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平仲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1页
《苏平仲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2页
《苏平仲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3页
《苏平仲文集序》阅读答案及翻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平仲文集序明刘基文以理为主,而气以掳之。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则 理无所驾。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是故,先王以诗观民风,而知其国之兴废,岂苟然哉!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制虽殊,而其造意、绳墨固无异也。唐虞三代之文,诚于中而形为言,不矫揉以为工,不虚声而强聒也。故理明而气昌,玩其辞,想其人,盖莫非圣贤之徒,知德而闻道者也,而况又经孔子之删定乎?汉兴一扫衰周之文敝而返诸朴丰沛之歌雄伟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文帝制诏天下咸用简直。于是仪、秦、鞅、斯县河之口,至此几杜。是故,贾疏、董策、韦传之诗, 皆妥帖不诡,语不惊人,而意自至,由其理明,而气足以掳之也。周之下,享国延祚汉为最久,盖可识矣。

2、武帝英雄之才,气盖宇宙,而司马相如又以夸逞之文侈 之,以启其夜郎笼香、通天桂舍官、泰山梁甫之役,与秦始皇帝无异。致劝持斧之使, 封富民之侯,下轮台之诏,然后仅克有终。文不主理之害,一至于斯,不亦甚哉!相如既没,人犹尚之,故杨子云用是见知成帝。然而汉家朴厚之尚已成,其根未尝拔也。往复开陈,周旋辨析,诚意恳至,理明辞达,气畅而舒。非汲汲以鸿生硕儒争名当代者所能及也,岂非习尚有源而得之于自然乎?呜呼!此西汉之文所以为盛,国祚绝而复续,如元气之不坏,而乾坤不死也。后之人论不及此,而以相如、子云为称首,不亦悲哉!东汉班孟坚之外,虽无超世之文,要亦不改故尚,故亦不失西京旧物,下逮魏晋,降及于隋,驳杂不一,

3、而其大概惟 日趋于绮靡而已。继汉而有九有,享国延祚最久者,唐也。故其诗文有陈子昂,而继以李、杜,有韩退之,而和以柳,于是唐不让汉,则此数公之力也。继唐者宋,而有欧、苏、曾、王出焉。其文与诗,追汉唐矣。而周程张氏之徒,又大阐明道理,于是高者上窥三代,而汉唐若有歉焉。是故,气昌而国昌,由文以见之也。今我国家之兴,土宇之大,上轶汉唐与宋,而尽有元之幅员,夫何高文宏辞未之多见?良田混一之未远也。金华苏平仲起国子学录,以其所为诗文示予, 予得以谛观之,见其辞达而义粹,识不凡而意不诡,盖明于理而昌于气者也。与之游,知其勤而敏,不自足其所已能。且年方将而未艾也,知其他日必以文名于盛代,耀于前而光于 后也。故

4、为之叙,而举昔人之大以期之。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玩其辞,想其人玩:品味、研究B.而司马相如又以夸逞之文侈 之 侈:奢侈、侈靡C.上轶汉唐与宋轶:超越、超过D.而举昔人之大以期,之期:期待、期许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则理无所驾于其身也,则 耻师焉B.知德则闻道者也阿君畏匿之C.与秦始皇帝无异与万化冥合 D.耀于前而光于后也不能容于远近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基说“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则理无所驾”,说明理、气不可偏废,而“气”则是“理”能否完美表达的关键所在。B.刘基

5、认为“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一方面“文之盛衰”取决于“时之泰否”,另 一方面“时之泰否”可由“文之盛衰”见之。C.刘基反对“矫揉以为工,虚声而强聒”的绮靡之风,提倡“简直”的文风,并认为这 种文风只留存到西汉,自东汉始则日趋绮靡。D.刘基提出“理气说”,主要是针对明初“高文宏辞”不多见的现状而发的,强调思想 内容的重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汉兴一扫衰周之文敝而返诸朴丰沛之歌雄伟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文帝制诏天下咸用简直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制虽殊,而其造意、绳墨固无异也。(4分)(2)相

6、如既没,人犹尚之,故杨子云用是见知成帝。(4分)阅读答案:14.B15.C16.C17 .汉兴/ 一扫衰周之文敝而返诸朴 /丰沛之歌/雄伟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 文帝制诏天下/咸用简直18 . (1)文和诗一起在人心中产生,体裁、格式虽然不一样,但它们的构思、规矩本来也 没有差别。(体制1分,造意1分,绳墨1分,固1分)(没、尚、用各1分,(2)司马相如死后,人们还推崇他,所以扬雄因此被成帝欣赏。“见知成帝”句式1分)参考译文一:文章以理为主体,而以文气舒展之。理不明,是虚空的文章;气不足,则理不能驾驭其文。文章的盛衰,确实关系到世道盛衰和人事通塞。所以先王凭诗来观察民风,从而了

7、解国家的兴衰,难道是随意这样做吗!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书形制虽然不一样,但其造意用词,规矩法度,没有根本差别。唐虞三代的文章, 都是发自于内心而表现为言辞, 不以矫揉造作来修饰, 不虚张声势而强词夺理,所以理明而气畅。品味其文辞,想象其为人,大体上没有不是圣贤之徒,明白道德且懂得事理,何况他们的文章又经过孔子的删改而确定的呢!汉朝兴起,文风一扫周末以来文章的弊病而返回朴素。刘邦的大风歌 ,气势雄伟,不事修饰,文风习俗改变的转机,实际上由此开始。而汉高祖、文帝诏告天下的文书,都用简明质直言辞。于是像张仪、苏秦、商鞅、李斯一样口若悬河的辩论家,到此几乎绝迹。因此贾谊的奏疏、 董仲舒的策论、 韦傅

8、的诗歌, 都是言辞妥贴平直, 语不惊人, 文意自然而至。这是由于他们的文章理明而气足以舒展啊。周朝以后,帝王在位的年数,汉朝最长久, 应该由此可知。汉武帝英武雄状的才干,气盖宇宙,而司马相如又以华丽铺排的文章推波助澜,以助他征讨夜郎、笫律,修建通天台、桂馆,封禅泰山、梁甫等等征战、封禅之事,与秦始皇无异,到了重用执法之官,封赏富民之候以安天下,颁布轮台之诏以自省,然后才得一个好结果。文不主理的害处,到了这样的地步,不也是很严重吗 ! 司马相如死后,人们还推崇他,所以扬雄因此为成帝欣赏。但是汉代文坛的朴厚风尚已经出现,它的根还没有被拔除。他们的文章反复陈述,辨析周密,诚意恳切,理明辞达,文气畅达

9、而舒展,不是急切以大学问家争名当代者所能比的。 这难道不是文风有渊源而得之于自然吗?这就是西汉之文所以盛,国运绝而复续, 就像元气不坏而乾坤不死。后来的人见识不到这点,反而推崇司马相如、扬雄,不也是很可悲的吗 ! 东汉班孟坚之外,尽管没有出众的文章,只是由于没有改变传统的风尚,所以也不失西京旧物。往下到了魏晋,再延续到隋,文坛杂乱不一,但是大体情况只有日趋于绮靡罢了。 继汉以后又历九朝, 其中享受国运最久的,是唐朝。所以其诗文有陈子昂,而继有李白、甫;有韩愈,又以柳宗元与之相应和。由此唐不比汉逊色,就是这几位先生的功劳。继承唐的是宋,又有欧阳修、苏氏父子、曾巩、王安石出现,他们的文与诗比得上汉、唐啊,而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他们,又大力阐明理学道理,由此成就高的达到了夏商周三代的水平,而汉、唐的成就好像有点比不上呢。所以说文气顺畅国运也昌盛,由文章可以看得出。如今我们的国力强盛,土地面积之大,上超汉、唐与宋,而占有元朝的全部区城,为什么高文宏辞还没有大量出现,这是由于统一还不久吗 ?金华苏平仲被任命为国子学录, 又升翰林院编修, 把他所写的诗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