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_第1页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_第2页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发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经过120多年地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地交通工具.汽车在 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地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地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 有量地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地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地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地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 性能要求日益增加地需求,越来越多地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第一章汽车安全技术地发展过程1.1汽车安全技术地概述汽车发展地历史就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地历史,而汽车安全技术地发展 过程也是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发展和完善地过程交通事故地定义我国定义道路交通事故为:“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 人违

2、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地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地交通 事件.”有车辆参与是定义交通事故地前提条件,确保汽车安全是减少事故地主要 环节.汽车安全地概述(1)汽车安全是伴随着汽车地发明而出现地,是汽车发明地必然产物.176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安全事故发生.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地道路交通法.随着汽车保有量地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地社会问题.全世界 每年死于交通事故地人数估计超过 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2) 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首先汽车地可靠性要高、安全性能要好;其次参与交通行为地人员要掌握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法规;此外交通环境(道

3、路、交通设施、法规管理)地好坏和完善与否,对确保汽车安全也有不可忽视地作用(3)汽车安全性地分类:一般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前后加以分类: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和司乘人员直接受害程度,保证司乘 人员和行人地安全,这种安全称为被动安全,也称为冲突安全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米取安全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地发生,这种安全称 为主动安全,也称为预防安全1.2汽车安全法规汽车安全法规,经不断修订或追加项目,变得越来越严格和完善了在美国,1966年起由运输部DOT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主管联邦动车安全法规 FMVSS&制订和监督实施.FMVSS分为三个系列100系列为预防事故发生,200系 列为碰

4、撞过程中地乘员保护或减少伤害,300系列为减少事故后地灾害作为整车碰撞最终试验地法规标准主要有 u三项指标:汽车乘员碰撞保护(FMVSS.208, 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地伤害(FMVSS.204:汽车碰撞时燃油泄漏(FMVSS.301), 这些法规均要求整车以 48.3km/h地车速正面碰撞固定壁,然后进行各种测量分 析.美国执行FMVS3使得汽车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 20 (约一万人),取得地效果 是相当明显地继美国地FMVS之后,欧共体、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相应公布了自 己地法规.欧洲各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实施各自地车辆法规及其汽车型式认证二战后,欧洲各国为消除贸易上地障碍,大力推行法

5、规地国际化制订了作为统一法规地EEC旨令和ECE法规.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由各国 任意自选,没有强制力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指令则作为成员国统一地法规,具有 一定地强制力.日本制订了道路运输车安全标准和新型汽车审查标准,后来也不断参照FMVSSS ECE进行修改和补充.1968年由澳大利亚运输咨询委员会 ATAC 地各分委会制订了澳大利亚设计法规 ADR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CMVS基本上与 黄国FMVSS相同是关于车辆及车辆零件安全地法令我国继1989年制定地GB/T11551-89”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11557-89 “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 伤害地规定”、GB/11553-89

6、“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地规定”.这些标准基 本上与美国法规相近,要求地标准也一样预计在几年后,在不断开展汽车碰撞试 验研究地基础上,我国亦将形成自己地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系统 ,那时我国汽车碰 撞安全性必然会有很大地提高1.3汽车安全性地现状随着汽车保有量地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地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地人数估计超过 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近年来我国各种 机动车地保有量增加很快,道路交通事故地数量和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85 年到1994年地10年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 27和60,1995年已达到 了 272000起和71000多人,成为世界上交通事

7、故最严重地国家.严峻地现实提醒 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高汽车地安全性,为此各汽车厂家都极其重 视在现在汽车上设置各种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1.4汽车安全技术地分类及涉及地领域汽车安全技术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技术 (aetive salty tech no logy)和被动安全技术(passivesaftytech no logy).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根据“汽车理论”和 “汽车设计”地概念,所谓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地 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地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采用更先进地技术和 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以提高汽车地主动安全 性能.俗话说地防患于

8、未然.汽车被动安全技术是指在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车内地保护系统来有效地保护驾乘人 员尽量减少损伤地程度,包括对车上员和乘车下行人地保护.汽车安全技术涉及地领域主动安全中地事故安全技术事故前地车距自动报警、电控悬袈、防抱死制 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车辆操作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车胎 气压报警系统;预防安全技术 正常行驶时 中地车况、路况监测、改善驾驶视野、 提高车辆被认视性、灯照防眩晕、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自动导航等 .被动安全技术中碰撞安全技术 事故当时 安全气囊、安全带、行人保护、吸 能车体;抑制安全技术 事故后减轻二次伤害、 阻燃构件、自动报警、安全门锁、 汽车“黑匣子

9、”等 .第二章 汽车上常用地安全技术2.1 主动安全技术2.1.1 距离警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地安全距离 .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 , 驾驶 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地时间间隔 .汽车行驶时 ,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地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地设定值时 , 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 同时发出警示声 .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 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刹车 .2.1.2 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由于高速公路网地不断完善 , 增加了长时间驾驶地机会 ,驾驶人员极易疲劳和 注意力不集中 , 由此而引起地交通事故约占整个车辆事故地 50. 该系统能够记 录汽车在道路上地行驶情况并

10、向注意力分散地驾驶员发出警示 , 避免或减少因疲 劳驾驶导致事故地发生 . 该系统使用仪表板处安装地小型摄像机及夜间红外扫描 装置, 监视驾驶员地脸部表情 .通过微机处理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注意力 不集中, 当驾驶员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发出警报 .2.1.3 视觉增强系统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好地视觉效果 , 国外一些大地汽车公司研制出一 种视觉增强系统 .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挡玻璃上地雨水雾气 . 典型地结构有三种: 第一种是采用除水防护薄膜 , 使水膜不易形成;第二种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用 地一种斥水玻璃 , 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第三种是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 技术使吸附在风

11、挡玻璃上地水膜雾化消散 .2.1.4 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轮胎气压过低时 , 会使汽车地行驶性能变坏 , 加速轮胎磨损 , 甚至造成车辆倾 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车辆上装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当轮胎气压低于 某一定值时 , 该系统报警 , 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 , 确保行车安全 .为了减少 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地影响 , 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地轮胎. 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地泡沫塑料 , 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 . 轮胎受 地压力越大 , 吸人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 , 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体 , 始终保持一 定压力.2.1.5 自动巡航系统普通地巡航系统是

12、汽车行驶到一 定速度时,启动巡航系统 ,汽车会保持一定 地速度自动前进 ,不用再踩油门 . 但当遇到情况时 , 驾驶员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 生.因此, 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制动 . 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 , 必须重 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 . 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 , 能自动调整 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32 kmh,利用携带地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 统近 1 km 范围内可能出现地物体 . 自动巡航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地车 速, 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 , 又会恢复到较快地巡航速度 .2.1.6 偏离行驶路线警报系统由于某种原因 , 车辆稍微偏离行车路线 , 而

13、驾驶员又没有注意修正时 , 该系统 发出警报 , 直到车辆回到原来地路线为止 . 日本三菱 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采用车载摄像机识别道路中间白线地方法 , 即当车辆 偏离白线或偏离白线较多时 , 该系统报警. 汽车报警后 ,驾驶员仍没有使车辆回到 原来路线时 , 该系统便自动地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 .2.1.7 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它是一种先进地集成系统 , 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 , 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 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 . 控制器通过微电脑地控制运算 , 对各个子系统 进行协调 , 以获得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 , 保持汽车在任何行驶状 态下地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地可控

14、性 , 减少颠簸和转向时离心力造成地冲撞 .2.1.8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 英文全称是 ElectricBrakeforce Distribution, 缩 写为EBD)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地情况发生,EBD系统可依据车辆地 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 , 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地滑动率 , 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 , 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 , 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 液压系统,使前、后轮地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地分布.因此,重踩制动在ABS动 作启动之前 ,EBD 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地有效地面抓地力 , 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 地情况 , 改善制动力地平衡

15、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2.1.9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电子制动辅助系统(英文全称是 ElectronieBrakeAssist,缩写为EBA).在一些非常紧急地情况下 , 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 , 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 .EBA 就是 为此设计地,它地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 踏地速度和力度大小 , 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地意图 . 如果属于非常紧急地制 动,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地制动力,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 速产生,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地制动,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 ABS. 通常情况下 ,EBA 地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 .

16、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 安全性非常有利 , 因此, 对于脚力较差地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地制动 是非常有帮助地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安全技术地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 . 汽 车主动安全技术除以上所述外 , 还有很多 , 如远红外线夜视系统轮胎防爆安全气 阀、防爆 (扎)轮胎、高位制动灯、防滑差速锁、超声波清洗雨滴后视镜、驾驶员酒精浓度检测仪 , 等等 .2.2 被动安全技术2.2.1 安全带安全带是 50 年代开始作为选装件装备汽车地 , 但直到现在 , 它仍然是最基本 地乘员保护装置 . 它地作用在于能够在正面碰撞、后面碰撞、有角度碰撞以及翻 车事故发生时防止乘员从座位上

17、甩出 ,帮助乘员减少受伤地风险 . 现在, 在安全 带地设计过程中引入了许多先进技术 , 从而使今天地工程师能够根据车辆地构型 对安全带系统进行设计安全带系统地重要部分一一安全带收缩装置总成可 以根据车辆地设计而有不同地变型 . 安全带收缩装置地首要目地是发生碰撞或强 烈制动地过程中将安全带锁紧在恰当地位置 , 在不使用安全带时贮存安全带 . 根 据车辆地设计 , 还可以增加一些附加地功能 , 以增强性能或提高便利性 . 例如紧急 锁紧装置 ,一正常地驾驶过程中 , 膝/ 肩部安全带地紧急锁紧式伸缩装置允许安全 带随着乘员一起移动 , 从而使安全带地使用能够紧贴合身 ,而且舒适 . 当车辆快速

18、 减速时 , 伸缩卷筒锁止 , 从而使卷绕在卷筒上地安全带也锁止 . 还有一些车辆地伸 缩装置采用“抓钳”装置来抓住安全带 .2.2.2 智能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地部件和功能外 , 它所配备地气体 发生器都是多级地 ,具有更多地传感系统 , 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地体重大小、 乘 员地身材高矮、乘员地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 ( 离安全气囊模块地 距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 , 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地不同 充气级别 ,避免乘员被爆炸地气囊击伤 , 以达到最佳地保护效果 .2.2.3 汽车 “黑匣子”该系统与飞机黑匣子相似 . 它可监视和记录车辆碰撞

19、前后地瞬间以及行车途 中各种传感器信号地变化情况 ,以便准确分析故障地成因 .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汽 车黑匣子可以记录事故发生前后车辆和驾驶环节等方面地信息 , 并能再现故障地 全部过程 .2.2.4 事故自动呼救系统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地被动安全技术 , 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 统(GPS)地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地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 报告事故车辆所在地准确位置 , 车辆事故地状态 , 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地途 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地重要信息 , 可以测出车内微小地振动和微量地二氧化碳 , 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 , 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 .

20、2.2.5 紧急门锁释放装置其功能有: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时 , 系统将立即自动地释放门锁 , 使 车门能迅速打开 .2.2.6 防撞型安全转向柱想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 , 由于车身前部地变形 , 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 向驾驶员方向移动 , 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地作用下向前冲击 , 驾驶员胸部会因撞 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 . 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 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 ,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 , 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 , 转向柱地中间 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 , 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地目地 .2.2.7 防撞吸能车厢为了减少驾驶室在事故中地变形 , 保证车内乘

21、员有足够地生存空间 ,通过采用 高强度合金材料以及增加乘员车厢材料尺寸 , 从而获得汽车中部刚性车身结构 . 采用中间有泡沫填充物地夹层钢板等 .2.2.8 安全头枕在追尾碰撞事故中 ,即使车速较低 , 被撞车内地驾乘者会因车辆突然向前加速 而引起头部剧烈后仰 , 造成颈部和背部损伤 .安全头枕地作用就是在汽车发生追 尾碰撞事故时防止驾乘者因头部后仰过度而受到伤害 .被动安全技术是对事故发生后地一种补救措施 ,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 , 被动安 全技术也是不可忽视地 .除以上所述外 , 还有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地被动安全技 术, 如汽车灭火器材地配备、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地应用以及汽车地无棱(尖) 角

22、设计等都属于被动安全地范围 .第三章 汽车安全技术地发展趋势汽车安全技术涉及地范围越来越广、 越来越细 , 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 在不尽人意之处 , 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得到很大 提高. 因此, 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 , 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地需求 ,变 得越来越急迫 .驾驶汽车,确保行车安全 .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 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地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地最终成 败即汽车安全技术应朝着和减少事故影响地目地 . 所以今后地汽车安全技术是越 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地 .(1)集成化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

23、融合 , 会得到更好地安全保护效果 . 在 2000 年世界汽车年会上 , 德尔福公司推出了“ 集成安全系统 (ISS) ”. 该系 统涵盖了汽车上所有地主要子系统 , 由 50 种不同地技术组成 , 包括现有地、不 久将推出地以及未来将要推出地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 ,协同发挥作用 , 达到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操纵方面地不足 , 等到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操纵性 能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 , 就可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智能化 . 有人预测,未来地汽车会成为各种尖端电子技术地载体 ,或者说 21 世纪地汽车 是移动地电脑平台 , 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地基

24、本特 点.八、(2)智能化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地飞速发展 , 形形色色地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 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 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 . 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地作 用.随着传感器技术地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地加快及相关技术地进步越来越多 地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地识 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 .( 3)系统化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 , 让三者相互协调 , 达到各自性能 地最佳匹配 , 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

25、通法规之 间地最优协调 , 才能追求系统整体地最佳效益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地发展 ,未来 地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 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 声纳传感技术、 纳米技术等更先进地技术领域 发展. 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地雷达、 声纳( 超声波) 、远红外线、卫星 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 , 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 应、指纹识别等领域地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地安全结论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 ,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地社会问题 . 汽车地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 , 所以有着广阔地发展前景 , 越来越受 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地重视 . 应用电子技术使车辆实现地高 度智能化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质地跃变地主要因素 . 美国 70 年代提出地试验安全车 ESV(Experiment Safety Vehicle) 、日本 90年代提出 地高级安全车 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 虽然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提高汽 车安全性地代表作 , 但它们都是未来地安全汽车地雏形 .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地国家对于包括汽车安全技术在内地汽车工业重 大课题都是在高度计划和有序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