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杰氏鉴定手册资料_第1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资料_第2页
伯杰氏鉴定手册资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伯杰氏鉴定手册 一本有代表性的、参考价值极高、比较全面系统的细菌 分类手册。 由美国布瑞德 (Breed) 等人主编。 1923 年第 1 版, 后于 1925、 1930、1934、1939、1948、1957、 1974 年相继 出版了第 2 至第 8 版,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细菌学发展的 新成就。其中第 8 版有美、英、德、法等 14 个国家的细菌 学家参加了编写工作,对系统内的每一属和种都做了较详细 的属性描述。近年来,由于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 渗透,大大促进了细菌分类学的发展,使分类系统与真正反 映亲缘关系的自然体系日趋接近。第9 版(1984 ,1986) 中实质性的变化,

2、 象征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第一, 手册更名,原书名为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Bergey '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第 9 版由于内 容增加,范围扩大,提高了手册的实用性,同时指出各类细 菌间的关系,所以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 第二, 由 1 卷分成 4 卷,这是考虑到能及时反映新进展和使用者的 方便; 第三,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8、9 版间无变动,但它 们的高级分类单位有很大变化 (见下表 ) ,尤其嗜盐细菌和产 甲烷细菌,根据胞壁分析和 DNA序列分折,另列疵壁菌门, 古细菌纲 ; 第四,趋近自然体系

3、,在各级分类单位中全面应 用核酸研究 ; 在表型特征的基础上,以 DNA 资料给予决定性 的判断。使人为的分类体系过渡到自然体系的理想进一步付诸实现细菌高级分类单位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薄壁菌门(Gracilicutes)暗细菌纲(Scotobacteria)无氧光细菌纲(Anoxyphotobacteria)产氧光细菌纲(Oxyphot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纲(Firmicuteria)放线菌纲(Thallobacteria)软壁菌门(Tendericutes)柔膜菌纲(Mollicuteria)疵壁菌门(Mendosicutes)古细菌纲(

4、Archacobacter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版)Bergey' 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second edition,200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分类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2004版)Bergey' 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second edition,200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的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 ' 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包括五册,共 30section

5、s ,主 要根据细菌的rRNA、DNA及蛋白质序列进行分类。第一册为古细菌、蓝绿藻菌、光合作用菌和具分支菌属。第二册为 Proteobacteria 。第三册为G+C值低的革兰氏阳性菌。第四册为G+C值高的革兰氏阳性菌。第 五册为 Planctomycetes 、 Spirochaetes 、 Fibrobacters 、Bacteroides 、Fusobacteria 。从1984年第一版开始发行以来,细菌分类已取得了巨 大进展,新命名的种成倍增加、新描述的属也在170个以上,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rRNA DNA蛋白质序列分析方法日 趋实用,因而为细菌的系统发育积累了不少新的资料。因此

6、已经有可能对其第一版进行新的修订。第二版预计分5卷出版,从已报导的资料看,它更多地依靠系统发育资料对细菌 分类群的总体安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第二版将原核生物分 为30组,5卷大致的内容安排如下:灯第一卷:114组。包括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和 最早分支的属|第二卷:1519组。包括变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真细第三卷:2022组。包括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第四卷:23组。包括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放 线菌类).第五卷:2430组。包括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细菌类厂.有关系统手册第二版的分类大纲见下表表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分类纲要分类群代表属一

7、、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和最早分支的属古生菌嗜泉古生菌界(Crenarchaeota)1 组 热变形菌、硫化叶菌和嗜压菌 热变形菌属 (Thermoproteus)、硫化叶菌 属(Sulfolobus)广古生菌界 (Euryarchaeota)2 组产甲烷菌 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3 组盐杆菌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盐球菌属 (Halococcus)4 组热原体 热原体属(Thermoplasma)等5 组热球菌古生球菌属(Archaeoglobus)、热球菌属 (Thermococcus)最早分支的属细菌(真细菌)6 组 产液菌和有关的细菌产液菌属(

8、Aquifex)、氢杆菌属(Hydrogenobacter)7 组热袍菌和地袍菌热袍菌属(Thermotoga)、地袍菌属(Geotoga)、热脱硫杆菌属(Thermodesulfobacterium)8 组异常球菌 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9 组栖热菌栖热菌属(Thermus)、磁杆菌属(Magnetobacterium)10 组产金色菌 产金色菌属(Chrisiogenes)11 组绿屈挠菌和滑柱菌绿屈挠菌属(Chloroflexus)、滑柱菌属(Herpetosiphon)12 组 热微菌 热微菌属(Thermomicrobium)13 组原绿蓝细菌和蓝细菌原绿蓝细菌属(Pr

9、ochloron) 、聚球蓝细菌属(Synechococcus)、颤蓝细菌 属(Oscillatoria)、鱼腥蓝细菌属 (Anabaena)、念珠蓝细菌属(Nostoc)、真枝蓝细菌属(Stigonema)等14 组 绿菌 绿菌属(Chlorobium)、暗网菌属 (Pelodictyon)二、变形杆菌细菌变形杆菌界(Proteobacteria)15 组 a你变形杆菌 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 、立克 次氏体属(Rickettsia) 、柄杆菌属(Caulobacter)、根瘤菌 属(Rhizobium)、布鲁 氏菌属(Brucella)、硝化杆菌属 (Nitrobacte

10、r) 、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n) 等16 组变形杆菌 奈瑟氏菌属(Neisseria)、产碱杆 菌属(Alcaligenes)、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嗜 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 、硫杆菌 属(Thiobacillus) 、伯 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等17 组丫变形杆菌 着色菌属(Chromatium)、亮发菌属(Leucothrix)、军团菌属(Legionella)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固氮菌属(Azotobacter )、弧菌属(Vibrio) 、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11、克雷伯氏菌属 (Klebsiella) 、 变形杆菌属(Proteus)、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志贺氏 菌属(Shigella)、伊尔森氏菌属 (Yersin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18 组变形杆菌 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 、蛭弧菌属(Bodellovibiro)、粘球菌属(Myxococcus)、多囊菌属(Polyangium)19 组&变形杆菌 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螺 杆菌属(Helicobacter)三、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0 组 梭菌和有关的细菌 梭菌属(Clostridium)、消化 链 球菌

12、属(Peptostreptococcus) 、 真杆菌属 (Eubacterium)、脱硫肠状菌属 (Desulfotomaculum ) 、韦荣氏菌属 (Veillonella) 等21 组 柔 膜 菌 枝 原 体 属 (Mycoplasma) 、 尿 原 体 属 (Ureaplasma) 、螺原体属 (Spiroplasma) 、无胆甾原体属 (Acholeplasma)22 组 芽孢杆菌和乳杆菌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显核 菌属 (Caryophanon) 、类芽孢杆菌属 (Paenibacillus) 、高温 放 线 菌 属 (Thermoactinomyces) 、 乳

13、 杆 菌 属 ( Lactobacillus)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利斯特氏 菌属 (Listeria)四、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3 组 放 线 杆 菌 纲 (Actinobacteria) 放 线 菌 属 (Actinomyces) 、 微 球 菌 属 (Micrococcus) 、 节 杆 菌 属 (Arthrobacter) 、棒杆菌属 (C orynebacterium) 、分枝杆菌 属(Myco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a)、游动放线菌 属

14、(A ctinoplane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高温单孢菌属 ( Thermomonospora) 、 弗兰克氏菌属 (Frankia) 、马杜拉放线菌属 (Actinomadure) 、 双歧杆菌 属 (Bifidobacterium)浮霉状菌属五、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24 组 浮霉状菌、衣原体和有关的细菌(Planctomyces) 、衣原体属 (Chlamydia)25 组 螺旋体 螺旋体属 (Spirochaeta) 、疏螺旋体属 (Borrelia) 、 密 螺 旋 体 属 (Treponema) 、 小 蛇 菌 属 (Serpulina) 、钩端螺旋体属 (Leptospira)26 组 丝状杆菌 丝状杆菌属 (Fibrobacter)27 组 拟杆菌 拟杆菌属 (Bacteriodes) 、卟啉单胞菌属 (Porphyromonas) 、普雷沃氏菌属 (Prevotella)28 组 黄杆菌 黄杆菌属 (Flavobacterium)29 组 鞘氨醇杆菌、 屈挠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