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解析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解析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解析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年春,齐师伐我。.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1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 分)又何间焉 _小惠未徧 _神弗福也 _14.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 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1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 分)答案:13. 参与通“遍”,遍及赐福,保佑14.C15. 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16. 取信于民(四)( 10 分)释盗遗布陈

2、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节选自忍经 ?劝忍百箴)陈寔,字仲弓, 为太丘县令。 一天, 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 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17.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

3、“/ ”划开。(限断三处)(3 分)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19. 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_20.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_答案:17. 夫不喜之人 / 未必本恶 / 习以性成 / 梁上君子是矣18.D19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20. 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

4、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5、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诚:间: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 分)8. 诚:的确,实在间:偶尔9.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 2)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10. 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

6、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8、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 2 分)臣之妻私 臣: _ 期年 之后: _9、翻译下列语句。 ( 2 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1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 ”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

7、、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 分)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每日以十本为准,他的书法就大有进步。平生对于写字从来没有马虎过,有时回答别人信件,稍有不称自己心意的,一定要再三改写,从不厌烦,所以(他2的书法)就越老就越精妙。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分)未尝苟且_或 答人简札_12、将“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 分)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3 分)8、偏爱满一年(每题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9、能

8、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 可得下等奖赏。( 2 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 1 分)10、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 3 分,意思对即可) 。11.随便 马虎 有时 (每题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 1 分)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 分,意思对即可) 。(三)( 2004·郫 pí县)(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9、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令初下,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 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 臣 / 诚知 / 不如徐公美B 臣之妻 / 私臣,臣之妾 / 畏臣C 今齐地方 / 千里,百二十/ 城D 上书 / 谏寡人者,受 / 中赏2 下面

10、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 世之妻私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C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D 时时而间进辍耕之垄上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皆以美于徐公 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期年之后期年:皆朝于齐朝:3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答: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答:5 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答:6 从文中看, 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 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1 C 2 A 3 认

11、为指责满一年朝见 4 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5 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6 第一问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意思相近即可)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且言之有理。(四)2008 黄石市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 13 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12、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 !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13、;晏子谏杀烛邹)齐景公喜欢弋射,安排烛邹管理鸟,然而鸟逃跑了。齐景公很生气,下令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罪,请让我历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历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因为鸟的原因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君王看重鸟而看轻士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齐景公说:“不要杀他了,我听从你的教导(就是)了。”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 分)今齐地方千里10查古汉语词典 ,“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

14、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sh ù ”,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u ò ”,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1 分)读音:词义: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4A、( 1)时时而间 进( 2)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B、( 1)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C、( 1)皆以美于 徐公(2)骈死于 槽枥之间D、(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 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

15、以吾君重鸟而轻士。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 分)答案: 11 B 12 翻译:(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13广开言路 (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 类比法、推己及人, 均可)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五)2008 年湖南省娄底市(

16、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朝服衣冠,窥镜 ( 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 ( 偏爱 )C 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 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 偶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 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 不为奉承所迷惑。B 本文第二段运

17、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 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 ,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 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5(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 分)答:答案: 9 C( 2 分,蔽:受蒙蔽的意思)10 B( 2 分, B 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11 D( 2 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

18、,使齐国达到大治)12( 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 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2 分)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 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 分)。(意思相同即可)(六)2008 年沈阳市( 一 ) 阅读选文,完成8 11 题。 (17 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

19、”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8.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窥:蔽:9.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0. 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

20、种赞美? (2 分 )11. 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 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 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 ,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 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钟鼓不修 ,子女不饬 ,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 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浅:狭,窄小教:这里指教化张:乐6器上弦修:设置饬:通“饰” ,修饰论:评定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而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

21、人民不少,但是却作战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 )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 的缘故 )。 ”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亲近亲属,敬爱长辈,尊敬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定别人,一定要先评定自己。想要了解别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1)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战:期年:(2)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2分)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3 分 )

22、答案: 8. 察看;受蒙蔽 9.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10.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11. (1)作战满一年(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这是 ( 因为 ) 我德行浅薄, 教化不好 ( 的缘故 ) 。“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 最终使有扈氏顺从。(七)2008 年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12-16 题。 (10 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燕、 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朝服 衣冠吾妻之美

23、我者,私 我也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邹忌修 八尺有余乃重修 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 其辙C. 王之蔽 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 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案:穿戴偏爱 B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7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切身经历齐王纳谏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

24、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八)2008 盐城市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 题。( 15 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25、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 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

26、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 ”老人说: “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的人,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 “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 “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臣 / 诚知 / 不如徐公美B有一

27、老父 / 衣粗衣 / 冠白冠 / 后来吊C一国吏民 / 皆来贺D今 / 齐地方 / 千里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 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孙叔敖为楚令尹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14邹忌向齐王、 “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5 分)答案: 11( D) 12偏爱 实在、确实担任 离开 13 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14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 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28、“老父” 运用从反面讲道理 (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8(九)2008 浙江省丽水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燕、 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郑龙谏勿伤百姓赵简子 出畋,命郑龙射野人 ,“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 ,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 (选自金楼子 )赵简子外出打猎,命令郑龙射杀一名农夫,以免让农夫惊动他将打猎的鸟。郑龙说:“我们的先帝晋文公讨伐卫国的时候,不曾轻杀一个人,而您却在打猎的

29、时候就想射杀一个普通百姓,简直如同虎狼一般。”赵简子 (感慨地 )说:“别人打猎得到猎物,而我打猎却得到贤士。”所以说,爬树爬得越高的越感觉到害怕,人的官职越高的越感到危机。能不谨慎吗?【注】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野人:农夫。 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卫:春秋时的卫国。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5 分)( 1)邹忌修 八尺有余( 2)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 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 木愈高者愈惧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 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19齐国能“战胜于朝

30、廷”的原因是什么?(4 分)20同样是“谏” ,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答案: 17( 1)长,身高( 2)确实(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18( 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十)2008 浙江省绍兴市(10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1、( 4分 臣之妻私 臣()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王之蔽 甚矣() 能谤讥于市朝, !闻 寡人之耳者()9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1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分(三)罴( )说柳宗元鹿畏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

32、也。【注释】: 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貙( ch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寂寂:悄悄地。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捽( zuó):楸住。搏:搏击。挽:拿来。鹿怕貙,貙畏虎,虎又怕罴。罴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和火种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

33、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他、抓他、扯他、撕他、最后把他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14用“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 处) . ( 3分)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 2分)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分)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意思: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答案: 9 、“数重围” 、“残兵千骑

34、”“独(领)”10 、“碎”、“独”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二) ( 10分)11、偏爱 指责(受)蒙蔽 使 听到;传12 、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1013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三) ( 10 分)14 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15 、 B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 缺少真本领的人; 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

35、骗手段蒙混一时, 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十一)(嘉兴)于是入朝见威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 臣(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 进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皆以美于徐公(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 3 分)(三)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

36、吴郡钱唐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 见人盗共菘, 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 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 “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注释】菘:白菜。(选自南史·隐逸下)范元琰 yn,字伯 gu,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

37、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 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 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元琰遽 退走( 2)母问其故 ,具以实答11(3)向 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 盗者大惭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25、文中的范元琰“

38、待盗者” “遽 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 ,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9( 1)确实,实在(2)偏爱( 3)过失,过错: ( 4)间或,偶然。20( 1)认为;( 2)狂。21、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2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 盲之戚理即可。 答案示例:( 1要虚心地向师长、 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三)23( 1)急忙;( 2

39、)缘故,原因; ( 3先前;( 4这,这样。24 有人涉过水沟偷盗他家的竹笋,元琰就砍下树木做成桥来使他过沟。25 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 1)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宽容的做法,最终感化了盗者,使得乡里不再出现偷盗行为。( 2)不赞同,因为元琰这样做,行力,实际上是纵容了偷盗罪。(十二)辽宁十二市( 一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 10 题。 (10 分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40、甚矣!”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 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 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 “婴仄 陋之人也,四维 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 吾过,是以逐之也。 ” 注 仕:旧称做官为仕。夫子:晏子。仄陋:狭窄浅薄。维:维系。弼:纠正。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 “高缭已跟

41、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12道义啊。 ”晏子说, “我是一个狭小鄙浅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 可乎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2 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 于晏子,晏子逐之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 分 )二、 (一 )8( 1)偏爱( 2)

42、间或,偶然(3 )侍奉(4)道义(每题1 分,共 4 分)9( 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 (大意对即可,每句1 分,共 2 分。)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 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1 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 分)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 分)共 4 分(十三)(宁波课改)文言文阅读( 16 分)(一)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43、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 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19.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 分)13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2 分)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 分)(二)

44、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节选自苏洵谏论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一个怯懦。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怯懦。 ”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又告诉他们说

45、:“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 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一会儿,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吗?关键是因情势驱使他们罢了。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且告之曰(将要)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C顾见猛虎(回头)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B能跳而越此1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乃记之而去C不然为怯D其怯者犹未能也士卒

46、多为用者其真不知马也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 分)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 分)答案:(一) 18确实,的确土地方圆(2 分。每格 1 分) 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 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 分) 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2 分) 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 分)(二) 22A( 2 分)23 B( 2 分) 24耻怯(面子)奔利(金钱)( 2 分。每格1 分) 25例如: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2 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十四)(资阳)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 22 题。( 14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