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过程残余应力_第1页
磨削过程残余应力_第2页
磨削过程残余应力_第3页
磨削过程残余应力_第4页
磨削过程残余应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塑性凸出效应的影响磨削时,由于磨粒切刃具有大的负前角,变形区的塑性变形非常严重,在磨粒刃尖前方区域将形成复杂的应力状态。在磨粒切刃刚走过的表面部分上,沿表面方向出现塑性收缩、而在表面的垂直方向出现拉伸塑性变形一一这就是塑性凸出效应,结果磨削表面出现残余拉应力。挤光作用的影响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会产生作用力。 垂直于被加工表面的作用力和由此产生的摩擦力一起对被加工表面产生挤光作用。当刀刃不锋利或切削条件恶劣时,挤光作用的影响更为明显,挤光作用会使零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热应力的影响磨削时,磨削表面层在磨削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膨胀,而此时基体温度较低,磨削表面层

2、的热膨胀受到基体的限制而产生压缩应力。当表面层的温度超过材料的弹性变形所允许的温度时,表面层的温度下降至与基体温度一致时,表面层产生残余拉应力。磨削液冷却效应磨削过程中,由于磨削液的使用, 磨削表面层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降温梯度,它与热应力的影响刚好相反,它可减缓由热应力造成的表面残余拉应力。磨削过程中,除了上述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外,还有表面层的二次淬火及表层的回火现象。2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影响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磨削力、磨削温度和磨削液的冷却性。力和温度是磨削过程中产生的两种磨削现象,直接对残余应力产生影响;而磨削液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方面是

3、通过表面的降温过程直接产生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力和温度的影响间接产生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力和温度的试验数据,以及磨削表面二维残余应力 测试数据的数学处理,给出一种反映力、温度和磨削液的冷却性能与表面残余应力关系的数 学模型。数学模型中应包括上述影响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因素,即 式中:CRt磨削表面残余应力:.F磨削力的影响C.R磨削温度的影响C.L磨削液冷却性能的影响1) 磨削力与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首先依据图1所示的模型来分析残余应力与塑性变形之间的关系。图1a为自由状态下的两个弹簧,图1b为两个弹簧被放入刚性板之间的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出N=k1k2(l1-l2)/(k1+k2)式中:N

4、 两个弹簧被放入刚性板后弹簧的内力11、12两个弹簧在自由状态下的长度k1、k2 两个弹簧的弹性系数11-12可看作是本文意义上的塑性变形。从上式中可得出,内力与塑性变形呈正比,即残余 应力与塑性变形呈正比。«««图2为应力二与应变 关系的简化模型。从图中可知b=G-B-S)/E 1+ S / a= b/E式中::S 材料的屈服限C.B某一磨削条件下的应力E 材料的弹性模量Ei常数图2应力b与应变关系简化模型根据图2可得出,当外力释放后,B点处应变沿斜率0A释放后残留为pp= B- / A=( ;ZB_;S)/E+ S + ;b/E上式说明,塑性变形与力呈线性关系

5、。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可,残余应力与磨削力呈线性关系,两者关系可表示为Cf=AF+D i (1)式中:A、D1 系数F磨削力(可采用切向力)2)磨削温度与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图3由热应力产生的残余应力可用图3来进行分析。当磨削区温度升高时,表面层受热膨胀产生压缩应力6,该应力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增大,其值大致为o=ot'E式中:一线膨胀系数E 材料的弹性模量温升当磨削温度继续升高至 卞时,热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限,如温度再升高(戻7走),表面层将产生塑性变形,热应力值将停留在材料不同温度时的屈服限处。磨削完毕,表面层温度下降, 热应力按原斜率CB下降(沿BC曲线),直到与基体温度一致,这时表

6、面产生残余拉应力。其 值为CT肝 OD_OB OD=C(如果认为Cb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那么,可得到磨削温度与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为;=、£E-Bo 3B + D2=B V+D2式中B0、B、D2系数0磨削区最高温度3)磨削液冷却性能与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磨削区温度越高、磨削液冷却系数越大时,下层表面层的温差越大,对热应力造成的残余应 力降低的也越多。磨削液冷却性能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与表面温度有关,因此,将磨削液与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模型表示为q_=C 二 +D3式中C、D3 系数a磨削液冷却系数综合式(1)、(2)、(3)可得出磨削过程与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关系的数学

7、模型如下:jrt=AF+B :+C n+D式中A、B、C、D反映磨削力、磨削温度、磨削液冷却性能影响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系数3数学模型的回归计算及分析1)数学模型的回归计算根据式(4)表示的残余应力的数学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可得出如下的正规方程组S (氏&一 AFi 一 mF. -= 0i = I另2点一点一出带一C帰叫一I S < 収-AFg昭餐一n 巩 «.)=I = IEg AE- M-COa-W = 0i = I本文中,N=6,表1为一组实测数据的计算表(残余应力单位是:MPa,以下同)。解正规方程组可得-4A=45.77 B=1.98 C=-6 X10 4 D=-

8、1.47由此可得到拟合结果如下Crt=45.77F+1.986X10-S : 1.47表1回归计算表试件FieCT&iF2iFi日0Fi(X&iC6OiFi日0600(11.84280421.4784003.39515.2620300.879.44 X10111.14 X0775.38117992714.21 X033712021.3240509.6576001.82326.456532.59.92 X071.71 X09693.01223021.17 X106415686641.779630212441449442.89360.4158559.12.1X109.83X0749

9、.79349243.71X099152.41.4X10710542.742200382.2400002.022842298983.242.62X027644061.84X1061619001.6710746.111975652260460.6676002.64421.23409615.47X04.43X07696.92X02104701.671011975666260460.6676002.77431.63493805.47X04.43X0764.6696.92X02104701452675.3561415.52338.1755631.26.71 X1024.031X0435.864974462.66X01.06 X0cr9.67066244384802)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表2为计算结果的误差分析表。其中CTi为计算值、Q为测量值、&=|CTi-CTi|。最大的拟合误差 5.5%。表2误差分析表试件CT iaA/O*i(%)1434.53421.413.133.02510.87509.61.270.23436.394414.611.14362.21382.219.995.55460.89460.60.2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