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1页
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2页
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3页
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4页
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2006年第5期总第223期东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52006SumNo.223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闫弘宇(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法学教育等因素的制约.要克服这些因素,实现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我们主要应该通过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法学家的现代化,法律职业者的现代化和大众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等途径来完成.关键词制约因素;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对

2、策中图分类号】I39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1(200605003906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同样是一种社会的深层次变革,在这其中,法律文化的全面建设是有重要作用的.本文将通过对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因素的分析,探讨实现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途径.一,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政治因素政治左右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样对法律文化的发展产生根本的影响.在东北地区历史上权力过度集中的特点较为突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制约着人们权利意识,制约着法律文化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早期的东北地区虽曾被多个少

3、数民族的政权统治,但汉族文化的迁入,中国传统的以皇帝贵族为中心的家族式统治体系对东北地区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东北,封建没落的法律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在司法实践中重刑轻民,重个人对社会家族的义务,轻私人民事权利,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尊严,自由权利被否定,剥夺.辛亥革命后,奉系军阀统治,日本帝国主义人侵和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同样在政治上实行严格的管理,自由,民主荡然无存,残暴,血腥充斥社会,现代法律文化观念的形成遭受到严重的挫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主权等思想也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法律原则,形成了既不同于资产阶级个人本位,又不同于封建专制等级制度的新

4、型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然而,这些在事实上并未能使东北地区的法律文化发生更为深远的改变.政治上对东北地区的重视和管理,体现在经济上则是计划经济的全面展开,这同样是以权力的相对集中来实现的.改革开放,国家的政策南移,党的特殊政策首先在深圳实施,既而拓展到东南沿海与上海浦东,乃至东部沿海.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又将西部大开发提到了日程,东北再次遭遇冷落.政策上的倾斜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落后,这在客观上使东北地区政治上的僵化,保守倾向得到维系.此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才在政治保障上为东北法律文化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上,政治始终保持着某种【收稿日期】2006一O121

5、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04121)作者简介闫弘字(1975一),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吉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39?优势,行政权力的相对膨胀,使得社会生活中法律的作用相对弱化,从而消极地影响着法律文化的发展.(二)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经济因素“法律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存在于现实的人们的经济关系之中,存在于人们在相互交往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要求之中.”法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则更集中地受制于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受制于物质生活的条件和经济活动的发展程度.东北地区由于地理及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以国有重工业为主的

6、城镇经济格局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经济模式,城镇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农村传统生产方式落后对人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权利意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制约着法律文化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源起于洋务运动在东北的开展,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相对于关内的某些地区已是缓慢的,而且以官办为主.民族资本成分很小.虽然在辛亥革命后东北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随着时局的动荡,东北随即进入奉系军阀统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和伪满洲国统治时期,出于不同占领者的需要,虽然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有所加强,但是民族资本仍然没能形成优势.解放战争在东北地区的首先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使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政治因素得以消

7、除.然而,由于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因此在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东北地区是被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以建设的,众多的大型工业都集中于此.虽然这曾经造就了东北的辉煌,但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结构单一的情况并未有所改变,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一些消极因素仍然没有消除.建国后国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重视以及相关投入,使得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在经济比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有企业的大比重不但给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同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还占有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产业的发展.计划经济造就了东北地区的短暂辉煌,也在东北地区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东北

8、老工业基地是原有计划体制统治时间最长,贯彻最为彻底的地区.东北最早进入计划经济,最晚退出计划经济,所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计划经济时代?40?的一些东西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2J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解决问题更多地依赖于政策,法律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调整,规范作用被忽视,社会群众对法律缺少应有的关注和信任,这对于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本质上的伤害.与城镇地区相比,东北农村地区的法律文化发展则受到了经济结构的更大制约.历经岁月变迁,东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仍然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没有摆脱传统法律文化的束缚.人们固守在土地上,相互之间保持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彼此互相依存.人们个体的独立意识淡漠,缺

9、乏权利观念.东北地区农业基础雄厚.全区拥有全国20%的耕地,40%的森林,人均占有耕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量的农业人口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虽然”科教兴农”等一系列的政策在全国普遍推广,但也并未因此而使大量农民的现代意识有更高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异地转移的情况,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在一些地区也显得比较活跃,但这些都很少受到法律的调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使得大量农民依靠着土地而生存,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3,参与经济活动的单一性制约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同时国家对粮食敞开收购,价格保底,使粮食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农民与粮食企业形成无选择,

10、无竞争的交易关系,从而影响了农民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与市场能力的增强.这些都根本地制约了东北地区农村法律文化的发展.如上所述的简单的工业和农业格局,对东北地区的法律文化发展形成着根本的制约.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在东北的不同地方,现代观念也有着相当积极的土壤,然而,这并未影响到全局,而恰恰为全局所左右着.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是带有普遍性的消极因素,也正是为了保护和发扬这些来之不易的”现代因素”,我们才更要正视现实,改造现实,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寻求建设东北地区现代法律文化的途径,才能最终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根据有关辽宁省农村土地使只j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显示,辽宁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多以简单的口头形式完

11、成,无合同约束.一方面容易造成流转而引起的纠纷,影响稳定,男一方面造成取得使用权当事人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因流转双方大多约定一年一变,使得接转方没有长期保障,不肯对土地作较多投入,只维持现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益使用.参见刘启l1月,关于辽宁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J1,农业经济,2002(1):9一l0(三)制约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发展的法学教育因素法学教育是形成法学人文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法律文化的传统上来看,法学教育是法律文化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形成高品位,高层次,现代化的法律文化的主要途径.法学教育可分为专业法学教育和非专业法学教育

12、,二者都对法律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专业法学教育的落后,法学人文环境的欠缺,虽然是中国法学面临的整体困境,但该种现象在东北地区的表现仍显突出.虽然近年来,法学教育在中国越来越被重视,也有较大的发展,然而,在这法学空前发展的潮流中,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是相对滞后的,虽以吉林大学为中心形成一定规模,但整体上相对北京和部分发达省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东北地区专业法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I)专业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长期分离.大量的法学专业毕业生不能正常进入司法队伍,法律界的从业人员由大量非专业人员或非经过专业学习的人员组成.很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只能选择与法律并不直接相关,甚至毫

13、不相干的职业,这对于法律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是不利的.专业法学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是多重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法律职业者的培养和训练.美国学者博登海默指出:”为履行法律在社会中的职能,就必须要求控制训练法律工作者的方式方法,以使他们称职.如果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和维护社会肌体的健康,从而使人民过上有价值的活跃的生活,那么就必须把法律工作者视为社会医生”l引.将法律职业者比喻为社会医生,这不仅仅指出法律职业者对法律有关事务正确,精准的处理,更深层的含义表明,人们对这”社会医生”称职与否的判断,关系到人们对法律公正性的理解,对法律正当性的判断,对法律的信心,以至人们对法律的选择.这些都是影响

14、法律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2)法学人才流失严重.虽然东北地区也有高质量的专业法学教育,但由于法学人文环境的整体状况不良,社会经济环境相对落后,因此,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并不将东北地区作为自己择业的首选地点.大量的优秀人才流人北京,上海等中心或发达城市.人才不能形成合理的流动,无法为社会提供需求型人才,这也将制约法律文化的发展.法学人才的流失同样体现在师资队伍,高层次的法学专家,学术骨干流向发达城市,使得整体的教育水平下降,这无疑不对法律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不利影响.(3)高层次的法学交流匮乏.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非中心学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开展的高层次的法学学术交流较为有限.对

15、于法学的热点,前沿信息获取较为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地区法学研究人员与国内,国际学者的交流,合作,以及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制造了障碍.除此之外,东北地区的专业法学教育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存在着专业法学教育的门槛低,“进门出门”都较容易;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学习时间短促;培养目标不甚明确等弊病5.这些因素的形成都是阻却法律文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专业的法学教育发达程度制约着非专业法学教育的发展,而在东北地区较为落后的专业法律教育之下,非专业法律教育当然对法律文化的发展也不可能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二,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途径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法律的坚实保障,需要人们观

16、念的现代转型,需要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而这些都需要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随着政治,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不断实现的,要结合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其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一)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努力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任何法律文化都有其浓重的传统因素,因此要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必须以传统法律文化为历史和逻辑的起点,努力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东北地区的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存在着许多与现代法治不相和谐之处,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调整,有些因素也是可以使其发挥出积极效果,实现现代转型的.在东北地区的传统法律文化中,我们认为民众对行政权力的

17、服从心理是最业法学教育主要指正规的学校教育,非专业法学教育主要指除正规学校教育以外的他法学教育形式,如短期的法学培训,各级符类院校对非法学专业人才的法学教育,社会的普法教守等.?4l?具积极性的一种因素,也是最应当,最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因素.如前所述,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上,行政权力在整个社会中发挥了相当强劲的作用,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但客观上也形成了民众对行政权力的服从心理.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原有的权力结构必然要发生变化,但是民众对政府的这种信任和服从心理作为一种传统法律文化因素在现代仍然是可以被我们有效发扬的,而发扬的前提是建立在民众对政府行为的理性服从基础上的,这则

18、与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东北地区振兴过程中各项社会事业的推进,政府职能的发挥需要民众的普遍配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综合的社会事业,它需要政府进行统一的协调以保证秩序的和谐,它需要政府宏观上把握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以保证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性振兴,它需要政府科学地配置人,财,物等资源以确保资源的优化利用.而在这些事项完成的过程中,社会群众的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对民众行为的需要,东北地区民众对政府权威的信任和服从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现代效果.现代社会给民众越来越多的自由空间,也建立了更多的民众对政府行为的否定机制,民众所震慑的集权统治已经不复存在,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有了更清

19、醒的认识,民众对政府行为的服从,政府权威的尊重变得更客观,更自主.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行为能否为民众所服从,主要因素不在于民众而在政府自身,在于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时是否能端正自身行为,自觉,有效地树立执法权威.这就要建设法治政府,使政府的行为纳入到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只有政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树立了自己真正的权威形象,才能与民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才可能在现代社会体制中发挥好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民众对政府仍然是服从的,但这种服从已经不再建立在强权政府之下,而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法律规范中,建立在理性之上,这样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也就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二)形成职

20、业法学家群体,建构先进法学理论,指导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先进的法学理论是指导法律实践,引导法律文化整体发展方向的精神武器,虽然法律文化的?42?主体更多的是社会普通群众,但他们法律意识的科学树立是需要先进法学理论指导的.对于普通社会群众而言,他们法律情感的形成也更多地来自于他们所参与的法律实践活动,法律实践活动能否激发人们正确的法律文化观念的形成,这还要依赖于指导法律实践活动的法学理论的先进性.因此,在老工业基地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建构科学,先进的法学理论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先进的法学理论是由职业法学家群体来建构的,所以促成职业法学家群体的形成对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学家

21、乃法律现代化之大脑.没有法学家的参与,法律的科学化,理性化运动只能是自发的,低水平的,而法律现代化这样自觉的,高水平的科学化,理性化运动则无以萌生”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现代法律的基本观念和原则如人民主权,保护财产权,契约自由,人人平等,分权制约,法治等等,无一不打上马克思,卢梭,洛克,孟德斯鸠等法学家的印记,各部门法的新观念,新原则也莫不如此.”J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职业法学家群体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在东北地区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职业法学家群体既在自身发展上有明显的落后,而且其作用的发挥也没有得到最充分的社会承认,这是需要亟待解决的.职业法学家群体的形成要

22、有一支良好的法学研究队伍,这首先要在人才结构上形成合理的梯队,以保证学术研究的连续性.其次还要建立多层次,多体系的学术研究机构,为法学家群体的形成营造广阔的自由学术空间.最后还要在科研资金方面给予充足的投入,现代的法学研究早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书斋之中,走进社会,深入调查,深刻地了解社会是高层次,高品位法学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法学研究人员走向职业法学家的必经历程.现代社会对法学家群体形成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814年萨维尼就已经阐明:“法学家必当具备两种不可或缺的素养,此即历史素养,以确凿把握每一时代与每一法律形式的特性;系统眼光,在与事物整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中,即是说,仅在其真实而自然的

23、关系中,省察每一概念和原则.”J而这两项素质也是现代法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除此之外,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法学家应当更科学地研究符合东北地区未来发展需要的先进法学理论,不能只满足于对立法的简单注释和欢欣于对政府行为的颂扬.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除了前面提到的要以本地区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为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还要吸收,融合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先进的法律文化特质,对不同法律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行有效地综合.这种综合不是新旧法律文化的杂糅,不是先进各民族法律文化机械的拼凑,而是在东北地区振兴的过程中立足于本区域法律文化的深厚基础,从现实生活中吸取激情,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世界各地区,民族

24、,国家优秀法律文化的特质而实现的新的法律文化”突变”,由此产生出与东北地区振兴相适应的法律文化新物质,新结构,新体系.这项复杂的活动只有依靠法学家的职业活动才能完成.职业法学家除了建构先进的法学理论来实现其社会价值外,还要更多地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社会也应当对职业法学家的作用给予更多的重视.职业法学家应更多地参与到立法活动中,参与到行政决策的咨询中,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使其先进的法学理论得以应用.(三)培养,建立高水平的法律职业者队伍,实现法律人的现代化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重要的还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在法律文化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法律职业者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的作用.”法律专业人

25、员负有塑造法律制度的结构与类型的使命,并在很大程度上确立法律运行于其中的一般趋势.”L8从而在法律实践中影响着法律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培养建立高水平的法律职业队伍是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法律文化现代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职业者起着维系法律制度的目标,价值,理念的延续和演进的作用.先进的法学理论无论是建构成为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的生活,还是作为先进的法学理念转化为人们活动的价值准则,其效果的实现都主要依靠于法律职业者的职业活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法律的坚实保障,而随着社会事务繁杂程度的不断增强,法律的普遍性和抽象性也会有明显的提高,这也同样需要法律职业者的整

26、体水平的提高来保证法律效用的最佳实现.东北地区高水平法律职业者队伍的建立主要通过法学教育的培养和挽留,引进法学专业人才两种途径来实现.法学教育主要是有针对性地为本地区培养符合地区实际需要的法律职业者,并同时对在职的法律职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以实现其知识,观念的及时更新,保证法律职业者队伍的整体,协调发展.挽留,引进法学专业人才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挽留人才.东北地区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在人才挽留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劣势.因此,如何挽留法律专业人才是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为法律专业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由于经济上与发达地区存

27、在差距,所以在挽留人才的工作中不能单纯地依靠物质环境的作用,更多地是要努力建设精神软环境,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机构改革,为法律专业人才个人能力的发挥营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在着重挽留人才的基础上,还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实现法律职业队伍的优化.(四)建立多层次的法律文化传播渠道,实现大众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所有社会事业最终都要依靠群众的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I9.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最终还要落实到大众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大众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活动,主要的途径是建立多层次的法律传播渠道.大众法律文化的形成受到非专业法学教育,

28、有组织的社会普法活动,各种法律信息传播媒介以及其所参与的法律实践活动的影响,要实现其现代化,也必然要从上述各渠道人手.在东北地区大众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加强非专业法学教育的建设,为大众学习,了解,掌握系统的法学知识提供渠道;要加强社会普法活动的普及性和实效性,法律的普及既要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要针对普通社会群众和边远落后地区开展,同时还要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对社会生活所能起到的实际效果以及对东北地区社会发展所能起到的促进作用;要注重提高,把握法律信息传播媒介信息的层次和品位,注重正面的宣传引导,要尽力遏制反面教育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规范法律实践环节,使大众在直接或间接参与法律实践活

29、动中得到良好的信息反馈.对于大众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要结合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现状有针对地进行,我们认为大众法律文化现代化集中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大众朴素的法律情感现代的法制社会不仅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l0J,而且要求人们正确地对待法律,正视法律?43?的功能与作用,坚定法律的权威地位,积极地遵守法律,主动地适用法律,将法律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的社会活动有机地予以融合.虽然东北地区的振兴需要法律作用的积极发挥,但这并不等于法律是社会唯一的调整手段,朴素的法律情感要求人们既不借助法律的空白谋求不正当利益,也不对法律有更苛刻的奢望.2.形成自觉的权利意识现代法治的实践和现代法律文化的形成都是随着

30、人们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实现的.东北地区大众的权利意识相对较弱,人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利,既要充分肯定自己的权利,为权利而斗争(耶林语).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确保自身权益的实现,又要保障自身权利的行使不对国家,公共和他人的权利构成妨碍.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人民公平竞争意识的实现.3.形成正当的权力评价中国有着”权力”崇拜的法律文化传统,东北地区则表现得比较突出.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中,权力是产生自公民权利的,要认识到对正当权力的服从实质上是对自身权利的实现,权力的滥用是对自身权利的侵犯.既要对权力予以足够的尊重,又不能盲目的崇拜,毫无保留地予以接受.4.树立科学的诉讼观念市场经济的

31、深入,人们的经济生活越复杂,则更多地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何有效地解决冲突,对正当权利予以保护,最终将决定经济秩序的稳定.诉讼是现代法治社会为社会主体提供的多种救济手段中最常适用,解决问题最彻底的一种.但是,诉讼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解决问题方式,在某些案体中诉讼至少会表现出以下弊病:(I)时间经历较长,不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2)诉讼活动的整体社会成本较高.(3)不利于当事人的私秘权利保护.司法要公正,公正的一个制约就是要公开,公开的程度越高就越不利于当事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当然,诉讼作为法律运行的最后一道屏障,它在确保法律实施,确保立法目的的实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要求大众树立科学的诉讼观念,要求当事人有明确的诉讼意识,但并不盲目地追求诉讼.参考文献1张文皿,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