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茶树嫁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茶树嫁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茶树嫁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茶树嫁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树嫁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广西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立项背景及意义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 (L.) Dyer)植物,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茶叶是世界3大饮料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人们广泛使用的饮品,兼有药用、食用等多种功能,特别是茶叶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和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效应,已引起世人的关注和认同。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茶农更新换种的方式途径有两种,一是将老茶园挖掉,重新种上优良无性系品种;二是在现有茶园上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更新换种。第一种途径成本高,成园时间

2、长收益慢,企业、茶农较难接受;第二种途径成本低,投入少,成园快,效益高,而不用新增茶园面积,可避免茶叶产量的快速增长。当前茶树嫁接换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接法、切接法、腹接法。三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劈接法由于接缝紧密,接穗稳固,不容易移动,对茶树愈合有较大帮助,其中截杆劈接法其接穗数量多,利于快速投产,覆土劈接法则与之相反;切接法,优点在于选用一年生枝条作为砧木,其生长势旺盛,对嫁接愈合有促进作用,但消耗的接穗较多;腹接法缺点在于不易操作,故一般都不使用;皮接法,容易散失水份,对接穗的成活率影响较大。考虑到成活率、投产期等因素,截杆劈接法能满足以上要求;本单位自1998年起对茶树嫁接技术进行研究

3、探索,2006年云南大叶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研究取得自治区成果登记,2012自治区农转资金项目云南大叶茶嫁接乌龙茶品种中试与示范项目获得成果登记,通过项目的实施采用嫁接技术改良茶园达10000亩。对劈接嫁接方法进行了改进,嫁接时留出少量分布均匀的较小砧木枝不截杆,使茶树能正常光合作用和蒸腾水分,并起到支撑遮阳网的作用,从而提高嫁接成活率,并总结出高嫁接成活率、高产、高效的嫁接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方法。茶叶生产过程中良种的推广应用对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广西茶叶种植面积66.5万亩,其中云南大叶群体种28万亩,占42.10%。云南大叶种茶是做红茶、大宗绿茶和普洱茶的好原料,但红茶

4、、大宗绿茶市场疲软,价格日趋低下,效益不高,这部份老旧茶园是迫切需要进行改造,通过嫁接换种的技术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广西茶树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但由于无指导茶树改良换种的技术标准,嫁接改造茶园过程中技术、管理难以规范,使得部分老旧茶园改造过程中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严重影响群众改造老旧茶园生产的积极性,制约茶叶生产的正常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规范全区茶树嫁接标准体系,为老旧茶园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本项目组利用依托单位的优良品种及科技优势,开展茶树嫁接换种技术研究,经过方法改良,探索并掌握配套茶树嫁接改良换种、高产栽培技术,为茶树嫁接规模化、嫁接茶园产业化种

5、植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为我区茶叶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良种良法,改善茶园产量品质,提高良种普及率及商品率,提高广西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对提高茶农增收,增加茶叶企业增加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地方标准茶树嫁接技术规程由崇左市质量技术监督提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标准主要起草人:韦锦坚、陈远权、韦持章、陈海生、廖春文、李金婷、韦雪英、曾志云、莫小燕、陈杏、农玉琴、骆妍妃、陆金梅、田甜。二、标准编制原则1、尽量与NY/T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337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管理规范、DB52/T473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茶叶、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

6、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2、标准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3、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4、综合国内相关标准,因地制宜的结合广西茶叶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实际生产经营水平确定,以满足生产与销售的要求5、能有效促进广西茶树嫁接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快产业化发展。三、标准的主要内容茶树嫁接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穗园管理,包括采穗园的留养时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及接穗枝条的规格质量。(2)嫁接种茶园的管理,包括施肥、除草等管理。(3)接穗枝条的运输,保鲜、贮存,包括枝条包装规格、装车要求及贮存保鲜方法等。

7、(4)嫁接的技术方法,包括茶树截杆高度、分布、嫁接时间、嫁接密度、选接穗、削接穗、劈接口、插接穗、套袋遮阴等。(5)嫁接后茶园的管理,包括遮阴网维护,抹芽、解套袋等。(6)嫁接茶园的修剪及采摘,包括修剪的高度、时间、枝条的茎粗要求及采摘方法等。四、主要实验分析、预期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我区茶树嫁接换种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各项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集成及验证,从科研和生产中总结制定出一套适宜我区推广应用的茶树嫁接技术规程。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区茶树嫁接技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该标准的实施,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有:(1)采用嫁接技术改造老茶园,嫁接换种每亩投资2500元,而新植茶园每亩则超过3

8、500元,嫁接改良比新植茶园少投资1000元,节约成本40%,投入少。(2)一般嫁接后5个月可开采,比新种植的早投产2年,嫁接的新品种,以金萱、翠玉为例一般绿茶售价达160元/公斤,制作的红茶售价达320元/公斤,以老旧云大种为列的特级绿茶也只上升到80元/公斤。采用嫁接技术改造老旧茶园,能提早开采期,而且成园快、产量高、效益好。如此既提高了茶园效益,又增加了茶叶市场竞争力,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五、采用国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本标准引用了NY/T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337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管理规范、DB52/T473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茶叶、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根据检索,国内尚无茶树换种嫁接技术规程的对应标准。六、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关系1、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2、本标准中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3、本标准的格式,编制和表达方法,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制定。七、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