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子罕第九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我个人以为,从教育的角度看,若要达于“道”的层面,成为圣人,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实践的基础,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也与小时候就参与实践有关。【译文】子牢说:“老师说过,我不能被当世所用,所以精通了各种技艺。【解读】子牢也是 孔子的学生,姓琴,名牢,字子开,卫国人。孔子小的时候家庭困难,又要生存,因为不能做官,所以就 不得不学习各种各样维系生存的本事。因此成就了多才多艺的孔子。【原文】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 焉。”【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啊。有为农夫来问我,我对他问的问题一无所知。我只 能从这个问题的两端分
2、析琢磨来解开问题的全部。”【解读】这一章讲的是孔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不懂的问题从事物的正反、己知未知两个方面入手 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球的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译文】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也不再出现河图了,我这一辈子也快完了吧!【解读】凤 鸟是传说中的神鸟。传说有圣王出现的时候,黄河中就有龙马背负八卦图出现。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 行将离世的时候,一方面慨叹世道的衰微,一方面是对自己生命即将终了的无奈。【原文】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g#,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着官员服装的人以及盲人,碰面的时候,他们即使很年轻,也一定 站起
3、来;走过去时,一定要快步离开。【解读】这一章说的是孔子日常中面对的礼仪和心态。遇到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孔子都是 深怀着敬畏的心态。既表现对生命的敬畏,也从另一方面诠释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季氏第 十六篇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 之言。”这里提到的这三者都于天命相关,所以孔子表现出了敬畏之心。【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己。【译文】颜渊感慨地说:“我仰望老师的思想,越看越觉得伟岸高大,努力钻研,越是
4、钻研就越觉 得不可穷尽。看着他就在眼前,忽而又到了后面。老师一步步地的诱导我前进,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 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是我想停止学习和前进都不可能。我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像是见到了他的思想高高 地耸立在我的眼前,我虽然想要努力追上,却没有道路可走了啊。”【解读】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对于孔子的才德有人评价,有人怀疑。作为老师的孔子有弟子三 千,贤人七十二,即便是经常在老师身边的那些学生也没有那一个人能比颜渊这个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老师,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这一章就是颜渊对自己的老师的最精当、最精确的评价。因此,颜渊不单是孔 子最得意的学生,更是孔子心灵和生命的朋友,是知己。孔子把全部的精神生命希望
5、寄托在这个弟子的身 上,本以为他会继承自己的衣钵,却是“老天绝我”,难怪颜渊死后孔子悲恸至极,呼天抢地。从精神生 命的继承来看,孔子与颜渊之间的关系也是亦父亦子的关系。这师徒两个人的生命感觉是那么的美好,他 们都是不断学习进步的人,因此才会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感觉,想必这样的感受不仅在颜回这里是 这样,在孔子的心里也会有如此感受吧。【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 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让孔子的学生做家臣为孔子准备后事。孔子的病稍好一些的时候,就
6、 说:“仲由做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已经很久了!我没有家臣却装作有家臣,我这是骗谁呢?骗老天吗?况且 让我死在家臣的伺候下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奉下呢。即使我得不到以大夫之礼安葬,难道我就会被 丢在路边无人安葬吗? ”【解读】我在这一章看到的是子路对老师的深情厚谊,不过子路率真的性格办了老师不喜欢的事, 子路一心想让老师死的时候能够向世俗理解的那样风光,所以才弄虚作假。而这正是孔子反对的地方。,欺天乎,一句反问,由于孔子罕言的“命”相关。【原文】子贡日:“有美玉于斯,镉犊而藏诸?求善贾而沽(g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沽者也。”【译文】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装在箱子里收藏起来呢
7、?还是求一个好价钱把它卖【解读】这师徒俩的对话从来都是很委婉,子贡以美玉为喻问老师该怎么做,老师借子贡之问倾吐 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希望终有一天能够施展济世的抱负与宏愿。【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之地隐居。有人说:“那个地方偏僻闭塞、穷困愚昧,怎么住啊? ”孔 子说:“君子住到哪里后,还会有什么愚陋呢? ”【解读】孔子一生推行仁道,四处碰壁,不被所用,心升隐居的念头,想要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 居住。有人告诉孔子,荒蛮之地怎么住呢?孔子则认为君子居住的地方就不会有蛮荒了。想想我们今天居 住的环境,一旦有哪一所名校来到了偏远的楼
8、盘,这个地方很快就会发展起来,不正是孔子所言“君子居 之,何陋之有”吗?【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才有了各自的位置。【解读】我理解孔子的“述而不作”,正是这些他做的事情。【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出了家门侍奉公卿,回到家里侍奉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心去办。不被喝酒所困扰,还有什么能难住我呢? ”【解读】家国的事情都能尽忠尽孝,又不为酒困,一个典型的好男人,能做到这些就没有什么不能 做到的了。【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
9、河水一样,不分昼夜的流去了。”【解读】在孔子的生命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这句话一定是孔子年迈的时候有感 而发,感慨自己的生命是如此之快,匆匆走过。【译文】孔子说:“我没有看见喜爱仁德就像喜好美色那样的人。”【解读】仁德是人心灵内在美好的东西,美色是外在的好东西。世人往往经不住外在的美色美声的 诱惑,忘记了内心仁德的修炼。这是自古至今都一样的道理,谁能更早的关注内心,抵制住外在的声色诱惑,谁就会成就大业。【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引,进,吾 往也。”【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座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个时候停止不干了,是我自己要停 下来的。
10、又譬如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了一筐土,继续前进做下去,也是我自己要做的。”【解读】这一章说明一个学习和修养的道理,那就是“为仁由己”的思想。孔子用功 亏一簧而止和 虽覆一引犹进的例子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译文】孔子说:“能听我认真讲课从不懈怠的人,大概只有颜回吧! ”【解读】颜回之所以能够始终不懈怠听老师的课,一是对老师的思想体系的信仰,再有就是与老师 的心心相映。一个学生能够保持从不倦怠的听老师的课,很重要的是对老师思想的认可,还有就是情感上的共鸣,再有就是他对老师所传授的思想能够做到一以贯之的理解。 【原文】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译文】孔子
11、评论颜渊时说:“可惜呀,我只看到他努力上进,却没有看见他止步不前。”【解读】这句话应该是孔子在颜回去世后说的,亚圣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君子有 三乐,而王天 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炸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乐也。”在孔子的心目中,颜回就算是天下的英才了,遗憾和可惜的就是英年早逝。在孔子的眼里,颜回是 一个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学生,是一个可以值得托付的学生。【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解读】成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幼小至开花,再至结实。孔子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明人的生命成长亦是如此。从学习和修养这个角度看,很重要的就是坚持始终
12、如一,才能最终开花结果。圣人法天法地法自然,这就是天道。人的生命发展也是一个法自然的一个过 程。如果孔子所 说的这句话是用来影射颜回的话,那么这里就有了 “命”的味道。按常情常 理,颜回的成长是会苗而秀、秀 而实的,没有这样不是“命”又是什么?【原文】子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 要也已!【译文】孔子说:【解读】孔子立足生命的全局看待生命成长。后生之所以可畏,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 命成长说不上 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认识到本质和规律,但人的生命一旦进入四十、五十岁的时候,随着体力、经历的下降,再想有所作为确实也就很难了。这个年龄的人,那雄心勃勃的尽头己经受到了 年龄的
13、限制,年过半百的人,心理也发生了一年轻人不一样的变化。【原文】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 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己矣!”【译文】孔子说:“符合道理的话,能不听从吗?听从但还要改正不足才可贵。恭维的好话,听了能 不高兴吗?高兴之后要思考它的真意才最可贵。光高兴但不加思考,表面听从但不改过,这样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办了! “【解读】这一章孔子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对待他人对我们说的话。符合道理、情理的话不但要听从,还 要与自身对比没有做到的要改正才最可贵。对他人的赞赏或者阿谀逢迎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其背后的含义,免得得意忘形、不知所以,以至于失去自我本色。
14、对于懂得道理却不照着 做,听别人说也不加思考的人,拿他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从教育的角度说的。其实一个人成长就是听到一个 好道理之后矫正自己的不足,这样一点一点提高的。孔子之所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不就是因为听到这样一个好的道理就可以照着做吗?原文】子曰:“主忠信,毋有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译文】孔子说:“以忠诚和守信为做人的根本,没有不如自己的人,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解读】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忠诚守信,不要瞧不起别人,每个人生上都会有优点,所以有了过 错就要改正,这是人格、人性日趋完善的基础。【译文】孔子说:“三军的帅位可以改变,而男儿的志向却不可以被改变。”【解读】孔子强调向学和做
15、人志向的重要。志向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没有他人生就会没有目的,有 了这样的目标还要保持矢志不移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原文】子曰:“衣敝瀛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伎不求,何 用不臧(z mg) ?”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路这个人吧!不嫉妒、不贪求,有什么不好呢?子路经常背诵这句话。孔子说:“这不过是做人的 道理,怎么可以代表全部的美德呢? ”【解读】孔子高度赞扬子路的精神和美德,子路高兴就经常的叨念老实说过的这句话。孔子就适时 的对子路说这是你做人的美德,但不是全部。给予子路以提醒,不要因此而骄傲。孔子的教育大多都是情 境教育,就事论事效果极佳。【译文】孔
16、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解读】这就是天道,大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个人的操守和品格也需要在艰难和考验中才能够显 现。这样看来,其话语背后也是“命”的东西,可以细细体会。【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没有困惑,仁厚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解读】仁、智、勇,是孔子提倡的三项美德。中庸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我们知道孔子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仁智勇兼备,亦如今天我们所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译文】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学习,但未必能够一起走向道;可以一起走向道,但 未必能够一起坚 持道;可以一起坚持道,却未必可以权衡轻重相互合作。”【解读】同学之间常常就是这样,坐在同一间教室共同学习,但理想目标却不一样,即使理想目标一 致,却不一定都能坚持到底,一起坚持到底实现共同的理想却不能在一起共同建设这个理想。电视连续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很好的诠释了孔子所说的这个道理。但同学终归是同学,在生活和社会中永远有着不了的情缘。【原文】“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 远之有? ”【译文】“棠棣的花儿呀,翩翩地摇曳啊。难道我不思念你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510-2025玩具水基材料中游离甲醛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T 46398-2025失重秤
- 别墅开放建设合同范本
- 合伙经营家具合同范本
- 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展望
- 安全管理协议安全责任与管理要点
- 教学资源共享协议
- 位家具维修协议合同书
- 合伙购买钩机合同范本
- 卡号定制服务合同范本
- 《薄冰英语语法详解》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街道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模板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
- 初中班会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
- 锅炉使用单位安全员题库
- 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 FZT 73012-2017 文胸行业标准
- 新概念第二册课文和单词
- 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诊断和治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