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入门知识_第1页
青花瓷入门知识_第2页
青花瓷入门知识_第3页
青花瓷入门知识_第4页
青花瓷入门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花瓷入门知识青花瓷收藏把玩者日益增多。但身边很多朋友对青花 知之甚少,这里系统的整理一下青花瓷的资料。让刚入门 的玩家也了解如何看出门道而不是只看热闹。此帖,与大 家共同学习。、青花用料及绘画工艺来自巴比伦的宝石造就了风靡世界的青花瓷,珍贵的元青花价格高的令人咋舌;永宣 之青花使人如痴如醉;成化青花尽善尽美;康熙青花巅峰之 作,至今仍在争执没有定论的麻离青,而元青花的窑址至 今仍未见踪影,神秘的料性让中国的画家四百年不敢涉 足,北派青花开四百年青花瓷之先河,想了解青花瓷吗希 望小弟的几篇小文可以为兄解疑。1、青花装饰青花装饰的工艺流程是准备好,修整好的坯,进行画面图面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图案

2、,用浓青花 料按勾好的草稿勾线,然后有份水工用淡青花料染色使得 画面层次丰富色阶分明,最后清除所有污迹后施釉入窑烧 成,使用的工具同中国化勾线用的毛笔相同只有分水用的 笔不同还有一把利刀用来修改绘画中的失误,一块托坯 毡,画小件瓷器时垫在手上以防手上的汗水弄脏坯及污染 画面。2、青花料青花料是釉下彩绘的主要颜料,唐代即有销售,但那时是作为药材始称为“无名异”,其原始状态是各样 的矿石,其中产形状似瓜子状大小的黑绿色石片为最好, 人称“瓜子片”,“珠明料”,古时所用大部分为露头矿层,经 雨水冲刷后裸露地面,捡拾集中后先洗去表面浮土,以空 匣盛之熾烧后再淘洗,然后碾碎。现代用球磨机球磨72小时,再

3、调成不同用途的颜料。勾线料颜色较浓,用研 细的色料加水和适量的调料调成泥状,常用的调料有甘 油,乳香油,胶水等。其作用在于改善颜料在使用中的工 艺性能,便于操作,缓解干燥速度,分水料则用茶水调成 “头浓”二浓“等,茶水比重较清水大,悬浮力强,便于色水 长时间保持一定的稠性,力较大,渗透力较小,有利于保 证坯体不因吸水过多过快而产生变形和降低强度,用茶水 调料在坯体上容易均匀不显痕迹,而且平坦光滑,色与坯 结合也较为紧密,茶汁附在颜料颗粒上对色水也可以到一 定的保护作用。青花料因产地的不同成瓷的发色也不同, 人们习惯的将个地产的青花料称为麻离青,勃泥青,回 青,平等青等等。3、青花料是粗好还是细

4、好 青花料在使用时对颜料颗粒 细度有较高的要求,勾线料要求越细越好,如颗粒粗勾线 时不宜过细。细则研磨时间加长,而使擂钵和擂锤由摩擦 产生的瓷料混入颜料,从而影响颜料成色,其次会使坯体 吸水过多,再则延长沉降时间影响操作功效。4、勾线上边谈到了勾线那就顺势聊聊勾线的门道。釉下青花等装饰一般以勾勒线条为多,它还有在分水时堵住 料色水流溢,使之不致扩散到纹样线条之外的用途,勾线 时须保持缓快均匀,厚薄相等,避免线条粗细不一,勿断 勿续。并避免料迹堆积,如积料过厚烧成后容易出现料疵 等缺陷。因此当发现料积过厚时应用小刀将其修平。描绘 细致纹样时应先在其围涂一笔清水再勾,以减缓坯体吸水 利于运笔流畅。

5、以上观点是传统的观念,如此勾勒出的线 条呆板,纵观明清时代青花精品线条的深浅,粗细,快慢 都有着丰富的变化,艺术效果十分明显,但难度极大。因 此为了适应工人及工作效率方面的需要,多年来宣传提倡 的都是这些技法。再补充一下釉里红。在使用釉里红时由于釉里红料容易沉淀,因此在绘画时应频繁调匀颜料,忌用复笔因釉里红成瓷后发色灰因涂层薄厚不一发生 颜色的根本不同。5、分水 前面聊到了勾线,下一步就是分水了。分水即 为渲染填色,是釉下装饰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操作方法有 平涂,深浅接色,罩色和榻色等分水法。 平涂分水是 用分水笔蘸取料水在画面上一次分成色泽无深浅,浓淡之 别。此种也是最为常见的分水技法。 深浅

6、分水可使画 面分出深浅,浓淡,其方法有二:一是分成法,即从淡处 落笔于提笔时收水处多停留一些,料水使其自然形成深浅效果。二是洗色分水法,即蘸饱浓料水后,将笔尖在清水 中蘸一下,使笔尖料色冲淡,然后从浅到深一笔一笔加 染,洗时可随时加水以调整笔尖的料色。接色法根据画面要求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料水,并使其自然结合不显生 硬、一般先分需要面积较小的颜色,后分面积较大的颜 色,此法多用于花卉装饰。罩色分水法可使画面花纹表现出多种复杂的色彩,先分出一种颜色再于某一部分另 罩它色,使画面烧成呈现出丰富的色结合色差变化,运用 此法分水必须考虑艺术效果,并掌握叠色的变化。榻色分水法是用较浓的料水按效果要求一笔一笔

7、染好,这种 方法是一种原始的颜色方法。元明清前期的分水方法,也 是那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分水时使用特制的吸存水量极高的“鸡头笔”,按色阶需要施以浓淡不同的料色,使画面 富有深浅层次的变化,有利于轮廓形象更加明显,组成富 有节奏的色彩调子达到“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称这道工序 为分水,实际操作中有专业分水工操作,绘画工只管绘 画,分水工只管染。而现代一般产品绘画和分水全部由一 人完成。6、色分五彩青花装饰最初是以单色出现,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装饰风格的丰富,分水称为青花装饰的一个重要 步骤。青花分水料在浓度上的变化,可以分为五色,即, “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由于分水料在浓度上的 变化使这

8、种蓝色调的装饰享有“色分五彩”之誉,青花装饰以 色阶的多少分高低,色阶越多艺术价值越高,历史上康熙 时代的产品最佳,最高色阶可达十余个色阶,当时形成这 特点的原因:一是画风向中国化靠拢;二是采取多种不 同产地的青花料,在同一件作品上使用,除康熙时代产品 外一般有五种色阶即为高档产品,中档三个色阶,一般产 品都在两个色阶。7、水路 青花瓷绘制中的技术专用词,是指蓝色纹样以 外所空出的瓷器白地。在构图时呀考虑到白底与纹样的疏 密关系,以达到黑白配置具有韵律美。元明青花虽色料只 有一两个浓淡色阶,但在水路上却处理的很得当,产生蓝 白穿插对比互相烘托回应的艺术效果。8、如何鉴别贴花瓷和手绘瓷贴花是怎么

9、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 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 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 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 用瓷、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 采用贴花瓷。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 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建议收藏要尽量避开 贴花瓷器。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 易学的方法。一是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 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 碗、杯、瓶之类。二是细看

10、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 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 现,要细看。三是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 致。这一点很重要。四是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 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五是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六是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瓷颜料附着厚 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 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 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七是对于有球面几

11、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 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 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 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 花颜色色调不一样。八是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 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 瓷器就不可能太贵。九是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 好瓷体不会用贴花。十是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瓷用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另:碰

12、到不好鉴别时,可用放大镜,贴花、印花的釉面上有网格状,而 手绘则没有。 9、什么是高档青花瓷最简单的分辨方法是看清瓷的色阶,一般两个色阶以下的即一深一浅即 为低档青花,三种色阶为中档,五种色阶以上为高档青花 瓷,其绘制作者一般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画师。二、成型工艺,手拉坯和注浆瓷器成型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盘筑、旋转拉坯、合模、印坯、注浆等等,这些方 法中和收藏最有关系的是注浆成型和旋转拉坯成型,通常 大家称之为“注浆”和“手拉坯”这两种不同的成型工艺关乎者 收藏器物的身价和命运,因此瓷器收藏中确认其胎体成型 属于那种工艺十分重要。注浆成型的原理是;利用石膏容易成型的特点,制造模具,模具干燥后具有

13、较好的快 速吸水性,用普通泥料加入悬浮剂和水搅拌成泥浆,泥料 在水中可以长时间均匀悬浮,注入模具,石膏模具迅速吸 收水分,水中的泥沙依随水被吸附在模具壁,形成上下左 右基本薄厚一致的坯体,泥浆在模具中停留的时间根据坯 体所需厚度不同而不同,一般从20分钟到一个小时,然后 将没有吸附在模具壁上剩余泥浆倒出,34小时后待坯 体收缩与模具壁自动脱开,再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坯体; 因为模具为两开或多开既两半或多块,注浆时合在一起, 两块模具的对接处有一道缝隙,因而影响吸附泥沙,坯体 的密度与其他部位不同烧成后会出现一条下凹的“合缝线”此 外由于坯体成型不是依靠沉淀,而是吸附,如果器物有 足,在足圈上面的

14、底有一圈与足相对应的下凹,俗称“注浆 线”也就是说注浆瓷器外面有突出壁一定有下凹,而下凹无 法填补,所有的泥料都与坯体的密度不同,在烧成时补上 去的泥料会与胎体分离,而“合缝线”等工艺痕迹一般都有一 些技术手段可以掩盖,所以在辨别是否是注浆胎,比较可 靠的方法是观察器底壁是否有下凹的注浆线,但如果器物 没有足或其他突出,则需仔细寻找合缝线和其他一些注浆 痕迹,如用手上下滑动抚摸器体,注浆胎上下十分平整, 手拉坯隐隐约约起伏不平,还有一类器物,口大,器浅成 型后便于车削,注浆成型时故意加大坯的厚度也可以通过 车削的方法让下凹的“注浆线”消失,对于这类瓷器如小香筒 炉、笔筒、水洗等应该格外注意。手拉坯和挤压成型的鉴别方法首先可以从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