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做到用事实说话_第1页
新闻做到用事实说话_第2页
新闻做到用事实说话_第3页
新闻做到用事实说话_第4页
新闻做到用事实说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闻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作者:日期:新闻如何“用事实说话” (2009-10-09 12:21:20)标签:新闻事实本源稿件景福张分类:培养新闻素质的过程之文化“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认为: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只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事 实是第一性的,而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因此,新闻 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就是要“用事实说话”。然而,这些年做编辑 工作,使我接触了大量稿件,当然其中不乏“精品”,但有一些稿件 或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或者罗列事实只见材料不见观点; 或者抛开 事实,记者迫不及待地自己站出来说话等等问题归根结底,毛病出在不会“用事实说

2、话”。因此,有人说新闻写得好坏,关键不在文字功夫,首要本领是选 择事实。新闻事实选准了,写错几个字,句子不通,编辑还可以修改; 若新闻事实选不准,文字功夫再好,也不是好新闻。一、不用事实说话的表现和原因1. 习惯于传统写作模式,不善于用事实说话。比如,写会议动辄某某领导强调、指出、要求,或者通篇充斥着 行业部门的程序化、概念化的东西;写成就通篇是枯燥的数字和措施; 写人物动辄“几十年如一日”、“几过家门而不入”等等,尽是官话、 套话。更有甚者,抛开事实迫不及待地自己站出来说话,左一个“必须”,右一个“禁止”,以为只要说得在理,用作者的口吻更直截了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一是记者没有跳出多年形成

3、的那种公 式化、概念化的习惯写法,将新闻素材塞进这种模式里,一压就成作 品。例如,一则名为小张热线服务到家的消息:牡丹江市自景福 小区的小张热线开通以后,景福小区的居民只要有困难都会想到 “小 张热线”。“有事找小张”已经成为附近居民生活中的口头禅。小张 热线是牡丹江市自来水总公司二次供水公司张之胜发起的。去年市委向全市招募青年志愿者后,张之胜同本单位的三个伙伴当即报名参 加,成为全市第一个团队报名的小分队, 并且以自己的姓氏在景福小 区设立了“小张热线”服务队,张之胜和他的伙伴们每天走街串巷, 为居民、企业换水嘴、修管道。一年多来,“小张热线”为辖区居民 义务做好事200多件。小张热线到底给

4、谁家服务?怎么服务到家?这 条消息的主要部分完全被笼统的叙述所代替,由于消息没有事实做依 托,“做好事200多件”的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如果修改的话,这 条消息应补充“小张热线”新近为居民办的一两件实事。再如,我们 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话:“某某人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到领导岗 位”、“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取得了共识”、“经过几天几夜艰苦奋 战,完成了任务”等等。而究竟怎么工作表现突出?怎么学习讨论取 得了共识?怎么艰苦奋战的事实给略去了。 而用事实说话恰恰要求把 这些事实简要具体的写出来。用事实说话就是要把新闻事实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传播给观众,要尽可能的用具体、实在、完整富有情趣的事 实说话,要将

5、观众要知、想知、未知的事实表现或再现出来。著名作 家魏巍曾经说过:“一些外国记者写的东西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 较具体生动形象,让人看着有兴趣,愿意看下去”。而我们前面提到 的不用事实说话的几种表现,往往是把原来生动真实具体的东西, 如 遇到的困难,克服的办法等等,统统给省略了,最后摆在大家面前的 就是些干巴巴枯燥的东西。2. 认为“用事实说话”就是罗列事实。1995年,省电视台新闻部在新闻改革时,为了强化记者“新闻 要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曾提出“经验性报道要写 3件事”,要求事 与事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这一要求的提 出迅速改变了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写作模式,

6、一段时间内报 道变得鲜活起来。然而,由于一些记者错误地理解为“用事实说话就 是罗列事实”,只要报道中有3件事就是能上等级的稿件,又使得新 闻变得沉闷起来。当时编辑组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来稿:长长一大篇, 稿件中重复、雷同的事例互相挤撞,有的事例生搬硬套,牛头不对马 嘴。更有意思的是,这种稿件又形成了新的套路:比如写工业稿件: 几年前某某厂还是个频临倒闭的亏损企业, 如今却成为当地的赢利大 户,职工们说是改革使企业焕发了生机,然后写3件无关痛痒的事。写农业稿件:某某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在新一届村党支部的 带领下,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如今成为全县首富村, 然后写3件事这样的稿件千篇一律,似曾相识,

7、换换地名、人名都可以用。有的同 事风趣地说,我们刚刚送走了“老八股”又迎来了“新八股”。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不等于简单的罗列事实。而应该选取最能 反映本质、体现主题、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的事实说话。 媒体的“喉舌论”决定了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为全社会提供新闻、 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社会性,又具有为一定阶级服务的阶级性。 因 此记者在采制新闻时既要选择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实,又要善于“寓理于事”表现事物的本质,为观众提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 的观点,解决观众认识上的种种不确定性,达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正确舆论引导人、高尚情操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3. 用选择的事实例证观点。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村庄增产了,一家企业效益提高 了,一个口岸进出口货物增长了,报道时原因归结为或“领导干部践 行三个代表”或“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或“转变工作作风”,总之需 要什么宣传口径就带上什么帽子。要是你批评他的稿子不是用事实说 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