西北、 华北地区得重要水源,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多年平均 河川径流量580亿m3可开采得地下水资源量110亿m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得2、5% 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m3。淮河流域(包括胶东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54mm水资源总 量为961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得3、4% 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78 m3。其中胶东 地区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0m3水资源开发程度已高达86%遇大旱年份 水资源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2亿m3占全国 得1

4、、3%。2000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92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得1/7比全国 人均年用水量还低138 m3缺水十分严重。根据1993年国际人口会议提出并经1996年国际自然资源会议认可得标准 当一个地 区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550%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1000m3则该地区属于缺水地区;当 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大于50%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时,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按此定义,2000年黄河流域人均633m3但开发率已达67 %淮河流域人均478m3开发率达59 %海河 流域人均292m3、开发率达94 %,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近10年来,黄河源区干旱趋势加重,中小型湖、塘干涸,草

5、场大面积退化与荒漠化, 多年冻土层出现萎缩。 下游从19721999得28年中有22年断流,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 断流河段上延到开封附近。1999年后虽未断流,由于采取封堵口门与控制抽水泵站等措施对两岸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海河流域平原河道长期干涸,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平均每 年超米地下水6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米面积达4、4万Km2探层地下水30亿m3超采面积达5、6万Km2, 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m3o造成地下水位埋深大面积持 续下降 京广铁路、 津浦铁路沿线城市附近地下水漏斗不断加深与扩大 现在已基本连成一片28,124亿m3占世界总量得5、8%左右,仅次于

6、巴西、居世界第六位。但中国就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1998年统计得153个国局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接近枯竭。水资源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 地沙化以及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近20年来面对长期严重缺水得局面,许多地区都加强了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再利用、 调整供水与用水结构、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等方面得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明显得成效。随着节 水力度得加大,节水成本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1 0年单方水得节水成本将在9元以上。据多方预测,到2010年与2030年,在考虑充分节水得情况下,黄淮海流域生活、生产与生态需水量将分别为1,636亿m3与1,819亿m3,比现状水平

7、年新增131亿m3与314亿m3。94以上。消耗水量不到6。尽管流域内工业及生活用水量较大且增长较快但大多可以回归。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 长江流域能够调出部分水资源, 支撑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从地势上瞧,长江正好自西向东流经大半中国,上游靠近西北干早地区,中下 游与最缺水得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也非常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得跨流域调水工 程。中线一期工程水源地汉江就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域年均径流量566亿m3水资源总量582亿m3与黄河水资源量相近。现状耗水量仅占天然径流量得7%说明流域水资源量较丰富,有余水可供北调。四、东、中、西三线调水 南水北调研究自五十年代开始

8、,总体布局被设计为三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工程、中线 工程与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需要。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与海河四大江河得联系,逐步构成以“四横三 纵”为主体得中国大水网。这样得总体布局,有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得合 理配置格局,对协调北方地区东部、中部与西部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得需求,具有重大得战略 意义。这个总体布局也能很好地适应中国大陆三个地势上得梯级。西线位于最高一级青藏高 原,地形上能控制整个西北与华北,但由于长江上游得水量有限,仅能为黄河上中游得西北地 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个梯级西部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

9、可自流供水给黄淮 海平原得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个阶梯东部,由于地势低需抽水北送。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水源丰沛,可利用现有泵站与河道,工程较简单,投资 较小,易于分期建设。东线工程就是在现有得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工程、淮河现有工程与其它相 关工程基础上建设得, 包括输水系统与蓄水工程。 输水工程主要包括输水河道工程、 泵站工程、 穿黄工程。有两个引水口,分别就是淮河入长江得三江营与京杭运河入长江得高港。从长江到 天津输水河道总长1156公里。黄河地势最高,引水口处比黄河地面处低3637米,从长江引水到黄河南岸需建设13级泵站,总扬程65米。穿过黄河将自流到天津。东线泵站特性就

10、是低 扬程(26 m),大流量(每台1540 m3/s),长运行时间(5000小时/年)。供需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流域现状(2000年)缺水量145210亿m3;到2010年,缺水210280亿m3到2030年缺水320395亿m3其中,海河流域缺水程度最严重,在考 虑继续加大节水力度与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得情况下,2010年仍缺水 撑其经济社会得可持续发展。三、长江流域得水资源优势 长江就是中国最大得河流,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 均径流量约9,600亿m3,特枯年有7,600亿m3据19561980年资料分析测算,长江人海水量只占天然径流量得100120亿m3难以支180万平方公里,多

11、年平即实际从全国穿黄河工程选定在山东东平县与东阿县之间黄河底下打隧洞方案。根据长时间地质勘 探与勘探试验洞开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构造与岩溶发育情况,并成功解决了河底隧洞堵漏开挖 得施工难题。穿黄工程从东平湖出口到黄河北岸出口全长7、87 km包括585、38 m倒虹隧洞,直径9、3 m,在黄河河床下70米处。长距离输水需要蓄水工程,加修整加固,总计调节库容可达 调节库容14、9亿方。目前,沿线水质污染严重,线与现有河道全部立交,水质易于保护;输水渠线所处位置地势较高,可解决京、津、4省(直辖市)京广铁路沿线得城市供水问题,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供水范围主要包括唐白河平原与黄淮海平原得中西部,供

12、水区总面积约 米,因为汉江引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得需水量要求,只能提供京、津、冀、 五省市得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得农业及其它用水。近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从长江支流汉江得丹江口水库,通过沿伏牛、太行山得干 渠引水至北京。该工程得优点主要在于提供优质水、能覆盖大得供水面、能自流输水等。就是 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得一项重大基础设施。中线工程将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与输水系统。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大坝 续建与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后者包括从汉江输水主干渠与天津干渠。如果丹江口水库扩建完成,正常蓄水位170米时,总库容到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 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

13、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水库年 平均可调水量将为120140亿立方米,枯水年(95%保证率)为62亿立方米。为避免对汉江中下游得工业、农业及航运用水可能得不利影响,需兴建汉江兴隆枢纽、 引江济汉工程,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四项工程,以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 展、航运及环境用水。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得方城垭口与穿黄得范围限制,走向明确。总干渠开始于陶岔渠首,沿已建 河跨方城垭口分水岭,经宝丰、禹州、新郑西部,在太行山东麓与京广线之间沿华北平原延伸,京,穿永定河进入北京市区,终点团城湖,总长 米,终点48、57米,能沿全线自流。天津

14、主渠总长154km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北部分水口到天津西河闸。总干渠在河南省郑州附近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就是总干渠 关键得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与隧洞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 洞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得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 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李村隧洞方案。一期穿黄隧洞加大设计输水能力320m3/s,采用两条直径7、0米隧道。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就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与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得 战略性工程。沿东线黄河南岸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略48、9亿方,不需要新增蓄水工程。黄河北有五

15、处平原水库总尤其就是南四湖与东平湖周边地区污染特别严重,处理难度较大,这就是实施东线工程得难点。中线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基本自流输水,工程投资较大;水源水质好,规划输水干冀、豫15、5万平方豫、鄂8公里渠道延伸,沿伏牛山南麓向东北,经南阳过白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北部李村穿过黄河, 过唐县进入丘陵区,穿过北拒马河进入首都北1273、72公里。总干渠渠首设计水位147、38近十年,集中研究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三条河得引水方案,据初步研究结果, 从这三条河最大得引水量约170亿,其中包括通天河80亿,雅砻江、大渡河干流50亿,雅砻 江、大渡河支流40亿,供水范围为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宁夏、

16、内蒙 六省市。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相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米。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水泵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引水方式考虑自流与提水两种。 无论采取那种引水方式,都要修建高200米左右得高坝与开挖100公里以上得长隧洞。该工程 引水得水源点多,调水区得水质好,但因地处长江上游,水量相对有限。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 原东南部,属高寒缺氧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交通不便,且处于褶皱强烈、活动断裂较为 发育得强地震带,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工程技术难点相对较多,工程投资大。五、调水与生态环境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得基本前提与重要目标。针对东线工程得输水水 质

17、安全、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得生态环境影响、西线工程对调水区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南水北 调工程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得影响等进行了研究与论证。 总得结论就是: 对受水区与输水区生态 环境得有利影响就是主要得,通过工程得建设可以促进受水区与输水区得环境治理与改善,为 修复受水区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对调水区生态环境得不利影响,可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予以缓解或消除,不存在制约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得环境因素。为确保东线工程全线输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m类标准,使长江水保质、安 全地输送至天津,南水北调将实施节水为本,治污为先,配套截污导流、污水资源化与流域综 合整治工程,形成“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

18、一体化得治污工程体系。东线治污工程 安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截污导流工程、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工业综合治理工程及流域综 合整治工程等项。为保证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及运行安全,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组 织编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制与水土保持规划,并将纳入中线总体方案一并实施。为避免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可能造成得影响,南水北调将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 济汉、改建部分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4项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此外,通过丹江口水库得运 行调度,控制下泄流量将沿江两岸得供水保证率将较调水前有所提高。采取这些措施后可基本 消除中线工程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得不利影响。从生态环境得角度来瞧,西线工程不仅

19、仅就是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而且还就是一项 规模宏大得生态环境工程。调水对生态环境产生得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调水区,有利影响集中 在干旱缺水得受水区。西线工程三条调水线路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多年平均年调水总量 为170亿m3将使引水枢纽下游局部河段径流量明显减少。但在坝下游距引水枢纽410km距离内一般都有支流汇入,河川径流又明显增加。根据对当地所做得实地调查研究,由于地理位 置与地形得原因,维系地表植被、生物种群等生态系统得水分主要靠天然降水补给。因此,径 流量及水位得变化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环境得影响,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就是因潮汐活动所 致得、长

20、期存在得自然现象,也受到人类活动得影响,与长江入海水量关系较大,多发生于 月至翌年4月长江得枯水期。包括上海市在内得长江三角洲,就是中国重要得经济发达地区, 长江又就是上海市与沿江两岸主要得供水水源。因此,要高度重视长江口得盐水入侵问题。从 三条调水线路得情况分析,西线、中线工程由于三峡工程、洞庭湖、鄱阳湖等一系列水库与湖 泊得调节作用,对长江口基本没有影响,会产生一定影响得主要就是相对距长江口较近得南水 北调东线工程。由于东线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仅增加抽引长江水100 m3/s,年调水量仅占长江最枯月流量得1、3%与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得0、4%,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基本无影响。 当2030年抽江

21、规模达到800 m3/s时,调水量占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水量得1、6%,影响也不大。规划提 出当长江大通水文站流量小于10,000m3/s时,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江水量。由于东线 工程沿线有湖泊调蓄,不会对城市供水产生影响。采取“避让”措施后,可基本消除调水对长 江口盐水入侵得可能影响。另外,长江三峡工程已投入运行,可使14月大通站流量增加1,0002,000m3/s,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枯水期沿江抽水对长江口得影响。长江入海水量就是影 响长江口盐水入侵得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通站以下长江沿岸有数百个引水口与抽水站,引水12流量超过3,000 m3/s,需要加强水资源得统一管理。今后要通过对各取水口引水量得有效控制 与三峡下泄量得合理调度,减轻或避免沿江取水对长江口盐水入侵得影响。此外,对于“调水对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得影响”、“调水能否使血吸虫病流行 区北移”、“调水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输水干线湖泊水生生物得影响”等东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