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考点复习_第1页
人口的变化考点复习_第2页
人口的变化考点复习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口的变化考点复习、人口的自然增长/总人数)X 100%。一段时间一般指一年,总人口指/总人数)X 100%。一段时间一般指一年,总人口指段时间内(新出生人数一死亡人数)/总人数)(区域人口总量变化只考虑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1)出生率=一段时间内(新生人口数 这段时间的平均人口。(2)死亡率=一段时间内(死亡人口数 这段时间的平均人口。(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或者X 100%2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地区人口数量的影响。(1)如果自然增长率大于 0,人口数量 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 0,人口数量减 少。自然增长率等于 0,人口数量为极 值。(2 )自然

2、增长率增大,人口增长加快;自然增长率减小,人口增长减速。(3 )图1中,至段人口增长加快,至人口增长减速,为人口最大 值,,至段人口减少加速, 至人 口减少减速,为人口最小值。3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1)欧洲、大洋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数量较稳定或 者会减少,女口:俄罗斯和德国人口数量会减少。 为缓解人口增长缓慢或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 采取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的措施。 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 1%。(2 )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快,人口增长很快。为缓解人口增长快带来的 不利影响,采取计划生育措施。(3)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

3、口大国(主要为发展中国家) 的自然增长密切相关。(人口大国: 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4)七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北美、大洋洲、欧洲4.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原始型:“高高低”型, 缓慢增长。(图2) 传统型:“高低高”型,人口自然增长先 加速,后放缓,人口数量增长迅速。现代型:“三低”型,低速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图3)(图1) 特征 人口现代埜庇亡率科昭m图3I|阿感| 弋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3T1-4逐步过渡时间死亡率与出生率皿4'(2)

4、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从特征上判读:原始型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大于 3%,自然增长率小于1%;传统型的死 亡率小于3%,自然增长率大于1% ;现代型的出生率、死亡率在 1%左右,自然增长率小于 1%。所以,原始型和传统型的差别在于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差别在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从自然增长率上确定: 自然增长率小于1%,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 多属于发达国家。 自然增长率大于1%,则多为传统型,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中,自然增长率若在1%2%之间, 则主要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 若自然增长率大于 2%,则主要是南亚、非洲地区的国家。 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判断原始型:个别发展中

5、国家的个别地区一一原始部落等;传统型: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一一尼日利亚等;现代型:发达国家一一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一一韩国、古巴。5. 地区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要考虑本区人口基数,还要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二、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的迁移活动有迁出和迁入两种方式。(1) 迁出率=某地区一段时间内(迁出人口 /总人数)X 100%。一段时间一般指一年,总人 口指这段时间的平均人口。(2) 迁入率=某地区一段时间内(迁入人口 /总人数)X 100%。一段时间一般指一年,总人 口指这段时间的平均人口。(3 )净迁移率=迁入率一迁出率2.净迁移率对地区

6、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区域总人口变化只考虑人口迁移)(1)如果净迁移率大于 0,区域人口数量增加,如果净迁移率小于0,区域人口数量减少。历史上的人口迁稼|常朝至新帼成立IT走西口、联卅嵐争、自献害洞家嫌(开发边疆3.国际人口迁移时期条件和原因案例意义19世纪前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 的开辟;资本主义发 展和殖民主义扩张。欧洲f美洲,非洲f美洲(殖民 者掠夺)中、日、印等f东南亚、 美洲(帝国主义招工)开发新大陆;传播 工业文明;改变了 人种的空间分布。二战后各国经济生产发展的 不平衡,劳动力供求 关系的地区性差异发展中国家f北美、 西欧,外籍 工人f西亚、北非, 南欧f西 欧调整了劳动力空间 分布不

7、均的状况4国内人口迁移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 水平是最经常的因素。I"候土士襄|矿产L I_ILI影口向因皋自然生春环旗社会立化田条31职争1政兼I|立化弱词|婚姻|信仲(2)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人口迁移因素变化的影响6.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以农村迁入城市为例)(1)对迁出地农村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 乡镇企业的发展。 人均耕地烧得地区, 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可以

8、更加合理地开 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2)对迁入地城市的影响: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劳动力在空间上的合理 流动,无序迁入增加城市环境压力。三、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1一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由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共同影响。2. 一地区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净迁移率(应用该公式计算时人口自然增长和迁 移发生在同一个时段内,不同时段内因为人口基数不同,不能直接加减计算。)四、人口自然增长引起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增长过快原因人口增长太慢或负增长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出现地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影响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过重; 国防兵源不足资源相对短缺、

9、就业压力大;环境压力大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实行计划生育;努力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五、人口环境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1. 一个地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一般用环境承载力表示这种限度。2.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因此,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3.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4.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的最佳人口数。5. 三者关系:环境容量 现有人口 合理容量六、人口统计图表阅读1.人口金字塔图阅读(1)人口金字塔图S3昙-1515ti :5 口 :1WO :1fi :鼻 <>:1it2.人口金字塔图的阅读 读结构:可根

10、据横坐标和纵坐标读出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读类型:可根据纵坐标所表示的人口各年龄段比重判读人口增长类型扩张型:青少年比重大、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静止型: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相当、自然增长率接近0。收缩型:老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长期低水平。读异常变化:A. 某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减小:可能由于 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或人口大 量外迁。(图中)B.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如图处)。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 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图中)C. 老年人口比重较高(65岁及以上超过 7%),出现老龄化,一般为发达国家。年龄组别 呂U岁渥规上75 7970 746560 645550

11、 54据二芻诙二瀏20-24151910 14与904(%) 88(%人口(亿人)8.47.87.0-人口 (亿)5.641;1004.2-彤”子:180翠!:140L4-;! ! ; > 20 :1_!_L 1n3.其他图表阅读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产业革命图一非洲人口增长折线图世界區人口境展中国螺人口LI发达国J赢人口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2050 2100(年)图二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三世界人口年平均出生率、死亡率 和會然増长率拄状图(1995-2000年)洲 12.0%鼻欧洲L0% 匕姜洲豳% 关洲加大洋洲0由玮圈四 世界各无謁平均净増辰人口 所占出例扁形图(19952000)02040S080100%图七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50 自撼堆长率(知)-25B .20 /-15-10C 人口迁移率(%)5-to -5510150千D-J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 )自然因素1气候:中低纬度除内陆干旱和高山地区2海拔:山间盆地、山谷、向阳坡和平 原地区为人口集中区3水:河流沿岸和沿海为人口稠密区。 水资源和水陆交通。4土壤:三角洲、河流冲积平原。5矿产资源:矿产开发对人口有强烈吸引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