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文化取向的思考(一)_第1页
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文化取向的思考(一)_第2页
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文化取向的思考(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当前高校美术教学中文化取向的思考 一 摘要:高校美术学应 “与时俱进 ,在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底上, 采取 对外来文化辨证的 “扬弃,树立 “大文化观。关键词:当前 ;美术教学 ;文化取向 ;思考 当前高校美术在教与学的环节中,文化取向的定位非常模糊,笔者根 据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深感忧虑。很多高校的美术教学采用工 作室制,这是源于建国初期向苏联学习的结果,以我国著名的中央美 院油画系为例,工作室采取的是导师制,最初授课均以主要教授命名 的工作室分类进行,第一工作室命名为 “吴作人工作室 第,二工作室命 名为 “罗工柳工作室 第,三工作室命名为 “董希文工作室 ,这三个工作室 就其源流与

2、学术特色而言,一为西欧学派、一为苏联学派、 “董希文工 作室那么自成一家,定位是非常清楚的。至今又有了培养创造精神的第 四工作室和油画研修工作室,目标不同,风格各异。在一所国家级的 重点美院里,自然无可厚非,它拥有众多出类拔萃的画家及美术教育 家,招收的也当然是全国优秀的美术学生,在综合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进行重点突破和个性开展,毋庸置疑;但是事物往往具有双重性,国 内众多院校纷纷效仿,如雨后春笋般统统成立工作室,分科之学蔚然 成风,将根底尚且非常吃力的学生早早分类,将还未进校的学生提前 分科。油画专业的学生不要说画中国画, 很多甚至不知道 “画圣 吴道子, 这样的现状, 不知道一代美术教育家徐

3、悲鸿先生地下有知将作何感想, 而作为一名拥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又将如何自审。在传统中国画传世名作中,我们可以欣赏、分析、体会到很多的传统 文化精髓,以明代初期著名画家王绂的?山亭文会图?为例:整幅画 面气势恢弘,表现的是当时文人清高、洒脱的一个生活侧面。在画的 构图经营方面,从下至上形成两个优美的 “ S,舒缓恬静,仿佛世外 桃源一般,充分应用了多点透视的表现手法,画面上段的山峰如天外 飞至,通过山间云雾衬托, 却又合情自然; 中段的山坡亭台楼阁隐现, 从其房屋的依山而建,山间行人顺道而下暗示的曲径直达画幅下端近 景的草亭,草亭中人物表情各异,近旁小溪淙淙流过,直至画面最下 端。河中泛舟的文人,

4、 顺溪而上, 顾盼而行的文士和琴童; 纵观全图, 最上段大面积为灰白,以几个隐约的小山峦,衬托山势的悠远。小篆 和隶书的题款却又让画中整个构图盘旋直取画外,闲适、幽雅之气油 然而生;最让人拍案称绝的是画中树木的布置,房屋楼台的摆布,竟 隐含易经之理,妙合阴阳之术,更别说远近、虚实、笔法、设色等精 妙的处理,让人总觉得合情合理,观者无不身临其景。却又纳闷,此 景只应仙家有,何曾人间能光临。我们真正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 生活这种审美的绝佳诠释;画内画外的功夫,需要的是诸多文化的自 然释放。任何心浮气躁、哗众取宠追求外表形式,流行元素的做法都 是短视的。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至今仍以西方教学模式和理念

5、占主导,从根底教 学开始,清一色西方造型的石膏像写生,理智冷酷的光影、空间、体 积的刻画,有时还附合着前苏联契斯恰可夫教学体系中无休止的分块 分面,随处可见的亚历山大块面石膏像就是最好的例证,经过几年 “洗 脑,中国传统的神韵之美,意象之妙再难闪现,能突出重围的当属凤 毛麟角;不仅如此, 1970、1980 年代大量的西方文化的涌入,披着个 性解放外衣的 “前卫 艺术,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甚至于从衣着打扮就能 分辨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像极了要申请艺术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西方 有的我们要有、 不仅要有, 我们还要比他更 “高,不知道世界上尺寸最 大的油画是不是在我们中国。但造价颇为不菲,消耗巨大人力

6、物力的 全景油画馆我国已有多处,不知如今能依靠门票收回多少本钱,抑或 真正具有多少文化价值。时代的开展、科技的进步,确实太快了,文 化之林新添了不少新面孔, “卡通文化、“网络文化 甚至“非文化文化 一波未息一波就泡沫漫天, “新兴人类 的语言你已经无法在?新华字典? 甚至?辞海?上查到。 高校美术专业众多文化公共课的设置,明显存在导向上的偏颇,一门 ?大学语文?其深度和要求恐怕只相当于高中水准,其他科目就直接 是取得学分的幌子。在学习西方油画的课程中,只有简单的临摹、写 生课程,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文艺理论和历史,社会的背景作铺垫; 在这里以“象征主义艺术 为例子,我们熟知的画家蒙克,他的作品

7、以?呐 喊?为代表,表现的是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画家刻意表现死亡、忧 郁和孤独, 画家是这样描述他这幅名作的: “我和两个朋友一块儿赶路 , 太阳落下去了,天空变得血红 ,,我好似感觉到一股忧伤的气息。我停 下来,靠着栅栏,极度疲惫;在城市和峡湾上空,一片深蓝,飘荡着 几片似血、似火舌的云彩;我的朋友继续我们的路程 我留在原地, 惊恐得簌簌发抖,我好似听到了大自然巨大而无尽的吼声 。这就使我 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呐喊?这幅名画的内涵。而这理论又是如何产 生的呢?在 19 世纪中期以前,人们几乎认为绘画就是客观地描摹自然, 只有到了 1880 年代,以后人们称为 “现代绘画之父 的塞尚为代表的后 印象主义兴起,那种关注客观对象的传统写实观念受到疑心,最终被 突破,艺术家们开始由描写客观对象转向表现主观精神世界,艺术观 念也逐渐由古典传统对典雅、优美、理性和文学性的追求,演变为对 个性和内在情感的表现;除绘画外,文学的象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