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工程概监测目的监测项目2 4方案编制依据 5.监测布点 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3 7监测频 4 8监控报 4 9数据4 10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附图:观测点布置监测方案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 *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B组团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位于*市市中区经四路以北,顺河街以西,经 二路以南,纬一路以东。()住宅区划分为A、B C D E五个组团。B组团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坑深。2监测目的1) 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2)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3) 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2、。3监测项目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保留办公室的沉降观测;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4)坡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5)对施工场地内边坡、道路、纬一路、经二路及路西、路北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4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 ;监测方案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 6) *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B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 5测点布置 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纬一路及经二路边 设置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旧有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 准观测基准点。2)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考虑 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 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综合考虑,观测点间距取30m水平位移观
4、测点同时作为垂直唯一的观测点。观测点采用钢钉设置在基坑边的返坡上。在保留办公室的四角设置四个沉降观测点。在基坑每侧的中心处布置测斜管,共设四个。测斜管应保持垂直,并使一对 测斜管的定向槽与基坑边线垂直。观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1。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 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坡顶垂直位移及保留保留办公室沉降观测: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DSZ2水 准仪+ FS1测微器及铟瓦水准标尺。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附合闭合差&
5、lt;± ( n为测站点)。 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拓扑康 GTS- 332N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 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士。 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 于10mm 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 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 侧向位移。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监测方案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 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固定观测人员。 7监测频度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
6、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 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10d观测一次。2)坡顶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 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 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 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 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 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
7、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 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8监控报警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 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本基坑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设为 25mm水平位移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 于2mm/d周围建筑物报警值以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差异变形量并结合 裂缝观测确定。本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报警值设为 15mm倾斜报警值设为10mm倾斜速率 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1mm/d阅读网请您转载分享: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报警: 周围建筑物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
8、的变形裂缝;附近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n的裂缝;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 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2)观测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 系进行平差 监测方案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 计算和精度评定。( 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 并做出预报。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报表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应标明监测内容、测试日期与时间、报告编号等。测试数据和成果应提 供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
9、的增量值、变化速率等。对 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 经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 监测项目; 各测点布置图; 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 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监测期间的工况; 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况评述; 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方案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 图1观测点布置图 阅读网请您转载分享: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基坑监测内容摘要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 展趋势如何。)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 开挖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
10、设计参数 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应 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基坑监测规范要求如下:、监测点布置 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 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倍, 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 体中。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 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 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应视具体
11、情况确定;(2)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 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 处;(3) 、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 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4) 、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 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2) 、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
12、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 关部门的技术要求。(3) 、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 监测点;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4) 、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 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5) 、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 选
13、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 基础深度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 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6) 、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 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 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1- 监测规范基坑监测规范要求 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7) 、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 置;b、监测点
14、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 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 管线;C、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 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二、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1) 、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 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2)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 m分辨率不宜低于500mm(3)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 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保
15、证密封;b、测斜管埋设时应保持竖直,防止发生上浮、断裂、扭转;测斜管一对导 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C、当采用钻孔法埋设时,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应填充密室。(4) 、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低后,应待探头接近管内温度时再量测,每 个测斜方向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5) 、当以上部管口作为深层水平位移的起算点时,每次监测均应测定管 口坐标的变化并修正。2、地下水位监测(1)、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进行量测。(2)、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3)、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量测要求;承压 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
16、的隔水措施。(4)、水位管宜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 1周埋设,并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取 得稳定初始值。本工程基坑监测方案要点如下:、监测目的 校核、修正设计。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有关项目监测获得反馈信息可及时了解 工程工作情况,进而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作出评判,必要时修正设计。使基 坑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二、监测项目、布点情况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观 测点和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由设计院确定, 我院按设计单位要求进行监测, 具体项目如下: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共21孑L,深度15m布设在基坑开挖的四周;2、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共 35孔,深度15m布
17、设在基坑开挖的四周 和基坑内;3、基坑周边地表沉降观测点,共 21个,布设在基坑开挖的四周;4、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共14个,布设在邻近基坑开挖的四周已建建筑 物外侧。三、监测控制标准及频率 1、基坑开挖前,应准确记录观测数据初试值。开工后,应及时将监测数据 报送各有关单位,以便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整个基坑的稳定情况从而及时采 取安全措施。在整个监测期-2 - 监测规范基坑监测规范要求间做到整个观测工作定人员、定仪器,以减少观测的偶然误差。 2、现场严格按下列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如监测值超过设定值,必须及时通 报有关各方,以防事故的发生。3、监测总工期暂定5个月,有异常情况延长工期。监测警戒值及
18、频率表 每次监测结果在次日或下次监测时以简报形式(监测数据按规定表格填写, 并绘制相关曲线)报送委托方及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等工程相关单位,遇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时应当及时以口头和书面形式通知委托方及有关方面,3便做好围护加固工作。全部监测结束后20天内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内容包括:监测项目和各测点布置图;采用的仪器型号、规格;监测方法技术,资料整理的计算方法;监测值全过程变化曲线;监测最终结果及评述。篇三:基坑监测方案标准版1工程概2 2监测目的2 3监测项目2 4方案编制依据5.监测布点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3 7监测频4 8监控报4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4 10附图:观测点布置*魏家庄万
19、达广场住宅区B组团基坑支护监测方案1工程概况拟建*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位于*市市中区经四路以北,顺河街以西,经 二路以南,纬一路以东。住宅区划分为 A B、C、D E五个组团。B组团基坑支护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坑深。2监测目的 1)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3监测项目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保留办公室的沉降观测;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4)坡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5)对施工场地内边坡、道路、纬一路、经二路及路西、路北建筑物进行巡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0、: 边坡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4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 ;6)*魏家庄万达广场住宅区B区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5测点布置1) 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21、对于本工程,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纬一路及经二路边 设置三个位移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旧有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 准观测基准点。2) 观测点:基坑坡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考虑 到本基坑较大,观测路线较长,若过多布置观测点,则使当天的工作量过大, 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综合考虑,观测点间距取30m水平位移观测点同时作为垂直唯一的观测点。观测点采用钢钉设置在基坑边的返坡上。在保留办公室的四角设置四个沉降观测点。在基坑每侧的中心处布置测斜管,共设四个。测斜管应保持垂直,并使一对 测斜管的定向槽与基坑边线垂直。观测点布置示意图见
22、图1。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1)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 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坡顶垂直位移及保留保留办公室沉降观测: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DSZ2水 准仪+ FS1测微器及铟瓦水准标尺。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附合闭合差<士 ( n为测站点)。 坡顶水平位移:采用拓扑康 GTS- 332N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 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士。 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水位计标尺最小读
23、数不大 于10mm 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 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 侧向位移。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固定观测人员。7监测频度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 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10d观测一次。2)坡顶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 应每天观测一次。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 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至回填土完工。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 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光电系统设计》课件 项目10-13 智能光电电路设计实战-智能光电运维部署
- 商业美术设计师教育体系试题及答案
- 亚洲经营面试题及答案
- 商业设计师考试专业试题及答案分析
- 出纳考试题库及答案博客
- 餐饮口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木叶村测试题及答案
- 动物大战测试题及答案
- 医院控烟知识试题及答案
- 熟悉纺织品化学性质试题及答案
- 景区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大全
- 2025届湖北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答案
- 钓场出租合同协议
- 骨科病人术后疼痛护理
- 2025云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深基坑开挖应急预案1
- 瓷砖委托加工协议书范本
- 医养结合机构内老人在养老区和医疗区之间床位转换解读
- 2025年春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苏科版上课课件 1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辽宁省鞍山台安县公益性岗位招聘17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