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语文长春九上)教案_第1页
《将相和》(语文长春九上)教案_第2页
《将相和》(语文长春九上)教案_第3页
《将相和》(语文长春九上)教案_第4页
《将相和》(语文长春九上)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京剧将相和描写战国邯郸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封为赵国丞相。上将军廉颇居功自傲,屡次向蔺相如寻衅。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始终忍让。后经上大夫虞卿劝解,廉颇愧悔,至蔺相如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同心辅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将”和“相”从“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将”和“相”从“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课前准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

2、境,导入新课1. 播放2019年奥运会“和”的镜头。2. 这个简单的“和”字不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以和为贵的和平精神,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司马迁在史记中讲到的一个与“和”字有关的故事,今天,我们将以我们的国粹京剧来演绎这个故事。3. 了解京剧京剧,有“国剧”之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国剧”之称。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

3、国国粹。4. 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人,说龙门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4、背景透视: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4、),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5. 解题:“将”是指谁?“相”是指谁?“和”的意思是什么?“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6. 以前他们俩的关系怎么样?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不和。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7. 齐读题目-将相和【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通过京剧的相关知识及历史背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5、内驱力。二、初读课文,回顾故事1. 自主朗读京剧课文,回顾相关故事。2. 正音。要求读准以下字词的读音:参商社稷功勋口巧舌能击缶渑池私忿如梦方醒3. 了解主要人物廉颇: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蔺相如: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

6、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4. 回顾将相和故事,说一说课文围绕蔺相如和廉颇讲了几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5. 本课主要写了什么故事?描写战国邯郸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被封为赵国丞相。上将军廉颇居功自傲,屡次向蔺相如寻衅。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始终忍让。后经上大夫虞卿劝解,廉颇愧悔,至蔺相如府负荆请罪,将

7、相和好,同心辅国。【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回顾将相和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三、快乐思考,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 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因公被封相,廉颇有何反应?蔺相如怎么应对?廉颇不服,三次挡蔺相如出行之道并侮辱;蔺相如避之:三次挡道倒还事小,怕的是我们文武不和,被外邦闻知,于我国不利呀!可以看出蔺相如忧国事,忧将相失和而内心焦虑。2. 我二人一日在朝,那秦王就不敢公然进犯,我二人倘若失和,秦邦乘机而至,赵国的宗庙社稷,岂不是旦夕不保;我把国事看重,私见不去计较,情愿让廉颇,不愿亡赵国!如何理解?表明看重国事,不计私心的心迹,高风

8、亮节。3. 在文中虞卿属于什么人物?是本文中属于次要人物,从蔺府到廉府联络,沟通,很善于解决问题,他的角色虽然是老生但是属于次要人物,所以也叫二路先生。4. 当廉颇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有何做法?听虞大夫一番言论,我是如梦方醒。将相不和,乃国家之害,倘被秦邦闻之,乘机进犯,这赵国的宗庙何在?社稷何存?廉颇呀!廉颇!你身为上将军,不以国事为重,只念私见小忿,这误国殃民之罪,尽在你一人的身上!你问心何安?于心何忍?哎呀这这唉!如今身背荆杖,到府请罪。望丞相念在同朝的分上,打也打得,罚也罚得,还望你多多的训教哪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可自己却居功自傲,

9、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5 / 6深深自责,可见老将军坦荡胸襟,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5. 从两位的唱词可以看出他们性格各有什么特点?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敬重老将军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设计意图】在反复的诵读中,小组合作探究,把握人物形象,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辩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了升华了课文主旨,老师总结全文。五、作业布置1. 观看京剧将相和视频。2. 完成课时练六、板书设计将相和将:廉颇知错能改相: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教学反思: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基于“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的理念,课堂进行多维对话和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