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秋水》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秋水》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秋水》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秋水》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水知识点梳理一、文学、文化常识1 .庄子名也 战国时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2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庄子中有许多著名的寓言故事,如螳臂当车、东施效颦、匠石运斤、庖丁解牛等等。二、词语解释(1)实词1两唉(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岸)之间 2不见水端(尽头)3河伯始(才)旋(掉转)其面目 4始(开始)吾弗(不)信 5今(现在)我睹(看到)子(您)之难穷也 6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殆(危险)矣7笃(

2、限制)于时(季节)也8束(束缚)于教也9观于大海,乃(才)知尔丑(鄙陋) 10尔将可与(参与)语大理矣*11不知何时止(停息)而不盈12不知何时已(停止)而不虚(空,流尽) 13水旱不知(觉,影响)14此其过(超过)江河之流15不可为量数(计算)1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认为 多,夸耀)者17犹(好像)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18方(正)存(存念)乎见少 19不似豪末(末梢)之在于马体乎?20不似尔向(先前)之自多于水乎?21望洋(的样子)向若而叹曰22泾(直流的水)流之大(2)古今异义1百川灌河(特指黄河)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专通某种学问)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原地区) (3)通假字1不哪牛马(“辩

3、”同“辨”,辨识。)2拘于虚也(“虚"通"墟",所居之所)3人卒九州(“卒“同“萃“,聚集。)4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4)虚词1于是焉(语气词,相当于“乎”,无义)2河伯欣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自喜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动词,认为)4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介词,凭) *5伯夷辞之以为名(连词,来)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助词,的)7野语有之曰(代词,这样的话)8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标志)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助词,取独)10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 *11少仲尼之闻阿轻伯夷之义者(连词,表并列)12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然

4、而)13于是焉(介词,在)14至于北海(介词,至Q1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被动)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介词,介入对象,不译)17莫大于海(介词,比)18今尔出于崖唉(介词,从)19方存乎见少(相当于“于”,介词,在)20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 乎(语助词,表反诘)三、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节)2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向东)3今我睹子之 穷也(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4东面而视(东, 名词做状语,向东)(面,名词作动词,面对)5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少、轻,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闻,动词用作名词,见闻)6不可为量数(名词做状语,用量器。)7而吾未尝以此自 多者(形

5、容词做动词,以为多。)*8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作名,美景)9尽此矣(形作动,终结)10不知何时止而不 限(形容词做动词,满溢)四、特殊句式与固定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今尔出于崖唉,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如今你从河岸边走出来,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鄙陋。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天下的水,没有哪个比还海更大的了。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这是因为)我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了形体并且从阴阳那里秉承到元气。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正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2、宾语前置以为莫己若者认为天下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正存念会被人看少,又凭什么自满呢?3

6、、定语后置闻道百听到了上百条(许多)的道理4、省略句百川灌河(省略介词“于”)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省略主语“海水”)尾闾泄漏海水,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会流尽。人卒九州(省略介词“于”)人们遍布在九州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省略介词的宾语 )伯夷辞让天下以此来取得名声,孔子谈论天下以此获得博学的美名(注:如果“以"解释为连词就不算省略句)5、被动句吾长见笑壬大方之家我将永远被有极高修养的人所讥笑方存乎见少正存念会被人看少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更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他们谈论海,是因

7、为他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 夏天的昆虫不可以和他谈论冰雪的事, 是由于他被生存的时令所限制;对见识浅 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固定句式1吾”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如果不是 就”)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且夫”,再说,而且,用 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少,伯夷的节义轻(不值得看重)的话五、包含成语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梯米大仓:比喻非常

8、渺小。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六、赏析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 认识外物。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 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限性。全文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为了讲清楚相对论的观点,作者首先用河神和北海若作了 一个小大之比,一小一大对比十分鲜明, 然而,北海若却不敢“自多”,因为他“比形于天 地”,“

9、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阐明了事物的相对性的观点。第二,在此基础之上,说明了人与外物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和其所占据的空间上,都是非常渺小,认识因而十分有限,因此,不可以“自多”。作者虚构一个寓言故事,以此展开说理,深奥抽象的哲理得以准确生动的阐释。另外,作者在寓言故事中又用连类设喻和多重对比的方式,使其说理既形象生动,容易明白,同时又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寓言中几乎所有的事物均被逻辑说理紧密地联系为一体,互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一个寓言的整体,非常奇妙。语言方面,景物描写的运用衬托了河神前后不同的认知境界;大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配合使用,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强化了说理的力量。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聋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