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讲解_第1页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讲解_第2页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讲解_第3页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讲解_第4页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蒋福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随着国家对城乡电网建设的投入增加和改造力度加大,要求高压直接进入负荷中心,逐步形成了受电、变电、配电一体化 格局,突出供配电建设向节地、节 能、小型化、无人值守的方向发展,箱式变电站正是具有这些典型特点的最佳末 端变配电设备,而结合智能化的处理技术,能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1 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特点与布局1.1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特点箱式变电站简称箱变,GB/T17467-2008标准名词术语为预 装式变电站,是集高 低压开关设备和变压器及辅助设备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紧凑型成套变电所。由于 箱变具有成套性强、体积小、占地少、能深入负荷

2、中心、提高供电质量、减 少线路损耗、缩短送电周期、选择灵活、对环境适应性强、安装方便、运行 安全可靠及投资少见效快等一系列优点,受到广大电力工作者的 重视,箱变的使用 范围也越来越广阔1。制造厂也加大开发力 度,引领其朝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满 足市场更高要求的需求。箱变在结构上,采用模块方式,每一台箱变可由以下各种 型式组合而成;按高压开关接入电网型式分为环网型或双电源型或终端型;按设备布置方式分为 目字型”或“品字型”按内装变压器种类分为油浸全密封变压器 或干式变压器;按箱体外壳材 质分为金属外壳或非金属外壳;按高压开关选形分为 产气式负荷开关或压气式负荷开关或真空式负荷开关或SF6负荷开关

3、2。1.2箱变的布局箱变按照高压、低压、变压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三个独立隔室, 而智能控制系统则分布安装于低压柜内,必要时也可单独制作监控柜。(如图12箱变的智能化系统2.1智能化系统的结构箱变的智能化系统利用现代高性能微处理器技术、交流采样技术、数字信 号处理技术和网络拓扑技术等。对现场的电流、电压和开关状态进行采集、计 算、判断,执行相应的自动控制功 能,同时通过适当通信通道可与上级控制中心通 信。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结构设计,每个开关、装置或功能对应配置一个 监控模块,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扩展。通信管理单元属于系统的核心处理部分,它通过内部通信总线收

4、集每个控制器/模块采集到 的电流、电压、功率、电度、功率因素、开关状态信号、保护定值及变压器 温度、瓦斯、压力、油位等各种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处理结果通 过远动口送给上级主站,上级主站通过下发的遥控命令经通 信管理机处理后下发给 相应开关控制器/控制模块,由这些模块控制相应的开关动作,从而完成SCADA功 能3。图2为智能型箱变的组成。智能箱变采用的智能型元器件应配置电源、接口器件、通信介质、控制设备(上位机、智能仪表等以满足智能化的要求。智能箱变为:采用Profibus-DP标 准的、开放型的现场总线技术将具有通讯能力的元器件(从站与之连接,从而实 现主站通过总线对开关、电网的远

5、程测量、调节、控制、通讯;或采用智能控 制仪对高低压侧进行本地或远程的测量、调节、控制、通讯。2.2控制系统的 现场总线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处理器测控设备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 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式多点通信的底层网络。FCS既是一个 开放式通信网络,又是一种全分布式控制系统。它作为智能设备的联系纽带,把挂 在总线上作为网络节点的智能设备连接为网络系统,并进一步构成 自动化系统,实 现基本的控制、计算、参数设置、报警、显示、监控及系统管理等综合自动 化功能5。采用OSI模型中的3个典型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省去 了 36层,具有结构简单、执行协作简单、成本低

6、等优点,同时满足工业现场应 用的性能要求,如图3所示。2.3监控软件智能化配电系统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 以及管理于一身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各种通信网络把众多的带有通信接口的 开关和控制设备与主计算机连接起来,由计算机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集中数据处 理、摘要:着电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电网末端变配电设备越来越多,箱变因其显著 的优点,已成为新时期最为需要的一种配电设备的建设主体。在传统的箱式变电 站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化系统,发展新型智能化箱式变电站,提升技术性能,通过数据 分析和智能控制,达到管理先进,节能降耗的目的,将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发展;箱式变电站

7、;智能化;系统;管理;节能©ChinaAll rights reserved.Publishing House. htq>:/www*cnki+net 1994-2012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ICChinaAll rightsreservedPublishing Hou邑 hitp:/wwwxnki .net 1994-2012Academic; Journa.1 ElectronicL1电力建设82广东科技20126第11期广东科技2012.6.第11期!员应戴洁净手套,不准对着电缆端、接头讲话,防止周围潮气、灰尘的影响, 多用脱脂干布擦拭表

8、面的灰尘、微粒等,施工间断时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 防护。5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试验直流电压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电场分布取决于材料 的体积电阻率,而交 流电压下的电场分布取决于各介质的介电 常数,特别是在电缆终端头、接头盒等 电缆附件中的直流电场 强度的分布和交流电场强度的分布完全不同,而且直流电压 下绝缘老化的机理和交流电压下的老化机理不相同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在直流电压下会产生 累积”效应,存储积累单极性残 余电荷。一旦有了由于直流耐压试验引起的 “记忆性”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这种 直流偏压释放。电缆如果在直流残余电荷未完全释放之前投入运行,直流偏压便 会叠加 在工频电压峰

9、值上,使得电缆上的电压值远远超过其额定电 压,从而有可能 导致电缆绝缘击穿。另外,直流耐压试验不能代表交联聚乙烯 (XLPE电缆的实 际运行工况,往往会 出现:在交流情况下存在缺陷的地方,直流耐压却不会击穿;在交流情况下不会发生 问题的地方,直流耐压却会击穿。可见,对高压交联电缆一般不应再进行直流电压试验。传统的工频耐压试验装置对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由于电缆电压高、容量大,传统的工频耐压试验装置体积和重量也 会很大、很重,将其带到现场 进行试验会非常困难,所需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不经济的。目前,国内一些单 位已开始采用变 频(20300Hz电压法或振荡电压法进行试验,由于此类试验装 置 的重

10、量和体积不到同电压、同容量工频耐试验装置的五分之 一,现场试验且能有 效解决直流耐压试验引生的累积效应”问题,值得进一步予以推广应用。6结束语在高压电力电缆绝缘良好、制造质量可靠且电缆头施工工 艺正确的前提下,电 缆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破坏与进水受 潮,进行电缆施工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工艺 导则,提高电缆端、接头的施工质量,加强外力破坏与护层损伤的控防。电缆在竣 工投运后,要按时监视负荷量、检测线芯温度和检查接点是否 发热,确保电力电缆 安全稳定运行。参考文献:1段发强浅析电力电缆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学论坛,2009(4 .2江日洪.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线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集中

11、监控、集中分析和集中调度。智能化配电系统与传统的配电系统相比,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利于集中控 制,能实现无人值守,组网后能降低大量 费用等优点。目前,国外多家著名电器制 造商都推出了智能变 配电系统综合性解决方案。例如施耐德的透明工厂、ABB 公司的ESD3000系列等4。国内电器制造商如常熟开关厂的PowerNet ,电力仪表及保护装置厂家如南瑞的 OPEN3200许继T0SCAN-D3000C、等,组态软件如深圳中电pecStar、北京亚控组态王、北京三维力控、西门 子Wince等,经二次开发都可作为后台监控软件3智能化系统管理的整体效应及作用分析3.1面向对象的实时操作性智能化配电系

12、统由开关设备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化元件经数字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网络连接,实现变电站开关设备运行管 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可实现数 据的实时采集、数字通信、远程操作与程序控制、保护定值管理、事件记录 与告警、故障分析、各类报表及设备维护信息管理等功能。针对低压电气系统 直接面向控制终端,设备多、分布广,而且现场条件复杂,智能化监控 系统能实现面向对象的操作模式,具有 强抗干扰能力5 o主要控制功能由设备层智能化元件完成,形成网络集成式全分 布控制系统,以满足系统运行的实时、快速及可靠性的要求。3.2通过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分析,采取节能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智能化系统作为管理手段,通过软件记录的

13、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的分析,采取措施,提升节能效果。例如一,对具备双变压器箱变中的两台变压器或邻近箱变中的变压器实行自动联络控制,根据负载率决定最佳运行方式,使两台变压 器分列、并联或退出一台运行,提 高变压器的运行效率。对于昼夜差别、休息日或季节性影响负荷变化很大的箱 变,节能效果 显著。例如二,通过对每个配出回路功率因素的统计分析,对于经常 处于低功率因素的负荷回路采取负荷侧就地自动无功补偿的措施,提高功率因素,减少配出线路的线损。有了数据分析,围绕节能主题,必定还有更多的节能措施, 如电压的调整,有条件的还可对变压器容量重新调配等。4结束语尽管当前在发展中的箱式变电站和智能化系统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气候 以及地理条件等一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一 些绝缘开关设备的应 用还不是很广泛,尤其是环网供电单元中,存在有封闭式的电 缆插接件问题,在技术提升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更好地推广高压环网及双电源供电的自动化、低压网自动投切、网络优化等先进技术,并逐步向自动化控制技术靠拢,提升 箱式变电站的智能化系统功能,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1 廖顺明,刘启富智能化箱式变电站的应用探讨四川电力技术,2006年12 期2 龚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