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斗笠教材简析 :1、斗笠:这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更有 些旅游胜地,将斗笠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明码标价,十分受人喜欢, 许多家庭,往往在墙上挂上一个斗笠作为装饰,亦赏心悦目。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而笠”的句子,说明它很 早就为人所用。斗笠用竹篾、 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 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 讲究的以竹青 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 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 笠面再涂上桐油。 有些地方的 斗笠,由上下两层竹编凌形网眼组成,中间夹以竹叶、油纸。 “或大或小,皆顶 隆而口圆,可避雨遮日,以为蓑之配也” 。古诗文中,故常蓑、笠并用,如唐柳 宗元江雪
2、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斗笠又名箬笠, 在唐张志和渔父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有的斗笠以葵叶铺陈笠盖,因而又称之为葵笠。2、课文简析:斗笠 一文是著名儿童诗人王宜振所写。 这是作者在母亲节的一天, 怀着 对故乡和母亲的深深思念, 创作的一首反映故土情节和母爱的小诗。 诗人把这个 大的主题浓缩在一个小的载体斗笠上, 由斗笠生发开去。 把故土情思和母爱 融合在一起, 写出了一位母亲崇高而伟大的胸怀, 展现了一位母亲崇高的思想境 界。斗笠这首诗并不长,只有五节二十行。它的内容也并不复杂,写了儿子 在离开家乡的时刻, 母亲没有什么好礼物相送, 只吩咐儿子戴上一顶斗笠。 然后,
3、由斗笠生发开去, 把故土情思和母爱融合在一起, 写出了一位母亲崇高而伟大的 胸怀,展现了一位母亲崇高的思想境界。第一节,写戴上斗笠的孩子就是故乡的一朵蘑菇。这一节,以“孩子”这一 亲切的字眼开头, 打开了作者情感的闸门, 再以一个祈使句 “戴上这顶斗笠吧”, 把母亲那份真挚的爱流泻了出来。 为什么要送给孩子一顶斗笠呢?这得从斗笠这 一意象谈起, 斗笠是农村一种遮阳避雨的工具, 具有浓郁的故乡气息, 是寄托故 乡情感的最好载体。戴上斗笠,就是戴上了家乡。由斗笠这一意象,作者又衍生 了一个意象,那就是蘑菇。把孩子比作蘑菇,这不仅有形体上的喻意,更有情感 上的喻意。试想,戴上斗笠的孩子远望却也像蘑菇
4、,但作者用意更深的并非如此。“蘑菇”是家乡之物,是母亲极为亲切的食物,也是母亲情感的载体。母亲只要 看到蘑菇就会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思念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用蘑菇来消解。 从 这两层意义上来说没有比“蘑菇”更好的载体了。另外,这一节中的“不斜的身 影”是母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因 为,孩子只要戴上斗笠,就不会忘了故乡,不会忘了故乡人那淳朴、正直的品性。第二小节,写斗笠里编进了鸟鸣,是来自故乡的声音。“鸟鸣”这意象值得玩味。“鸟鸣”实际上是指母亲对孩子的嘱咐、叮咛。那么作者为什么选取“鸟 鸣”这个载体呢?因为鸟是可以自由飞翔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论随时
5、 随地,孩子都会听到,而且,鸟的鸣叫本身就是美的,所以母亲说那是故乡的声 音。这种声音在静静的夜晚,会“滑”进孩子的梦境。诗中的一个“滑”字,把 母亲那份轻轻的嘱咐与叮咛所包蕴的爱意写得灵动而圆润。第三小节,写了斗笠是一片故乡的热土。这一小节作者把斗笠比作故乡的热 土,是因为斗笠由竹编制而成,而竹植根于家乡的热土,戴上斗笠就等于把故乡 的热土靠近心胸。值得玩味的是这一节中的一个“采”字。“温暖”是一种感觉,它无形无体,而“采”是一个实体的动作,它的对象也应该是实体。“采到来自故乡的温暖”的句式看起来有悖常理,但细一想却入情入理。试想,故乡的“温 暖”因为无形无体,所以才会弥漫天地,你可以随手抓
6、一把,抓到的就是故乡的 一片温暖。你必定要“采”,因为温暖是看不见的,只有当你心中有故乡,你有 思乡的行动时,你才能“采到”。这是王宜振最擅长的“抽象化的具象”手法。第四小节,写斗笠是一朵花。“花儿”这意象的出现,是故乡的代名词。花 儿带着故乡的泥土芳香,是一种乡村芬芳而醇厚的美。母亲以花来喻故乡,是想 告诉自己的孩子:家乡是最美的,无论你穿过怎样的闹市区,看到怎样让你眼花 缭乱的东西,都没有家乡美。那芳香的泥土气息,永远拍打着孩子的窗棂,拍打 着游子的心。诗至这一节,情感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因为母亲的爱已直达 游子的心。第五节,写斗笠是一轮明月。作者在这一节中以“月亮”取喻,无疑是向读
7、者展示主题。因为“月亮”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中国人思乡的载体。这从“路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 年相见在他乡。”等诗词中可以窥见。月亮作为斗笠的喻体,是孩子思念母亲, 思念家乡的解渴之物,亦是母亲对孩子的希望。 “娘心尖的一点亮”这个句子就 是母亲把斗笠比喻成月亮的原因。 而就是这点亮成为 “灯”,成为“一盏不息灯”。 由“斗笠”衍生出的“月亮”这个载体,再由“月亮”衍生出“灯”这个载体, 诗句至此戛然。“一盏不息的灯”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寄托呢?是母亲对孩子的 思念之灯,希望之灯,还是孩子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灯,抑或是孩子人生之 路
8、上的指引之灯,无论是什么,这盏灯都是“不息”的。诗在这一节,情感已达 极致,主题也清晰可见,而且成为永恒。这首诗有如下特点:(1)结构整饬,韵律和谐。全诗五小节,每节都是四行两句,而且每节的 第一句都相同。前四节,从结构上来说更是相似,只是最后一节略有不同,这或 许是为了突出主题而特意设置。另外,这首诗韵律和谐,每节都是偶句押韵,读 来朗朗上口。(2)构思奇特,取喻新颖。全诗为了表达故乡情节以及母爱这个主题,借 斗笠这个载体,继而衍生了一系列的小载体,如,蘑菇、鸟鸣、热土、花儿、月 亮、灯等,这些新颖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喻体对于主题的表现起到了很好的彰 显作用。(3)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这首诗
9、歌的语言朴实,但在朴实中却孕蕴着作 者对故乡深深的爱, 以及对母亲那伟大的爱的歌颂。 整首诗真情在流淌, 读者仿 佛置身于一位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叮咛与嘱咐中, 亦置身于远行的孩子在梦 里呓语着母亲临别的叮咛与嘱咐中。总之,这首诗是用真情写成, 是情到深处的自然流露, 这对于初学写诗者无 疑是一个指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3、作者简介:王宜振,( 1946 ),男,汉,山东省东平县人,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1966年中学毕业, 1968年回乡劳 动。1970 年在陕西黄龙县当教师。 后又任公社党委文书、 县委宣传部干事, 1978 年调陕西少年杂志社当编辑,现
10、任该刊(已改名为少年月刊 )主编。先 后出版有笛王的故事 、中国彩色童话、21世纪校园朗诵诗、21 世纪校园抒情诗等著作二十余部1975 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 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 ,儿童诗集秋风娃娃 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 献给 少男少女的诗等。王宜振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诗诗人,近30 年来,他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作, 其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并被收入多种版本的 中小学语文和语文阅读教材。 他是继柯岩、 金波等诗人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第 三座艺术高峰,被儿童文学评论界誉为“西北的笛王”和“儿童诗的重镇” 。王 宜振的儿童诗创作大体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
11、时期是创作初始期,即上世纪 70 年代;第二个时期是 80 年代,这是他的儿童诗取得重要成绩的时期,代表作是 诗集秋风娃娃;第三个时期是 90 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其儿童诗创作走向艺术 成熟,代表性诗集是笛王的故事。2002 年底,湖北少儿社出版了王宜振的 21 世纪校园朗诵诗,这部诗集以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思想品位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 响,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第一版发行量就突破了 10000 册,在近年来儿童文 学原创图书出版发行低迷, 特别是儿童诗出版发行几乎缺席的情况下, 它确实值 得关注。有评论认为这是王宜振新世纪艺术探索的重要标志, 也是近几年中国儿 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中国新闻出
12、版报中国图书商报 等媒体也发表了一 些相关的评介文章予以肯定。 2003年,湖北少儿社又出版了 21 世纪校园朗诵 诗的姊妹集 21 世纪校园抒情诗,它汇集了诗人王宜振少儿抒情诗新作,其 艺术质量颇高, 对中国儿童诗创作将产生重大影响, 出版后也可能引发儿童诗歌 界对当代儿童诗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该书入选中宣部、 中央文明 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联合向社 会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在国内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一百余家刊物发表诗歌二 千余首、童话五十余万字。先后获中国图书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
13、公英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少儿 图书一等奖、冰心图书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十余项文学和图书大奖。3、对应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 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 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 看看那些 漂泊在外的游子, 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 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 阅读课文 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那些景物或事情 表达出来的。教学设计 :诗歌是一种独有的语言艺术, 它所创设的意象中, 常常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 事物进行联结,而这个联结需要靠教师去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补充,并在反复 诵读中品味
14、诗歌独有的美的语言, 想象美的画面, 升华美的情感,产生审美愉悦, 建构起诗歌本身的意义。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补充,并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独有的美的语言,想 象美的画面,升华美的情感,产生审美愉悦。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初步了解现代诗歌反复、 比喻等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诗歌中新奇的意象之美,了解诗人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过程一、诗情导入: 有一首美丽的小诗,就在咱们手中,这是一朵新鲜的,带着朝露的鲜花,散 发着绵长的,优雅的清香, 读这首诗,会让你情不自禁地为那一幅副情意浓浓的 画面深深感动,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老师这样说: “读它,大人走进去会变成娃 娃,
15、娃娃走进去却变成巨人。 ”真神哪!想读吗?二、整体感知1、孩子们,跟老师一起走进这首诗吧! (板书课题)2、老师想为同学们朗读这首小诗,你们愿意倾听吗?3、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把这一情感倾注在什么上?知道斗笠吗?板画斗 笠4、在诗人的笔下,娘给予孩子的斗笠仅仅是遮风挡雨的普通斗笠吗?5、自读诗歌,一边读一边看诗中哪些对斗笠的描写让你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它们仿佛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从诗中跳出来, 点亮了你的眼睛, 激发了你的想象?三、品读诗歌交流点拨:你最喜欢那一小节诗?其中哪些诗句让你感到新奇?预设:(1) 第一小节的点拨引导:*新在哪儿?(“把故乡戴在头顶” )故乡怎么能戴在头顶呢?在这儿,作者
16、把斗笠比作了什么?这是多么新奇的比喻呀!*还有更有趣的呢,带上斗笠的诗人变成了什么?孩子们,让我们轻轻地闭 上眼睛想象:一位游子头戴斗笠, 行走在广阔的原野中, 慢慢地消失在母亲牵挂、 不舍的视线中现在,你就是为儿子送行的母亲,请你对他说,一一(指名读 第一小节)*是啊!才消失在母亲的视线中的那朵蘑菇,又走进了母亲的梦啊!仅仅只 是母亲的想念、牵挂吗?你还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让我们读出母亲的牵挂和期盼。 (从“挺直”、 “把故乡戴在头顶”可以体 会到母亲希望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故乡, 都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 人)( 2 )第二小节的点拨引导:*最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诗句是什么
17、? (在斗笠中 “编进鸟鸣”)多新鲜的想 象!编进的鸟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啊?读到这里你的脑海里呈现了一个怎样的画 面?* 让我们边读边想象。 (齐读这一小节)。这画面美吗?为什么?(因为它不 光有美的声,还有 美的情。)这美的情在诗人的每一句诗,甚至是每一个字中静静流淌。*出示灯片:“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 ”你从“滑”中体会到什 么?是啊!诗人对诗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都是细细推敲,准确表达。正如 他在自己的另一首诗摸亮中写道: “我摸一个词语,从嫩摸到老,我想把它 摸亮;我摸一个句子从青摸到黄, 我想把它摸亮。”*你该怎样读出母亲的这份细 腻的关爱呢?(指导朗读)(3)对第三小节的点拨引导: (略)(4)对第四小节的点拨引导:*哪一节诗最亮?为什么? (板书)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母亲的什么?*让我们握住这厚重的情感,读出心中的感动吧!升华情感*也许,你们在读中已经深深地感到了母亲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梧州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广西贵港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VR技术应用模拟习题含答案
- 基础营养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水球场地水质监测与过滤考核试卷
- 电视设备智能生物药品政策法规研究技术考核试卷
- 纺织设备客户需求分析与产品设计考核试卷
- 生物质燃气发电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提炼过程中的资源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策略考核试卷
- 肝癌肝移植的进展和展望
- 传统蝉花活体人工培养新技术
- 城市设计原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学校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样表
- 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 受托支付合同
- 乡村规划与设计教材课件
- 2023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23年新高考英语复习:读后续写专题练习10篇(含答案范文)
-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论文
- 陕西省中考数学历年(2016-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习题集(含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