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一册杨柳_第1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一册杨柳_第2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一册杨柳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杨柳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寓情于物、立意独特的手法。2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的写法。3 学习杨柳所表现出的不求索取,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可贵品质。课文分析(一)解题杨柳, 是一种极为平凡的树。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更没有百花的娇艳。但它却成为文人笔下长久不衰的颂歌。因为它有独特的身姿, 有无穷的魅力。 它因顽强 而美丽,它因柔韧而不凡。丰子恺对杨柳的感悟让人耳目一新,他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 朴实的人生哲理, 并借歌咏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 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 腐 化堕落的人。(二)结构全文以我与杨柳的感情为线索,共 8 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

2、第 13 自然段 ):写我与杨柳的关系。这一部分围绕一个“缘”字展开,强调“随缘”而非存心“结缘” ,反映出作者崇尚朴 实自然的人生观。第 1 自然段,作者多次从“有人说” 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杨柳的感情,运用因果推理的手 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天下事往往如此” ,由喜欢杨柳推想天下诸事,对现实中某些 捕风捉影, 妄加推测的做法,表示出不敢苟同的态度。作者其实对杨柳是很有感情的, 只不 过不像世人理解的那么浅薄罢了。第 2 自然段,作者强调世事要“随缘”而非存心“结缘” 。本段中“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一句,是说作者可以为自己对杨柳的感情寻求各种借口, 现实中许多人在为自己的言行或过 错寻求

3、借口来辩解、搪塞、推诿,作者认为这些不足取,而应注重自然和真实,即“随缘” 。 正如他与杨柳的关系,五个“或者”排比,说如果“存心结缘”的话,是不乏种种理由的, 但这就与作者的人生观背道而驰了。因为他不愿“随俗” ,只愿“结缘”。这是丰子恺“禅味 人生”的一种体现。第 3 自然段,谈本文中写“紫薇” 、“芍药”、“牡丹”、“红杏”的原因。本段开头自然段谈“随缘” 。“穿黑袜”只是机缘巧合,所以买了来穿,喜欢杨柳也是如 此。但杨柳与“芍药” 、“牡丹”等对比,又没有那样的华贵。文人笔下的这些名花,过于浮 华以至于失真, 因此作者看来 “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 ,这是在为后文赞颂杨柳张势。第二

4、部分 (第 48 自然段 )赞美杨柳的平凡无私、不忘根本的精神。这一部分用对比的手 法赞扬了杨柳的“贱”与“下垂” 。“贵”与“贱”的对比突出了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 的可贵品质。 “参天”与“下垂”的对比表现出杨柳不忘根本,饮水思源的精神。第 4 自然段写赞美杨柳也是出于“随缘” 。并非刻意地去发现杨柳的优点,而是杨柳自 然地显现出了一种精神。第 5 自然段是把杨柳的“贱”与“牡丹花” 、“葡萄藤”及“许多花木”进行对比,显示 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贵”本意是价格高或地位优越,文中指吃得好,显得身份 地位高,而杨柳却不计较这些,它是以顽强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精神而赢得作者的崇尚的。

5、第 6 自然段赞颂杨柳不忘根本。 “下垂”是外在表现,不忘根本才是精神实质,作者把 “向上”和“下垂”做对比,表现对那些在“上面”作威作福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 本”者的厌恶和唾弃,说它们“可恶而又可怜” ;表现对于“条条不忘记根本” ,常常俯首顾 着下面的杨柳的可爱品格的赞赏。第 7 自然段,写“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杨柳为 题赞美春天,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杨柳为春”加以阐释,那就是杨柳的“下垂”所显 现的谦逊,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 ,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第 8 自然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用一个“但”字转折,说明作者所赞美

6、的更是那些 “乡村处处的杨柳” 。杨柳的存在是自然的,它不因生在西湖而高贵,也不因长于乡村而卑 贱,它是朴实无华的,正是因其朴实才显其高贵。(三)写作特点1寓情于物,托物言情杨柳是随处可见的平凡的树木, 作者把崇尚平实、 自然的感情寓于杨柳一身, 抒发自己 对高高在上不顾根本的思想倾向的厌恶, 表达对那些眷顾根本、平实、 坚韧精神的赞美。又 通过对杨柳的描述抒发一种平凡、 朴实的人生哲理, 讽喻那些追逐功名利禄、 腐化堕落的人。2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主题深刻、清晰一般地说, 物物相比, 是我们观察生活、 认识事物、 分辨是非的常用方式。 对比地写景, 可使景物更迷人;对比地说理,可使道理更深刻。

7、本文中对比随处可见:杨柳与紫薇、芍药 等名花对比;杨柳与牡丹、葡萄对比;杨柳与“蒸蒸日上”的枝叶花果对比;杨柳与西湖的 高贵对比等等。通过对比,杨柳的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品质跃然纸上,使文章 主题鲜明、深刻。教学建议1. 本文为寓情于物的散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弄清:情是什么情,物是什么物,物 有何本质特征。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理解了这人生哲理, 就把握住了 主旨。2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赞颂的对象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 跳出课文,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找出能够对比的事物,加深理解课文。3本文语言朴实而蕴含哲理,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提问、互相解答

8、来弄清句子以至 全文,并能够依照作者的写法,探求生活中一些普通现象的本质。4本课可以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读课文、讨论、提出问题,而后在课下找有关的材料。 第二课时可以安排两个内容: 一个是学生就本课提问互答或辩论; 另 一个内容是教师作归纳总结。练习参考答案一、杨柳下垂的姿态,最能表现春光和平美丽的特质。二、白居易;史湘云三、作者对杨柳情有独钟。四、忘本偷安的人。五、因为它稀少不容易看见。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丰子恺 (1898 1975),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乳名慈玉,学名丰润、丰仁,亦 叫丰仍,浙扛崇德人。 1914 年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9、。 1919 年至上海,与友人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1 年游学日本, 1922 年回国后至浙江上虞春 晖中学教书。 1925 年出版第一本画册子恺漫画 ,开中国漫画先河。 1931 年散文集缘缘 堂随笔出版。抗战爆发后,曾在浙江、重庆等地教书,后在家从事创作。解放后曾任中国 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 、车厢社会 、率真集 、子 恺近代散文集 。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他的散文率真、朴素、清幽、玄渺。赵景深的评论是: “既包含着人间隔膜和儿童天真 的对照,又常有佛教的观念。 ”由于丰子恺的经历与其师李叔同的影响,出世与入世的思想 在

10、丰子恺的作品中也时有交织流露, 但总的说, 读他的散文确是时时可以感悟到一种恬淡的 禅味。因此,近年在重出“五四”以来散文名家的作品时,有的选家将其作品总括为“禅味 人生”,或许不无道理。(二)相关阅读子恺漫画选自序(节选)我作这些画的时候, 是一个已有两三个孩子的二十七八岁的青年。 我同一般青年父亲一 样,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地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 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 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 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 自己跌一跤更痛 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说是"热爱”。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画的最初的动机。我家孩子产得密, 家里帮手少,

11、 因此我须得在教课之外帮助照管孩子, 就像我那时一幅 漫画中的兼母之父一样。我常常抱孩子,喂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 觉,描图画引孩子笑乐;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我 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这“亲近”也是这些画材所由来。由于“热爱”和“亲近” ,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 不同的儿童世界。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 非常广大自由, 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 房子的屋顶可以要求拆去, 以 便看飞机;眠床里可以要求生花草,飞蝴蝶,以便游玩;凳子的脚可以给穿鞋子;

12、房间里可 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要它下来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 ,常常骂他们“淘气” ,禁止他们“吵闹” 。这是成人的 主观主义看法, 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我能热爱他们,亲近他们,因此能深深 地理解他们的心理, 而确信他们这种行为是出于真诚的, 值得注意的, 因此兴奋而认真地作 这些画。进一步说,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生活;换一句话说,我常常自己变了儿 童而观察儿童。 我记得曾经作过这样的一幅画:房间里有异常高大的桌子、 椅子和床铺。一 个成人正在想爬上椅子去坐, 但椅子的座位比他的胸脯更高, 他努力攀跻, 显然不

13、容易爬上 椅子; 如果他要爬到床上去睡, 也显然不容易爬上,因为床同椅子一样高; 如果他想拿桌上 的茶杯来喝茶, 也显然不可能, 因为桌子面同他的头差不多高,茶杯放在桌子中央,而且比 他的手大得多。这幅画的题目叫做设身处地做了儿童 。这是我当时的感想的表现:我看 见成人们大都认为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 就一心希望他们变为成人, 而忽视了他们这准备期 的生活。 因此家具器杂都以成人的身体尺寸为标准,以成人的生活便利为目的, 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日常生活很不方便。 同样, 在精神生活上也都以成人思想为标准, 以成人观感 为本位, 因此儿童在成人的家庭里精神生活很苦痛。 过去我曾经看见: 六七岁的男

14、孩子被父 母亲穿上小长袍和小马褂, 戴上小铜盆帽, 教他学父亲走路; 六七岁的女孩子被父母亲带到 理发店去烫头发,在脸上敷脂粉,嘴上涂口红,教她学母亲交际。我也曾替他们作一幅画, 题目叫做小大人 。现在想象那两个孩子的模样, 还觉得可怕,这简直是畸形发育的怪人! 我当时认为由儿童变为成人, 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 青虫生活和蝴蝶生活大不相同。 上述的 成人们是在青虫身上装翅膀而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我是蝴蝶敛住翅膀而同青虫一起爬 行。因此我能理解儿童的心情和生活,而兴奋地认真地描写这些画。以上是我三十年前作这些画时的琐事和偶感, 也可说是我的创作动机与创作经验。 然而 这都不外乎 “舐犊情深”

15、的表现, 对读者有什么益处呢?哪里有供读者参考的价值呢?怎么 能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画材呢?无疑,这些画的本身是琐屑卑微,不足道的。只是有一句话可以告诉读者:我对于我 的描画对象是“热爱”的,是“亲近”的,是深入“理解”的,是“设身处地”地体验的。 画家倘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付更可爱的、 更有价值的、 更伟大的对象而创作绘画, 我想他也 许可以在生活中尤其是在今日新中国的生气蓬勃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画材,而作出更美的绘画。 如果这句话是对的, 那么这些画总算具有间接帮助读者的功能, 就让它们出版 吧。1955 年元宵记于上海(丰子恺静观人生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 )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听

16、说您的漫画要结集起来和世人相见,这是可欢喜的事。嘱我作序,惭愧我是门外汉, 真是无从说起。只以短笺奉复,像篇序,像篇跋,谁知道?我不曾见过您, 但可以说是认识您的,我早已有缘拜识您那微妙的心灵了。子恺君,您 的轮廓于我是朦胧的, 而您的心影我是厮熟的。 从您的画稿中, 曾清清切切反映出您自己的 影儿,我如何不见呢?将心比心,则漫画刊行以后,它会介绍无数新朋友给您,一面又 会把您介绍给普天下的有情眷属。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我由不得替您乐了。除此以外, 我能说什么呢?但是, 你既在戎马仓皇的时节老远地寄信来, 似乎要钩引我 的外行话,我又何能坚拒?中国的画与诗通,在西洋似不尽然。自元以来,重士大夫画,其蔽不浅,无可讳言。唯 从另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