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案_第1页
《木兰诗》导学案_第2页
《木兰诗》导学案_第3页
《木兰诗》导学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木兰诗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2、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重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学议1、 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2、 研读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第 5 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

2、情操?第 6 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3、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 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展导【资料链接】木兰诗作品介绍又叫木兰辞 ,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 ),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

3、演唱, 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 萧梁时, 社会上已经把 “乐府” 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1、归纳段意第一部分( 1 3 段)第二部分(第 4 段)第三部分( 5 6 段)第四部分(第 7 段)结尾附文2、从军缘由()写出征前的准备()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写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写写英雄气慨凯旋

4、辞官()写家人迎接()写木兰改装()写作用:(在内容上)(在结构上)3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4、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练结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A 次B回C转动赏赐百千强()A 多B大C有余愿为市鞍马()A 市场B买C集市愿驰千里足()A 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

5、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 3 段中的“不闻 但闻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 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朗读下列语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