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合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童堂里二壑型!皇10668861886813本栏编笺奢毫羲巍鹫巍趟庭王迪轩刘中华复合微生物肥料,是由特定微生物(解磷,解钾,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经过鉴定的两种以上互不拮抗的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是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复合微生物肥料属优质新型肥料,现将其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质量标准,主要类型,识别要点和施用方法介绍如下:一,质量标准1.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农业行业标准NY/T7982004.菌种.使用的微生物应安全,有效.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与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与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
2、以及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获准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外观.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型.粉剂产品应松散;颗粒产品应无明显机械杂质,大小均匀,具有吸水性.主要指标.复合微生物肥料主要技术指标和无害化指标见表1,2.表1复合微生物肥料主要技术指标表2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无害化指标参数标准极限粪大肠菌群数个/克(毫升)1OO蛔虫卵死亡率()95砷及化合物(以As计)(毫克/千克)75镉及化合物(以cd计)(毫克/千克)10铅及化合物(以Pb计)(毫克/千克)lO0铬及化合物(以cr计)(毫克/千克)150汞及化合物(以Hg计)(毫克/千克)52.该标准对包装,标识
3、,运输和储存的规定如下:根据不同产品剂型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形式和方法,以满足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产品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在使用说明书中标明使用范围,方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剂型项目液体粉剂颗粒有效活菌数(cfu)亿个/克(毫升)O.5oO.2O0.20总养分(N+P20s+KK)(%)4.06.O6.O杂菌率(%)15.03O.O30.0水分(%)35.O2O.OpH值3.O8.05.O8.05.08.0细度(%)8O.O8O.O有效期(月)36注:有效活菌数含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每一种有效菌的数量不得少于0.01亿个/克(毫升):有效期仅在监督部分或仲裁
4、双方认为有必要时才检测.叠.-1_叠标识所标注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标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已规定的产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或者有特殊用途的产品名称,可在产品通用名下以小号字体予以标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通用名称没有规定的,应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商品名称.企业可以标注经注册登记的商标,应标明产品在每一个包装物中的净重,并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标注净重的误差范围不得超过其明示量的±5%,应标明产品所执行的标准编号,有效的产品登记证号和经依法登记注册并能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名称,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进口产品可以不标生产者的名称,地址,但应当标明
5、该产品的原产地(国家或地区),以及代理商或者进口商或者销售商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应在生产合格证或产品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用”保质期X个月(或年)”表示.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雨淋,日晒及高温.气温低于0时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产品质本栏编辑:黄文思E-nlail:kxzyhwS126_C0m电话:010668861886813专家漂堂量.应轻装轻卸,避免包装破损.不应与对微生物肥料有毒,有害的其他物品混装,混运.产品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内,不应露天堆放造成日晒雨淋,尽量避免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二,主要类型1.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复合.两种或两种以
6、上微生物复合的微生物菌剂(肥)可以是同一个微生物菌种复合,如大豆根瘤菌的不同菌素(或血清组,DNA同源组)分别发酵,吸附时混合,在不同大豆基因型的地区使用;也可以是不同微生物菌种复合,如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分别发酵,混合后吸附,以增强微生物菌剂(肥)功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复合,彼此必须无拮抗作用,而且必须分别发酵,然后混合.2.一种微生物与各种营养元素或添加物,增效剂的复合.采用的复合方式为菌剂中添加大量营养元素,即菌剂和一定量的氮,磷,钾或其中12种复合;菌剂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菌剂添加一定量的稀土元素;菌剂添加一定量的植物生长激素;用无害化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河湖污泥作为主要基
7、质.总之,无论哪一种方式,必须考虑到复合物的量,复合制剂中pH值和盐浓度对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常见的肥料有以下几种:微生物微量元素复合生物肥料.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是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对高等植物叶绿素,蛋白质的合成,光合作用以及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方面起着促进和调节的作用,如铝,铁等是固氮酶的组成成分,是固氮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联合固氮菌复合生物肥料.由于植物的分泌物和根的脱落物可以作为能源物质,固氮微生物利用这些能源生活和固氮,故称为联合固氮体系.我国科学家从水稻,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分离出联合固氮细菌,并开发研制出具有固氮,解磷,激活土壤微生物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植物激素等作用的微生物肥
8、料,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和钾细菌复合生物肥料.这种生物肥料可以供给作物一定量的氮,磷和钾元素.制作方法是选用不同的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和钾细菌,分别接种到各种菌的富集培养基上,放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当达到所要求的活菌数后,再按比例混合,即制成菌剂,其效果优于单株菌接种.有机一无机复合生物肥料.单独施用生物肥料满足不了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所以生物肥的增产效果是有限的,而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又致使土壤板结,作物品质下降,口感不好,因此,在复合生物肥中加入化肥,制成有机一无机复合生物肥料,便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肥料.多菌株多营养生物复合肥.这种生
9、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的各种共生关系,以廉价的农副产品或发酵工业的下脚料为原料,通过多种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制成的微生物肥料.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多,可以产生多种酶,维生素,以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可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物的生长.三,简易识别要点存在下列任何一项不足者,均为不合格产品.1.有效活菌数不符合技术指标;2.杂菌率不符合技术指标;3.在pH值,水分,细度,外观等检测项目中,有两项以上不符合技术指标;4.有效养分含量不符合技术指标;5.粪大肠菌群值不符合技术指标;6.蛔虫卵死亡率不符合技术指标;7.砷,镉,铅,铬,汞中任何一种元素含量不符合技术指标.四,施用方法可施用在粮食,经济和果蔬等作物上.1.可
10、做基肥,追肥.每亩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2千克,与农家肥,化肥或细土混匀后沟施,穴施或撒施.2.沟施,穴施.幼树采取环状沟施,每棵用200克,成年树采取放射状沟施,每棵用5001000克,可拌肥施,也可拌土施.3.蘸根,灌根.每亩用12千克,对水34倍,在作物移栽时蘸根或于移栽后灌于根部.4.拌苗床土.每平方米苗床土用复合微生物肥料200300克与苗床土混匀后播种.5.园林盆栽.用于花卉草坪,每千克盆土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015克,可做追肥或基肥.6.冲施.根据不同作物,每亩用复合微生物肥料12千克与化肥混合,再用适量水稀释后在灌溉时随水冲施.7.叶面喷施.稀释500倍左右或按说明书要求的倍数稀释后,进行叶面喷施.五,注意事项1.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材采购供应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版现代简约风格住宅装修合同
- 智能制造系统开发与实施方案
- (2025年标准)电力移交协议书
- 活塞发动机曲轴课件
- 2025广西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教师招聘4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厦门海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常德石门县部分事业单位引进人才1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单位融资协议书
- 《上海地区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
- JTGT 3832-2018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说明部分
- 煤矿培训课件:煤矿自救互救知识
- 新入职医生培训
- 2024年度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新课标培训2022年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培训课件
- 2024小学语文教学及说课课件: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脲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1.1 鸦片战争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2024至2030年中国演播室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DB11∕T 420-2019 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