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注意预防鱼类两种疾病_第1页
早春时节注意预防鱼类两种疾病_第2页
早春时节注意预防鱼类两种疾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早春时节注意预防鱼类两种疾病早春时节,传染病高发,不仅人类患病人数增加,就连生活 在水中的小鱼也不能幸免。春季是水霉病高发的季节,并且传播 速度很快,影响整个鱼群,所以要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水霉病一、早春时节注意预防水霉病1.1. 水霉病简介水霉病俗称白毛病、 肤霉病。该病初发即病菌刚寄生鱼体 (卵) 不久时, 肉眼一般难以看出病鱼 (卵)异样,而当肉眼能看到时, 病菌丝已侵入鱼机体内或卵膜内,大量繁殖向内外生长,成为灰 白色的旧棉絮状物覆于病鱼 (卵)体表,并分泌酵素分解鱼组织, 使鱼卵胚胎发育中止;使病鱼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食欲减 退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2.2. 水

2、霉病发病因素此病一般发生在 2020C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早春、晚冬最容 易流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 鱼均容易被感染。密养越冬池中的鱼类、春季清瘦水体的鱼类或 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最易患水霉病。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 作不当也会引起水霉病的暴发。3.3. 水霉病治疗方法 防治水霉病以消毒为主。可以选择一些较温和的消毒剂给水 体消毒,投放一些沉水性的颗粒底改剂,再使用些杀水霉菌的药物。具体方法是: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入池前用 3%-3%- 5%5%勺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 8 81010 分钟。避免在 水温 1515C以下的条件下处理养殖鱼类,以

3、免鱼体冻伤或擦伤。若 发现鱼类已感染水霉病, 可把食盐和小苏打按照 3:13:1 勺比例混合, 以 1 1 毫克/ / 升的浓度全池泼洒;情况较严重的适当增加用量。受伤 亲鱼可用 4%4%磺酒涂抹患部;鱼卵可用 4%4%福尔马林浸洗 2 23 3 分钟。任何疾病都是可以合理避免的,早春时节的水霉病,虽然高 发,但是只要及时的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就好。气泡病二、早春时节注意预防气泡病1.1. 气泡病简介 气泡病是放养鱼苗期间导致其大批死亡的元凶之一。气泡病用肉眼就能诊断:鱼的体表 (包括鳍条 ) 或肠道内聚集了许多小气 泡,从而使鱼体失去平衡。 发生气泡病的原因是池水中的溶解

4、氧、 甲烷、硫化氢、氨或氮等气体过于饱和。这些气体经过鳃、皮肤 渗入鱼体血管,使其血液中的气体过于饱和,太多的气体游离出 来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使鱼苗大量死亡;或者因鱼苗缺乏 经验误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下,结果在肠内聚集成一个个明亮的 大气泡,导致肠阻而死亡;或者在鱼苗的鳍条、鳃和皮肤上附着 众多大大小小的气泡,使鱼体失去正常游动摄食能力而死亡。2.2. 气泡病防治 苗种池施用的有机基肥必须是充分腐熟的,且用量要适当。水位浅、水又肥的鱼池在放苗前应先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以稀释 原水体中的气体浓度。放苗入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傍晚,切忌在 上午 1010 时到下午 3 3 时之间放苗。如果迫不得已,则应在苗池上空 搭棚遮阴。注意水源,掌握好适宜的施肥投饲量,控制水质,不 使浮游植物繁殖过盛。 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 以调节藻相平衡、 水质肥瘦、底质状况,从而降低发病几率。一旦发病,立即泼洒 食盐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 5 5 克,以此调节鱼体内外的渗透压, 使体内气体“渗”到体外水中去。 待病情减轻后, 再大量换注水。鱼种或成鱼患气泡病,可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它 们会很快好转。若条件许可,向鱼苗池大量注入较低温度的水, 使水温下降 2 2C左右。因为水温低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相对 较高,所以当水温降低时,水中原有的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