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_第1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2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3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4页
小麦种植技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 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 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 200-220 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 汉平原等一

2、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 育期偏长。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 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 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 穗结实期。(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 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 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

3、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 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 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 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 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 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C, 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 23-50 天。(2)半冬性品

4、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 C,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 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3) 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 C, 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 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2、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 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 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 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

5、,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 8-12 小时日照条件下, 经过 1 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 一般指的春性品种。(2)反应中等型。 在每天 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 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 阶段而抽穗,历时 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1)引种。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 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 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 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

6、,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春性品种春化 阶段短,播种过早,很快通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光照阶段,年内出现拔节现象,易受冻害而减产。 所以春性品种宜迟播。半冬性品种则介于春性和冬性品种之间,因此应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早晚, 合理选用和搭配品种,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宜用半冬性品种,反之宜用春性品种。早茬地可 适当早播,宜用半冬性品种。晚茬地可适当晚播,宜用春性品种。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 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

7、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度 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 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 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 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三)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

8、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 品,即籽实。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 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 =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 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 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 粒输送。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拔节一一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 45-50% (最快);抽穗 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 30-35% (次之);茎

9、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 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每亩穗数 X每亩实粒数 X千粒重(克)产量(667 m2)=100(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 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 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 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 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 60

1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 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2) 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C的温 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 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 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C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 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 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3) 粒重的形成。 小麦开花

11、后 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 中期籽粒增重达到 60-70%,前期、后期各占 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 日照充足, 温差较大, 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二、小麦栽培技术(一)整地1 、土地平整。2、土层深厚。3、结构良好。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二) 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三) 施肥1 、小麦施肥特性( 1 )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 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

12、分。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 0.7-0.9% ,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 0.5-0.6% ,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 100公斤小麦)纯氮: 2.75-3.23 公斤,折碳铵 46.8-54.9 斤;五氧化二磷: 0.88-1.39 公斤,折过磷酸钙 106-16.7 斤; 氧化钾: 2.4-4.0 公斤,折氯化钾 14.4-24 斤。( 3)小麦与微量元素。 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

13、结实率。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4 )施肥方法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生产 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 :总施氮量为碳铵 50公斤,过磷酸钙 40公斤, 钾肥 10-15 公斤,有机质占 60-70%。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追肥: 追肥占 40%。(5)种植密度A、 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 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 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 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

14、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 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 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 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6)选用良种。 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当前生产上应 用的良种有:郑麦 9023、鄂麦 23、鄂麦 18、华麦 13.(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A、播期。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C,在10月以后播种;半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5-16 C,在10月以前播种;春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3-14 C,

15、在10月底开始播种;华北地区在 9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在 11 月中旬播种;华中地区在 10月下旬-11 月上旬播种。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 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 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 5 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 7-8 叶进入幼穗伸长期。2、栽培特点(1)要苗齐、苗壮。(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3)达到壮苗越冬。(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3、管理措施(1)苗肥: 齐苗后追一

16、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 5-8 斤;(2)分蘖肥: 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 8-10 斤;(3)腊肥: 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 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4)化学除草: 在播后至出苗前,用 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 200-300克兑水 120斤喷雾, 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5)压麦: 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 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6)防御冻害: 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

17、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 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 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C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 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2、田间管理:CD追肥。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 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 5-6 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C2 清沟排渍。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 3 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 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C3 预防倒伏。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 治。三、抽穗成熟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生育特点。本阶段指小麦抽穗后的生殖生长时期。 长江中下游小麦在 4 月中旬前后抽穗, 抽穗时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