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计划教案反思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计划教案反思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计划教案反思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计划教案反思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计划教案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单元单元分析主备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5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

2、所起的作用。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能用上单元学习的“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逐步形成自我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自我阅读的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朗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注意重音和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全文。教学目标:1、本单元要求能认会写的字有25个,只要求充分调动的字有28个。2、能用上单元学习的“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逐步形成自我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自我阅读的能力。3、能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朗

3、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注意重音和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全文。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时安排: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课时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课时27、 乌塔 2课时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2课时语文园地 5课时单元测试 2课时共计:17课时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

4、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

5、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时,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注意课外知识的拓展,情感的激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

6、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词。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升点:1、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朗读磁带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呀?指名说。2、你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读书目的。有的目的很现实,有的很崇高。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跟你们一般大小时,也提出了他的学习目的,那

7、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出示课件:读。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齐读。5、对于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指名说。为中华之崛起而书,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师引导:那就是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是为了周总理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遇到不懂的生字和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人帮忙。想一想周总理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学困生。2、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生字。吵嚷 惩处 巡警 轧死撑腰 训斥 模范 帝国振兴中华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疑惑不解衣衫褴褛生字中“嚷、惩、铿

8、、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重点是多音字“处”(马上在书上注音。)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吵嚷、巡警、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等词语的意思。3、周总理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指名23人回答。能不能用书上的一个话来说明?板书:中华不振三、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周恩来在伯父口里了解到中华不振。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身体验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三部分(第9-17自然段):写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第二课时一、朗读指导: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2、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二、深入研读,感

9、悟“中华不振”。 1、感悟"中华不振"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并读一读。好的可同桌先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2、师: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可能感悟到的几个方面: 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看出“中华不振”。从妇女的哭诉声里看出“中华不振”。 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的神情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的丑恶嘴脸中看出“中华不振”。从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的拳

10、头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看出“中华不振”。从课堂里魏校长慷慨激昂的情绪中看出“中华不振”。 3、指名交流,并追问怎么看出“中华不振”。4、重点研读以下两处:A出示:“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自由读指名读。伯父心情复杂,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此时此刻伯父的心情?可能会说:“担心”担心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无奈”为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愤怒”怎么愤怒?-用愤怒的心情读。“沉重”为什么?读出沉重 重点指导读出无奈的感情: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有着外国租界地,读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没处说理去,读 师:那是为什么呀?生:中华不振。5、从与伯父的对话中我

11、们已经感受到“中华不振”,再跟着周恩来一起闯进租界去,感受“中华不振”的事实!大屏幕出示: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自由练读。指名朗读。老师把“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这几个字加粗,再去读读,有什么不同。导读句子:同学们,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请再读本句(生1)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这位妇女

12、的亲人如果也是你的亲人,读(生4)激发情感,质问人物 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你的脑子里有什么疑问?指名说。那么多的问题,你们想过答案是什么吗?你想过吗 你呢 你呢 那好,让老师一个一个地来问问你们! 分块剖析,继续追问。 教师指名一位同学再读大屏幕上出示的这一段话,相机插问. 生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师插问: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 ?生答为什么 (课文中告诉我们答案了吗? ) 指名学生回答。师接:是的,从伯父的话中,我们得到了这个答案中华不振啊! 教师补充板书:啊! 师(示意读课文的同学):请你继续读课文。生读:“谁知

13、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师插问:这个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被惩处了吗?生答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他同学回答 师:是啊,中华不振啊!(相机补充板书:!) 师(示意全体同学):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 师: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学生齐答:没有! 师(向着全体同学,痛心疾首地):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教师手指板书.)一齐说 生齐答:中华不振啊! (教师顺势补充板书:!) 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指名说。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因为,我

14、们都是“中国人”!也许光用语言来形容你们的愤怒与冲动显得太苍白无力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你们的表情!6、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不只是这一件,两件啊 请同学们看这段文章:出示补充材料: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

15、”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师: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块牌子,并联系课文,你想说什么,请写下来。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事呀?生齐答:中华不振啊! 7、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那“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指名回答。8、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

16、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三、机动作业,练习字词。1、看课后田字格的生字自由读。2、书空写一写。3、最难掌握的是“嚷”字。看师板演,写的紧凑些。生在书上的田字格旁边写两遍。4、“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巡”字中的“”是撇点,不能写成半圆。跟着老师写一写。第三课时 练习【基础训练】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jué( )起 门méi( ) yà( )死lún( )陷 血p ( ) kn( )qin( )二、下列句子中蓝色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陷入)B周恩来看见

17、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C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兴)D书中自有颜如玉。(颜色)三、选词填空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的家属_(A阻碍 B妨碍 C妨害)交通。2受到群众_(A责问 B质问 C询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3这是多么_(A宽广 B宽阔 C广阔)的心胸啊!【精读训练】四、阅读下文,然后答题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18、”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去了,门敲不开,书对他们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的目的,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周恩来根本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书。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我们生活在20世纪列强竞争的时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一天紧逼一天,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么能只想个人的前途呢?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1为下面两个词分别找出它们的反义词。伟大 富强 2划横线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敲门砖”的具体含义是什

19、么?3“周恩来却说”这个词语后面用了冒号加以停顿,为什么“说”的内容不用引号呢?4在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上,为了突出少年周恩来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伟大目标而读书,文章采用什么方法给我们以鲜明、深刻的印象?5你是怎样理解本文题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作业设计:本课生字四字三词,并听写。朗读课文,熟读课文。板书设计: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许去租界玩 中华不振 无处说理 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偷闯租借 大多数是外国人、巡警 洋人轧死妇女的亲人。中国巡警训斥围观人、反劝妇女课后反思: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机会

20、让学生充分去感知、学习语言艺术的魅力,促进内化,增强语感。同时还要给学生的心灵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随着文章的情感自由驰骋,并且,鼓励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感受到的情感创造性地表达出来,凸现语文阅读表达能力的外化。在整体上做到以内养外、读悟结合。如果本文仅限于对“中华不振”的了解,仅限于对那段历史的拷问,仅限于对周恩来少年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钦佩,那本文的教学就是不完整的。我在情感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写周恩来在沉思些什么,内化了语言文字,接着我又展示许多周恩来成人后为国家效力的资料,一方面树立了周恩来的高大形象,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另一方面,让学

21、生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    最后我出示了周恩来赴日留学出国前写下的一首抒发救国报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周恩来心系中华振兴的远大志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篇文章重在让学生在边读边思的语言学习中获取新的价值取向,进行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并最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

22、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

23、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学情分析: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

24、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本篇课文有多处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很大。因此要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在读出悟出含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型:新授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25、、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概括解释词语的常用几种方法。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段落。4、朗读课文。二、教学程序: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读后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3、默读课文,要求: 划出生字新新。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4、学习生字新词。、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学生说出记忆

26、生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集体朗读生字新词。、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5、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7、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2、从叶圣陶先生给作者修改文章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二、教学程序: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

27、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6、人物评价:、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7、语文活动: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

28、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小组模拟采访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8、教学总结。9、作业布置:、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圣陶)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 作品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 人品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第三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tu jià

29、;n zào rè rón qià shn diào yì pin yn lián wò shu ( ) ( ) ( ) ( ) ( ) ( ) ( )mó hu huán hn fn ki Kè tng zào rè róng qià gu fàn( ) ( ) ( ) ( ) ( ) ( ) ( ) 二、我能组词。洽() 存() 历() 糊() 篇() 蜂()恰() 荐() 厉() 蝴() 翩() 峰()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悲

30、伤( ) 成功( ) 延长( ) 严寒( ) 镇定( ) 勤劳( )四、我会填(按课文内容填空)、刚进里院,一墙的( )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 )仿佛( ),阳光( ),像( ),闪烁着(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 ),如同( )。、在我的眼前,( )。五、花落谁家(1选词填空)(分)(亲热亲密亲切)()、乡亲们围着子弟兵()地问寒问暖。()、叶老先生的()之中蕴含着认真。()、小红是我最()的朋友。2在( )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我( )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 )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肖复兴同学( )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 )不能写

31、得这样亲切自然。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 )小孩子,( )大人。六、修改病句、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经过老师的帮助,终于有了进步。3、奶奶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 4、数学对我很感兴趣。5、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课后反思: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寻新知,我设计了下面各个环节开展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叶圣陶先生对我作文的评语是怎样写的?看了叶圣陶先生的评语,“我”非常激动,从哪儿可以看出“我”

32、为什么那么激动?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读自学提纲,接着要求学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采用自学法,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提纲。在解决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问题时,我以读讲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为了解决“叶老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习作?”这个问题,我利用过渡语言设疑导入:作者的感受这么深的原因是叶老先生仔细、认真地为“我”修改习作,那叶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习作的?我采用自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来完成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结、归纳出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评评议议,教师采用读讲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扫除

33、障碍。 27、乌塔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34、。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学情分析: 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

35、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易于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教学重

36、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型:新授课、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引目标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二、创设条件1、 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三、组织研究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

37、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展开辩论。分组,交流想法。两组之间展开辩论。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五、反思小结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研究性作业: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

38、,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板书设计:7、乌 塔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长出独立的翅膀正确地认识自已第二课时一、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勾。语塞(sai 一声 sai四声 se四声) 逻辑(ji 一声 ji 二声 ji四声)洗漱(sou 四声 shu 四声 shou四声) 惬意(qie 四声 xia 二声 jia一声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或词选择恰当的解释。冒 1,向外透;往上升 2,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3,冒充1,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暑气赶到青年旅社。( )2,水面上不住地冒着泡泡。 ( )收拾 1,整顿、整理 2,整治

39、 3,消灭;杀死3,妈妈吓唬道:“你要不听话,看你爸爸回来收拾你。”( )4,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 )三、读句子,给句子中带括号的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1 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于是匆匆洗漱完毕,也躺下了( )2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 )3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1 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乌塔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2不改变句子意思,变换词序: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3缩写句子: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高兴地看书。五、选择关联词填空。只有.才. 因为.所以.不仅.而且. 一边.一边.1,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

40、趴在床垫上,( )吃糖,( )看一本厚厚的书。2,我从电视上经常见到意大利,但( )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 )深深感动了我。3,乌塔为了这次旅行,( )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六、阅读下面的片段,做一做后面的练习。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1,这段话主要通过( )描写,突出乌塔( )。A 语言 对生活的热爱 B 语言 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有独立意识 C神态 思想上和精神上

41、的独立2,你认为下面的说法有道理吗?认为有道理的就在后面括号里打对勾。A 因为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 )B 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孩子,所以孩子不能单独出门,以免出门危险。( )C 中国的孩子,只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也可以单独出去旅游。( )3,你对乌塔独自游欧洲有什么看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课后反思: 我所执教的乌塔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写的是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

42、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几个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比较成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研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成长故事,从头至尾只字未提对小姑娘的评价,因此需要学生研读课文。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

43、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学情分析 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本篇课文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44、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时间: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1. 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2. 了解柯岩其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

45、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二、指导阅读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2、交流: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

46、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三、学习书信格式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引导从两方面谈: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四、拓展

47、练习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第二课时练习一、一锤定音(用“”标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分) 冒昧(mèi wèi) 嫉妒(dù hù) 寂寞(mù mò) 受益匪浅(fi fi) 告诫(jì jiè) 患者(huàn chuàn) 和睦(huó hé) 年逾古稀(yú y)二、巧填同音字(分)、no头()烦()大()苦()、yú()快()树()是年()古稀、mò寂()沙()()名奇妙()()无闻三、火眼金睛,

48、辨字组词(分)味()析()匹()炉()昧()折()匪()妒()戒()愉()寞()优()诫()逾()慕()忧()四、课文内容我熟悉(阅读课文片段,并作答)(分)青年时代因为写出了一点作品,也曾飘飘然过。那时候妈妈还在,虽已身患重病,还是不时地告诫我:不要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呀!可惜那时候年少气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亲眼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这些话的深意。、说说加粗字在文中的含义:(分)飘飘然:碰钉子,摔跟头:、妈妈的告诫“我”当时理解吗?为什么?(分)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分钟内完成,满分分)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并选择其中

49、两个造句子)(分)、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彼此很好地相处。()、形容孤单,没有伴侣。()、指年龄已经超过了岁。()板书设计:、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咨询:作文获奖嫉妒、寂寞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书信格式:、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和日期课后反思: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结构很特别,是由两封信组成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成长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学习书信的格式及语言特点。 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要敢于放手,才有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还是提炼出了两大问

50、题:一、张国强为什么要写信给柯岩?二、柯岩是如何分析这一问题的?然后,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和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果从整篇文章来看,重点应放在第二个问题。但我认为,如果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张国强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别人身上而是出在自己身上,就不能理解第二封信的深意,更不能了解柯岩在回信中的那种真诚、委婉、耐心。所以,当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后,我请他们谈谈从这封信中,他们了解到什么。有的学生说,他了解到张国强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他的作文获了奖;有的学生说,他了解到张国强有点自以为是,因为他有了点成绩,就以为别人都嫉妒他;有的学生说张国强看不起人,因为他说别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至此,其实学生已经化身柯岩,对张国强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这就为学习第二封信做好了铺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信的格式,我让他们去发现,去归纳书信的几大要素。同时,布置了一道作业:张国强收到柯岩的信后,他会怎么做呢?效果又怎么呢?展开想象,并以张国强的身份给柯岩回一封信。语文园地七学习目标: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