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_第1页
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_第2页
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康复科第一节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考前须知,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身高、体重l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订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和支持,帮助患者克制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做好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主要障碍及其特点,做好记录,为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提供资料。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作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积极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

2、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响,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康复护理方案。 10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展康复治疗。 11中医康复护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取穴知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针刺意外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正确指导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服药后的反响。 12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催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方案,稳固治疗效果。第二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

3、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诊断,而是包括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疾患。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共济、言语、心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障碍,其中以偏瘫、失语最为常见。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软瘫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1)加强患侧的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失,如电视机、床头柜、应置于患侧;所有的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交流等)都应在忠侧进展,家属与患者交流时也应握住患侧手。(2)进展正确的良肢位摆放,以对抗患肢痉挛、减轻水肿、增加舒适感。(3)变换体位(翻身):主要是指躯干的旋转,因为翻身是最具治疗意义

4、的活动,有利于刺激全身的反响与活动,抑制痉挛,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4)指导进展床上运动训练,如关节被动运动、Bobath式握手、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等。 3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抗痉挛的姿势体位来预防痉挛模式和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促进别离运动的出现。如:进展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4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等,上肢功能训练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下肢功fll-Oll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如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届运动、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的训练等。 5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继续做好

5、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训练患者使用健侧肢体代偿局部患侧的功能,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同时指导家属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以便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 6语言训练:从发音_÷单字咬字_+语言纠正_读字,反复进展。 7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方案地进展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防止手部肌肉萎缩。 第三节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残疾,其康复X畴包括颈、胸、腰、圆锥、马尾等脊髓节的损伤。脊髓损伤后是指脊髓伤经过早期处理,患者病情稳定,肢体仍有局部运动、感觉

6、,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一种状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四肢瘫、截瘫、不完全损伤以及完全性的脊髓损伤。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屈F床休息,卧硬板床,垫以棕垫或软褥,保持脊柱平直位。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由两人为患者做轴线翻身,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在床上拖、拉、拽患者,防止皮肤擦伤。 4预防压疮发生。及时变换体位,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整洁。对恢复期患者可教会其自我检查受压皮肤的方法、双手撑起减压的方法及预防压疮的措施。 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痰情况,指导吸气及呼气训练;给予高纤维饮食,鼓励多饮水和多吃水果。训练患者养成定时排

7、大、小便的习惯,每日按摩腹部35次;体位变换时,应密切观察有无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鼓励患者进展被动运动,防止肌肉痉挛和关节挛缩,循序渐进地进展上肢、下肢、翻身坐起的被动、主动训练,轮椅训练,直到行走训练。第四节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常规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l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各种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非进展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综合征。此外还可伴有智力、视力、听力、知觉、语言、情绪、行为及学习障碍,癫痫和生长发育缓慢等。脑瘫的康复非常重要,其目的是帮助患儿获得或学会新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应及早进展,最好在患儿6岁以前承受治疗。 1按康复科一

8、般护理常规。 2采用运动疗法,帮助患儿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包括仰卧位的姿势控$|Jl,lil练、爬行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等。 3进展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包括穿着训练、进食训练、梳洗训练、如厕训练等,使患儿能生活自理,并使其恢复相应的肌力。 4进展言语功能训练。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训练、语音训练、发音矫正训练、语句练习、交谈式练习,尽最大可能恢复患儿的语言功能。 5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食三方面来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及时明确诊断,进展针对性治疗。 6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对于脑瘫患儿,家庭治疗非常重要。父母除了正确的指导和训练外,还要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学

9、会生活的根本技能,能更多地自我照顾,学会适应环境,步入社会。 (1)及早进展教育0"-'3岁可送中心机构进展早期训练配合家庭训练;3"-6岁在弱能康复班学习;7岁或以上患儿,轻度障碍可送正常学校学习,中、重度要留在康复中心继续学习。 (2)家长的教练回归社区后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家长的继续训练和指导。所以,在住院期间最好将患儿的正规训练教会家长,结合日常生活进展训练,让患儿从早到晚都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将训练内容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 (3)职业训练脑瘫患儿经过功能性作业训练,上肢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增强,运动协调能力增加,又经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业治疗,具备了日常生活活动

10、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从学龄阶段进入到就业年龄阶段,因此,需要进展职业前的培训。 (4)培养社交能力 通过不断地与人们交往,促使感知和动作、语言能力、个性特征等积极开展,智力也相应的迅速开展。对待脑瘫患儿要象对待健全儿一样,要保护关心他们。鼓励家长节假日要带他们去游玩,让他们多接触社会,进展社交训练。第五节骨折后康复护理常规 骨折常见于四肢、脊柱,往往伴有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神经、关节囊、滑囊、滑膜、皮肤等软组织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及功能障碍,特有的局部表现有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涉及躯体康复、精神康复、职业康复及社会康复等各个方面,康复

11、的重点在于患者的功能锻炼。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被固定肢体的血液、淋巴循环,固定物不宜过紧或过松。 3物理治疗的护理:应用微波、中(低)频电刺激、红外线、各种透热疗法、超声波疗法、按摩、脉冲超短波等治疗时,护士应按时完成治疗,每日l-2次,每次l5分钟,防止患者烫伤。 4骨折康复护理应从骨折复位固定后立即开场。根据骨折不同的时期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从而有利于骨折最大限度的愈合和肢体的功能恢复。 (1)骨折早期可指导患者进展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有利于伤肢血液循环,减轻伤肢肿胀。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展各个方向的全X围运动,每目数次。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

12、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如前臂骨折时,指导患者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长腿石膏固定患者,指导其做黢关节运动和足趾运动;当股骨骨折后膝关节被固定时,应进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 (2)骨折中期除了指导患者继续做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外,可指导患者进展改善关节活动度、恢复肌力的训练,同时可通过作业疗法及文体活动来改善动作技巧,开展身体素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3)骨折后期主要指导患者进展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关节活动X围趋于正常,但还需进展全面的肌肉与关节锻炼。在医生与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弃掉外固定或支具锻炼。进展举物或下蹲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但是,有的

13、骨折后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关节功能障碍,此时还需进展相应的关节修复手术及康复指导。 以上各期的功能训练均应将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相结合,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与时间,并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人员的示X、协助下进展,随时检查效果,定期评定。 5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康复治疗方案的顺利完成。第六节颈椎病康复护理常规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由此产生颈肩或颈枕部疼痛伴单侧或双侧上肢麻痛、沉重、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行走不稳,颈椎生理前凸减小

14、或后凸,颈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病症和体征。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及局部型。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原那么:急性期制动、缓解期被动、恢复期主动。 2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体位,防止处于过度屈曲位,或者长期固定于同一姿势,保持正确体位。防止颈部受风、受寒。 3指导患者良好的睡眠体位,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略呈屈曲状。枕头的要求:长度4060cm,或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cm为宜,高度以l015cm为宜,或按公式计算:(肩宽一头宽)÷2,枕芯内容物

15、选择荞麦皮、蒲绒、绿豆壳等,假设加上适量的茶叶或薄荷那么更好。 4颈围的护理指导。颈围的作用是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颈围的高度必须适宜;以保持颈椎处于中间位,最好给患者定做。急性期过后颈围应去除,长期应用颈围会引起颈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的康复。 5颈椎牵引的考前须知 牵引的方式有简易牵引、气囊牵引、电脑自动牵引,以及手法牵引等。牵引的姿势可采用卧式、坐式两种。 (1)牵引角度:大多采用微屈曲位或垂直位,不作后伸位牵引。除保持l5。左右的前倾角外,还应让患者自然内收下颌。个别枕骨较平者应在枕部

16、垫一毛巾,以防止牵引中头后仰。 (2)牵引重量可按体重的ll2l8计算,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颈枕牵引带着力点要侧重于枕部,支架应足够宽,保证撑开牵引带不压迫颞浅动脉,否那么可能会发生头晕。 (3)牵引治疗后要询问患者的自觉病症,嘱患者休息片刻方可离开。 (4)急性期疼痛剧烈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宜牵引。 6医疗体操考前须知 常用的医疗体操方法有:左右旋转、伸颈拔背、与项争力、环绕颈项、擦颈按摩。 (1)应由医师选择动作和规定运动量。 (2)脊髓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应当限制运动。 (3)运动应缓慢进展,幅度由小逐步增大,防止快速运动。 (4

17、)骨质增生明显者需慎重进展。 7预防措施。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工作体位,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与倾斜度,坚持工间活动;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体位。 8体育锻炼禁忌证 (1)颈椎病术后患者,因恢复和愈合的根本条件之一是局部制动,故在术后3个月内应制止做颈部运动和体操:一 (2)体温高于38以上者: (3)静息状态下脉搏100次分钟以上者: (4)舒X压大于120mmH9或收缩压低于l00mmH9,并有自觉病症者; (5)心功能不全,伴有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腹水者; (6)近期有心肌梗死病史者; (7)严重心律不齐者: (8)在安静时亦有心绞痛发作者; (9)

18、体质特别虚弱者。第七节肩关节周围炎康复护理常规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其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多见于中年人和老年人,50岁左右易患,因而有“五十肩之称。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可放射至三角肌附着点下缘,甚至可达肘关节。三角肌出现萎缩,肩关节活动受限,而且常以肩带活动增强代偿肩关节活动的缺乏。活动X围以外展和内旋受限为主,其次为外旋,肩关节届曲受累常较轻。由于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受限,因而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良肢位的摆放。一般取健侧卧位,在患者胸前放置普通木棉枕,将患肢放置上面。患侧卧位时,在患侧肩下放置一薄枕,使肩关节呈水平位,如此可使肌肉、韧带及关

19、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防止俯卧位,因为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 3缓解疼痛。在早期疼痛较重时,可服用消炎镇痛药物,或舒筋活血药物,也可外用止痛喷雾剂、红花油等;适当物理治疗可改善血循环,消除肌肉痉挛,防止粘连,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4对功能障碍者指导功能锻炼。如下垂摆动练习、上肢无痛或轻痛X围内的功能练习等。 5配合手法松动治疗护理。肩关节松动术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痉挛、松解关节粘连等。治疗时,嘱咐患者身体完全放松,感觉到舒适,实施者抓握和推动关节切忌手法粗暴,不应引起疼痛,防止出现骨折、脱位等并发症。治疗完毕指导患者立刻进展主动活动,否那么常不

20、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6保护肩关节。在同一体位下防止长时间患侧肩关节负荷;维持良好姿势,减轻对患肩的挤压:维持足够关节活动度X围和肌力训练;在疼痛时要注意局部肩关节的休息,防止有过多的运动:在疼痛减轻时,要尽量使用患侧进展ADL技能的训练。 7预防措施。劳逸结合,保护关节不受风寒,注意夏季夜晚不要露宿,防止肩关节长时间受冷风吹袭。肩关节损伤后应及时治疗,以免遗留后遗症。老年人应每日做各种体育锻炼如体操、太极拳等。 8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如锻炼爬墙、划圈、拉轮、梳头动作及屈肘甩手、展翅、站立牵拉、头枕双手、旋肩等。第八节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

21、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腰腿痛。典型病症是腰痛及腿部放射性疼痛。但由于髓核突出的部位、大小、椎管管径、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临床表现也有一定差异。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原那么:急性期制动、缓解期被动、恢复期主动。 2卧床休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要求卧硬板床或较硬的棕床。减少腰部屈曲、侧屈、侧转等动作,以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3良肢位。仰卧位时,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后伸,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垫,髋保持一定的屈曲,这样可使肌肉充分放松,并使腰椎间隙压力明显降低,减轻腰椎间盘后突。侧卧位时宜右侧卧位最好,并在双上肢和双下肢之间各放置一软枕,在

22、其后背放置硬枕,以稳定脊柱的受力,同时右侧卧位不压迫心脏、不影响胃肠蠕动功能。 4保持正确的姿势,并进展腰背肌的训练。在着重锻炼腰背肌的根底上,兼顾加强腰部和双下肢功能运动,调整腰椎两侧和下肢肌X力,而到达缓解病症的成效。 5严格遵医嘱佩戴腰围。选择腰围的规格应与患者体形相适应,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嵴下,后侧不宜过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应保持腰良好的生理曲度。 6预防措施。防止因日常生活不良姿势而引起腰痛,如电视机放置的高度要和人体坐位视线相平;选择适宜的坐具,长时间开会作报告时最好不要坐沙发。要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适当时候站起来活动腰部,这样可以防止腰痛。做一些腰保健体操。注意腰部保暖,合理使用空调,空调的风切忌对着腰部及后背吹。开车时应把座位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在不影响转向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胸前,同时靠背后倾角度以1000为宜,不要使后倾角度太大,并调整座位与方向盘之间的高度。第九节冠心病康复护理常规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