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悬移质输沙率及颗粒级配测验3. 1 一般规定3. 1. 1采用不同的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方法测定断面平均含沙量时,应符合部分流量加 权原理。3. 1. 2布置测速和测沙垂线时,应在测速垂线中选择布设测沙垂线。3. 1. 3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的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布置测速和测沙垂线,施测垂线起点距和水深,在测速垂线上施测流速,在测沙垂线上 施测含沙量。2观测水位、水面比降,当水样需作颗粒分析时,应施测水温。3需要建立单断沙关系时,应施测相应单沙。4采用全断面混合法测输沙率时,测沙垂线单独布设,可不再施测测沙垂线流速。3. 1. 4测定悬移质泥沙断而平均颗粒级配的各种测验方法均应符合部分输沙率加权
2、原理。3. 1. 5中小河流测站,洪水历时短,不具备输沙率测验条件时,可只观测单沙,不测输沙 率。3. 2悬移质输沙率及颗粒分析的测次分布3. 2. 1 一年内悬移质输沙率的测次应主要分布在洪水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断而平均含沙量过程线法进行资料整编时,每年测次应能控制含沙量变化的全过 程,每次较大洪峰的测次不应少于5次;平、枯水期,一类站每月应测5次10次,二、 三类站每月应测3次5次。2历年单断沙关系与历年单断沙综合关系线比较,一类站其变化在±3%以内时,年测次 不应少于15次。二类站作同样比较,其变化在±5%以内时,年测次不应少于10次;年变 化在±2
3、%以内时,年测次不应少于6次。三类站作同样比较,其变化在±5%以内时,年测 次不应少丁-6次:年变化在±2%以内时,输沙率可实行间测。测次应均匀分布在含沙量变幅 范围内。3单断沙关系线随水位级或时段不同而分为两条以上关系线时,每年悬移质输沙率测次应 满足:一类站不应少于25次,二、三类站不应少T 15次。在关系曲线发生转折变化处应分 布测次。4采用单断沙关系比例系数过程线法整编资料时,测次应均匀分布并控制比例系数的转折 点。在流量和含沙量主要转折变化处应分布测次。5釆用流量输沙率关系曲线法整编资料时,年测次分布应能控制各主耍洪峰变化过程,平、 枯水期应分布少量测次。流量与输
4、沙率关系较稳定的站,可通过流量推算输沙率:根据流量 变化布置输沙率测次,输沙率测次分布应满足资料整编要求。3. 2. 2堰闸、水库站和潮流站的悬移质输沙率测次应根据水位、含沙量变化情况及资料整 编要求,分布适当测次。3. 2. 3 一年内测定断面平均颗粒分析的测次应主要分布在洪水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用断而半均颗粒级配过程线法进行资料整编时,一、二类站,每年测次应能控制颗粒 级配变化过程,每次较大洪峰应测3次5次;汛期每月不应少于4次;非汛期,多沙河流 每月应测2次3次,少沙河流每月应测1次2次。2 一类站历年单断颗关系线与历年综合关系线比较,粗沙部分变化在±2%以内,细沙部 分
5、变化在±4%以内时,每年测次不应少T-15次;二类站作同样比较,粗沙部分变化在±3% 以内,细沙部分变化在±6%以内时,每年测次不应少于10次。3单断颗关系线随水位级或不同时段而分为两条以上关系曲线时,每年测次,一类站不应 少F 20次,二类站不应少T-15次。4单断颗关系点散乱的站应相应增加测次。5三类站每年在汛期洪水时施测5次7次,非汛期施测2次3次,可不计算月、年平 均颗粒级配。3. 2. 4新开展输沙率和断面平均颗粒分析测验的测站,前三年内应适当增加测次。3. 3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方法3. 3. 1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方法应根据测站特性、精度耍求和设施设备条件等
6、情况分析确定, 可采用部分输沙率法或全断面混合法。3. 3. 2部分输沙率法输沙率测验垂线布设条数和位置应采用较多垂线进行试验,由试验资 料分析确定。在未经试验分析前,输沙率测验布设垂线数目,一类站不应少于10条,二类 站不应少于7条,三类站不应少于3条。可采用单宽输沙率转折点法布线、等部分输沙率法 布线或等部分流量法布线确定垂线位置。3. 3. 3采用全断面混合法输沙率测验时,可将断面平均含沙量与断面流量测验分开进行, 输沙率测验垂线数目按照第3. 3. 2条执行。断面平均含沙量观测可按照第3. 4. 2条 第3. 4. 4条进行。断面流量观测可采用实测方法或线推方法。采用实测断面流量方法时
7、, 断面流量观测与断面平均含沙量观测时间应一致。釆用线推流量方法时,其推算时间应采用 断面平均含沙量的平均观测时间。3. 3. 4悬移质输沙率垂线测验方法可采用选点法、积深法和垂线混合法,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1采用选点法时,应同时施测各点流速,不同水流情况选点法测点位置应符合表3. 3.4-1 的规定。表3. 3. 4-1不同水流情况选点法测点位置水流情况方法名称测点的相对水深位盖畅流期五点法水面、0.2、0648、河底三点法0.2.0. 6.0. 8二点法0. 2.8点法0.6封凉期六点法冰底或冰花底、0. 2、04、06、08、河底二点法0.15.0. 85点法0.5注:相对水深为仪器入水
8、深与垂线水深之比。在冰期,相对水深应为有效相对水深。2采用积深法时,应同时施测垂线平均流速。3采用垂线混合法时,应同时施测垂线平均流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采样历时比例釆样混合时,不同采样方法釆样位置与历时应符合表3. 3. 4-2的 规定。表3. 3. 4-2不同采样方法采样位置与历时采样方法采样的相对水深位置各点采样历时(Q五点法水面、0,2、06、08、河底0. 10. 3上、0 3"0 2f、0. If三点法0.20. 6x0.5二点法0. 2s0. 80. 5-0. 5/注:t为垂线总釆样历时。2)按容积比例釆样混合时,釆样方法应经试验分析确定。3. 4断面平均含沙量测
9、验3. 4. 1断面平均含沙量测验方法可采用部分输沙率法求得全断面输沙率,计算断面半 均含沙量,也可采用全断面混合法。部分输沙率法断面平均含沙量测验的垂线布设应符合第 3. 3. 2条的规定。3. 4. 2测验河段为单式河槽11水深较大的站,可采用等部分水而宽全断而混合法进行断面 平均含沙量测验。各垂线采用积深法采样的仪器提放速度和仪器进水管管径均应相同,并应 按部分水面宽中心布线。3. 4. 3矩形断面用固定垂线采样的站,可釆用等部分面积全断而混合法进行断面平均含沙 量测验。每条垂线应采用相同的进水管管径、釆样方法和采样历时,每条垂线所代表的部分 面积应相等。当部分面积不相等时,应按部分面积
10、的权重系数分配各垂线的采样历时。3. 4. 4断面比较稳定的站,可釆用等部分流量全断面混合法进行断面平均含沙量测验,各 垂线水样容积及所代表的部分流量均应相等。3. 4. 5断面平均含沙量测次分布要求应与悬移质输沙率测次分布相同。3. 6相应单沙(样)的测验3. 6. 1采样器测验时应按下列耍求进行:1采用单断沙关系和单断颗关系进行资料整编的站,在进行输沙率测验的同时,应测验相 应单样。2相应单样应与常规单样的测验方法和仪器相同。3兼作颗粒分析的输沙率测次,应同时观测水温。当单沙采样方法与单颗采样方法相同时, 可用相应单样作颗粒分析;不同时,应另取水样作颗粒分析。3. 6. 2釆用测沙仪测验时
11、,当该测次需要做颗粒分析时,应使用釆样器进行相应单样采样。3. 6. 3相应单沙(样)的测验次数,在水情半稳时测一次;有缓慢变化时,应在输沙率测验 的开始、终了各测一次:水沙变化剧烈时,应増加测验次数,并控制转折变化。3. 7全沙输沙率测验3. 7. 1沙质河床需要测全沙的一类站和重要水利工程设计、管理运用及河床演变研究 需要全沙资料的站,应进行全沙输沙率测验。全沙测次宜分布在洪水期,每年应测10次 15次,每三年应进行一次全沙输沙率资料整编。3. 7. 2全沙输沙率测验方法可用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方法。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定全 沙输沙率时,悬移质输沙率测验应按本规范第3. 3节进行,推移质测
12、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测验规程SL43的有关规定进行。釆用间接测量方法测定全沙输 沙率时,应分析垂线上推移质与垂线近河底测点输沙率的相关关系。3. 7. 3岩石等稳定河床可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定全沙输沙率,沙质河床可采用间接测量方 法测定全沙输沙率。3. 7. 4沙质河床采用直接测量方法测定全沙输沙率时,应注意测验仪器对河床扰动的影响。 采用间接测量方法测定全沙输沙率时,在施测悬移质输沙率的同时,应加测床沙、水温和水 面比降,并作泥沙颗粒分析。3. 8测验质量控制3. 8. 1悬移质输沙率测验中,控制测验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1垂线测验方法和垂线布设应经试验分析检验,当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改进垂线测验 方法。2 一类站的输沙率测验,除水深小于0. 75m外,不得采用一点法。3 一类站用五点法测验时,其最低测点位置不应高于相对水深0. 95处。4 一类站采用积深法测验时,仪器进水口至河底距离不宜超过垂线水深的5%。5当含沙量横向分布和断面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分析资料,调整测沙垂线位置和垂线 数目。3. & 2对测验仪器和操作所产生的系统误差,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控制:1 一类站采用瞬时式釆样器采样,同一测点宜重复采样不少于2次。2当悬索偏角超过30。时,不宜采用积深法采样。3使用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具及类似用具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斗轮堆取料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背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题库完整版【答案】
- 恒生科技园一期二标段项目主体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 2025办公室文员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金属焊接材料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港口业投资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血型分析仪器试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在线互动课堂建设
- 时事政治必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文艺院团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
- 浙江心理b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IC托盘(电子芯片托盘)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战略研究报告
- epc设计咨询合同协议
- 长江三峡招聘面试题库及答案
- 特色产业发展保证金合同
-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课件
- 专利转化意向协议书
- 高二年级主任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