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1 范围本技术交底适用于丽景福苑小区主楼及地下车库的钢筋绑扎施工。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成型钢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预先加要成型钢筋。2.1.2 拉筋和支撑筋:采用双层钢筋网片时,在两片钢筋间应绑拉筋和支撑筋,以便固定上下左右钢筋间的距离。2.1.3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2.1.4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垫块。2.1.5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粉笔,尺子等。2.2 作业条件2.2.1 检

2、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外加工钢筋应有加工厂出厂合格证,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2.2.2 钢筋应按现场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堆放。2.2.3 钢筋外外表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去除干净,锈蚀严重侵蚀断面的钢筋不得使用。2.2.4 检查网片的几何尺寸、规格、数量及点焊质量等,合格前方可使用。2.2.5 应将绑扎钢筋地点清理干净。2.2.6 弹好墙身、洞口位置线,并将预留钢筋处的松散混凝土剔凿干净。2.3钢筋的锚固与连接2.3.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与搭接长度按国标11G101-1第53、54页的要求。2.3.2钢筋绑扎搭接接

3、头连接区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机械连接接头的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焊接接头的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2.3.3 位于同一区段的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在受压区不大于50%;位于同一区段的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2.4钢筋接头要求2.4.1 框架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2.4.2框支梁、框支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2.4.3 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一二级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三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2.4.4 当受拉钢筋的直径大于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大

4、于32mm时,不应采用绑扎搭接接头;2.4.5抗震设方时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2.4.6 有抗震释放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剪力墙分布钢筋外,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2.4.7 根底底板、地梁、外挡土墙及框架梁内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20mm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2.5 接头位置要求2.5.1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2.5.2 根底底板及地梁:上铁在制作,下铁在跨中;2.5.3 挡土墙:外

5、侧钢筋在跨中,内侧钢筋在支座;2.5.4 各层楼板及框架梁:上铁在跨中,下铁在支座;2.5.5 框架柱、剪力墙及其边缘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接头位置要求详见国标图集11G101-13 操作工艺3.1 剪力墙钢筋现场绑扎:3.1.1 工艺流程:修理预留搭接筋绑立筋绑横筋绑拉筋或支撑筋 3.1.2 将墙身处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外表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竖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固定好位置,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竖筋,最后绑其余横筋。3.1.3 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拉筋,拉筋直径为6,底部加强区内间距为两倍横向钢筋的间距,其它位置为三倍横向钢筋的间距,且不大于

6、600mm,梅花状布置;3.1.4 墙体转角处无暗柱者,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图33.2 剪力墙钢筋搭接墙内水平分布筋的搭接按照11G101系列图集搭接,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3 剪力墙钢筋的锚固3.3.1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端部锚固应按设计要求施工。3.3.2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绑扎锚固除按设计说明外应符合标准要求。3.3.3 剪力墙的连梁上下水平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能小于设计要求,当连梁高度大于700mm,梁高范围内的墙体水平分布筋不应小于三级钢直径10200。3.3.4 剪力墙的连梁沿梁全长的箍筋构造要符合设计要求。3.3.5 剪力墙上下楼层洞口不对其时,洞口两侧

7、暗柱及局部连接的锚固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图5,洞口补强筋构造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图7。2.3.6 当门窗洞顶与连梁梁底标高有高差时除注明外,过梁断面及配筋详见结构总设计说明“图82.3.7 剪力墙变墙后处连梁做法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图92.3.8 连梁上开洞位置及补强钢筋除施工图中注明者外,按设计结构总设计说明“图103.3.6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构造做法除图中注明外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图63.4 修整:大模板合模之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水平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甩筋的间距。墙体浇混凝土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甩筋进行整理。3.5 梁钢筋绑扎: 3.5.1

8、 工艺流程: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3.5.2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3.5.3 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

9、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3.5.4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3.5.5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3.5.6 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局部长度为10d。3.5.7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十字梁或井字梁,两梁相交处,每根梁两侧均须附加四道箍筋直径及肢数同原梁箍筋;3.5.8 在

10、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2.5.9 主次梁相交或多级次梁相交时,箍筋应贯穿布置,凡次梁两侧的主梁上未注明箍筋者,均在次梁两侧各设4组箍筋,箍筋肢数、直径同主梁箍筋,间距50mm,次梁吊筋在梁配筋图表示,吊筋的弯折角,当梁高大于等于800时为60度,否那么为45度。2.5.10 构造柱、梁上立柱,梁应预留柱插筋;3.5.9 3.4 板钢筋绑扎:3.4.1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3.4.2 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3.4.3 按划好的间距,

11、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3.4.4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3.4.5 绑扎板筋时一般用八字扣,除外围两根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3.4.6 在钢筋的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5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为15mm,钢筋搭接长度与搭接位置的要求与前面所述梁相同。3.4.5 双向板异形板钢筋的放置:下部钢筋,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筋在上;制作钢

12、筋,上部受力筋在上,下部钢筋在下;2.4.6 现浇楼板的下筋不得在跨中搭接,板上筋不得在支座搭接2.4.7 全部单向板、双向板的分布筋,除图纸注明外,板厚小于等于120mm时为6150,板厚小于等于160mm时采用8200,板厚小于等于220mm时采用8150,板厚小于等于250时为10200;2.4.8当板厚不小于160且板中未注明采用双层双向筋时,板顶应设防裂钢筋网8200*200,与支座负筋搭接,搭接长度部小于240mm;2.4.9 凡在板上砌墙时,应再墙下板底部增设加强筋图纸中另外有要求除外,当板跨小于等于1500mm时:2根三级钢直径14mm,当大于等于1500mm且小于2500mm

13、时,3根三级钢直径14mm;当板跨大于等于2500mm时,3根三级钢直径16mm;并锚固于两端支座内;2.4.10 板的阴阳角配筋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图143.5 楼梯钢筋绑扎:3.5.1 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3.5.2 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3.5.3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梁后绑板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3.5.4 底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标准的规定。4 质量标准4.1 保证工程:4.1.1 钢筋的品种和性能,焊条的牌号、性能以及接

14、头中使用的钢板的型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 钢筋带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外表应保持清洁。4.1.3 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的规定。4.2 根本工程:4.2.1 钢筋网片和骨架绑扎缺扣、松扣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得集中。4.2.2 钢筋网片漏焊、开焊不超过焊点数的2%,且不得集中。4.2.3 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标准的规定,其中每个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4.2.4 箍筋数量、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的规定。4.3 允许偏差工

15、程,见表4-9。钢筋及预埋件的允许偏差表4-9项次工程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网的长度、宽度±10尺量检查2网眼尺寸焊接±1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绑扎±203受力钢筋间距±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排距±54箍筋、构造筋间距焊接±1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绑扎±205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移5尺量检查水平高差+3-06受力筋保护层 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5.1 绑扎钢筋时严禁碰撞预埋件,如碰动应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5.2 应保证预埋电线管等位置准确,如发生冲突时,可将竖向钢筋沿平面左右弯曲,横向钢筋上下弯曲,绕开预埋管。但一定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严禁任意切割钢筋。5.3 大模板板面刷隔离剂时,严禁污染钢筋。5.4 各工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蹬踩钢筋,掰动及切割钢筋。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