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制作人:孟璐审核人:文绪明 课型:新授课 编号:0411使用时间:2011-5-17学习目标1 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 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2 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梳理矛盾冲 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学习重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 幸负谢 请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 以 且等。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等。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

2、习用时: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3 .梳理课文第15段文言知识学法指导1 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2 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分小组学习。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 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3. 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课前预习】文学常识填空(1) 史记记载了上起 ,下至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 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 ,。(2)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 、和,共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

3、夕卜,叙述 ; “ ”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 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3 )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4 )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 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

4、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 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 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一一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学习】、展示字词缪公()避匿()缪贤()汤镬()虽驽 ()肉袒()盆缻 () 案图()可予不()渑池()诈佯 ( )列观()皆靡 ()传 舍()甚倨 ()不怿()衣褐 ( )( )睨 柱( )二、把握全文内容。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三、集中学习15段。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

5、,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3落实文句翻译。(一)学习课文第 12 段。1 、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叙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 相如之前?2 、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学习课文第 35 段。全班齐读第 35 段。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正式出场的?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而君幸于赵王(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何以知之( 5)求人可使报秦者(6)以勇气闻于诸侯(二)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 )燕王私握臣手( 2)

6、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注意区别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 以(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于(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之( 1)欲释之( 2)即患秦兵之来其(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其皆出于此乎?而( 1)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四)通假字( 1)可予不(不:通“否” )( 2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 ,审察、察看)(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仔细)(五)一词多义

7、(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秦贪 ,负其强(凭借,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2)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见:徒见欺(介词,被,受)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6)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7)弓|:引赵使者蔺相

8、如(动,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六)词类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2、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3、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 间至赵矣(间ji cn:名作状,从小路)6、卒廷见相如(廷: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使回去)8、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9、相如奉西入秦(西:名作状,向西)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11、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 yi:名作动,穿上)13、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9、(七)古今异义的词1 、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4、 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6、 廉颇宣言曰古义:扬言 今义:宣告鄙卑下贱左右皆呼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八)句式归纳1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10、。 (省略句)6、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 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 “宁许以负秦曲” 。B 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 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C 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设计智取 :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 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 :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 :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E. 归璧于赵

11、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义责秦王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 ,“赵立奉璧来” 。 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F. 出使结果如何?“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G 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 : 直接描写 (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智勇双全及非凡 间接描写

12、 (以秦王的声威、 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 的外交斗争艺术。5学生诵读 五布置作业。二、第12段文言知识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 )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 赵王书( 3)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三、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注意区别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以( 1)以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于( 1)闻于诸侯( 2 )故燕王欲结于君之( 1)欲释之( 2 )即患秦兵之来其(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5)其皆出于此乎?而( 1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四、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13、并翻译。(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而君幸于赵王(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何以知之(5)求人可使报秦者(6)以勇气闻于诸侯 预习课文第 3 7 段三、通假字 1 、可予不(不:通“否” )2、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 ,审察、察看)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四、一词多义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秦贪 ,负其强(凭借,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2、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严大国之威以

14、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3、见:徒见欺(介词,被,受)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4、 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5、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6、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7、弓I: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五、词类活用1、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2、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3、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4、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作动,安置住宿)5、 间至赵矣(间ji

15、cn:名作状,从小路)6、卒廷见相如(廷:名作状,在朝堂上)7、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使回去)8、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9、相如奉西入秦(西:名作状,向西)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11、大王必欲急臣(急: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12、乃使其从者衣褐(衣 yi:名作动,穿上)13、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六、古今异义的词1 、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4、 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

16、 今义:向前行进6、 廉颇宣言曰古义:扬言今义:宣告7、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鄙卑下贱七、句式归纳1、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6、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梳理课文第37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 幸 负 谢 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17、、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 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课堂学习】一、梳理课文第 3 7 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翻译下面句子1、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曲在秦。 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二、内容理解 问题: 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明确 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 国君臣面临的“三难” :秦王

18、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成求璧,赵国君臣 深感“矛”或“勿予”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 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 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 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 相如使秦, 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 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 矛盾双方围绕 “保 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 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

19、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 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 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 ,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 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 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 被迫接受了条件, 于是相如采 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 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 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 的

20、彻底胜利, 化解了赵王的困窘, 打击了秦国的威风, 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布置预习】预习课文第810段一、一词多义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吾念之(只不过)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二、词类活用 乃前曰(前:名作动,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刃:名作动,杀)三、古今异义的词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进: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四、句式归纳1 、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2、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 问题: 渑池之会主要讲什么内容?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 8 10 段文言知识

21、学习重难点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法指导 分小组学习。成员轮流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 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4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 【课堂学习】一、梳理课文第 810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二、内容理解 问题:“. 渑池之会” 在记载会场情况时, 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 /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明确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

22、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 “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 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 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 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 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 士可杀不可辱。 “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

23、么字?有怎样的不同?明确在记载内容上,秦御史着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吕)”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置赵王于优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赵 王几近优伶,顔面丢尽! “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 为之也。 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 反令秦王击缶, 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 其为乐器则为劣等, 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 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明确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

24、“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无须高 声,无须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两人五步之距, 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 一、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 “以颈血溅大王” 的人, 是一个大智大勇, 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死而更勇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 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布置预习】一、一词多义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秦贪 ,负其强(凭借,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吾念之(只不过)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二、词类活用(1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