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结构卢瑟福模型_第1页
原子的核结构卢瑟福模型_第2页
原子的核结构卢瑟福模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原子的核结构和卢瑟福模型1.1原子的质量和大小1. 原子的质量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各不相同将其中最丰富的12C原子的质量定为12个单位,记为12u, u为原子质量单位.12(g) 11uNa 121(g)-2721.660 10 kg 931.5MeV/c 2NaA是原子量,代表一摩尔原子以千克为单位的质量数.N 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一一一摩尔物质中的原子数目2.原子的大小43r1r3A4 Na3 43r33,A(g)Na,3(g/cm )是原子质量密度原子的半径为:r3A4 Na13例如Li (锂)原子A=7,=0.7,ru=0.16nm ;Pb (铅)原子A=207,=

2、11.34,rPb=0.19 nm;将原子看作是球体,其体积为3一摩尔原子占体积为3.原子的组成,并测得了 e/m比.1910年密1897年汤姆逊从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立根用油滴实验发现了电子的电量值为e =1.602 x 1019( c)从而电子质量是:-31-4ume 9.109 1031 kg 0.511MeV/c 25.487 10汤姆孙在1897佯使用的放电管I貢KwhiwmniJ1.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葡萄干蛋糕”式原子模型或称为“西瓜”模型2. a粒子散射实验捡脸湎姆逊犊型的正勒悝屮带电粒子躬甸療壬棵测出射粒子的角 分

3、布.*实验装置和模拟实验R:放射源S:闪烁屏A:代刻度圆盘T:抽空B的管F:散射箔B:圆形金属匣C:光滑套轴M:显微镜(a )(b )结果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侧视图俯视图大多数近似1 :粒子散射受电子的影响忽略不计,只须考虑原子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 °汤姆逊模型的困难中带正电而质量大的部分对粒子的影响近似2:只受库仑力的作用.当r>R时,粒子受的库仑斥力为:F1 2Ze2当r<R时,粒子受的库仑斥力为:1 2Ze240 R3Fmax1 2Ze24 0 R2当r=R时,粒子受的库仑斥力最大:卢瑟福等人用质量为4.0034 u的高速a粒子(

4、带+2e电量)撞击原子,探测原子结构按照“西瓜”模型,原子只对掠过边界(R)的a粒子有较大的偏转tZe瓦为疥粒子的动能2 Ze 22 R例如,EK =5.0 MeV P, Z(金)=794 , 60 Rmaxv10-3 弧度p 2 Ze 2 / 1 m 20.057O.要发生大于900的散射,要与原子核多次碰撞,其几率为10-3500!但实验测得大角度散射的几率为1/8000,0.1 nm E k ( MeV ) 为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型结构模型 7.310 5:结訂止电荷集中: :论汀在斥子4- . TTTTTTTTTTITTTT3.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一卢瑟福模型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的中心,

5、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原子核),它带正电量Ze ,它的体积极小但质量很大,几乎等于整个原子的质量,正常情况下核外有Z个电子围绕它运动假设:(1)将卢瑟福散射看作是a忽略原子中的电子的影响粒子和原子核两个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的两体碰撞(2)在原子核质量M>>m(a粒子质量)时,可视为核不动,于是问题化为单质点在有心库仑斥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首先,我们关心从无限远来的a粒子(初态)经库仑力作用后又飞向无穷远的运动状态(末态)由机械能守恒因而始末二态动量守恒对任意位置有:+ ZeCtg - 4 02m 0 - rb 2Ze称库仑散射公式1 2Ze27Ctg -0 2上式给出了 b和 的对应关

6、系.b小,大;b大,小.要得到大角散射,正电荷必须集中在很小的围,粒子必须在离正电荷很近处通过5.卢瑟福散射公式及实验验证(1)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推导:由库仑散射公式可得d 2 bdb丹篇2可见那些瞄准距离在射:b到b-db之间的a粒子,经散射必定向 B到B +d 0之间的角度出将d 0用空心 体角d 来代圆锥体的立替Zed 2 si nd4 sin -2 cos 2 d公式的物理意义:被每个原子散射到+d之间的空心立体角 d的粒子,必定打在b b+db之间的d这个环形带上所以d 代表粒子被每个原子核散射到+d之间那么一个立体角d的几率的大小,称为原子核的有效散射截面,又称为散射几率现在的问题是

7、粒子入射到这样一个环中的几率是多大呢?设靶的面积为 A,厚度为t,并设靶很薄,以致靶中的原子对射来的粒子前后互不遮蔽, 从而粒子打到这样一个环上的几率为:d /A也即粒子被一个原子核散射到+d之间的空心立体角 d的几率实验情况是N个粒子打在厚度为t的薄箔上,若单位体积有 n个原子核,那么体积At共有nAt个原子核对入射粒子产生散射,也即有nAt个环假定各个核对粒子的散射是独立事件, 粒子打到这样的环上的散射角都是 +d , 粒子散射在的总几率应为nAtd /A设靶的面积为 A,厚度为t,并设靶很薄,以致靶中的原子对射来的粒子前后互不遮蔽,从而粒子打到这样一个环上的几率为d /A也即粒子被一个原

8、子核散射到+d之间的空心立体角d的几率.实验情况是N个 粒子打在厚度为 t的薄箔上,若单位体积有 n个原子核,那么体积At共有nAt个原子核对入射粒子产生散射,也即有nAt个环假定各个核对粒子的散 射是独立事件, 粒子打到这样的环上的散射角都是 +d的总几率应为nAtd /A, 粒子散射在粒子数为dN,所以粒子被散射到d的总几率又可表示为 dN/N,从而有dNn AtdAd竺A n AtNdNAn AtN(亠廿冬I2斗(4匕zm2 02评耳Nt 该式称卢瑟福散射公式m 0 sjn4 一 2说明:实际测量是在一个有限小窗口(dsddN')的立体角d Q ' =ds'/r测

9、量散射的粒子数另一方面,设有 N个 粒子入射到靶上,在+d方向上测量到的散射dN :由于散射公式只与 B有关,在同一个B位置上有dN 范'=dN/d Q ,所以上公式可用 于小窗口探测(2)卢瑟福散射公式的实验验证对同一放射源(EK 同),pl KI同一靶体(Z,t同)sin4d/2 C;对同一放射源,同一靶材但厚度t不同,在B方向接收的dN * t;d不同放射源(EK不同),同一靶体,在e方向测得鯉dE 22k0丿对同一放射源;不同靶材(Z不同)但nt同,在方e向测得理Z2d盖革和马斯顿按上述结论作了一系列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很好,从而确立了原子核型结构模型6.原子核半径的估算能量守

10、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m ob m rm1 212 2Ze2m o m2 24 ormctg?0 22 ZeEk0着b由上两式及库仑散射公式可得12ze'1rm2 (1 -4 0 m 0 sin( /2)r m =3 X 10-14 m (金)r m =1.2 X 10-14 m (铜)10-14 m 10-15 m7. 原子的大小核式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半径10-1 0 m(0.1 nm)(1) 原子核半径一 10-14 10-15 m2(2) 电子半径一10-18 m原子质量的数量级:10-27kg10-25kg8. 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及卢瑟福模型的困难(1) 意义:1) 通过实验解决了原子中正、负电荷的排布问题,建立了一个与实验相符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上,提出了以核为中心的概念,从而将原子分为核外与核两部分,并且认识到高密度的原子核的存在,在原子物理学中起了重要作用.2) 粒子散射实验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新途径,以散射为手段来探测,获得微观粒子部信息的方法,为近代物理实验奠定了基础,对近代物理有着巨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