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知识讲解)_第1页
山地的形成(知识讲解)_第2页
山地的形成(知识讲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地的形成考点解读1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 .火山的组成;3 山地地貌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识清单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2 .山地对交 参考答褶1 .上山老 火山口、褶曲背斜:形态上一般是岩层向 通运输的影响形态上一般是岩层向.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两翼岩层较2 .铁块路断块要点精析 要点一:火地1 .褶皱山断.褶皱山下向斜成谷 断块方式岩体沿断裂带发生明线的分布,形成,如我国的断层谷地低地渭河平原 山岭高地华山熔岩高原东非高原 火山线。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谷地等,质构,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儲成: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

2、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 一,、,,、- ,口'地质构造判断方法从形态上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图示状裂隙流出,形成或管道喷出,形成小 组成:_火山锥、火山通道岩层一般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如 -褶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I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有的沿地冗的中央喷出口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侵蚀后地貌图示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 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 成山岭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 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如华山、庐 山

3、、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 谷,有时有泉、湖泊2 判断断层的主要依据曰千' 亠疋看岩'层否受力破裂; 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判断某一构造是否为断层, 有两个依据: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即断层是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如下图中的A、B、C三处岩石既受力破裂,又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所以A、B、c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破裂但无位移,故 D不是断层而仅仅是断裂。【例题1】图6为福建省武夷山脉某山区的岩层分析示意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

4、息分析图中地质构造为()A.褶皱 B.断层 C.地垒 D.地堑(2) 下列关于地点 处其地质构造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岩层的分布及地貌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判定处为背斜构造B. 根据岩层的分布及结构,我们可以判定处为向斜构造c根据岩层的分布及结构,我们可以判定处为断层构造D.处地质构造是因为岩层的相互挤压隆起而形成的解析: 处为地堑, 为地垒, 为断层, 为背斜, 为向斜, 为背斜。答案: (1)D (2) B【例题 2】 某同学去野外地质考察,绘制了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该同学由地向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的年代 。( 2)该同学绘图时在向斜处标注的序号是 。

5、( 3)通过实地考察,该同学认为 地的地表形态是A. 背斜成谷B.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c. 地垒成谷D. 先向斜成谷,后堆积夷平(4 )与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A. 华山 B. 喜马拉雅山 c. 渭河平原 D. 东非大裂谷解析:(1)岩层再垂直方向上是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地向地行进中,虽然岩层发生了弯曲和缺失,但仍能判断出岩层的年代越来越老。(2)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 ( 3 ) 地由外力作用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后受内力作用挤压褶皱形成背斜,背斜又受外力作用侵蚀而趋于平坦。( 4)华山是地垒,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渭河平原和东非大裂谷是地堑。答案:( 1 )越来越老 ( 2)

6、 ( 3) B( 4) A要点二:地质构造与生产活动1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 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 下渗形成地下水, 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 (如下图 A)2利用背斜找油气 :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如图 B)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经侵蚀搬运掉了。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

7、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 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 位开凿,此处是雨水及地下水的汇集区,可能变为水道。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 ,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区烈度会变大。【典型例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 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 处的地形属 山地。(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位移的方向。(

8、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 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多选)A .渭河平原B .长江三峡C .汾河谷地D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 c 地层为含水层, a、b、d 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填数码)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解析: 背斜的判断是从岩层的形态上看的:岩层是向上弯曲隆起的;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岩层老, 两翼岩层新。读图可知, 处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是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背斜成谷现象的原因 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岩石破碎易受侵蚀,成为谷地;地垒所在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 处的地质构造为地堑, 与它成因相似的有渭

9、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在处打井能打到向 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答案:(1)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块状(2)见下图(3)A、 C(4)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要点三:板块构造学说1 六大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板 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2. 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 跃。3.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球

10、面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等生长边界板块碰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 卑斯山系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 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 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 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 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海 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安 第斯山脉、台湾山脉 等消亡边界【例题1】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

11、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B .日本列岛C .阿尔卑斯山脉D .落基山脉(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 . B . C . D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处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2)结合上题分析得出该板块类型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3)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发

12、生在水圈和大气圈,洋流发生在水圈。两者与板块构造无关;地震属地质灾害,有规律地分布于断裂构造带, 矿产资源的分布遵循地质规律。答案:(1) A (2) C (3) C【例题2】读下面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板块名 A, B , F。(2)_板块俯冲到板块之下形成了深海沟和岛弧链。(3)板块周围边缘成为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4)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 。解析:(I)根据所属的大陆和大洋位置,可以判断出A为非洲板块,B为印度洋板块,F为美洲板块;(2)海沟和岛弧链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处形成深海沟,或者交界处有陆地受挤压

13、被迫抬升露出海面形成呈弧线分布的岛屿,称为岛弧链。最典型的就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马里亚纳海沟和日本群岛。(3)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而环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4)板块是运动的,在板块与板块的生长边界会扩张形成裂谷或者海岭,在板块与板块的消亡边界会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山脉或者深深的海沟。喜马拉雅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相互碰撞挤压而成。答案:(1)A :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F:美洲板块(2)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3)太平洋板块(4)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要点四:火山1 火山岩浆流出类

14、型岩浆流出类型形成的地貌类型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火山,如我国的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日本的富士山2 .火山构造构造含义特点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未被破坏的火山口为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积水 成湖;被破坏的呈半封闭状态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 在流动过程中堆积形成的锥形体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3 .火山的利弊强烈的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危害性。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建筑。火山喷发时,有时 还引起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火山活动也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以及硫磺等有用矿物

15、。【典型例题】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在沉睡了123年后,1986年以来,连续多次爆发。仅第一次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和熔岩物质就有10亿立方米,喷射的蘑菇云柱高达十几千米,火山灰同气体在空中摩擦,产生了闪电、雷鸣和强 烈暴风雨。这座海拔 1903 m的山峰,被削低了近 200 m, 390 km2的森林被摧毁,喷出的火山灰随气流一直扩散 到几千千米以外的地方,在火山附近堆积了几百米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 火山喷发是 释放的强烈显示。(2) 该火山按其活动情况看,属于 火山。(3) 该火山位于火山带上。(4) 火山喷发的物质一般是 、。(5) 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是: 、。(6) 按火山活

16、动情况分类,我国的火山中与它同类型的是 和。解析:根据文字提供的信息,结合有关火山的成因、分布,按活动情况分类以及这种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回答有关问题。答案:(1) 地热或内能(2)休眠 (3)环太平洋(4)气体 熔岩 固体喷发物(5)破坏田园、建筑 引起地震 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6 )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要点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原因是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成本高、难度大,而公路与铁路相比,成本相对较低,难度较小。1 .山地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地

17、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这种状况的形成, 与这里的地形特点、建设条件以及人口和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2 .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交通线路的延伸方向即走向。山区的公路和铁路沿缓坡在山间盆地、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呈之”字形。与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相比,其弯曲程度大,总长度也长。3 .图解山区公路选线原则及技术要求注意:国家级干线公路或高速公路经过山区时,往往为了缩短距离,采用直达方式,运用桥一隧”相连。【典型例题】读 台湾岛铁路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 岛上铁路线的分布有何特点? 。(2)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 。(3) 这种分布特点存在什么问题? 。(4) 目前,海南岛上有环

18、岛铁路吗? 。解析:从地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具体案例,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台湾岛上有纵贯南北的台湾山脉, 它阻隔了岛上东西交通,台湾岛东西两岸陆上交通靠环岛铁路和公路完成。答案:(1)环岛分布(2 )受纵贯台湾岛南北的台湾山脉(地形)的影响(3 )使台湾岛东西间的运输直通性差,增加了运距,提高了运费,浪费了周转时间(4)没有思维拓展下面是某校的一次地理实验活动,请填出相关内容。(1) 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2) 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悟地质变化过程。(3) 实验材料:4 cm >30 cm的 竹片”(或者是 ) 2片。(4) 实验设计的

19、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 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5) 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上相对应的示意图)(6) 研究结论: 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 作用的结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解析:该题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考查地壳运动、褶皱、断层的有关知识。实验材料必须有塑性才能模拟出岩层 的弯曲形变等情况,褶皱、断层和火山都是内力作用的表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断层必须是岩石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答案:(3) 木片、三合板

20、(有塑性的材料即可)(5) 见下图:(褶皱要体现出 岩层连续”和弯曲形变”,断层要体现出 断裂”和上下错动”)(6) 内力 内、外力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课外拓展】火山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 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 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爆发能喷出多种物质。构造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类型1) 活火山( active volca no )指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我国近期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

21、2)死火山(extin ct volca no )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 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如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3)休眠火山(dorma nt volca no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 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 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危害1 )破坏环境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

22、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2)碎屑污染火山碎屑是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凝碎屑以及火山通道内和四壁岩石碎屑。被喷射到空中的火山碎屑, 粗重的落在火山口附近,轻而小的或被风吹到几百千米以外沉降,或上升到平流层。火山喷发时灼热的 火山灰流与水(火山区暴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混合则形成密度较大的火山泥流。火山灰流和泥流都 带有灾害性。益处1 )地热:岩浆只要能留在地表下,就是很好的地热来源。火山附近常有温泉或热泉,这就是因为岩 浆散发出的热度使地下水变热而形成的。这种热源我们称为地热,规模大的可形成地热田2) 制造陆地:地球表面大约有 71%被海水所覆盖, 海底火山经年累月不断地冒出岩浆, 如此长期堆积,直到有一天岩石高出水面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与冰岛就是这么形成的,至今,岛上还 有活动火山不时喷出岩浆。3)调节气温:火山爆发所形成的火山灰云层会在爆发后一段时间内影响该区阻挡太阳光 均温度亦因此下降,科学家认为火山爆发是地球天然的气候调整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